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影视]炮灰集锦 >

第437章

[综影视]炮灰集锦-第437章

小说: [综影视]炮灰集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袅丝国还有可深入探究的地方,比如说那颗和子母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神树。当时林宁是有带走了一粒种子,但那粒种子在林宁回到拾光河拿出来时已经枯萎了,失去了原本的效果。
  反观袅丝国的女尊男卑,这对想要提高男尊女卑环境下女子地位的林宁,并没有多大帮助,到底这两者其实本身是相通的,而林宁想提高的是“卑”的一方,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启发:
  若是最高当权者是原本“卑”的一方,那么上行下效的话——林宁还没有想完,识海中却忽然响起了系统音:“咳,恭喜宿主触发支线任务。”
  这话儿说得好像有主线任务一样,不不,是说得好像从头到尾有主线一样。
  更何况系统这个时候蹦出来,又是找什么存在感呢?
  林宁脸色变来变去,最终认为对系统她无以为报,唯有举中指聊表心意。
  作者有话要说:
  到此正文完结,接下来是旅行宁妹的副本世界,第一个是大唐双龙传。
  因为还有好几个世界要写,所以还是要来一次正文完结撒花的(你走)


第246章 化龙(1)
  时年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 帝杨广已于一年前第三次亲征高丽,征军百万; 高丽力穷请和,帝杨广竟然欣然同意,班师回朝。
  正是这年,农民起义蜂起。
  到了今年; 起义军中最有实力; 发展最凶猛的有三支,分别是大龙头翟让为首的瓦岗军,杜总管杜伏威领导的江淮军和河北的窦建德军; 其中瓦岗军临近黄河; 江淮军则临近长江; 这三军也牵扯着隋军的大部分镇压军军力。
  除了起义军外; 随着天下大乱; 高门大阀也在割据天下; 这其中又以李阀; 宋阀,独孤阀和宇文阀四大门阀为首。
  四大门阀中; 宇文阀中的中坚力量宇文化及如今是帝杨广的御前侍卫总管; 独孤阀又是帝杨广的母家; 而李阀的阀主李渊和帝杨广也有亲戚关系; 这三大门阀如今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反水的迹象,可明眼人都清楚,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 门阀们已在积蓄粮草兵器,等待着时机来临。
  至于宋阀?
  宋阀割据岭南,是四大门阀中唯一坚持汉人血统的,而岭南一向远离中原腹地,不过没有谁会为此忽略它,迄今为止也没有谁能真正看清楚宋阀的实力。
  可以清楚的一点是,宋阀同样在广积粮收敛钱财发展人马。先不说广积粮和发展人马,但就说收敛钱财这一块,宋阀长久以来的财源是贩卖私盐,从盐井把私盐经长江运入内陆,借此谋取厚利。
  不过随着杜伏威的江淮军发展壮大,宋阀在长江水道上的行运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以致于近来宋阀船队渐渐减少了贩卖私盐的次数。
  又最近一次贩卖私盐,乃是由宋阀阀主宋缺的弟弟“地剑”宋智,和宋缺亲子宋师道负责押送,他们的回归不仅带来了这次行商的收获,还带来了一个很值得探究的消息。
  宋智到了家不及喝口水,便问道:“小姐呢?”
  仆从回道:“第一茬占城稻今日收获,小姐去田里察视了。”
  宋智愣了愣:“若我没记错的话,这距种下不足两个月罢?”
  不用仆从回答,宋智就想到了什么,精神振奋起来:“领我去瞧瞧。”他走了几步才想起跟他一起回来的侄子宋师道,“师道,你也来?”
  宋师道神情萎靡,闻言摇摇头道:“侄儿还没有去和耶娘请安,便不和二叔一同过去了。”
  宋智:“也罢。”
  宋智出了门,在心里不免叹了口气,他至今为成家生子,不免将大哥宋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本来宋师道是唯一的儿子,还跟着他学剑,难免寄予厚望。
  可惜师道这孩子天资是有,可也只是和普通人相比,且他本人并无大志向,不喜征战,在武道上的天赋也有限,这次出门还把一颗心都落到了那个叫傅君婥的女子身上,眼下更是失了魂般。
  再想长侄女宋玉华,她已出嫁,夫君乃是蜀中大豪“武林判官”解晖之子解文龙,这桩亲事自是强强联合,而宋玉华和宋师道一样不喜战乱,也没有趁乱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志向。
  唯有次侄女宋玉致,天赋资质志向无有不足,只是平时所思所想未免太过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有时候说风就是雨的。每次动静不小不说,还往往叫家里人为她担惊受怕,像她已不是第一次出海了,去往隔海相望的琉球倒也罢了。最远的一次还到了什么叫印尼的岛国,两个月才回返,那段时间可真是,女眷们烧香拜佛的次数大增,担心得眼泪都快流干了。
  唉。
  简直是生就了雄心豹子胆啊。
  “地剑”宋智这看似不大满意地评判着,回过神来就到了宋家的田间地头,远远地就瞧见他那很有一股闯劲儿的侄女正指挥着佃农收割稻子,整个稻田热火朝天得很。
  似有所感,宋玉致下一刻就转过身来,朝这边挥手喊道:“二叔!”
  “哎——”
  宋智下意识应了声,声音洪亮到不少佃农都看了过来,宋智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不是很自在,可很快这份不自在就被飞跃过来,并冲着他咧嘴笑的侄女给冲散了。
  宋智打量了下她,不禁叹道:“黑了瘦了。”
  十六岁的宋玉致,乍看起来似乎没有长得很美,或者说她的真相并不多精致,反而很带了几分英气,肌肤非是雪白的,而是带着蜜色中透着健康的粉色,身量较寻常女子要高挑两分,所有条件配合起来,让她带着别样的魅力。
