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红楼之未央 >

第161章

综红楼之未央-第161章

小说: 综红楼之未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确信贾琏肯定不是过来瞧瞧他。
  “如此……多谢琏二哥关心。”林琅浅笑道。
  对世子有关的事儿,半句不提。
  见状,贾琏到了嘴边的话就转了个弯儿,“明年的童生试,你可有把握考过?”
  林琅听贾琏提起童生试,便不由自主的想起系统发布的任务,不由眉头轻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敢说有万全的把握?”
  这话说得贾琏表情微愕,“珠大哥说你学问不逊于他,连珠大哥都过了,你竟没把握?是否过于谦虚?”
  “考过我当然有把握,但我要的不是考过,我要的是小三元。”林琅面无表情的道。
  系统发布的任务是考中小三元,而不是考过童生试即可,林琅并不想用任务失败来检测自己的下场。
  贾琏听后顿时恍然,旋即皱起眉,“你想要小三元怕是不易,珠大哥的学问如何你也晓得,按说小三元他也能考中,县试府试均是头名,院试却成了第二名,珠大哥没说什么,但我觉得是考官有意想压一压珠大哥的才气。”
  林琅闻言也皱起眉,“我也明白,珠大哥得了第二名,也是因为金陵的头名文采不逊于他,否则即便有意要压珠大哥的才气,也不会做的这么明目张胆。”因为明明不如贾珠还要点别人为头名,这可就是作弊了。
  “看来你心里是清楚的,既然如此为何不过两年再下场?”贾琏有些不理解林琅的坚持。
  姑母如今有孕在身,算算临盆的时间就在明年二月,而明年的二月是大比之期,恰恰童生试的第一考县试也是在二月,都挤在了一起,姑母要为姑父忧心便罢,林琅要参加明年的童生试,姑母担心姑父之余,还要为林琅操心,这不是添乱吗?
  贾琏的心思林琅心里清楚,但他不可能将系统的存在告知。
  前些日子系统发布的特殊任务,莫名其妙的就完成了,奖励了他一个寒暑不侵的体质。
  自打得了这奖励的体质,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不觉得冷。
  如今正是换季的时节,秋尽冬初,天气转凉,正是添衣的时候,林琅却依旧是单薄的青衫,完全不会觉得冷,反而感觉犹如沐浴在春风之中。
  体质是什么时候替换的,他一无所觉。
  原本他对系统说的任务失败惩罚还心存疑虑,至此,再无怀疑。
  他觉得这个莫名其妙的任务和奖励,是系统给他的警告,让他不要心存侥幸。
  “早下场晚下场有何区别?”林琅避重就轻的道。
  贾琏闻言皱起眉,“我不信你不明白这其中的区别,明年的童生试你既然要下场,姑父竟不拦你?”
  姑父向来爱重姑母,如今姑母有孕在身,姑父应当不会允许林琅如此胡来。
  “老爷自然是不愿我这个年纪就下场的,无论我考不考得过,都是弊大于利。”
  明年他也不过十岁,考不过老爷会担心打击到他的向学之心,考过了老爷还是会担心他年轻骄狂。
  “姑父既然不愿你下场,你还要坚持?”
  林琅默然:他也不愿意考,其实他更愿意做个浪迹天涯的大侠,也不知道是不是多出来的记忆对他产生的影响,但他更不愿意当傻子,所以这个童生试,他必去!
  “琏二哥,明年的童生试,我必去!”
  这话异常的坚定。
  贾琏不禁叹息,“姑母可知道你的决定?”
