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权后之路 >

第119章

[红楼]权后之路-第119章

小说: [红楼]权后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房中只有父子三人,等待的时候书房安静得能听到绣花针落地的声音。
  贾政老脸上看着很淡定,但是心中却比贾环还要紧张,迂腐却“聪明”的贾政知道自己的状况。
  他这个全京城笑话鄙视的“伪贤”能不能翻身,就在此一役了。
  他自己不能考进士,只能指望儿子,宝玉就是个孽障,好在环儿“受他教导”,聪慧更甚宝玉,勤奋更如寒门学子。
  若是能培养也一个“神童进士”,他又怎么会是“伪贤”呢?此时,就算是老太太不喜环儿,不希望看到他比宝玉出息,他都要喷老太太了。
  谁想要阻止他拥有一个“神童进士”的儿子,就是他的死敌!
  直到过了午时,还是没有小吏来报喜,连王夫人都从贾母处回来了,亲自来了书房叫父子仨儿吃饭。
  王夫人心中是舒了一口气的,进士名额都传报了一大半了,那庶出秧子十有八/九落榜了。
  王夫人一脸慈祥人模样,说:“先用饭吧,这干等得等到什么时候?”王夫人道,“况且,万一环儿没考中,不是白等了吗?”
  贾政狠狠瞪她:“你给我闭嘴!滚出去!”
  贾政虽不说有多喜欢王夫人,但也从来没有这样吼过她,去年贾环回来,贾政怕也是知道她确实下过手,但是他都没有深究过。
  此时却为了庶出秧子春闱,还强让她的宝玉坐在这里受煎熬,若是考中了,宝玉从此在府中颜面何存?
  宝玉就算再有造化,本届没有参加科考,也要等到三年后才能中呀。
  王夫人出了书房,却看到赵姨娘带着探春过来,探春看到她不禁身子一僵,再过来请安。
  王夫人忽慈善人模样一笑,说:“三丫头出落得越发标致,也是到了出门子的年纪。没有跟我出门交际,倒让跟着姨娘,倒是我疏忽了。”
  探春脸色惨白,她因为认清了只怕最靠谱的靠山是贾环,贾环也表露过态度,只要她明白人,他不会不管她。
  但是王夫人在她心中的积威仍在,以前王夫人要是有打压赵姨娘的行为,她一定是站在王夫人这边的。
  这时王夫人显是讽刺赵姨娘不过是一个下贱阴微的婢妾,而选择又摆在了她面前。
  探春俏脸惨白,此时赵姨娘都没有先说话,赵姨娘就算对探春有些真心,她还是原著中的那“拎不清”的性子,天性决定想看看她的女儿站哪边。赵姨娘却不会去想,探春的难处,她一个庶女,不像男儿可以科考,越过嫡母谈何容易?
  探春在这片刻间各种杂念闪过心头。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和局没有意义。
  探春拿出性子中的刚强,脸上露出微笑,说:“劳太太挂心了,只是姨娘近来身体不适,太太便是要出门去,女儿也走不开,得陪伴着姨娘,等她身子好些,女儿才安心。”
  王夫人不禁冷笑一声:“三丫头倒是越发孝顺了。”说着黑着脸转身离去了。
  探春头一回这样明确地站在赵姨娘这一边,此时竟然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想要软倒。
  申时一刻,赵国基突然冲进院来,大声喊道:“中了!环哥儿中了!环哥儿是进士了!进士第八名!”
  这时陪着赵姨娘在屋中的探春也听了,不禁一怔,然后不禁落下泪来,赵姨娘也欣喜若狂。
  贾政红光满面亲自接待来报喜的官差,还给了早就准备好的红封,谢了官差。此时,郁在贾政胸口的一口气,终于舒了出来。
  贾环更是意气风发,跪到贾政身前,深情孺慕地说:“孩儿叩谢爹爹十年教诲,没有爹爹,便没有儿子今天!”
