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技高一筹 >

第192章

[综]技高一筹-第192章

小说: [综]技高一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医馆里养伤的日子梁短脚也没闲着,他知道自己儿时之所以吃了大伯家的亏一是因为年少不知事,二是因为大伯有功名在身,哪怕只是个小小的童生也不是寻常商户可比的。
  搂紧了怀里的银子又摸了摸膝盖的断骨,再想起贵人出行时的气派,梁短脚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改换门楣让子孙后代成为人上人!
  想要改换门楣只靠他一个人当然行不通,还得找个好媳妇啊!
  只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因着早些年的荒唐行径,不管梁短脚如今再怎么得意凭他的岁数和人品也别想在当地找到像模像样的人家了。
  他正在那愁眉苦脸呢,医馆的大夫好心出了个主意,与其娶个小户女还不如找个大家婢呢,至少规矩和见识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于是乎,得偿所愿的梁短脚便带着他那大家婢媳妇和随机赠送的积年老嬷嬷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梁家村。
  为了证明自己这回真的是衣锦还乡,梁短脚不仅给新娶的媳妇编造了一个落魄千金的身份,还在村东头的荒地上建起了一座不伦不类的四合院。
  随后几十年的时间,梁短脚和周秀琴在这座院子里一共生了三男一女,日子过得也算和美。
  唯一遗憾的就是直到梁短脚过世也没能盼到梁家成为人人艳羡的耕读世家,他在临死前还不忘把这个任务交给老妻,嘱咐梁老太不管日子多艰难一定要让好容易取得秀才功名的大儿子继续考举。
  故事进行到这里,如果按照梁短脚的遗愿往下走,那就该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农民奋斗史,就连梁老太也觉得反正家里银钱粮食一概不缺,哪怕大儿考到花甲之年,只要能中个举人回来让老头子在下面安心就好了。
  反正有梁短脚的遗愿和梁老太的威名双重镇压,家里的儿子媳妇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面上都不敢表露出来,可偏偏人家穿越女不是这么认为的。
  当换了芯子的梁秋月醒来时得知原主是因为去山上打柴不小心滚下山坡摔死的,家里两房劳力还要省吃俭用供着装腔作势的大伯读书,心中熊熊燃烧的小宇宙终于按耐不住爆发了!
  应了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老话,梁秋月伤好后先是使用百般手段蹿腾着父母抛家舍业脱离了苦海,紧跟着就借助阎王爷补偿的金手指发家致富扬名万里。
  在这个过程中,梁秋月不可避免的遇见了受伤的将军、郁郁不得志的王爷以及风流倜傥的世家公子,亦在耳鬓厮磨中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胸中积累了千百年的知识宝藏让各有千秋的天之骄子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虽然梁秋月最后还是选择了患难与共的静王共结连理,可围绕在她身边的男人仍旧竭尽全力用爱屋及乌的方式辅佐静王一揽江山。
  默默无名的梁家村突然冒出了个民女皇后不单惊掉了世人的下巴,更让梁氏宗族的族老悔痛肝肠。
  为了奉承尊贵的皇后娘娘,上杆子献媚巴结的族人不光把梁老太一家赶出了梁家村,还利用当年的恩怨与县令勾结抹去了梁家长子身上的功名。
  尽管在志得意满的梁秋月心里早就忘了那几个蝼蚁般的极品亲戚,可人世间却有的是喜爱揣摩圣意的投机分子,光是这些人的逼迫构陷就足够让小小的农户家破人亡了。
