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金瓶梅]瓶儿记 >

第32章

[金瓶梅]瓶儿记-第32章

小说: [金瓶梅]瓶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门庆前些天忙得团团转; 就把这事给忘记了; 过后应伯爵又上门催了一次,西门庆便当场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资助常时节买房,剩下的银钱盘了间小店; 以赚些银钱度日。
  西门庆正陪众妻妾饮酒中间,王经走来禀道那两人来了,并带来两盒谢礼。
  西门庆扭头向吴月娘解释道:“之前我资助他买房,可能是买礼来谢我了。”
  吴月娘催他快去,同时让丫头再备一桌酒席送到前面去。
  西门庆临出来前,回头望望,只见潘金莲、孟玉楼打扮得娇娇俏俏,头上插金戴银,身上绫罗绸缎;吴月娘妆容更甚,更添端庄大方。就连孙雪娥也在桌尾有个座儿,只除了不见李瓶儿。
  他心下黯然,格外思念李瓶儿,瞥见王六儿举荐来唱曲的肓姑申二姐,他道:“申二姐,你明日可有空?”
  申二姐停下筝弦,低头答道:“有空,不知老爷有何吩咐?”
  西门庆:“明日我要去庄子上一趟,你也跟着一起过去吧,唱些小曲给六娘听听。”又对其他妻妾道,“你们都听过了,我让她去唱给六娘听,省得只落下六娘一人。”
  申二姐连忙应了,西门庆又嘱咐了明日让她在家等,自然会有轿子来接她,然后急步去了待客的翡翠轩。
  应伯爵和常时节正在墙下看菊花,一见西门庆出来了,二人向前作揖问好。
  常时节喊人把盒端进来,应伯爵嘴快,道:“常二哥蒙你厚情,买了房子,没什么好礼谢你,便让常二嫂做了螃蟹鲜,并两只烧鸭,邀我来陪大哥坐坐。”
  西门庆道谢,让下人收了礼盒。
  王经收下盒子,揭开盒盖给西门庆观看,只见盒内摆着四十个剔剥干净的大螃蟹,蟹壳内酿着肉,外面用椒料、姜蒜末和面粉裹了,用油炸过,再淋上香油、酱油和醋,一闻就香喷喷的,又酥又脆。
  西门庆大喜,让人将两个盒子拿进去,又吩咐拿赏钱赏拿盒人。
  三人在桌旁坐下,琴童上了茶,应伯爵用了许多溢美之词,来夸奖西门庆的好菊花。
  西门庆笑道:“连盆带花都是管砖厂的刘太监送来的。”
  应伯爵咂舌感叹,又挖空心思将那装花的盆夸了一遍。
  西门庆被他捧得通体舒泰,笑着请大家用茶。
  须臾,小厮将厨房安排好的一桌酒席抬来,这时,谢希大也到了,相互见毕礼,西门庆请他入席。
  席间,几人喝酒吃菜,吴月娘将刚送来的酿螃蟹也摆了两大盘送来。
  西门庆夹起一个螃蟹,用筷子挑出壳里的肉,送进嘴吃了,舒服得眼睛都眯起来,道:“这螃蟹弄得好!你家娘子病好了没?就整治这么麻烦的东西,回家替我多谢她。你刚搬新家,我们几时去吃暖屋酒?”
  应伯爵等西门庆夹了一个螃蟹之后,抢着第二个伸手去夹,一边吃,一边道:“我正要说这事呢,不如我们凑个份子,叫上两个唱的,明日去他家吃酒玩一日?”
  谢希大也赶紧夹了一个螃蟹到自己碗里。
  常时节并不和大家抢螃蟹,笑道:“屋子狭窄,担心各位哥哥去了不习惯。”
  西门庆道:“怎么说这话!你家门前的铺子也开了,常二嫂要看铺子,腾不出空,不要让她再费心治办酒席,我从家里备好席面让人抬过去,不费你家一丝东西。人不要太多,再叫上谢子纯,我们好好耍一日。明日不行,我有事,过几日吧。”
  应伯爵拍手赞道:“也只有大哥这样的好品格,才够做我们的大哥。若换了其他铁公鸡似的人,谁耐烦喊他大哥?大哥,我常说人的钱财是不能积的,越积福越薄,不然怎么大家都爱往庙里送大笔大笔的香油钱呢?这叫疏财生福啊!”
