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技高一筹 >

第69章

[综]技高一筹-第69章

小说: [综]技高一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亲?”赵祯皱着眉头问道:“自宋辽建立盟约以来从未有过此举,那耶律昊又为何有此一求?”
  “只因他,”庞吉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只因耶律昊当日在街上见过天佑帝姬之后从此茶饭不思,还曾经对月立誓终身只娶此女一人!”
  “岂有此理!”
  赵祯闻言甩身喝骂道:“那耶律昊自幼熟读诗书又入京多日,难道不知道公主已经被朕下旨许配给展护卫了吗?若是朕只为了契丹人的一时威胁就将公主远嫁辽地,岂不是要让天下人取笑赵家女连配三夫!”
  更何况天佑乃是他唯一的胞妹,自己又怎么忍心让她去那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受苦。
  “陛下三思啊!”
  庞吉躬身劝道:“自宋辽两国结盟,非但朝廷历年来省下了难以计数的军费开支,就连百姓也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这才使得几乎被徭役、赋税拖垮的两国国民有了繁衍喘息之机。”
  见皇上面色稍有缓和,庞太师又一鼓作气进言道:“如今难得耶律昊肯化干戈为玉帛,陛下身为万民之主,又为何不能舍小家而顾大家呢?究竟是一人重还是万万人重,相信陛下心中自有取舍!”
  他如此力主和亲亦是因为心中尚有一丝不可为人道的念头,与其留着那公主下嫁御猫为包黑子再添助力,还不如把她远远送去辽国彼此一拍两散。
  “这,”赵祯只迟疑了片刻就做出了最有利的抉择,“爱卿此话有理,这天下是赵家的天下,这江山也是赵家的江山,身为赵家人自该为民分忧!”
  庞吉闻言将要笑赞,却听皇帝话音一转,“朕会从宗室中择一贵女与辽国和亲。”
  未料皇帝心中竟然如此看重天佑帝姬,悔于开罪刘太后的庞吉面色僵硬地张了张嘴,方要说些什么挽救一下,又被另一声疾呼打断。
  “万岁不可!”
  面色发黑的包拯上前一步力劝道:“那辽人贪婪无度,昨日才开口加岁币今日就敢妄言迎娶公主,若是长此以往纵容下去,只怕终有一日欲壑难填生出更大的祸事,届时必将悔之晚矣!”
  若不是之前每逢辽人要挟之时朝廷上下俱都露出一副瞻前顾后、不敢妄动的软弱姿态,又岂会让今日的辽国视大宋皇威如无物?他身为臣子,又岂能坐视不理看着陛下一错再错荒废反败为胜的大好时机。
  “包拯!不过是几十万两银子就能解决的小事,你至于如此夸大其词吗?”
  庞太师吹胡子瞪眼的质问道:“你不愿舍银子给那辽人,难道你就舍得看着大宋将士血染沙场、让那些无辜百姓再受劫难?亏你还自称是青天父母官,有你这么给人当爹娘的吗!”
  “太师此言差矣!”
  包拯据理力争道:“有道是长痛不如短痛,既然宋辽之间总有一战,又何必将百姓勤苦赚来的银两布匹拿来壮大辽人,如若待辽国兵强马壮之时再战,岂不是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
  “你!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是在暗指我庞某人叛国资敌不成?!”庞太师气得浑身直颤,连牙根都带着咯咯作响。
  “太师息怒,包拯并无此意。”
  包大人见老对手气得面部紫胀,身上也软绵绵的好似随时要昏倒一样,慌忙颔首致歉。
  “两位爱卿不必再争论了,朕,心意已决。”
  不愿因为御前对奏一事气倒老臣的赵祯只得站出来当和事佬,“因着和亲之事涉及宗室,朕须得与太后与八王叔商量过后再行定夺。”
  疲惫不堪地赵祯方要挥手让三位重臣退下,殿外就传来了小太监的唱名声:“太后驾到,天佑帝姬驾到!”
  才被老臣逼着险些送妹和亲的皇帝不由心中一虚,赶忙换做笑脸恭迎道:“母后与御妹怎么有空过来,可是有事要与朕商议?”
