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贾琏 >

第266章

红楼之贾琏-第266章

小说: 红楼之贾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石头闻言大喜,大礼参拜:“多谢大人提携!”

  贾琏点头:“说吧!”

  “小的并非崇拜倭寇人,心里反而十分憎恨他们,故而,学生以为我们大可以学习他们的法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扶桑岛国,弹丸之地,竟然侵略我华……大月朝,此恨必雪,此仇必报,故而,学生以为,等我们朝廷兵强马壮之时,可发一支奇兵,直奔扶桑本岛……”

  熊石头说了许多,贾琏总结一句话,熊石头建议朝廷时机成熟之时出兵扶桑,将屡屡犯我海疆的倭寇国铲平诛灭!

  贾琏看出熊石头对倭寇厌恶至深,恨不能食肉饮血,灭之后快!

  这个贾琏能够理解,估计整个闽浙百姓,没有谁不想没掉倭寇国。

  接下来,熊石头似乎找到知音,涛涛不绝,游说贾琏,让贾琏支持他带队出海游学,他说保证会比张骞的成绩要好。

  他还说郑和那种到处赠送,打一个地方丢一个地方的做法不可取。

  若是他,就会占领那些曾经攻占的地方,建立国家,发扬大汉民族的文化,驯化百姓成为大月朝的附属国。

  

  第228章228捉虫

  

  贾琏觉得此人如此憎恨倭寇,必定是闽浙本地人,贾琏不知道此人活了少岁,猜测他必定活了一把岁数,不然不会有这些见识。

  贾琏有意询问他对于海疆与北方的战事的看发。

  熊石头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似乎也有强烈不满,他建议将所有草原鞑子全部拘押驯化,让他们学习种地,不许他们游牧打猎。三十人以上聚集,既要给他们分组隔离。

  贾琏询问原因。他说牧民彪悍,久之必生祸患。

  熊石头还建议,朝廷不仅要接纳外国的传教士,引进西方的医学与教学理念,还要派遣读书人去西方游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纺织技术,火器制造技术。

  只可惜,贾琏以为他的许多思想太过违背常理,贾琏当然不会跟着他胡闹。

  不过,贾琏决定建议朝廷引进西方的医学,因为贾琏亲自见证过,传教士用白开水治疗好了一个偶感风寒的孩子。

  其余,贾琏劝慰他要务实:“你所说的引进传教士学习西方艺术,本督可以支持,我们可以先在海疆试点,允许他们在海疆设立医馆,等接受的人多了,再慢慢在朝廷推广。其余的话,什么出兵立国之类,今后再不要说了,这不是你考虑的事情。不过,本督眼下倒是有件事情,或许你可以帮得上忙。“熊石头见贾琏胆小,不敢承诺出兵扶桑,心里很是失望,觉得贾琏枉费封疆大吏的称呼。忽听贾琏有事情征询,遂又提起兴趣:“未知大人想问什么不过大人也别抱太大希望,小的必定没出过闽浙,见识有限。”

  贾琏一笑:“正是闽浙的事情,你以为闽浙今后一段时间,什么作物最赚钱?”

  熊石头冲口而出:“当然是茶叶与丝绸,虽然朝廷在苏杭设立了织造衙门,他们只是盯着要蚕丝,却不关心桑树的栽培与桑蚕的养殖,无异是躺在百姓身上吸血的水蛭。”

  贾琏挑眉:“哦,你以为该如何呢?”

  熊石头言道:“大人手握重权,可以利用权利扶持桑农,保证他们的权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贾琏又道:“什么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就是不能因为蚕茧丰收就坏良心的压低价钱,蚕茧欠收又增加赋税,逼迫桑农不得不典田买地,甚至卖儿卖女。闽浙生产桑蚕丝,大人完全可以以省府的名誉在闽浙扶持一织造行,这样子产供销一条龙,就不会发生桑农丰年担忧蚕丝卖不出。”

  “不能再像眼下这样打击了桑农们的积极性,丰年打压,受灾的时候有增加赋税,如此严苛逼迫,终究一日,桑农会不堪重负,全面崩溃。最终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朝廷。“贾琏颔首:“茶叶呢,你有什么见地?”