  “母亲的胎像稳固后,这事儿我便说给她听了,翻过年我便要南下,这事儿纸包不住火,倒不如早些告诉母亲,让她心里有个准备。”林琅自然不会把这么大的事儿瞒着贾敏。
  好在贾敏虽忧心他,但在他保证绝不会不顾身体健康下场考试后,便也默许了。
  林家的爵位传了五世,如今已经没了,林家从林如海开始,已经转换门庭,如今虽还算不上书香世族,但林如海如今也是举人,好歹也算是书香门第,林琅早晚都是要下场的,如今只是提前探探路,贾敏自然不会愚蠢的阻止林琅向上之心。
  但林琅年幼也是事实,贾敏固然忧心,但她更多的是安排人照顾林琅,而不是打击儿子。
  由此见,贾敏的目光是看得很长远的,知道林琅将来的出路唯有科举一道,便不曾加以阻止。
  贾琏道,“既然如此,你且好生读书吧,我就不打扰你了。”
  “我让清砚送你。”林琅说着喊清砚送贾琏出去。
  贾琏一走,林琅便陷入沉思。
  他不想变成傻子,就只有下场参加明年的童生试,他不能赌。
  对这个系统,林琅十分的厌烦,但暂且还寻不到摆脱之法,便只能忍它,待他找到摆脱的法子,定是毫不犹豫的甩掉这个危险系数爆表的系统。
  至于系统能给他带来的好处,他根本就不眼馋,他多活了一世,若都活不出个人样来,还需要系统来加以干涉他的人生,还不如趁早舍了这皮囊,下地府投胎去。
  自这日过后,贾琏便也不往林府来打扰林琅苦读,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时间转眼即逝,因临近年关,贾敏怀胎已有足足七个月,府里的事儿理当是贾敏这位当家主母料理,奈何贾敏身体不便,过年的诸多事宜都交由林如海林琅父子互相帮忙料理。
  过完年,便是祭祖,京中林家仅有林如海与林琅父子,林家其余旁支族人都在苏州原籍,因此祭祖的时候便是林如海带着林琅祭拜宗祠,林如海想到自己膝下已有林琅一子,如今爱妻又再次有孕,实乃天佑林家,祖宗保佑,此次祭祖,林如海前所未有的虔诚。
  祭完祖,便是拜年,因贾敏是高龄怀孕,去荣国府给外祖母拜年的时候,仅有林如海父子二人,贾敏还是在府里好好养胎,省得动了胎气,贾母自来最疼这个幼女,自然不会介意这点小事。
  过了元宵,林琅便向父母辞行,准备南下回原籍考试。
  择日登舟离京,赶在二月县试开考前到了苏州原籍。
  苏州原籍还有不少旁支的林氏族人,林琅此次回原籍又是独自一人,林如海夫妻怎么可能完全放心让林琅一个人呆在苏州?只是林如海要参加二月的大比,贾敏如今又即将临盆,林琅坚持要参加童生试,他们夫妻自然没办法陪伴再侧,好在林家还有旁支的族人,虽说血脉已经远了,但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
  林如海这一支乃是嫡枝大宗,林琅等于是林家大宗的继承人,林家旁支的子弟倒也说不上巴结讨好,但想要拉近关系的心思却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林琅刚下船,就见到苏州老宅大管事以及旁支跟他同辈的两位族兄林璇、林玑二人。
  林琅的曾祖林衍与林璇、林玑二人的曾祖林衡是嫡亲兄弟,便是林如海在这里,也得唤一声叔祖父。林衍与林衡都已经去世一二十年,如今林璇和林玑,论起来也只是林琅的族兄。
  林琅在京城的时候,林海这一支仅有林琅一个独子,因此林琅排行老大,都称他林大爷,但到了原籍,他的序齿却要按照族里来排,不算已经出了五服的林家玉字辈的族兄,单以五服以内的族兄弟排,在他之上有四位年长于他的族兄,林琅恰恰排在末尾。
  来码头与苏州老宅大管事一起来接林琅的林璇、林玑二人正是林琅的大族兄和二族兄。
  “琅弟一路舟车劳顿,还是早些回府歇息,再过两日县试便要开考了。”说话的是林璇。
  林琅有些晕船,走水路虽然快,但林琅却难受至极,听到林璇如此体贴之语,也没有推辞,道谢过后便随着老宅的大管事回府,林璇和林玑二人一路相送,将林琅送至老宅方告辞回家。


第186章 林公子 16
  从林家老宅出来, 林璇二人向送他们出府的大管事告辞便登上了马车。
  “大哥,你在想什么?”林玑刚坐好就见大哥一脸沉思,不禁问道。
  林璇回过神来, 沉吟道, “大半年未见, 你有没有觉得琅弟变了许多?”