  贾环平常都是叫他老爷的,但是这时贾环一声“爹爹”叫出来,贾政只觉神清气爽。
  贾政需要贾环去洗白“伪贤”名声,去扬眉吐气,贾环也需要贾政才能在贾府立足,借助财力,同时提防王夫人,偶虐贾宝玉,每一点都离不开关键人贾政。
  贾宝玉正跟在后边,看着两人父慈子孝,忽然被抽干了生机似的,本一整天只喝过茶而低血糖,此时就不大意的晕了过去。


第133章 科举殿试
  乾元六年三月十五日; 新科进士们如上一届一样; 得以在雄伟的大明宫紫宸殿进行殿试。
  这里是天下士子们梦想要来的地方,而此刻尽管新科进士们心情激动,却仍然规规矩矩。
  本届两百六十六名进士只着袜子恭谨地跪坐在案前的奋笔疾书。
  殿试不比贡院里的会试; 只有一天时间,到时候皇帝还要现身于士子跟前!
  贾环的年纪是最小的; 十四岁的孩童身量未足; 而年老者亦有胡子花白的,今生只怕捞个县令当上几年也就可以告老还乡了。很多寒门士子就是这样过一辈子; 前半身寒窗苦读,读到胡子花白碌碌当几年官告老; 并且这都还是好的,更多的人是一辈子止于秀才举人; 如邢岫烟的外祖父。
  相对他们; 贾环太有优势了,自三天前发榜; 他高中进士,府中震荡,他也彻底扬眉吐气。但教贾府那些人; 包括只把贾宝玉当眼珠子的贾母; 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 今日我就让你们高攀不起。
  贾宝玉给她折一支府中园子里的桂花插在房里; 都是纯孝了; 贾宝玉的纯孝真是廉价; 那就让他一直给她这样在身边展示纯孝呗。
  今天殿试的题目却是言朝廷痹症,主考官张博彦在场亲自监考,并言明言者无罪。
  贾环在现代虽然在广告公司工作,但他大学时读的却不是设计美术类的,会入行完全是在大学混社团发展出来的。后来工作时,学长介绍他去大城市,进了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他读的是市场营销,曾经涉猎很多经济类的书籍,原也有机会出国读研,为此狂啃资料,但后来听说老家母亲病重已不能下地干活,他也打消了出国的念头。
  贾环此时心想,反正已是进士,此时不赌上一把,更待何时?他就从土地问题的根源入手,引出为何会有土地兼并的事,包括江南大案的根本原因。
  人都是逐利求安的,而天下现在最能保障利益的东西是土地。倘若世间有更多的能带来利益的行业,人们的钱就不会都疯狂争抢土地了。又从《国富论》的经典案例来分析,社会分工,并不会绝对带来农业产出的减少,而是每一行生产效率的提高,达到国家总体财富的增加。加上如今番薯推广已有几年,粮食大幅度提升,将来就不必将那么多的人口绑在土地上。
  若是大兴工业制造,能从工厂中创造出比土地更高的收入,那么这富人的钱就不会全流向土地,农民不会失去土地,就不会有流民。而从工商业收取税收,就犹如盐铁收入对税赋的补充一样,将来必是户部税收的大头。
  贾环洋洋洒洒写出来,原来是半文半白,他又润色一番,检查了案例,还是保留了半文半白。但想若写成完全的文言八股,也有许多晦涩之处,讲得不是最通透明白。
  张博彦一直很关注贾环这个“竖子”,但这却是头一回见着他,一见之下暗叹:这也太年轻了些!
  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我朝竟也出现如此年轻人才,可是我朝大兴之象?
