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尴尬夫妻 >

第320章

红楼之尴尬夫妻-第320章

小说: 红楼之尴尬夫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腌好的腊肉香肠,满满一车,还有邢霜爱吃的板鸭,和贾亮爱吃的酱油肉,都装了几大坛子。
  保龄候家一向对外不显不赫,很是低调。便是送礼也送的很是普通,可往年也好歹有些字画器皿的,今年倒一律都是吃食了。
  看到这一车子东西,邢霜笑的很是开心。因为来了广州,在京城常吃到的那些东西就吃不到了。
  虽然邢霜的故乡也不是京城,可在一个地方待了十几年,吃惯了那里的食物,乍一离开还真不习惯。
  保龄候夫人准备的东西虽不贵重,却令邢霜极为满意,她甚至都觉得,自己送去保龄候家的年礼不够。
  于是年后,林之孝启程时,又带着一个车队回去了,走时邢霜嘱咐:“这些东西在这儿并不起眼,可越往北走就越珍贵,你一路小心,切勿落了什么。但也要注意自身安全,若遇上危险,东西也可以不要,自个把自个报住就好。”
  林之孝听得感激不已,忙大声担保自己一定把东西送到,这才上了马向邢霜告辞。


第六百零五章 制服

  这一年开春,王熙凤的厂子终于开起来了。厂子占地极大,整整三倾的地界,都用围墙围了起来。
  里头除了工作楼,还有绣娘平日住的生活区。因不是机器制造,平日没有什么污染,绣娘住在里头也不打紧。便也省了再给绣娘找地方另居,也防止了厂里的秘密外漏。
  厂子一开好,并没有马上就投入生产,王熙凤着人拿着流程,先给工厂的绣娘培训了一段时间。
  按着从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库,分设了材料质检,库管,产前质检,流水线人工和产后质检几个部门。
  质检部门不用绣娘,皆用的是王熙凤惯用采买的几个管事婆子,这几人眼光老辣独到,有那不好的料子送了进来,她们也能马上发现。
  绣娘只参与流水线作业,每条流水线,皆有两个绣功极好的绣娘作为“拉长”,而每条线所进行的工作都不相同。
  裁剪,刺绣,缝合,整形,共四个不同的部分,分别设在不同的绣楼里。每个楼里皆有四五条流水线,线上同二十个人。
  除工作区外,就是生活区,因为绣娘不能出去,必须一直待在工厂里头保守秘密,贾瑨给王熙凤提议,在工厂里设置了商业街。并派自家家丁搜罗外头的新奇玩意和一些应用之物在商业街假装商人售卖。
  绣娘们放了工,还能出去逛逛商业街,既不受外界世俗眼光打扰,又能资金回流,实在一举两得。
  王熙凤倒不想把这些绣娘的钱又赚回来,实际上给绣娘的工钱,对于厂子后期的收入来说,算是九牛一毛。她只是希望这些绣娘别在自个厂子里头憋出病来,到时她不好交代。
  过完上元节,王熙凤的工厂就正式开张了。只是这一回,工厂开张悄悄咪咪没让人知道。
  绣娘们都在担心,这“作坊”开张无人知晓,日后会不会有生意,第一单就来了。
  总督府定制下人制服,男女两式,冬夏两式,各五十套。加起来共二百套成衣,一下就让绣娘们忙的脚不沾地。
  交货时间是三个月,这可真真让绣娘们急坏了。当听到数量如此之大时,不少人都吸了一口凉气,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绣娘,更是担心三个月后恐怕连一季的衣裳都做不完。
