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我是好爸爸 >

第245章

[综]我是好爸爸-第245章

小说: [综]我是好爸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性格,到底也说不上是还是不好,只待将来验证了。
  贾府的尘埃落定,京中又有了另外的乐子给大家看,所以慢慢地,贾府便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似乎是因为贾府开了个坏头儿,所以接下来,京城不断地爆出了或大或小的家丑,然后无数人的人家选择了分家。
  不过别人治家还算严谨,所以并没有爆出更加的可怕的事情来,不过分家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件丑事儿。
  分了家,许多之前亲密的兄弟,甚至是父母之间生了罅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态。
  这番折腾下来,皇帝惊喜地发现,朝臣之间的往来似乎也没有那么密切了,毕竟大家联络有亲的,可是现在呢?许多的儿女亲家甚至见面时分外地尴尬了。
  皇帝尽管目前还没有摸清真正的原因,不过他对于这种事情也是乐见其成的,臣子们不睦了才好呢,他晚上睡觉睡的也是更加地踏实了。
  皇帝的心情好,朝臣们心情自然也好,每天上朝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一时之间,京城暖风徐徐,一派盛世之象。
  皇子们如今正忙着整理自己手中乱七八糟的势力,贾府分家之事,坑的最恨的便是这些皇子们了,而且还不知道该去抱怨谁。
  宝玉因着分家一事儿,闷闷不乐了几日,不过过了几天,有丫鬟陪着,姐妹们伴着,他有恢复了往日里那个万事不去想的性子,每天地带着丫鬟淘气,如今他老子离的远,大老爷才懒得去调、教别人的儿子呢。
  至于老太太,疼宝玉还来不及呢,哪里会让他去受苦吃罪?
  宝玉突然发现,这分家似乎也不全然就是坏事儿。
  现在没人管他了,说句如鱼得水也不为过。
  至于贾琏夫妇,自己成日里忙着管家理事,也没有心思和宝玉一个小孩家家计较什么便是了。
  至于在外面吃佛念经的王夫人,慢慢地通过探春的手,尝试着掌控二房,不过李纨也不是吃素的,只要不是王氏正面和自己对上,小姑子探春,她还是有手段弹压的。
  再者,李纨让儿子去讨祖父的欢心,知道公公最看重什么,李纨就让儿子去请教贾政学问去了。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闲着无聊的贾政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孙子读书写字了,最起码,贾政比万事不理的家学强些吧?
  安慰好了自己之后,李纨就将贾兰交给公公去教导了。
  还真别说,贾兰确实是个可造之材,虽然祖父的学问一般,不过对于贾兰来说,目前是足够了的。
  贾兰乖巧上进,对于贾政来说,似乎是看到了自己的长子,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学的用心,相处的再是和睦也没有了。
  贾政的心情愉悦,似乎是找到了第二春,每天乐乐呵呵的,着实地让人敬佩这位的为人处世,心胸豁达。
  林如海听闻之后,也只能无语了,贾政这种人,也许不管是沦落到什么地步,他也会跟什么鸵鸟似的,自娱自乐的。
  算了不去管他了。
  到了年底,听说皇后娘娘有了恩典,想将年过二十五的宫女子放出来一批,让她们阖家团圆,自本朝立国以来,这似乎是第一回,是以满朝文武皆感怀皇后娘娘的仁慈恩典。
  这是好赖和贾家扯不上关系,他们家的大姑娘做的是女史一职,却不是宫女子,所以并没有理睬这事儿。
  不过等到元春出现在将军府门口时,大家这才被吓到了。
  殊不知,元春自己更加地惊吓呢,府上什么时候分家了?!
  贾赦听闻元春被放出宫了,略略地有些仪容不整地跑到了老太太的房里来围观贾府的这个希望。
  他对于元春也是有一番担忧的,若果真她有朝一日得宠,那么对于大房来说,就是再糟糕不过的第一件事儿了,现在好了,元春竟然被放回来了!!
  贾赦在看到元春的那一刻,恨不得叉腰仰头大笑三声才好呢。
  不过看着与老太太抱头痛哭的元春,贾赦难得的没有出声嘲讽几句,毕竟不过是小女子罢了,自己一个大老爷们,何苦与她为难过不去呢?
  贾赦放下了自己悬着的心,看来老太太也顾不上招呼自己,他直接地离开了老太太的院子,去了前院,找自己的幕僚先生去喝酒庆祝了。
  自己许多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可以和这位先生吐露,这种全然信任的感觉真的是忒好了。
  贾赦可不知道这位的来历,哪怕是介绍人林如海也不很清楚,不过他隐约地有些感觉,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那么多的好奇心去探究。
  贾母在孙子和孙女的安慰下,这才勉强地止住了哭腔,然后才仔细地问起了元春,到底为何女史做的好好儿的,竟然会被放回家。
  她肩负的可不止是一家子的希望啊!
  当初送她进宫,虽然是贾母求了皇后娘娘的恩典,可是这里头,王家的王子腾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现在她被放回来,难道说王家这是要和贾府生分了?
  贾母一不小心脑补了不少的东西出来,可不知道,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人插手了呢。
  比如说贾赦,比如说林如海,比如说王子腾,反正到了后来,元春就顺利地出宫了。
  元春听着祖母相问,自己其实也挺尴尬为难的,她真心是兢兢业业,丁点儿差错也不敢出,在宫中花费了银钱无数,几乎近五六万两的银子填了进去。
