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惜春是个佛修 >

第308章

[红楼]惜春是个佛修-第308章

小说: [红楼]惜春是个佛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迎春会刺绣,那就绣一点东西给姐姐妹妹,这都可以,也是用了心思。
  邢夫人不是让贾迎春成为一个小气的人,而是让她成为一个量力而为的人。别为了好看,就让自己穷困,把月例都花光了,那以后呢。姐妹那么多,总不能一个个都买,要是都耗费银钱,那得耗费多少银钱。
  而贾迎春也不是不知道邢夫人的一些想法,可她到底受了邢夫人的恩情,而且人与人之间,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利益关系呢。
  贾迎春也想依靠邢夫人,也有别的想法,两个人也算能相处得不处。
  贾迎春小的时候,邢夫人多护着贾迎春。等着贾迎春出嫁,贾迎春再回报邢夫人,多送邢夫人一些东西。
  【贾探春】
  贾探春小时候待在贾老夫人身边,受到的教导好。年纪小的时候,也没有觉得自己过得有多不好。
  后来,贾老夫人竟然让她们这些女孩多亲近亲近亲生母亲、嫡母。贾探春亲近赵姨娘了,一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她后来就发现赵姨娘非常关注贾环,更重视儿子。
  贾探春也能理解这一点,毕竟贾环是男子,能让赵姨娘的位置更加稳固。女子跟男子不一样,女子到时候要外嫁。
  等贾探春一点一点地长大,赵姨娘对贾探春说的话就多,就是要让她对贾环好一点,为贾环谋取利益。
  可是贾环是男的,贾探春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这个庶女在家中的地位都比贾环的还要高,庶子的地位不如庶女。然而,她无法跟赵姨娘说明白这一件事情,赵姨娘只会让她多在贾老夫人的面前说贾环的好,在贾政的面前说贾环的好。
  贾老夫人身边的人教育贾探春的,跟赵姨娘教导贾探春的不一样。
  贾探春当然是听贾老夫人身边的人,她认为老太太那边的人更加可信,即使赵姨娘是她亲娘,赵姨娘总说亲娘不会害女儿。贾探春却不那么觉得,她认为赵姨娘为了贾环可能牺牲她,可能害她。
  只是这些话没有办法说出口,就只能藏在心里。
  再后来,朝廷竟然建立女部了。
  贾探春从来就没有想过女子能做那么多事情,她想去女部。
  考不上女部,就去女子学院。不管赵姨娘如何反对,她都要去。
  赵姨娘就是想她嫁给一个好人家,到时候再帮衬贾环。贾探春不想总是帮助弟弟,贾环没有那么好,对她这个姐姐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让贾探春认为十分不靠谱。
  所以她必须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因缘巧合,她嫁给了王府庶子司徒云,虽然是冲喜,及笄之前就嫁人,但贾探春没有不高兴,反而松了一口气。
  至少她的夫君是一个极为不错的人,对方是积极向上的庶子,她是积极向上的庶女,两个人也算是同一类人。
  在司徒云的亲娘去世后,司徒云和贾探春很快就搬出王府。
  贾探春依旧努力地去女子学院读书,夫君不反对,死去的婆婆也不反对,她为什么要自己不去呢。要是她不去,估计她的夫君还很失望呢。
  赵姨娘一次两次地上门,贾探春非常不开心。就算赵姨娘是她的亲娘,那也不可以,赵姨娘到底是一个妾室。
  “您以后别来了。”当赵姨娘又一次来到府上的时候,贾探春就跟赵姨娘这么说。
  “什么意思?”赵姨娘皱眉。
  “你是我亲娘,却也只是姨娘。”贾探春直白地道,“不是我夫君正经的婆婆。”
  贾探春不可能总让赵姨娘来,不能让赵姨娘坏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司徒云不是没有意见,只是没有多说。