  可当事情按照东家培训的,流水线真正开始运作之后,那些绣娘们又惊讶的发现,似乎这么做,还真做得完。
  光是这两百套的裁剪,就在头十天里完工了。一条流水线上十五人,前五人负责在布料上画出裁片大小,后十人负责把这些裁片剪下,按着尺寸归类放入框中。
  裁片经过“拉长”的检查,合格的全部收入库中,第二日交由刺绣部分进行加工。接着第一批绣好的裁片,再交由缝合部分进行缝合。最后有整形部分将衣物漂洗一遍熨烫整齐,收入库中。
  待所有衣裳做完,也仅仅才两个多月。
  平均一日多一点就能做完一件衣裳,在这些绣娘的眼里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实际上,整件衣裳最费时间的就是刺绣部分,其余的工作,不过是“唯手熟尔”。
  第一单就得到了大成功,令厂子的气氛格外活跃起来。每个绣娘在第一单成功后,都拿到了一小笔奖金,看着不多只有五两银子,可也足以让她们在商业街里买齐自己的应用之物,和一些胭脂水粉了。
  而第一次能够出门逛街采买,丝毫不怕被人唐突,也不怕人指指点点,又让这些绣娘兴奋不已。
  大家都在紧张,不知自己做的第一份订单,会不会让总督府满意,结果总督府才收到衣裳,就派人送来的了一批打赏。
  绣娘们都欢欣鼓舞起来,再不害怕接订单了,紧接着,又是一道订单下来,这次居然是京城贾家的下人制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贾家拿到下人制服以后,邢霜便发了一道新令。当值的下人必须穿制服进府伺候,以方便主人认得。若今日没穿制服的,必须回去换了制服才能进府,否则一律不让进府。
  若有特殊情况,如制服破了或是洗了,就需同其他人调班。
  总之,你不穿制服,你别想上班。
  这倒不是纯粹为了给自家儿媳妇打广告,而是下人太多了,真的不好认。
  在京城时,府里的人都是家生子,看过几遍就眼熟了。可在这里,因雇佣了不少广州的本地人,邢霜有时候猛地见一陌生男子在外堂走动,都要叫住他问两句。
  为了方便管理,制服是最便捷的方式。每人到管家那里报了尺寸,便有两身衣裳可穿,大家也都愿意。
  虽然衣服不是完全合身制造,但系根腰带就好,也不大看得出来。加上这衣裳是王熙凤亲自设计的,穿上既简洁方便工作,又不失大方好看,下人们更是爱不释手了。
  虽是拿到衣裳的第二天才开始实施新令,却也有不少丫鬟已经把制服换上了。更有人为了跟别人的区分开,自己在袖口或是领口多绣了几笔,你添个花,我添朵云的,也是别有一番风采。
  邢霜对于这种小改动,并不阻止,只是不允许下人改变制服的样式,更不允许把胸口上的“贾”字遮掩住。
  一来这是代表这些人的身份,你是贾家的下人,走到哪里都代表着贾家的脸面,可以防止这些人出外横行霸道。二来这也是进入家门的标志,除了看腰牌外,还要有这个标志才能进入。
  很快,广州城的人就发现了这一点。最早发现的,便是早晨集市上的小贩。当听闻这是总督私宅里的下人制服,不少人羡慕了一番,又觉得这样挺方便。再一看这些人穿着一样,看着格外的精神,就有人效仿了总督府的样子,给自家的下人也做制服。
  只是要做这么多衣裳,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于是这一日广州的知府太太便来了贾家,问邢霜拿个主意。