  “闽浙茶叶首推龙井,大人,您一边派人在闽浙大量栽种龙井茶,一边派人去京都各王府豪门送礼,勾引他们的兴趣。但是,您要记住,每家每户只送一两二两,多了就不值钱了。这般送个一两年,就可以勾起进度豪门的攀比之风,这龙井就越发值钱了。”

  贾琏哂笑:“再值钱又能怎样,真正的龙井只有那么一二斤,千金难买也只有两千金而已,对着整个闽浙的经济来说,毛毛雨尔!”

  “您别急啊,正宗龙井是只有龙泉边上那一棵,但是,我们可以人工培植出来许许多多的龙井茶啊。”

  贾琏讶异:“培植龙井,如何培植,龙泉只有一眼?”

  “其实龙泉附近百里都可以种植龙井茶,只是滋味有那么一点点区别。您可以把龙泉附近十里方圆的土地收归国有,征招有经验的茶农种植龙井茶。再用龙泉水浇灌这些茶园,浇灌的时候,也可以从内之外,层层递减,您还可以一圈圈的做下记号,分为一号龙井,二号龙井。您能说这些龙泉水浇灌的茶树不叫龙井茶?如此一来,您说说,该有多少龙井茶?”

  贾琏此刻可以肯定,熊石头前世绝对不是官场众人,否则不会如此口无遮拦。

  看在他对自己满怀善意,贾琏又相信因果。只要熊石心怀善意,贾琏很乐意可以扶持他成为一方大员。

  贾琏招手:“石头,你不怕……”

  贾琏在自己脖子下头用手一比。

  熊石头脑袋一缩,吓得面色苍白:“大大大……”

  贾琏满意一笑,伸手拍拍他:“别怕,本官并非妒贤嫉能之辈,但是,别人未必,所以,这话你出了这里,再别说了。当然,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来寻找本督,本督绝对不会亏待你,还会护着你!”

  熊石头吓得抱头鼠窜而出。从此后,这家伙再不多嘴多舌,除非贾琏找他问话,他才会有的放矢。

  他也不敢对贾琏撒谎,他发现贾琏这人似乎会读心,只要他言无不尽,贾琏就会发觉追问,直到他竹筒倒豆子之后才会放过。

  熊石头此后打消了跟贾琏耍心眼的心思。

  回头却说贾琏听了熊石头一番言语,很有感触,不光是预备听从建议,大力栽培龙井,还决定,今年立马就开始。

  并且,贾琏还从熊石头的话语中总觉出一个重点,那就是品牌。

  他觉得熊石头说来说去,没说到重点,他所言的龙井茶的宣传,其实就是名牌效应。

  比如徽墨端砚。读书人无比向往。

  贾琏决定就从茶叶,丝绸两个方面打造闽浙名牌。让大家提起来丝绸就想到苏杭,提起茶叶就想到龙井。

  这一来,名浙江的经济就盘活了。

  自己这个总督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当晚,贾琏将熊石头一番话整理成册,然后,贾琏想到没有参加春闱的贾芸,打造闽浙名茶成为闽浙的支柱产业,也是一进阶之路,且贾芸在京都有人脉,他太岳父又是太医,从医学的角度也能帮到贾芸。

  贾琏三思之后,调贾芸为杭州知府。

  泉州知府,贾琏将王子腾的嫡系马洲调任泉州知府。

  杭州原本知府正好判决一宗官司,偶有失误,被人告到贾琏这里。贾琏替他圆过去了,他本人经过抗税,断案失误几轮惊吓,心胆俱丧,告老还乡。

  贾琏替他转奏圣上获得批准,贾琏不仅承诺今后会照应他的后背,还赠送这位吴老知府一笔路仪。虽然无支付不缺盘费。

  吴老知府也很合作,杭州府的交接十分顺利,杭州府的原班人马也给贾芸留下了,任凭贾芸择优录用。

  吴老知府的官声不错,这些辅助人员想来不错,贾琏建议贾芸全部留任。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收购龙泉附近的土地,离不开这些地头蛇的帮助。