  “说的什么话?”赵姨娘冷下脸,“我是你亲娘。”
  “亲娘是亲娘,那也是姨娘。”贾探春道,“若是弟弟真要帮衬,再说。而他这样,别人怎么帮衬啊。”
  不是贾探春瞧不起自己的弟弟,而是自己的弟弟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要是弟弟有用一点,扶持也就扶持了。而贾环现在这样的,扶持了,就只会给自己招惹麻烦。
  贾探春没有傻到让司徒云去帮衬贾环,不成材的人就别想着别人多帮忙他了。
  再想想薛蟠,薛蟠背靠薛家,薛家捐了那么多银钱,又有一个陆少华镇着,否则薛蟠就完了。
  而贾家二房呢,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钱,也没有那么多关系。
  贾探春心里清明,不敢拿自己的终生幸福做赌注。
  就贾环这样的,也不可能再找一个像陆少华那样的人,陆少华这样的人,也没有那么多。
  贾探春也就不想去想这些事情,“回去吧,以后别来了。”
  赵姨娘当场就想跟贾探春闹腾,可是她又担心闹得太厉害了,以后就更不好往来。为了儿子,她就只能忍着。
  后来,赵姨娘被贾政禁足了,贾政认为赵姨娘让她太丢脸了。
  再后来,贾环成亲,赵姨娘跟着贾环一块儿搬出贾家。赵姨娘还是多次到府里找贾探春,但是贾探春就是不见赵姨娘,偶尔见一见就是了,不可能时时刻刻帮助赵姨娘,不能让赵姨娘太过嚣张。
  而赵姨娘就只是姨娘,哪怕她是贾探春的亲娘,贾探春也不可能让她为所欲为。
  一来二去,赵姨娘就跟贾探春真的闹崩了,贾环跟贾探春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好。
  “那我便当没你这个姐姐罢了。”贾环有一次忍不住就跟贾探春这么说。
  “那就当没有吧。”贾探春道。
  “……”贾环本来就是想威胁贾探春,没想到对方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等到后面,贾环出了事情之后,还是想要找贾探春找司徒云,只不过贾探春不可能随意出手,司徒云就更不可能随意帮衬贾环了。到后来,贾环就老实多了,不敢总想着找姐姐和姐夫了。
  【妙玉】
  妙玉这种六根不净的人,从荣国府搬出来之后,她没有去尼姑庵,还是住在京城里。
  一年又一年,妙玉没有想着嫁人,那些上门说媒的,她没有看上。到底不大甘心,不想随意嫁一个人,不想跟那些普普通通的女子一样为生活忙碌,不想成为后宅的女子。
  妙玉也不喜欢当女官,不喜欢阴暗的官场。
  不嫁人,不做官,一个人守着一座宅子,守着那些家产,很难守下去。
  在她二十五岁那一年,妙玉选择了出家,家产不好守着,身边的嬷嬷年纪老了,丫鬟年纪也大了嫁人了。
  妙玉不能不让丫鬟不嫁人,也不能阻止嬷嬷年老,便去出家了。
  至于她的那些家产,她也带到尼姑庵了。
  这一座尼姑庵是她曾经待过的,这一座尼姑庵没有肮脏的事情,她能放心一些。即使她二十五了,但是容貌没有真正的年老色衰,还长得不错,就怕遇见那种暗地里做肮脏生意的尼姑庵。
  于是妙玉待在这一座尼姑庵,她出家了,用不了那么多家产。她就准备做一些善事,比如帮助一些穷苦之人。
  她想到泰安郡主贾惜春那么好的名声,她妙玉也可以。出家人,慈悲为怀,她也可以。
  妙玉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她的未来一片迷茫,哦,也不算迷茫,出家了,这一生也算定了。
  没有目标,就是出家了,做出家人的事情。
  有时候有些恍惚,她在哪里,该做什么,身边还有旧人吗?哦,没了旧人了啊,嬷嬷老了走了,那些成亲的丫鬟偶尔来看看,也就那样了。
  妙玉偶尔会给一些东西给那些成亲的丫鬟,可是她也知道那些成亲的丫鬟跟以前不一样了,她们还会在她的面前说她们的艰辛,她难免多给丫鬟一些东西。