  眼下她穿了件青色长衫,没有别发髻,只叫长发简单束了起来,腰间倒是有挂着佩剑,那佩剑看起来非是凡品,单单悬在那儿就散发着凛然的气息,而这柄剑还有个名字:
  龙吟剑。
  该怎么说呢?
  名为宋玉致的少女,实际上有着叫林宁的灵魂。
  是的,林宁她再次穿越了。
  事情还得从她和白皇后,猪笼草一家三口在聊斋世界里,去海上四方十二国游历说起,那时系统不是猝不及防找她说话了吗。
  林宁给了两根中指。
  系统:“…………???”
  系统:“你稍等。”
  林宁:“?”
  很快系统音再次出现在林宁的脑海中:“我以为你会乐意听到这样的问候语,在我参考了其他系统们的做法后。”
  林宁:“是什么给了你是因为你的问候语很无由来,因而招我讨厌的错觉?我不喜欢的是你本身。”
  系统:“……我以为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林宁:“哈?”
  系统:“我们以后还会相处更融洽的,我可是从在我之前最成功的系统中汲取得经验,不过仔细想想,它也称不上最成功的系统,被它的宿主反过来压制得毫无存在感不说,它还反过来为它的宿主操碎了心,听说接下来还要为它注孤生的宿主相亲。”
  林宁:“既然你这么说,那借鉴它的你又算什么呢?”
  系统:“……”
  不管怎么说,系统这次猝不及防地出现,除了秀一下它那借鉴而来的莫名优越感,即认为它和林宁相处融洽外,还是来和林宁说她接下来还得继续她的穿越之旅,不过和从前不同的是,她是可以继续回来聊斋世界的。
  这俨然是系统给了一颗甜枣。
  且系统这样的做法,似乎也是借鉴了它提到的那个最成功的系统,同时它还很了解林宁一般说:“太阳底下无鲜事,对你们来说,长久在一个世界你们是会烦的,你们不可能停下往前的脚步,否则就会被无聊夺走生机。”
  林宁:“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
  否认三连。
  系统:“……”
  系统深刻意识到哪里不对,而林宁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语气微妙道:“所以说你是借鉴了你认为最成功的同行,希冀于把我培养成它的宿主那样,再听你那么了解那个我的同行,说实话我有种你其实是在暗恋我那个同行的错觉。”
  系统:“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
  系统:“…………”
  林宁:“唔。”
  忽略这个互相否认三连不提,林宁其实没有多少自主选择权,尤其是现在系统给出的选择,几乎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的情况下。
  这也就有了林宁在遍历过四方十二国后,再次穿越来到《大唐双龙传》世界一事,而系统可以保证等她结束这次穿越,再回到聊斋世界时那个世界只过去了一秒。
  林宁这次的身份是宋阀阀主宋缺的次女宋玉致,她穿过来时宋玉致得了场风寒,有那么一瞬间没能撑下来,再醒来时就成了林宁。
  又距离她初来乍到,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足够她成为宋阀的少主,她能调配的资源比宋师道要多很多。当然,宋师道本来就没有权欲心就是了。
  话说回来,林宁领着宋智去看她这次出海带回来的收获。
  “自种至收仅五十四日,旱不求水,涝不疏决,不泽地而生,一年可以种两季。产量的话?一亩可收四到五担。”
  宋智心下惊讶又惊喜,面上倒也能绷得住:“比寻常水稻要多出一到两担?”
  林宁颔首:“正是如此。”
  这占城稻亦称“早米”“早占城”,性早熟,耐旱,宜于高仰之田,一年两季,使得谷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在历史上,它是在宋朝时被引入中国的,眼下林宁是出海去了越南占城,将它引进过来的,同时还引进了其他作物,都已经安排人种了下去。
  宋智极目望去,将一片片随风飘摇的稻穗尽收眼底,再联想着林宁所说的占城稻特点,顿时联想了很多,不过眼下并非说正事的好地方,他便搭眼看向旁的,随即就看到佃农们正将割下来的水稻放到一个滚筒中,另有佃农在那木质机旁踩了几下,水稻就被剥了壳,比起从前用手捋稻穗,或是用打谷桶拍打稻穗,无疑要方便快捷太多。
  宋智不禁问:“这是?”
  “打谷机,前几日刚被作坊研究出来。”不过是林宁起得头,她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研究过农业,可她记忆力又好,又精通机械制造,研究下打谷机便不成问题,再者她那作坊中的工匠,可以说是岭南最好的工匠,集体的智慧闪光下,打谷机很快就被制造了出来,不过还没有开始量产。
  宋智惊奇地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跟着林宁去看另种的重思稻。
  这个世界自是没有重思稻的,不过谁让林宁在聊斋世界做过稻农,有重思稻种子,这次就把它当做从海外引进来的新品种,一起带了过来。要知道重思稻的产量,是寻常水稻的好几倍,就是吃起来不是大米的味道,而是菱角的味道。
  这会儿重思稻还没有完全成熟,可一粒粒的已经压弯了腰。
  林宁剥了一个,分一半给宋智,叫他尝尝鲜。
  宋智看着白嫩嫩的米粒,有一截拇指那么大,闻起来还带了股清甜香,在看林宁吭哧了一口后,他就没那么矫情地也吃了一口:“怎么是菱角味?”
  林宁一本正经道:“稻田大了什么稻都有。”
  宋智:“……”
  林宁将脆生生的重思稻吃完,慢吞吞道:“说来占城稻虽然极为耐旱,也不择地而生,但从咱们家在长江以北的几处庄园的庄主汇报来看,占城稻还是在栽种在江南更宜。不过重思稻就没有这种顾虑,它在南北都宜种,况且是菱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