  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吴老知府判断失误的案子正是龙泉茶树的归属权,却是苏杭劣绅看中了龙泉村边上的一座小茶园,想要扩充成为自己茶园。恶霸强买不成,派出打手捣乱,将茶园当家人打死。

  当地县令不作为,将告状的小子撵出县衙,茶园小主人越衙上告,吴老知府按照规矩打他四十大板再审理。

  这本不错,却被恶霸买通了衙役,生生把人打的半死,案件没审完,原告便死了。

  吴老知府虽然事后严惩了作恶的衙役,却是人死不能复生。

  虽然死者家里亲戚不敢上告了,可是,吴老知府事物的事情被有良知的乡绅联名告到贾琏这里。

  贾琏审理之后,将幕后主使,还有打死人的狗腿子一并斩首。

  恶霸的家财也被充公,作为当地养老院的基金。

  吴老知府虽是失误,却也不得不做出降级的处罚。吴老知府良心不安,觉得自己年老力衰,索性告老还乡了。

  这一来,属于恶霸的龙井茶园就充公了,足足有一百五十亩。

  再有那茶农的十亩茶园,贾琏另外补足了五十亩良田给茶园主的族人,命他们另外过继一子继承香烟,算是圆满解决。

  贾琏与贾琏还有徐琛崔凤举几个微服私访,很快就把杭州府境内所有产茶地界摸索清楚。当然,许多人不愿意买卖茶园,贾芸能够理解,祖上的遗产,不是轻易能够舍弃。

  这也无妨,贾芸出头与他们签订盟约,凡是杭州出产的龙井都有官府同意调配销售。

  这些茶园主即便不乐意也没法子,茶引在贾芸手里。

  随后,贾琏这边在督抚衙门请客,招待各位府台们的茶叶号称西湖龙井。

  贾琏这种茶叶是炒好之后,再经过小姑娘们再次筛选的茶叶,一色双芽雀舌,一个嫩芽的称莲心太稀罕,贾琏除了自己留下半斤,余下的给了王子腾贾赦一人半斤,就连嘉康帝也只孝敬半斤。

  至于张家舅舅熙亲王,那就只剩下二两了。

  熊石头的说法,这叫饥饿销售。

  至于销售到弗朗机于英吉利福扫的茶叶,那就是三叶之后粗茶,或者是下雨之后的再生茶了。那茶即便是雀舌莲心,也没有明前的味道了。

  贾琏也是来了闽浙,这才发觉,京都许多人家一直敝帚自珍自以为是的好茶,不过是人家糊弄他们的明前罢了。

  当然,这不过是精挑细选的陈茶。

  新鲜的莲心,贾琏来了闽浙几年,真心还没认真品过。倒非下官糊弄,却是贾琏前世声色犬马不好茶。

  这一辈子心里有事,憋着着一股气儿,也不注重这些事情,有好茶一股脑儿给了王子腾贾赦张舅舅,或者是献给皇上。

  此外,贾琏还给嘉康帝上了密折,详述自己的思路,将杭州府辖下产量不高的山区耕地该种茶园。

  这些茶叶外销之后的收益,完全相当于良田的收益。请求嘉康帝的允准与支持。

  大多数人是开荒种粮,贾琏这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改田为茶园。

  说不得有悭吝小人要作祟。他还是首先扯了嘉康帝的龙旗挡风为好。

  回头却说贾芸,带着带着特特挑选出来一斤莲心,二斤初展,五斤雀舌,回京城送礼去了。

  一斤莲心给帝后各半斤,初展送给八位内阁,一人二两,余下四两,他分给了自己的老娘与太岳丈。

  她老娘一两,纯粹是孝敬,他太岳丈的茶叶却是要去太医院请客,让太医院帮忙宣传龙井茶的天下无双,独一无二。

  五斤雀舌,贾芸拿出三斤给京都豪门大户每家一两尝鲜。余下二斤攥在手里,作为那些上门请托之人的人情打发。

  贾芸没想到。最早上门的是贾蓉冯紫英卫若兰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