  熬到最后,梁家也只剩下痴傻疯癫的梁老太一人在街上乞讨为生,而那些知晓内情的人反说是她命硬带累了子孙。
  现在换成宋辞来当这个注定克死全家的梁老太,她就只剩下一声呵呵了,“这锅我不背。”
  梁老太虽是浑浑噩噩不记人事,却不耽误宋辞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梁秋月的结局。
  静王上位没几年,功高甚伟的王妃皇后就在护驾时被人斩断了右手,并因此传出了断掌皇后的美名。
  世人还道宫里那位娘娘的地位从此更是无人撼动了,哪知最后剧情大反转,原来竟是皇后想要借助年幼的太子垂帘听政才勾结旧爱护国将军刺杀皇帝,那毒妇为了洗脱嫌疑还特意自导自演了一出苦肉计。
  这般残忍的真相揭露之后真可谓是天下震动群臣哗然,每天不知有多少文臣武将当朝请旨处斩妖后。
  百般无奈之下,始终不忘旧情的皇帝只能忍痛将断掌皇后囚禁于冷宫,依照国法把牵连在内的梁氏一族和护国将军灭门。
  至于那位懵懂无知的原太子殿下,则改由潜邸王府的大丫鬟、如今的静妃娘娘抚养。
  而梁老太浑浊的双眼中留下的最后影像,便是梁氏族长沾满了泥浆和血污的头颅,一咕噜滚到了行刑刽子手的脚下。
  “连一位疯癫的老妇都不放过,还真是把斩草除根四个字做到了极致啊。”
  事到如今宋辞要还是看不出内里究竟,她可真是白活了这些年。
  想来那梁秋月被人斩断的右掌中必定藏着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以她的行事作风恐怕早就露出了马脚而不自知,估计新帝也是在觉察到此物光凭哄骗是不能挪换到自己身上的这才破釜沉舟毁了皇后的依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梁家族人只怕也是死在了梁秋月神异的手掌上。
  再联想到坊间传闻皇后当年嫁入王府时与年龄不符的苍老容颜,宋辞顿时觉得这金手指貌似也不是那么好用的。
  “算了,凭他是如何神异,只要梁秋月还住在梁家就早晚会弄清楚。”
  揉了揉眉间的皱纹,宋辞朝挽好的髪鬓间插上一根不怎么鲜亮的银簪子,路过窗口时还不忘数了三个鸡蛋往厨房走。
  眼前这处由自认为见过大世面的梁短脚盖起的院子说是四合院,其实也不过是用一圈大围墙把四个小院子拢在一堆儿就是了,仅有的优点就是用料好住着安心。
  他们老两口带着小女儿住在最里面的主院,余下三个儿子各自住在呈品字型的偏院。
  刨去儿孙的住处,各个院落中间还穿插加盖着茅房、厨房、水井、杂物间和鸡舍牛棚,总之乱糟糟的让人看着就闹心,也就能从外表糊弄一下没有见识的村里人。
  心里吐槽脚下也没耽误,等宋辞走到冒出烟火气的厨房一看,里面早有一个穿着蓝灰旧衣的妇人在刷锅做饭。
  那妇人看着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面上却半点风韵犹存的意思都没有,蜡黄的皮肤带累得本就清秀的五官更加不起眼了。
  “老三家的,今天怎么又是你?”
  宋辞冷着脸接过儿媳妇递过来的小砂锅坐在炉子上,“我早起喊人的时候你没听见啊?”
  何小妹怯懦地张了张嘴,“二嫂不舒服,让我替她一回。”
  “替替替!”
  宋辞抬手在锅沿一敲,喀的一声把鸡蛋液打进开水里,“她放个屁你都当香的闻,改天她让你替她去死你也答应?”
  整天对着受气包似的儿媳妇别说早就化成飞灰的梁老太闭不上眼,换谁来也扛不住。
  挺大岁数的人自己立不起来还能指望别人扶持一辈子?照这两口子的做派即便没有梁秋月闹腾等来日分家单过也得让外人生吞了。
  或许梁老太生平最后悔的几件事就包括一时发善心为老三找了这么个逃荒来的孤女,何小妹倒是不搅家逆来顺受,可她也逆得太过了。不仅自己底气弱撑不起来,还让从小就老实本分的梁老三变得愈发窝囊。
  平心而论,就这种只会闷头干活不懂得讨乖卖好的孩子,搁谁家也得是最吃亏的一个。
  见何小妹支吾着嘴不吭声,宋辞指着门外扬声冷笑道:“你去跟老二家的说,我当了这么多年婆婆还没吃过她几顿饭呢,她想搁我这眼前摆婆婆的谱儿等着儿媳妇伺候?且早着呢!”