  西门庆大笑:“就你嘴滑,常见你嘴上出力,银子却不见你出一分。”
  应伯爵摇头晃脑地说:“你们有钱的人就出钱,我没钱,但我有这份心啊。我的心意可诚了,上次劝成了你添大笔香油钱,功劳里也有我的一份么!”
  其他人俱都大笑不止。
  西门庆吃了三个螃蟹,意犹未尽,对一旁的王经道:“进去后边对大娘说,把这螃蟹也装上10个,放进骡车里,明日送到庄子上给六娘尝尝。”
  王经应诺去了。
  应伯爵道:“大哥,小六嫂的身体还没好?”
  “没呢,我正想着明日去看看她。这么久没见了,心里挂念得很,也不知她怎么样了。”
  “大哥,六嫂那般的好模样,若是我,定不放她出去的。”
  西门庆笑着打了他一下:“又混说,吃你的螃蟹。”
  应伯爵笑笑,毫不在意,又道:“大哥,几时我们再去庄子上耍一日?那里景致极好。”
  西门庆摇头:“六娘在那里养病,现在去不成了,省得吵到她,将来再说吧。”
  常时节:“养病就讲究个静心,我们在哪里不能聚?”
  谢希大跟着点头。
  应伯爵指着常时节道:“多亏了大哥帮你把酒席办了,也省了常二嫂不能静心。”
  常时节脸色微红:“我家娘子怎么敢和大哥家的相比?那不是羞死人么!”
  众人又乱笑了一场。
  酒席吃毕,西门庆送走几位会友,回到上房吴月娘屋里歇下了,次日一早起身,往庄子上而去。
  李瓶儿最近精神很好,每日坚持走够一个时辰。
  吃过早饭,日头已经出来,空气冰凉,趁着有太阳她打算出去走走。
  绣春看看天色,道:“今日的天倒很好,过些天就该下雪了吧?六娘趁着雪未下,多走走也好。”
  李瓶儿叹了口气:“天天在庄子里来回打转,再大的地方都该转腻了,不如我们出去走走?也不走远,就在附近逛逛看看。”
  绣春:“好啊。”
  绣夏道:“绣春和绣秋陪着六娘去吧,我在屋里给六娘熬药,等下回来,正好可以喝上。”
  李瓶儿奇道:“还有药?早几日不是吃完了吗?”
  绣夏正正经经地回答:“这是大夫开的养身药,叮嘱再吃几天。”
  李瓶儿点点头:“那行。”
  李瓶儿带着绣春和绣秋出了上房,顺着长廊来到院子里,只见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正蹲在一盆菊花面前,用手里的木棍挖盆里的土,洒得满地都是。他动作粗鲁,不知轻重,那盆菊花的花瓣四处散落,活像刚经受狂风雷暴袭击过一般。
  绣春一见就斥道:“小铁棍,你又找死,当心青婶婶来打你!”
  那男孩一听,背影抖了一抖,一把扔了手里的木棍就要跑,却被赶来的一丈青跑上前捉住了他的后衣领。一丈青看了那菊花一眼,心里一跳,气得当场就在他屁股上狠狠踢了几脚,一路把他拎到六娘面前,小声喝道:“还不跪下!好好的菊花是给你这么糟蹋的?我看你又想找打了!”
  小铁棍膝盖一软,跪了下来,垂着头,不敢看六娘。
  一丈青扭头向李瓶儿赔罪:“都是我没看好他,平时不让他过来这边的,今日也不知他怎么就跑来了,还把六娘的花祸害成这样。”又转头打了男孩几下,气得脸色铁青。
  李瓶儿伸手拦住她:“不要打孩子,慢慢教他。男孩子都调皮,好好跟他讲,以后不要再犯就行了。”李瓶儿往前走几步,站到小铁棍面前,伸手把他扶起来,拍拍他沾了泥土的衣服,柔声问,“你叫小铁棍?今年几岁了?”