第六百零六章 好个三弟

  有了邢霜的推荐,知府太太很快就在“凤来”服装厂定制了一系列的制服,不出三日,设计图由凤来服装厂的厂长送到了知府府上,由知府太太选中其中的男女样式之后,再送回厂里进行生产。
  知府家下人不多,也只先定了夏季制服,但为了能够换洗,知府太太给每人都定了两套备用。于是这一单,又是一百多件。
  一件制服十两银子,一百多件便是一千多两的进账。虽然远没有私房菜赚的多,但也足以让王熙凤乐的合不拢嘴了。
  这还只是因为初期无人知道,后期单子多了,只怕绣娘再多也忙不过来。
  于是这一日,王熙凤找到了贾瑨,笑着对他道:“好弟弟,这第一步,嫂子可按着你的法子来了,第二步,你总得告诉嫂子了吧?”
  贾瑨刚念完意大利语,脑子都是糊的,看着他嫂子半天,才反应过来,一脸疲惫的回身去书桌里翻了半天,把一张纸给递了过去。
  王熙凤瞧了瞧纸,惊讶的道:“这是什么?”
  贾瑨道:“我管这叫缝纫机,是可以人力缝合的机器,能省不少时间。嫂子日后订单多了,这衣裳要缝合就会变得很麻烦。只要哥哥把这机器研究出来,日后就不怕了。”
  王熙凤大喜,又问:“那可有能自动刺绣的机器?”
  贾瑨板着脸摇头道:“嫂子,这刺绣乃咱们华夏的手艺,咱们华夏的织物贵就贵在刺绣上头。若用机器代替人工,确实更快,却失了灵魂,少了精致。若是制服,量又大,我宁可嫂子不画花样,只以单一的色彩区分,也不想用这机器,代替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王熙凤闻言,脸色凝重道:“我倒是活回去了,得亏你提醒的及时。若是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忘了我的初心,可真真是让人看扁了。”
  贾瑨笑了笑道:“嫂子也不必自责,这工业化带来的许多影响里,其中就包括了传承的消失。这主要还是看各个工厂主怎么抉择了。有的工厂主为了效率,自然会丢弃一些复杂又费时间的工序。”
  王熙凤叹了口气,深深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不到八岁的孩子。
  回到屋里以后,她一直闷闷不乐,贾琏打橡胶园回来,见媳妇这样,免不了劝慰几句。当听说了贾瑨的这番话,贾琏倒笑了起来。
  “这小子,怕是偷懒,才不肯动脑子。拿什么大道理来糊弄你呢,以为我不知道。”
  王熙凤眨巴眨巴眼睛,糊涂了。
  “这话怎讲?”
  贾琏笑道:“咱家那橡胶园子的橡皮,你可知道?”
  王熙凤点头:“知道啊。”
  贾琏又道:“那橡皮原是靠人用杯子一个个倒进小模具里,再凝固成形。自他来了,给我画了张图纸,说是什么机器。我再一看,竟是利用轴承,可将大桶的橡胶汁液,一次性倒入几十个模具里头。
  “那个轴承又极简单,学过物理的人一看便能明白。我做出来后,又以此类推,将轮胎的成形机器也做了出来。
  “如今我们的橡胶园子,能日产万个橡皮,你说厉不厉害?”
  王熙凤叹道:“可你那橡皮又不是什么传承之物,跟我的不同。”
  贾琏大笑:“我的傻奶奶,你也不想想,那下人的制服,算什么要紧玩意?便是没有刺绣,他们平日私下穿的能也是一样的?你制造的东西,本就是大批量的,已经比别人的作坊快了很多。
  “你另有工作室,并不是断了传承,而是两边性质不同,一边讲究的是量大极简,一边讲究的是华美繁复。若是两边混为一谈,又何苦开这个工厂来?
  “如今他不帮你研究,只怕是懒得动弹。你只管放心,我经验比他更多,改日便给你做一个可以刺绣的机器出来。”
  王熙凤闻言这才打起精神来,嘴里不禁笑骂道:“好个三弟,唬得我好苦,看我日后见了不收拾他。”
  贾琏又笑:“你收拾他?可不一定,那家伙越大越是一肚子的鬼主意,搞不好你收拾不成,又要被他打击,你没见二房的环儿,只同他住了不到一年,咱们走时已经老老实实的,再不敢躲懒耍滑,听闻就是他给整的。”
  王熙凤哎哟一声道:“我可没注意环弟,真是如此?”
  贾琏道:“你不在外院出入,自然知道的不多。我那时家去,见着他,已大有不同了。”
  夫妻俩又说了会儿话,王熙凤提起贾琏的钢笔厂,问他:“我的已经成了,如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