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技高一筹 >

第241章

[综]技高一筹-第241章

小说: [综]技高一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心翼翼地掰开略微焦黑的硬壳,她又往金黄色的虾肉挤了些新鲜的柠檬汁,“尊长在这流沙河里盘踞多年,可曾品尝过海外鳌虾的滋味?”
  “小子,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妖怪听了顿觉面上无光,憋着一肚子火气冷哼道:“河里除了细碎的流沙和破石烂瓦,还有什么值得下口的好物件!”
  若非如此,他又何必拼着惹得天怒人怨,拿过路的行人垫饥。
  “这不是正好!”
  宋辞笑眯眯地擎着烤盘奉上两片香气醉人的虾肉,“倘若尊长吃穿用度色\色周全,反倒显不出小道的诚心了!”
  “你这是何意?”
  妖怪一面瞅着盘子里手臂长短的鳌虾,一面忍着馋意闷声道:“别以为只用些许小恩小惠就能骗做买路钱!”
  “诶,尊长勿恼,小道绝无此意!”
  宋辞神色从容地说道:“常言道‘入屋叫人,入庙拜神。’小道借宿此处多赖尊长看顾,又岂有过庙不拜之礼?”
  她说完也不管那妖怪面色如何,只把小小的托盘顺水飘去,又作了个揖自去了。
  待到重新躺回椅背,宋辞才见着那河面上的妖怪已经退回水中,连方才的吃食也不见踪影。
  晓得他抹不下脸受人孝敬,宋辞即刻按照一日三餐顿顿不重样地往河里飘送吃食。
  今天若是麻辣火锅,明天就换成酱烧肉翅,再来又有甜丝丝的茶点果子清口,只把这流沙河流域弄得跟饭店堂厅似的,就没有一天不是香飘万里。
  如此胡闹了月余,那妖怪实在扛不住了,每到饭点不用人招呼自个儿就打着旋儿登上岸边。
  “说来这金玉带的滋味倒也不错。”
  与主人家同席而坐的蓝脸汉子一边啃着奶香玉米一边嘟囔道:“即便我随了取经人西去也能食得,还不妨碍斋戒。”
  “尊长若有此意,小道便分与你些干粮。”
  宋辞转念一想,接口应承道:“还有那些山珍干货打口的酱菜都与尊长装些,便是途中吃尽了也不打紧。小道这一路和往日相同,每到一处都会为当地百姓留下粮种。待他们种得了,尊长和圣僧师徒一行也不怕来日里山穷水尽没处淘换。”
  “你这小道士……”
  吃人嘴短,妖怪如今也不再恶声恶气了,“唉,也罢。等那西去的取经人来了,我就带你一同过河吧。”
  “尊长好意,小道心领了。”
  宋辞吃着炒饭,嘴里还不忘回应道:“人无信不立,何况还是尊长这般大能。小道近日思来想去,总算想出了一个既不为难尊长又能渡河的好法子。”
  “哦?”
  妖怪不由奇道:“这流沙河万里疆域,你又如何能过呢?”
  宋辞听了就笑,“横着不行,小道可以竖着来啊。当年小道周游各国,曾听闻这流沙河原是贯通大江南北的天水分支,尊长属地为南,顺水东去还有一条通天河。尊长不妨略施神通,将小道送入流沙河下游两河交界处,届时小道借道西去也就不算破誓了。”
  蓝脸汉子闻言连连称赞,不及吃完酒席便念念有词道:“今日我就传你一道避水咒,好叫你踏波逐浪自在逍遥!”
