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329章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329章

小说: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泽怒了:“咒我呢?我这两天是呕心沥血,生不如死!”
  “是,是,呕心沥血……所以今日修法,军队兵权方面的事务,咱们还得倚重宗老的意见,一定要不耻下问……”
  咣当一声,宗泽一脚把躺椅上的踏板踢下来了:“你读没读过书?‘不耻下问’是这么用的吗?!”
  吴用没脾气,苦着一张脸,草草结束了一番介绍:“见过宗相公。”
  而潘小园在一旁心花怒放,偷眼看看其他朝廷官员,也一个个喜形于色。终于有人肯不管不顾,一次次的削吴用的面子了。对宗泽老先生的好感度一路攀升。
  也连忙表示一下尊敬,深深万福:“见过宗相公。”
  宗泽淡定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白胡子丛中慢慢咧开一个笑。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小妮儿当初多句嘴,没让你的朋友把老朽一刀咔嚓了,我领情!过去的案底儿,本官就不予追究了。今日你们该怎样怎样,不许中饱私囊,不许公报私仇,否则我拼着这把老骨头,也得把你们一个个的收拾了!”
  话音未落,咔嚓一声,躺椅的木头把手被老态龙钟的手掰断了一个角儿。用力一扔,吴用躲闪不及,被打在正心口。宗泽力气居然还挺大,一下打得吴用疼痛皱眉,说不出话来。
  老头子如此倔强任性,又是文武双全,既动口又动手,潘小园有点明白这老夫子当初是为什么被扔进大牢的了。
  其他一帮官员见了宗泽,也明显收敛低调了许多,生怕被他倚老卖老训上两句,自己就是毫无面子。
  方金芝则目瞪口呆。被从台狱里救出来的时候,也隐约听到牢里有人喃喃的不知所云——难道真是这位耿直大官?明教逻辑,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是坏官,被冤枉入狱的自然是好官。也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
  至于自己就是当日的“营救对象”,更是明智地闭口不提,免得拉来宗泽的仇恨。
  废话不多说,萧让铺开一张已经打好的草稿。
  “大宋国临时约法’的功用,主要在于限制皇权,将武松这一群“革命者”赋予正当性。宋朝的台谏制度本来已经很成熟,但主要限制的是宰相之权,盖因当年赵匡胤为加强君主专制,从而给御史赋予更大的权力。
  换句话说,御史台言事弹劾力量强大,但只能弹劾不称职的官员,以免他们坐大。这也是从唐朝藩镇割据的覆灭下场中吸取的教训。
  但眼下到了徽宗朝,蔡京独相几十年,御史台的很多官员都是蔡京亲自指定的,又如何会去弹劾他们的“恩公”呢?更何况,皇帝自己都不管这些,经常心血来潮就“御笔”发布诏书,视一干台谏官员于无物。
  潘小园直接一句大逆不道:“御史台有权弹劾皇帝。以后的皇位继承人……嗯,立贤不立长,最好得百官投票通过,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
  身边一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她以为自己是谁,武则天么?
  但还不敢太激烈的怼回去。多少人的生杀大权都在她家夫君手里呢。
  只有宗泽懒洋洋说一句:“应该的。”
  御史台中丞一口茶没喷出去。只听宗泽喃喃念叨:“你们书都读到茅坑里去了!嘿嘿,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吴用连忙表示赞同:“这是孔夫子的教诲。”
  “孟子!!”
  “是,是,孟夫子的教诲。”
  吴用说完这一句,不自觉以手掩嘴,心里发誓,再也不在这老头跟前吱声了。
  潘小园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想法:一定要找机会,给岳飞引见这位老顽固。
  忍笑提醒大伙:“当然是百年不遇的紧急状态下才能如此,又不是天天造反!咱们前几天干的事儿,不是弹劾皇帝是什么?既然敢做,不敢白纸黑字写下来?”
  不愧跟武松是两口子。再者,有一个现成的天下第一不靠谱太上皇做反面教材,一屋子忧国文人早就受够了气,把他这种人“弹劾”掉,大快人心远甚于大逆不道。
  书呆子赵明诚率先表示同意,笑道:“古人尚有周召共和,只要严格立法,确保日后还政便好了。”
  还是得“还政”。但潘小园万万不奢求各位文人有什么更激进的思想——就算是在几百年后的现代,“永久共治”的那些国家,出的大小幺蛾子还少么?
  不过她心里盘算,这样“过渡”几年,等大伙习惯了虚君共治,再把皇帝请下皇位,也不是什么异想天开之事。按赵楷的性子,说不定自己就得要求退位。
  只得表示赞许:“奴家也是这个意思。各位官人还请辛苦则个。”
  旁边一直洗耳恭听的御史台众官面露喜色。这是把他们的权力捧上天了?
  宗泽一直在旁边观察众人脸色,此时不客气加一句:“当然御史台也须限制权力,专人监察,若有渎职,罪加一等!”
  忙忙碌碌一下午,约定了一些基本共识。
  第一,约定大宋国政体:赵家王朝一万年不变。没有这一条,绝大多数支持“兵谏”的文武百官都得立刻翻脸不认人。
  第二,约定大宋国领土:凡二十五路,包括北方新设的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都是大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要是敢别有用心地分裂国家————包括皇帝本人——就是与整个大宋为敌。
  这话写出来,整间会议室里的人都无比爽快。连方才那个御史中丞也笑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官平生最服这句话,读书这么多年,总算看到给写进法令了。”
  李纲的关注点则是:“再不能割地了!”