  听了这句重话,何小妹扎煞着手就要往外走,“娘,你别生气,我这就过去!”
  “站住脚!”
  宋辞一边说一边朝小碗里盛了一个荷包蛋,“吃了这碗蛋汤再走。吃一百个豆不知腥气的玩意,当初要不是老二家的偷懒耍滑让你去替她打水,我那小孙子早满地跑了!”
  不知是让热气熏的还是别的原因,何小妹捧着那碗蛋汤只觉得鼻酸的厉害,“娘,秋月头上的伤还没好呢,要不给她喝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管她呢!”
  宋辞抬手打了这傻媳妇一下,“赶紧喝你的吧!”
  提起那个还在屋里装死的穿越女宋辞就来气,梁秋月发达后手里多少好东西给这个男人给那个男人,何曾给过亲爹妈一点,断头饭倒是跟着没少吃。
  况且古时候家里没有男丁是要吃大亏的,既然老三家的已经折了一个姑娘,她还得想办法让这两口子趁着年轻赶紧再生个孩子,哪怕轮不到儿子挑个本分的后生招婿也行。
  做贼似的偷偷喝了碗点上香油的蛋汤,何小妹还要刷碗,被婆婆几下子推搡了出去,“老二家的不来做饭今天谁也别想开火!”
  宋辞这话自然不是说着玩的,凭着梁老太在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加上人家手里攥着的银钱粮仓钥匙,她要是耍起狠还真能把不听话的儿子媳妇饿上三天。
  就这臭脾气还是让老嬷嬷强压着学刺绣扳过来的,要是换做最早的周秀琴治家,梁秋月更得抱屈了。
  端着手里的另外两碗蛋汤,宋辞先去给彻夜读书的大儿子送一碗,转头就回到正院厢房看闺女去了。
  “馨儿啊,醒了没?”
  宋辞趴在门缝听了听动静,等里面传来了一道嫩生生的应答才推门进去,“是不是又熬夜了,娘都说了家里不缺银钱,你这么下力把眼睛熬坏了上哪淘换啊?”
  “娘,我都答应吴掌柜了,不好失约。”
  披散着一头乌发的梁馨儿慢慢扣上柳青色外衣的盘扣,“我这才多点功夫,大哥那头才是熬心血呢。”
  宋辞瞧着小闺女白皙嫩滑的瓜子脸和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只觉得心里疼得直揪揪。
  她知道这是梁老太残留的情感在作祟,任哪个做娘的亲眼看着疼宠长大的姑娘还不等嫁人就被闯进家来的混混糟蹋死了,都会恨不得替姑娘遭那份罪。
  要说在这个家里梁秋月最讨厌谁,估计除了霸道偏心的极品奶奶和只会拖累全家的大伯,就只剩下整天闷在房内好吃懒做的小姑了。
  梁秋月或许觉得自己和小姑只差一岁生日,都是老梁家的姑娘凭什么一个当小姐养着一个当丫鬟伺候着。
  可她怎么不看看得到梁老太真传的梁馨儿闷在屋里的时候接了多少绣活、贴补了多少家用,就算是只会读书的梁老大在家里也不是吃白食的,要是没有他身上的秀才功名,家里的田地去了税收够不够十几个人的口粮都两说呢。
  梁栋、梁山、梁石,只看这三个儿子的名字就足够一目了然,并非是梁短脚夫妻偏心眼只肯让老大成才,而是其余两个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
  自古以来多少宗族都是倾尽举族之力供养最有希望及第的蒙童以求庇佑地方,轮到梁短脚家里只拿老两口的棺材本反倒成了罪过。
  宋辞想起梁老太藏在炕头柜子下面的百十两银子就觉得好笑,就这点钱也值得老二两口子抢破头搅得家宅不宁。
  收拾妥当的梁馨儿看着汤碗叹了口气,“娘,往后别带我的份了,让二嫂子看见又是一场官司,多没意思呢。”
  “她敢!”
  宋辞劝着小闺女把蛋汤喝下去,“有谁说都没有她开口的份!咱家早年那些鸡蛋都是让谁偷回娘家的,要不是我后头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