  待包拯诸人行礼起身后,刘太后才皮笑肉不笑地盯着浑身不自在的庞太师慢慢说道:“哀家倒是不想来这文德殿打扰皇儿,可若是此等紧要关头哀家还要装作无事人一样在后宫枯坐,只怕哀家那苦命的女儿又要被人逼入绝境了。”
  心中暴怒面上却不显分毫的刘太后沉声问道:“皇儿,哀家听说那居心叵测的耶律昊想要与大宋和亲,还指名非要天佑远嫁,是也不是?”
  “朕也不过是才听庞太师说了几句,母后又是如何得知的?”
  赵祯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方才还生龙活虎与包拯对骂,这会儿却如秋后的蚂蚱一样躲在树荫下装死的太师大人,含糊道。
  “自然是听天佑说的!”
  宋辞不肯让便宜娘留下窥视帝踪的把柄,又不能把自己派出侦查小分队日夜监视几位巨头的事情说出来,只能把锅甩在辽人身上。
  “自从那日在街上给了辽狗好看,天佑就知道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这才派人昼夜监视大辽使馆。”
  她说到这里傲娇地扬了扬小下巴,“果然让天佑知道了那头野驴想要挟私报复的诡计!”
  “野驴?”殿内以赵祯为首的几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哑然失笑。
  “御妹,不可调皮!”
  皇帝无可奈何地指了指毫无悔意地站在母后身旁的公主小妹,温声道:“母后宽心,朕不会让天佑远嫁番邦的。”
  刘太后闻言终是松了一口气,诚心劝解道:“皇儿,哀家知道你的难处。那契丹人的凶悍无理哀家早有耳闻,不说是你,便是你父皇在世的时候也不敢与辽人硬碰。”
  对于和亲一事,只要不牵涉到爱女身上,太后还是颇为赞同皇帝的决定。
  还是那句老话,知子莫若母,即便不是亲生可她好歹也养了皇儿二十几年,又怎会不知他懦弱怕事的性子。
  与其等到皇帝被辽国大军逼境吓破了胆子,还不如早早舍去些财物打发了契丹人。
  至于那位替代天佑出嫁的宗室女,也只能待此间事了在她父兄身上找补一二了。
  “母后,连你也赞同皇兄的和亲之举?”
  瞧着庞太师那一脸侥幸的样子,宋辞愤愤不平地发泄道:“辽狗气焰如此嚣张,还不是因为父皇和皇兄一味纵容所致?今日他们想要尚公主您就给他一位赵家女,一旦改天辽人又想要这万里江山,难道皇兄还要把皇位也让出去不成吗?!”
  “天佑不得无礼!”刘后急斥道:“事关国策你皇兄自有打算,岂容你在这多言。”
  早知道这女儿被先帝惯得不成样子,却想不到她当着重臣之面也敢与皇帝对质。如今皇儿念着一母同胞之谊不放在心上,他日万一事情败落,今日种种言行,岂不是全都成了锥心之举!
  想起那早已被一把大火燃尽的冷宫,刘太后禁不住微微愣神。
  “母后,天佑又没有说错!”
  宋辞仍旧不甘地拉扯着刘太后的衣袖,“天佑就不相信这满朝文武大臣就没一个人敢站出来与契丹狗对峙的。”
  她随即将期待的眼神放在了始终沉默不语的包拯身上,“包大人,你也希望皇兄答应辽国的无耻要求吗?”
  有先前的据理力争打底,她也不怕这包黑子突然反口,正好拉来给自己打气。
  包拯不过沉吟片刻便郑重说道:“回公主,臣以为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那辽人分明是言而无信的背弃之人,纵然我主诚心怀德、苦心栽培,亦如对牛弹琴无以教化。”
  好容易有大人物帮着背书,宋辞笑呵呵地说道:“母后你看,连包大人都这样说了,可见那辽人真是不可救药!”