  再没想到还有此番意外之喜,宋辞急忙颔首行礼,听那妖怪把饶舌的咒语念了三遍,自己又跟着誊写了十遍八遍,直到字字铭记于心才止住笔。
  既得了人家的好处,宋辞也不吝啬些许世俗之物,选着得用的家把什装了满满百多车果品肉脯、粮油干货,连筐带篓的把流沙河界碑都埋住了。
  临走前,她还特意给蓝脸汉子留了一坛子香菇辣酱,只说唐长老最爱用它抹馒头,来日相见拿它做拜礼保准错不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待宋辞亲送着流沙河主人扛着大包小包回返洞府后,她也随即招出玄铁剑,依着妖怪教导的口诀临江东去。
  这一路乘风踏浪倒是比凌空而行便捷得多,有那口诀护身,管是水急水缓全凭个人心意,唯独打湿的鞋面凉爽了些。
  行了半日,正当宋辞犹豫着是否该换双胶底水鞋的时候,忽然听着前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道微弱的小儿啼哭声。
  她住脚一看,却见岸边一处嶙峋怪石背后露出来一条长长的扁担,看着甚是眼熟的样子。
  既知救人如救火,宋辞也不敢耽搁,连忙驾着玄铁剑奔至发出哭声的怪石身后,找到了那个蜷缩在筐子里的幼童。
  这不过两三岁的孩童也不知饿了多少时日,比起初见时消瘦得厉害,抱着他还不如捡块石头沉手。
  左右呼唤了几声无人应答,想那老翁只怕是凶多吉少,宋辞也只能就地热了点牛乳给孩子滋养肠胃。
  见小童吃的可口,她又查看起竹筐里余下的几件行李,最后只在孩子的贴身肚兜上找见了一个绣着李字的辟邪图。
  “唉,憨儿,你还在这乐呢。”
  宋辞无奈地颠了颠浓眉大眼嘬嘴甜笑的娃娃,“跟着我,可有你的苦头吃喽!”
  好歹是一条性命,前路再怎么艰难也不能把人放着等死。
  原本还打算凑合一路,如今加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娃娃,她可不敢再应付了事。
  先找出厚厚的夹衣给二人换上,再披上一层防水的雨披从头到脚挡住溅起的浪花,宋辞这才抱着孩子踏上归程。
  路上多了个伴儿虽然热闹却也不比一个人潇洒,又因流沙河两岸寻不着殷实可靠的好人家托付,他们这一大一小只能越走越远,渐渐地就来到了一处风轻浪缓、偶见游鱼的浅滩。
  宋辞摘下斗笠观望了一阵,见岸边只有几个半大的娃娃蹲在那挖坑掏泥作耍子,稍远点还有个渔翁在收拾捕网,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
  背起玄铁剑跃到泥滩,宋辞慢慢踩着破碎的贝壳和鹅卵石朝旱地走,途径还在掏蛤蜊吃的孩子时,她笑着抓了一把果子分下去,“娃娃莫怕,我是过路的道人,问你们打听点事情。”
  几个小童见这外乡客和气得很,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的奶娃娃,那娃儿还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自己,也不那么害怕了。
  带头的一个大孩子仰头打量着,“道长有礼,不知有何指教?”
  感叹娃娃的机灵讨喜,宋辞忍不住摸摸他的发髻,“你们这是什么地界,国君又是哪位?”
  只听这孩子脆生生地答道:“此地乃是车迟国与乌鸡国交界之处,前方不远就是车迟国治下的元会县,若往后退上百来里地,过了枯松涧就是乌鸡国。”
  宋辞惦记着给怀里的奶娃子找个养父母,心道还是就近去车迟国比较合宜,也免得再带累他跋山涉水。
  谢过指路的顽童,她便沿着土路溜溜达达往前走,没走多远就到了一处人声鼎沸的街市。
  街上的贩夫走卒和开着门面的店主碰见怀抱幼童的道人都十分热络,不是扫榻相迎就是主动往孩子手里塞吃用顽器,倒把宋辞唬得一愣一愣的。
  眼见此处风习如此古怪,她也不敢往里深入了,抬脚挑着街边一处还算清爽的摊子叫了份热汤面。
  深知言多必失,宋辞也不说话,只趁着吃面的工夫细细观察过往行人。
  稍待见到十来个比官府衙役还要凶悍的道人张牙舞爪地冲进街市,任意贪占索取店家的货品、还动不动就喝骂打砸的威风做派,她才慢慢品味过来先前那些人的用意。
  掏出帕子擦擦嘴巴,宋辞朝还在面板上忙乎着揉面的老夫妻招呼道:“老人家,劳烦您过来会账。”
  她虽是好意,却把老两口吓得浑身一哆嗦,强撑着挡在老妻身前的摊主苦着脸从褡裢里掏出一把铜钱,“老汉这小本生意没什么进献,还望道长多多宽恕!”