  给的次数多了,妙玉也就发现那些丫鬟成亲之后变了,那些丫鬟更看重她们各自的家庭,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对她这么好。
  那些丫鬟也不算是她的丫鬟了,她一个出家人要什么丫鬟。
  既然出家了,不是带发修行,在尼姑庵里就不能那么随意了,她得长久待在这边。
  妙玉把一部分的银钱给寺庙,一部分用来救治穷苦人,还有一部分自己留着。
  就算当了尼姑,也不能没有银钱,妙玉终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力,不认为自己受得了那么苦的生活。所以该留着的还是得留着,得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寺庙里的一些小师傅觉得妙玉假清高,捐就捐了呗,还分那么多,分明就是想做大师太。也有的人认为妙玉心善,认为她大善。
  只不过年轻时的几次大善事,到了年老之后,就没有那么好听了。比如有人说妙玉年轻时过不下去,就捐钱,如何如何。
  世人对女子不公,又因为妙玉那些年没有对别人多说话,没有多说佛经,因此,妙玉终究没有成为别人眼中的高尼。就当她是一个普通的师太,没有那么出名。
  妙玉跟别的师太一样,收了弟子。
  她心里藏着很多话,没有说出去,就只藏在心里。
  她很羡慕很羡慕泰安郡主那样的,明明戴着一串佛珠手串出生,却还不能不出家。而自己呢,明明是官宦千金,却得去寺庙待着,父母去了之后,依旧在寺庙待着,等到最后,依旧没有逃脱得了。
  一个该出家的没出家,一个不该出家的出家了,妙玉便想自己出的是泰安的家,只不过她不敢跟别人说,只是偶尔想想。
  【李纨】
  李纨的夫君贾珠死的早,她不想夫君死的早,以前也曾经劝过夫君不要那么努力读书。要夫君多休息,可是夫君不听她的话,她也没有办法。
  贾珠死了,李纨的心也死了,这么年轻就守寡,让她如何活下去啊。她当时就晕了过去,要不是怀了身孕,她真的坚持不住。
  那以后,她就深居简出,不敢多出来。
  李纨嫁进荣国府之后,王夫人对她的态度还算可以,但贾珠死之后,她就觉得王夫人对她的态度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这些人当贾珠是她克死的,李纨都知道,她根本就不想贾珠死,可是那些人根本就不管她怎么想的。
  李纨懂得,那是因为贾珠太过用功读书,累垮了身子。身子没有那么好,还得坚持着,就容易坚持不住。贾珠就是坚持不住,才倒下的。她想要贾珠好好的,根本就不想贾珠那么用功读书,她不想要什么诰命夫人了。
  她还知道贾珠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她争什么诰命夫人,而是完成贾政的心愿。
  因为贾政要贾珠认真读书,完成他那些年的心愿。
  父亲逼迫儿子用功读书,给儿子很大的压力,儿子死了,没人去说是做父亲的错。
  李纨也不能认为是贾政的错,只能说是贾珠自己硬要撑着。要是贾珠能稍微放松一点,能想明白,不要功名,要性命,也就不会那样了。
  她生了贾兰,贾兰也没有得到王夫人的青眼,贾政也没有多关注贾兰。
  李纨心想这也好,那她就自己教导儿子,绝对不能让儿子步上夫君曾经走过的路,不能让儿子过得那么艰辛,不能让儿子读坏了身体。
  等到后面王夫人倒下了,贾珠的死也成了是王夫人放印子钱的错。
  李纨虽然没有推一把手,却也听着,让那些人说是王夫人的错。她真的不想背着克死夫君的坏名声,要是可以,她根本就不想夫君死了啊。夫君死了,他们母子在府上的地位也直线降低。
  大房和二房分家了,贾老夫人让周姨娘掌管中馈,李纨也知道自己不合适掌管中馈。
  只要不是赵姨娘掌管中馈就好,赵姨娘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