  眼见刘太后在御妹的纠缠苦劝下渐渐面色松动,自觉肩负祖宗基业苦不堪言的赵祯也只能苦笑道:“朕又如何不知辽人贪婪凶残,如今的步步妥协不异于与虎谋皮、早晚必受反噬。可一旦战事兴起,不论胜败如何都必将让社稷受累、百姓难安啊!”
  不肯让开封府在娶得公主后再添一助力,庞吉伺机蒙混道:“陛下!如今那辽国特使可就守在使馆内虎视眈眈,不管他日宋辽之间如何,还是请陛下即刻将和亲之事做出定夺吧!”
  “庞太师!”
  宋辞冷冷盯着这位一心为私的小老头,开口嘲讽道:“既然太师一力主和,皇兄还不赶紧把庞贵妃送去辽国,也好让那些蛮夷看看咱们赵家的诚意。”
  反正姓庞的一家没一个好东西,早些送出去也省得在宫中碍眼。
  “荒唐!庞贵妃已是皇上金册一宫之主,岂可任由蛮人欺辱?”
  乍然听说此等荒谬至极之事,庞吉连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何况那耶律昊本要求娶的就是天佑帝姬,若非皇上念及骨肉亲情不肯割舍,臣等又何必在此为难至今?!”
  不顾便宜哥哥目瞪口呆的傻样,宋辞巧言歪辩道:“太师学贯古今,难道未曾听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更何况比起当朝皇后,庞贵妃不过勉强算作一件褙子,有何难舍之处?”
  “而那耶律昊之所以求娶本宫,不过是因为他从不曾见过庞贵妃的美色罢了,如果让他知道太师如此善待辽人,一定会用八抬大轿将您的爱女迎回去!届时不单太师求仁得仁、两国百姓又不用再受兵戈之苦,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妙事!”
  “你!”
  未料及开封府竟然又添一位牙尖嘴利的战将,忍无可忍的庞太师只得朝皇帝女婿痛斥道:“后宫干政实为祸起之源,还望陛下三思,切勿听信公主一面之词!”
  见他不战而退,宋辞仰头傲然道:“天佑本就是赵家骨血此事又关系本宫的终身,既然尔等皆可妄语,为何偏偏本宫说不得?”
  别以为她没在殿内就不知道庞老头想要把自己推出去和亲的打算,女子报仇一刻不等,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够了够了!御妹稍安勿躁,太师也莫要多言。朕,尚有一法可用!”
  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的赵祯终于忍不住拍案而起,“伴伴,替朕请出父皇的遗旨!”
  殿内之人除了早有预感的陈林,全都一时间呆立当场。
  尤其是适才与包拯和公主争辩不休的庞太师更是愣上加愣,“难道先皇早已料到会有今日之祸?既是如此,自己又何必当那出头鸟得罪太后娘娘?真真是让老夫悔痛肝肠!”
  就连刘太后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从殿后而来手捧锦盒的陈林,在心中思忖其中究竟暗藏何物。
  缓缓将锦盒捧至发顶,陈林提声道:“众卿叩首,恭迎先帝遗诏!”
  此话一出,除去肃穆而立的赵氏家人,以王丞相为首的三位臣子俱都伏地叩首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祯上前一步珍而重之地接过锦盒,将其摆放在御案之上,紧接着从中取出了一扎细香与一个精心雕琢的铜制香炉。
  刘太后见那盒中之物并不是先帝遗物,不免惊呼道:“这是何物?皇儿,你父皇的圣旨呢?”
  余下几位臣子也不禁面露疑色纳罕不已,只是碍于身份不便出言询问一二。如今既然太后娘娘已然开口提出质疑,皆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面色坦然的皇帝陛下。
  “母后,儿臣手中这两个物件就是父皇留下的旨意。”
  赵祯从那扎细香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三支,插在装满细沙的香炉里,“当日父皇仙逝之前曾经给儿臣留下一句话:‘如若有难,点燃此香。’”
  他说话间已经用一个透着点点红光的火折子凑到香头处,“今日儿臣正值两难之际,只能恭请父皇圣裁了!”
  堂上肃立的包拯与太师、丞相诸人不由得面面相觑,“莫非皇帝是被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