  “老人家这是何意?”
  宋辞哭笑不得地看着桌子上那一小堆油汪汪的大钱,“小道千里迢迢跋涉而来,却不知车迟国国民竟是如此好客,还有花银子请人吃饭的习俗。”
  “道长原是外乡人?”
  老汉闻言总算是把悬着的心放下了,又有些羞臊把那些钱币捞回手中,“道长别见怪,咱们这车迟国却与旁处不同。举国上下除了国君他老人家,就连高居庙堂的宰辅也抵不上道士的一句话!”
  “你这老头子!”
  他老伴连忙拉扯了几下,“哪来的胆子歪派上仙,小心老天爷罚你!”
  “上仙?”
  宋辞听完更是好奇,“难道在这车迟国内还有什么庇护地方的尊神不成?”
  “自是有的!”
  老汉五味陈杂地说道:“自打二十年前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道长拜封国师,这车迟国虽是风调雨顺却也滋生了许多民怨,只哄着国君他老人家一心偏袒。”
  宋辞笑了笑,“国君如此崇尚道教,国内的和尚又该如何度日?”
  “和尚?”
  老汉像听了什么笑话似的,“那寺庙的砖瓦都拆借出来兴建道观了,哪里还有和尚的容身之地,不过是些为奴为婢的苦力家仆罢了。”
  宋辞叹着摇摇头,用一脸悲天悯人的表情放下几枚大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别看她面上慈悲,心里却想着和尚苦不苦自有旁人解救,道士风头正盛倒是于出行有利。
  索性抛开心中顾忌,径直抱着乳名唤作李子的孩儿往县里乡间找下家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宋辞:比师父行李还多的沙和尚。jpg
  寿与天齐,么么哒~~
 

    
第201章 5、
  原想着找户妥帖的人家托付一个丁点大的豆包不是多困难的事; 谁知道临到眼前宋辞才发现这任务远比想象中的艰难多了。
  走走停停、挑挑拣拣过了大半个县城; 她是既怕遇人不淑害得孩子不得善终; 又怕遇上那仗义疏财、心底无私的再把家业折腾光了; 带累得一家老小吃糠咽菜。
  即便是夫妻俩无儿无女的稀罕小子; 她也担心万一回头人家再生出来个亲的把这后养的卖了如何是好。
  心底存了疑,再看谁都觉得不怀好意了。
  望着远处一座占地不小的村落; 宋辞抱着怀里日渐发福的大胖小子叹了口气; “李子啊李子; 但愿老天保佑; 也好让你我得个解脱。”
  临近村头,宋辞就见那宽敞的晒谷场乱哄哄围着一群人,又是敲锣打鼓又是杀猪宰羊,热闹的好像过节一样。
  她上前拍了拍最外边一人的肩头,“小哥,你们这是庆贺什么呢; 可是有人办喜事?”
  那人听了也不理,只斜眼看了看,又搁鼻子里冷哼一声算是搭话。
  “呦; 这可真是奇了!”
  在车迟国受尽了礼遇,宋辞还是头一次遇见连道人都敢无礼的小子呢。
  她又拍拍旁边一人; 还是问同一个问题,怎料到不光没得回话,还凭白奉送了白眼一枚。
  “我这初来乍到的,招你惹你了啊?!”
  宋辞不死心; 来回张望一遍,找见一个独自坐在墙根底下淌眼抹泪的老妈妈,“老人家,这村里办什么喜事呢,打前头问话怎么没人理我啊?”
  “喜事?”
  老妈妈一听哭得更凶了,“填完猪羊填人命,这也叫喜事?!”
  她哭得厉害,惹得睁着眼睛看稀奇的李子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慌得宋辞连忙哄着,“老人家,这话怎么说的?可是家里遇上了什么难处,不妨说来听听也好排解排解。”
  “任谁叫人强挖了心肝,便是吃得龙肉也补不回来啊!”
  老妈妈一面哭一面指着李子捶胸顿足道:“我家中的小孙子也只比这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