  可惜的是,皇后娘娘是怎么说的呢?
  因为家里拖后腿,更加要命的是,她母亲王氏的品行不端,所以哪怕元春是被祖母教养长大的,可惜的是,受了王氏的牵累,所以趁着这次的机会,皇后娘娘就直接地将她给放了出来,美名其曰,这是皇家恩典,不想元春这样的好女孩儿在宫里耽误了青春,耽搁了前程。
  主子既然发话了,她还能如何呢?
  贾府将元春送进宫去,送到了皇后娘娘身边,就是想借着皇后娘娘之手,将元春放在太子殿下的身边。
  可惜,现在一切玩完!
  元春面露苦涩,许多的事情都不是她能说的,所以只能讲这些冠冕堂皇之言拿出来敷衍塞责祖母的发问了。
  宝玉却是欢喜无限,他对于大姐姐的记忆一直都停留在自己幼时她教导自己读书写字的场景上,现在大姐姐回来了,阖家团圆,简直是大喜事一件。
  听着宝玉的童言稚语,贾母和元春虽然也笑着,可是那笑容怎么看怎么勉强。
  贾家既然分家了,那么元春决计是不能再继续地留在将军府就是了,当天下午,与祖母吃了一顿团圆宴的元春就被贾政领着,家去了……
  有了元春,探春就要功成身退了。
  王夫人虽然感叹自己的女儿命苦,可是有了嫡女,她却是满意的,女儿回来了,总算是不用看着庶女在自己面前碍眼了,再一个,元春的手段能耐可不是李纨能抵抗的了的,自己掌控内宅,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不知,到了后来掌控内宅的却恰恰是元春,并不是王氏,这听着并没有什么,不过其中的差距可大着呢。
  元春出手,李纨自然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不过她也不怕,自己的儿子如今得了老爷的欢心,有了儿子出息,她后半生有靠,才不会跟过不上几日就会嫁出去的小姑子有什么面红耳赤呢。
  就算是大姑娘不要脸,她还要脸呢。
  儿子的前程要紧,所以李纨就痛快地交账了,二房如今又有多少的东西呢?她有嫁妆,吃喝不愁,将来有靠,才不脏自己的手呢。
  不过看着探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李纨心里也是痛快的,该,让你只知道奉承嫡母。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古人诚不我欺也!
  元春回了二房,她如今即将二十,已然是大龄女青年了,合该是出门子的年纪了。
  李纨在元春的这个年岁,已然是为人母了。
  不过元春如今的身份却也尴尬,年纪这么大了,哪里还能有什么良缘?
  两个出路,要不然嫁给人为继室,再不然,就是嫁去外地。
  贾母对于这种情况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她对于元春也是有一番疼爱的,所以拖着老迈之躯,然后带着孙女儿出席了几场京中的宴请,又请托了几家相好的老姐妹们,就是想为孙女儿找个合心意的亲事儿。
  可惜,不是歪瓜裂枣的庶子就是继室,贾母心中愤恨不过也知道如今便是实情了,是以与元春商量之后,定下了锦乡候家的嫡长子。
  尽管是嫡长子,进门之后就是当家做主的,不过他的儿子如今已然进学,只怕这个继母并不好做便是了。
  元春却是觉得,这样挺好的,自己年龄大了,自怕也是找到更好的了,所以她劝着贾母应了下来。
  对于元春的婚事,贾赦才懒得去理会呢,添妆他也是愿意的,不过想要从大房出嫁,那是做梦。
  哪怕是老太太老泪纵横,可惜的是,贾赦仍旧没有同意,反而是打发人将元春送去了贾政处。
  贾赦的这番作为让贾母伤透了心,大病了一场,京中也是有所传言,说是贾赦是个心狠的,不过他宅在家里,对于这种传言不闻不问。
  不过也有另外的说辞,元春父母双全,合该回到父母身边发嫁,哪里有在伯父家出门子的道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是众人闲课牙罢了。
  元春出嫁了,宝玉也是伤心了一回,他实在是没想到大姐姐才家来几天呢,竟然这么快地就嫁人了,而且这次出嫁,往来也不会那么方便了。
  至于其他人,对于元春能这么快地就嫁出去,着实是满意的,她不出嫁,族中的女孩子还怎么议亲呢?
  贾母和元春对于自己的处境都是明明白白的,所以才这般痛快,迅速地出了门子,至于将来的生活如何,那就需要元春自己去经营了。
  继子什么的虽然也许不好相处,不过保持距离,彼此不干涉,却是可以做到的。
  元春满腹诗书,又在皇后娘娘身边熏陶了几年,除了年纪大了点儿,真真儿是一点儿错都挑不出来,配别人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她是贾母当成了皇子妃培养出来的人物。
  贾家就是这样了,林如海也为十二岁的女儿定下了婚事,是江南的书香世家,大宅门子里的媳妇儿不好做,这家人家风也正,不过林如海是在担心,所以定下的是不用继承家业,不用承担责任的嫡幼子,嫡长媳的责任太重,对于林黛玉来说,实在是太辛苦了。
  自从贾府分家之后,贾母也提过几次两个玉儿的事情,不过林如海每次都拿宝玉的功课说事儿,他的女婿,纵然不是满腹经纶,惊才绝艳之辈,可也得有能耐养家,有能耐护住妻儿吧?
  就宝玉这样的,将来辛苦的也只能是自己的玉儿了。
  林如海虽然话说的不好听,可是意思表达的明明白白的,贾母也是不傻子,瞎子,自然是知道林如海瞧不上宝玉的,到了最后,竟是再不提及这样的话了,林如海应了贾母之言,能力范围之内,他会照拂贾府一二。
  贾母虽然知道林如海滑头,不过也无可奈何,自己的儿孙如今她都指使不动,谋划了多年的计策一朝落败,贾母心中也没有那么多的豪气了。
  一直高高在上的人,一点有了这种致命的失败,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老太太老态龙钟,精神比起前些年,大不如前。
  林如海叹息了一番,儿孙不出息,老太太这样,只能感叹几句慈母心肠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