  “琅弟年岁渐长, 有些变化不是很正常嘛?”林玑不以为意。
  林璇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笑了笑,“说的也是。”
  兄弟二人回到家中, 还未来得及坐下喝杯茶, 父亲林泓身边的随从便来请他们去正院书房。
  “不是叫你们去接琅哥儿?琅哥儿人现在何处?”
  刚进门就听到父亲的问询,林璇兄弟两个顿时慌了神,兄弟俩对视了一眼,均低下头。
  林璇上前一步道,“我们接到琅弟了,只是琅弟似乎晕船,瞧着不太舒服,我们就把琅弟送回老宅了。”
  “胡闹!”林泓拍案皱眉喝道, “你族叔早前便来信与我, 叫我看顾琅哥儿, 今儿叫你们兄弟俩去接人便是叫你们接到咱们府里来住, 你们怎么把人送回老宅了?如海家老宅就只有些积世的老仆人,如海他们夫妻如今又在京里, 顾不及琅哥儿,琅哥儿一个人住在老宅,若出了什么闪失,你们谁担得起?”
  林璇不敢辩解,当时他见到了林琅,吃惊于林琅的变化,也没把林琅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一个疏忽便将人送回了林家老宅里,林琅也没有半分要住到他们家的意思,他才带着弟弟回来的,却忘了父亲还在家里等着他把人接回来。
  林玑比林璇小三四岁,性子也不及林璇稳重,听到父亲的责问,便忍不住辩解,“琅哥儿在苏州又不是没家,何必非接到咱们家来住,他们家老宅离咱家最多隔了一条街罢了,老爷若是想见琅哥儿,打发人去那边儿老宅一说,琅哥儿还能不来?”
  林璇站在一边儿简直想捂脸。
  这么冲动的蠢货真是他弟弟?
  “如今正值春寒料峭的时节,琅哥儿去年便在京里大病了一场,年岁也小,今年尚不足十周岁,怎能叫他一个人住在老宅?你的书都读哪儿去了?”
  林泓心里原就不得劲,被儿子反驳了几句,怒意勃发,吹胡子瞪眼的模样像是要打人。
  见父亲勃然大怒,林玑不敢再为自己辩解,垂头不语。
  “你们两个也是做哥哥的,怎么如此不懂事?”
  六年前,林如海之父林骥一病而亡,林如海带着妻儿回乡守孝,当时家中一应事宜均由他打理,因此林如海回乡守孝期间,与他最为相熟。
  他父亲林骄与林如海的父亲乃是堂兄弟,在林骥病亡之前,他父亲林骄刚大病了一场,险些没熬过来,好容易侥幸活过来,人也不能再理事,因此家中的事宜才由他出面打理。
  林如海这支子息单薄,成婚多年仅有林琅一子,待之如珠如宝,轻易不叫林琅出门,生怕有个好歹。
  他第一次见林琅时,林琅不过五岁而已,瞧着虽有几分聪敏,但到底年岁尚小,瞧不出什么来,林如海在苏州守孝几年,林琅也渐渐长大,随着林如海夫妻回京时,已有八九岁,四书五经都已背熟,但还读不懂其中真意,他信林琅能过童生试,但却不信林琅回京读了一年便能考过。
  因此林如海来信给他,叫他看顾林琅的时候,他是有些生气的。
  毕竟林琅年岁尚小,已经长成甚至及冠的男子尚且撑不住,何况稚龄的林琅?
  待得冷静下来,他又觉得不对,在林泓的印象中,林如海夫妻都是疼孩子的,怕是因为膝下子息单薄,林如海夫妻对唯一的儿子虽然谈不上溺爱,但也是十分重视的,不可能不顾惜林琅的身体康健,令林琅回乡参加童生试,便是再想望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