  小铁棍站起来,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我今年,今年……”不断拿眼去睃他娘一丈青。
  一丈青拉开自己的儿子,护到身后,笑道:“六娘,您别理他,他不会说话。这是我儿子,名叫小铁棍,今年十二岁了。等回头告诉我家男人,好好收拾他一顿,看他还敢不敢乱跑。这菊花……六娘,您看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我们绝无怨言。只是,孩子还小,求求您放过他,就罚我和来昭吧。”
  “没事,一盆菊花而已,说什么罚不罚的。”李瓶儿扭头看向绣春,“绣春,你去拿一盒糖给小铁棍,省得吓坏了。”
  绣春笑着去了,一丈青感谢不已:“六娘人真好。之前,为了一只绣鞋,五娘挑唆着老爷打了小铁棍一顿,孩子就被吓坏了,对着主子连话都不敢说。那之后我也就关着他,不让他出来乱跑。这孩子来了庄子上,倒活泼了许多,一时没看住,竟然让他跑了出来。”
  李瓶儿:“小孩子天性就这样,别拘得太狠了。”
  绣春拿了糖来,李瓶儿亲自递给小铁棍,又摸摸他的头。
  一丈青含笑看着自己的儿子,道:“还不谢谢六娘?”
  小铁棍捧着糖盒,高兴不已,终于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谢谢六娘。”
  李瓶儿点点头:“你的手脏了,洗过手才能吃糖,知道不?”
  一丈青:“我带他下去洗洗。”
  “嗯,你去吧,我出去走走。”
  一丈青:“六娘先去,一会儿我就来。”然后急忙忙地拉着儿子下去了。
  李瓶儿和绣春、绣秋往外走,绣春跟她八卦道:“就为了老爷打了小铁棍,青婶婶骂了五娘,被五娘挑唆着让老爷将他们赶到狮子街去看房子。幸亏六娘这回叫了他们来,不然府里哪有他们站的地方?”
  绣秋不知道这些事情,一边用手扶着李瓶儿,一边认真听着。
  李瓶儿:“哦?老爷打的小孩就是她家的啊?”
  绣春点头,面露不忍:“可不是,那次老爷打得可狠了,听说小铁棍在床上躺了好些天才养好。他还只是个孩子呢,老爷就拳打脚踢的。”
  “唉,”李瓶儿叹了口气,“等下回来后,你再送一匹布过去,让一丈青给她儿子做两身新衣。”
  “知道了,等回来我就送过去。”
  过了重阳节,清河县的天气眼见就冷下来,据绣春说,再过一个多月就该下雪了。
  秋风凛凛,空气清洌,成群的鸟儿往南飞,大地萧索,草木枯黄。
  李瓶儿站在庄子门外,入目一片秋景,远处层层叠叠的山田及淙淙流水。她深深吸了口气,终于出来了,这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在户外赏景。
  庄子门口有一条大路,三人顺着路,背着村子的方向朝外走。
  路边一丛丛的蒲公英开得正好,绣春弯腰摘了两朵,递给李瓶儿。李瓶儿接到手里,看了片刻,送到嘴边,鼓足了劲儿一吹,棉花般的软絮随着风四处飞荡。
  李瓶儿笑得极开心,道:“我怎么觉得这花比院里的菊花还要好看呢?”
  绣秋道:“那是因为六娘难得出来一次,看着新鲜,自然觉得比菊花好看。”
  李瓶儿点头:“嗯,有道理。”
  绣春笑道:“这个容易,以后每天我都出来给六娘摘几朵。”
  李瓶儿笑她:“你想出来玩就直说,不用拿我当挡箭牌。”
  又往前走了半盏茶的时间,李瓶儿恍惚听见羊的咩咩声,问两个丫头:“你们听见没?好像有羊在叫。”
  绣春左右张望,道:“没看见。”
  绣秋仔细听了听,指着前方不远的拐弯处:“在那个后面,我好像也听见一两声了。”
  “走,去看看。”李瓶儿忽然来了兴趣,顿时把古代女子不可随便见外人的闺则忘到九宵云外,谁让她闷得太久了呢?
  绣春扶着她兴冲冲地朝前走,绣秋有些担心,回头望望越来越小的庄子,心里隐隐有些担忧,正打算劝些什么,那两人已经走到了大路的拐弯处。
  李瓶儿走得有些急,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