  而和贾府相关的人,相貌却是不必说的,贾环原著中说其猥琐,不过是待遇差、气质差。但想贾政到如今尚有一半时间来找赵姨娘,可见赵姨娘虽是奴婢出身,模样情调都是挺好的。能生如探春这样俊眼修眉、削肩细颈、顾盼神飞的美人,贾环当然不会丑陋不堪。他成年人的神采,读了八年的诗书,更打磨出了他的气质。
  待到午时便糊名收卷,新科进士们被放出去解了三急,然后回到殿上赐膳。
  饭菜对于膏粱子弟来说当然并没有多好吃,但有些寒门进士尝到在大明宫用饭,眼眶都湿了,此时没有经过真正的官场,心中想的还是如何“上报君恩”。
  其实本朝从前是没有殿试时在大明宫里用饭的前例,这不过是徒元义的“恩典”。他要“厚待”士子,那些都是科举进士出身的大官当然不怎么会反对。而徒元义这么做,也是为了堵文臣觉得自己重武轻文的嘴,是一个态度。
  贾环是吃过苦的,但他在现代时见识过各种饭局,穿越后在贾府那地方虽不受宠也见过贾宝玉过的富贵日子。
  所以,在紫宸殿被赐饭也有几分不卑不亢,此时卷已答完,他也才有心情看看本届士子,有一半是起码过了三十五岁的,都续了须。虽多有寒门子弟,却因为都已是举人,其实生活过得倒是不苦,三月天还有些冷,因此都穿着大毛和棉衣长袍。
  看向几个年纪特别轻的,其中还有不少帅哥,至少在贾环眼中比贾宝玉那种圆脸娘炮帅多了。
  贾环往自己左侧一看,入眼一个少年,好似不出二十岁,锦衣博带,衣饰华贵非凡,鬓若刀裁,乌发如墨,瞧他一个侧颜,挺直的鼻子竟然如后世某国刀雕出来的一般,浓黑的剑眉,侧颜能看到他长长的睫毛。
  贾环向来不服贾宝玉受女孩儿们喜爱,觉得他那是脓包之美,但是这人一个侧颜连他身为男子,都无法嫉妒。
  那人似发现了他的注视,转过头来,贾环见他面容,也不禁感叹,世上竟有如此极品的绝世大帅哥!
  他与寻常进士的因为君恩而感激涕淋模样不同,他一双星目灿若星辰,好似能照进人的心底。他朝他勾了勾嘴角,微微颔首致意,贾环也不禁点了点头。
  贾环又见这人往左一桌看去,却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又一个大帅哥,穿戴也是不俗,他隐隐觉得他有几分面善,但他肯定自己没有见过他。
  贾环自然没有细看完在场其他两百六十六位进士长何模样,忽听殿下太监高声传报:“皇上驾到……”
  在场进士和所有翰林院临时调来的监考官具都起身挤列整齐,整理好衣冠,中华在古代是最讲究衣冠的国家,到了紫宸殿上又更加极致了。
  不多时,就见一个身形挺拔颀长领着紫罗袍朝中大员进殿,那人身穿华贵的天子冕服,头戴天子十二旈,广衣博带,袖袂轻摆。
  只觉皇帝一登场,威压斗重,贾环想过无数次面见皇帝,自己得到赏识重用,甚至他像韦小宝一样洪福齐天。但没有想到他会像古人一样感受到“君威”这种飘渺的东西,手心竟然有些湿了。
  皇帝登上高台,大袖一摆,威然入座,场上所有人,包括刚才跟随皇帝来的朝中大员,全都拜倒。
  “臣等/学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动整个紫宸殿,也震动贾环的心灵。
  这就是封建帝王之威。
  他作为一个未授官的进士,还是行了额贴手背的大礼,但听一个清冷浑厚的男子声音响起:“平身。”
  “谢皇上!!”
  大家站起身,却也不敢随意抬头目视“天颜”,却听皇帝问在监考官:“张爱卿、王爱卿,本届进士殿士阅卷结果如何?”
  贾环也不禁感叹古代的效率,两百六十六名进士的卷子文章,给士子们休息方便,又给赐饭,不过也就一个多时辰,他们竟然完成一次阅卷。
  张博彦太傅是本届的主考官,而集贤殿大学士王晋是副主考,两人都是高宗乾正朝留下的少有的老臣。
  如林如海这样的新提拔的大学士要担任春闱主考资历却太浅了,而如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李洵却是不能,本朝吏部官员不得担任春闱主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