  潘小园还格外留个心眼儿,坚持让人把“大宋国固有领土”写成“当今所拥有领土”——万一以后还扩张呢?什么西夏吐蕃,以后天下大同呢。
  这么一看,这“约法”颇有些无赖霸王条款的意思。好在西夏吐蕃那些人暂时也瞧不见。
  第三,大宋国的主权,属于居住在上述领土内的所有“子民”,皇帝也是其中之一。“子民”只要不闹事造反,享有各种自由,同时需履行兵役、纳税等义务。最后,合法拥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一条让不少人暗暗摇头。“刁民”难治,给那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赋予那么多权利?
  潘小园提出这一条的本意,是要强调国民一体,江山是所有人的江山,大伙这才会珍惜;否则若只是赵家人的江山,不少人便会觉得丢了也没什么。
  但也知道现状不理想,只得妥协,让他们加一条注释:若有增进公益,维持秩序等紧急必要场合,“公民权”需予以限制。
  第四,“子民”们生而平等,都享有科举入仕、从而参政议政的权利。这一条是针对眼下的贪腐横行、任人唯亲的糟糕现状,下层百姓逐渐和国家兴亡剥离开来,以至于毫无责任感。就算是在亡国危险笼罩之下,东京城里的小资们依然灯红酒绿寻欢作乐,没显出多少爱国情操。
  因此必须着重强调朝廷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吁百姓积极参与救国,有回报才有动力。
  这么一来,联军政变团体也有了一定的合法性: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任之。
  方金芝评价一句:“应该的!阿拉江南一直是人人平等,老多年哉。”
  有了当年梁山“私有制改革”的经验,萧让手底下行云流水,格外娴熟,反倒把御史中丞等一干朝廷大员看呆了。
  潘小园知道自己算是这屋子人里文化程度最低的,提提建议还好,具体的文职工作万万不能插手,于是也就静静看着,不多嘴。
  但还是忍不住轻声提一句:“这个……既然生而平等,女子能不能科举入仕?”
  萧让手中一停。那边李纲笑道:“让女子科举入仕,男女同登一堂,成何体统!哈哈,潘夫人,下官敬你是女中豪杰,可你也不能乱来啊。”


第269章 罄竹难书
  李纲这话一出; 吴用等老梁山人反倒先尴尬起来。虽然梁山上女性稀缺,但没一个是藏在深闺的名媛淑女;孙二娘、顾大嫂这些女汉子,只要拳头够硬,就有资格登堂入室——聚义的时候从来不把她们当娘们,同桌喝酒同席吃肉; “不成体统”已多年了。
  再加上潘六娘的一副聪明头脑; 没她“登堂入室”的参与财政工作; 梁山早破产解散了。
  潘小园刚要委婉地唱个反调; 那边御史中丞却率先接话了:“李相公这话倒提醒下官了。咱们今日议事多时,潘夫人、方娘子可是全程在场啊。男女同堂,简直是太不成体统。要不然……”
  身后一干官员都微微颔首。这女子大胆泼辣,虽然有点才干; 但做完了该做的事; 早该知趣告退了嘛。
  谁知御史中丞话锋一转; 笑道:“但朝政运转,却又缺不得她们。诸位若是有看不下去的,那就只有好走不送; 人走掉,官印留下,自有不在乎男女同堂的官人们接替你们的公干。”
  简直大言不惭。方金芝扑哧一笑。
  李纲气得发了一刻的抖; 左右看看,那御史中丞却依旧笑眯眯的,颇有种“你奈我何”的样儿。
  潘小园也微微一惊。她自己都不太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位御史中丞倒真是妇女之友,简直是当世稀缺。
  当然也可能是见风使舵; 向她示好。但以在座其他官员的大男子主义程度,为了一个“男女同堂”而直接开怼尚书右丞李纲,这份魄力让人肃然起敬。
  不由得对他多看一眼。只见他三十左右年纪,根骨劲瘦,一身褐色绸衫,乍一看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然而眼不大而亮,眉不浓而尖,虽然眼下只是个从三品言官,但依着某种奇怪的直觉,此人腹中韬略十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力排众议给她帮腔,潘小园觉得有必要对他拉拢示好。可又总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扭感觉:方才讨论其他议题的时候,这人一直没什么出格言论;眼下矛盾爆发,他才立刻抓住机会,毕露锋芒,审时度势之能可谓一流。
  不管那么多。眼下盟友稀缺,能拉拢一个是一个。朝他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对方却十分恭谨,看也没多看她一眼,继续挥毫记笔记了。摆明了是表示,方才仗义出言,并非是帮扶美女,也不是相助弱小,而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而已。
  潘小园忽然心感惭愧。也许自己小人之心,错怪他了。
  但旁边还是有人颇有微词。管立法的修敕局提举官小心提议:“下官以为,男女同堂,这个……过去在武周朝的确有先例。但天下女子……潘夫人不是说你……下官是说,大多数女子,卑弱和顺,才干欠缺,只能持家教子,可胜任不了朝政大事啊……国家兴亡,让男子汉来担着便是了,男女总得有个分工嘛,不然这世界不是乱套了?”
  周围几人纷纷赞同:“女人家精于闺绣之事不假,但识字做文章可不成啊。”
  一边说,一边别有用心地看一眼潘小园。屋子里现成的一个半文盲。
  方金芝对她突然抛出这个议题也有些奇怪。但她也懒得对大宋法令多加过问,只是听任一群老夫子指手画脚,微微冷笑。
  宗泽也眯着眼看她。虽说小妮子间接救过他一命,但这种异想天开之事,他不出言反对,算是给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