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穿之夫妻的旅途 >

第193章

综穿之夫妻的旅途-第193章

小说: 综穿之夫妻的旅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挤,这才不得不辞官归乡。
      等后来那位宠臣因夺嫡站错了队,被当今流放时,张夫子已然年近五旬,再无心出仕,于是在姑苏开了一家私馆,做起了教书育人的营生。由于他择徒极严,且水平确实很高,因此虽然徒弟不是很多,但却是个个成才,最差的记名弟子都是秀才廪生,入室者人人过了乡试。这些年下来,出自他门下的进士便有五个之多,举人更是超过了二十!可谓是声名赫赫的名师大儒。
      刘利也深知丰厚的拜礼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他能否留下的还是张夫子的当面考校。
      好在刘利因为精神强横的缘故记忆力远超常人,几乎有过目不忘之能。再加上他好歹有上辈子刘一舟留下的一点底子,后来更是有黄宗羲、顾炎武、吕留良等名士的耳提面命,对于经义的理解那是胜过同龄人不知多少,倒也不怕张夫子挑剔。
      那位问刘利上辈子为何要接受那几位儒门大家的教导?因为他和丽丽在研究《人遁篇》时难免遇到艰涩难懂的部分,引路人分念又不可能回答的面面俱到,他们不得已之下只好向这些饱学之士求教。而彼时那些大儒见西学渐盛,圣教式微,正愁着没途径影响广南候的思想呢!所以在欣然解答刘利的一些疑问之余,也不免夹带了诸多的私货。这样时间一长,刘利自然是学问见长。
      可以说,以刘利当前的水平,只要适应了八股文的写作模式,考举人可能有些悬,但混个秀才却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事情的发展完全没出乎刘利的预料,面试过后张夫子当场就拍板将他收为了入室弟子!
      刘利自此开始了每天上学读书、下学练字的悠闲日子。他很是感慨,自己在现代都没能享受到的读书时光,没想到却在古代实现了,真是世事无常。
      他本以为自己可以这么优哉游哉地过到丽丽从京城回来才需要费心其他的事,却没想安心读书的日子里,都能让他又碰到了一个穿越者。
      这一天正赶上夫子外出访友,刘利独自留在馆中研读夫子批注过的《礼记》。就在这时,有下人来禀报说又有学子来投了拜帖。
      “这是被我拜师成功刺激到了?”刘利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好笑地道,因为最近几天这类情况实在有些多。
      要知道在他成功拜师之前张夫子已经多年没有再收学生了。倒不是老头的口碑下降,没人来拜师。而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夫子的眼光也越来越高,若非真的良才美质,他实在不愿多浪费精力。再加上他的学生中最出息的一位已经官拜吏部左侍郎,可谓位高权重,所以老头也有了拒绝的资本。这么久而久之,愿意上门碰钉子的人自然就绝迹了,直到如今又出了个刘利,仿佛才又唤醒了人们久违的热情。
      而此时张夫子的儿子皆在外地做官,师兄弟们也早就不在馆中学习,夫子本人又不在,于是刘利作为夫子的入室弟子勉强可以当作学馆的半个主人,所以下人才来请示他。
      “不知是哪类拜帖?”刘利好奇地向仆人问道。由于张夫子秉承“道不可轻传,法不可轻授”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只有努力求得才会倍加珍惜,所以自开馆之初就订立了一个规矩:即想要获得夫子面试的机会,就要将自家最珍贵的东西放入拜帖之中,以示其诚。于是乎,如刘利这般的富家子弟就必须斥重金珍宝,书香世家要拿出孤本名篇,至于寒门子弟,则要求稍低,只要展示自身才学,或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皆可……当然,你的文采可不能太差,否则一样被拒之门外。
      刘利之前的拜礼就是几件从丽丽空间中取出的‘稀世珍宝’,所以他才好奇这新来之人拜帖中到底有什么。
      “回公子,是一篇木兰花词。”那下人作为大儒门房,肚子里自然也是有些墨水的。
      “拿来我看看。”刘利点点头,已然知道这次的来人当是个寒门学子。
      那门房赶紧呈上,一点也不敢因刘利年纪小而怠慢,毕竟自家老爷入室弟子的前程最差都是举人,可不是他能得罪的起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映入眼帘的是一首极为熟悉的词句,刘利的嘴角不由得有些抽搐,毕竟他对纳兰容若一点都不陌生,那小子可是跟他上辈子的儿子合称“卉木六公子”来着。
      “这是个文抄公型寒门科举文的主角?不过……当着我的面,抄我子侄辈的诗词,真的好吗?”

      第248章247 《红楼梦》28

      “就算我不跟你计较,可这首词如果被老师看到,怕是也要把你撵出去的……毕竟这么有名的词可早有穿越前辈抄过了啊,哪会等到你出来献宝?这孩子也不知道读读历史再决定抄什么……”刘利一边腹诽,一边决定帮这位穿越同僚一把,毕竟对方怕是出身寒门,如果再传出抄袭的名声,一辈子都别想着翻身了!
      一念至此,他便对那个门房吩咐道:“这首词有点意思,不过究竟给不给面试的机会还得老师回来后定夺……你先把他带到偏厅,我亲自接待一番。”
      “那首词真那么好?”门房惊疑不定,但出于对刘利的敬畏,还是按照他的话去将投拜贴的人引了进来。
      那是一个比刘利大上两三岁的少年,面色黝黑、衣着简陋,像农夫多过像学子,不过其身上自信的气质却多少给他加了些分。
      “果然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穿越者……也难怪他想要拜师,以他的条件怕是连科举的书籍都买不全吧?不拜师根本没前途可言!”刘利默默地点点头,待门房退下之后,他才拱拱手说道:“可是东河村的贺六郎?在下邢廉,这厢有礼!”他现在对外报名很少自称邢德全,免得被人发现不妥。毕竟穿越者中知道邢德全的人多,可知道邢廉的却基本没有。
      “正是贺六郎!早闻邢贤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那贺六郎见刘利说话客气,也赶紧恭维道。显然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两人聊了一会儿经义文章,对彼此的学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后,刘利才收起笑容,指着那拜帖问道:“不知贺兄将这首《木兰花》呈予吾师何意?”
      贺六郎也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此时一见刘利面色心中立马“咯噔”一声,以为对方嫉妒自己的‘才华’,要故意刁难。因此,他装作一副疑惑地模样反问道:“自是以此文作进身之阶,有何不妥吗?”
      “我劝贺兄还是莫要投机取巧,只稍作修改的抄袭之作可瞒不过老师法眼!今日有我拦下尚还有转圜余地,若是被老师看到,贺兄的名声、前程怕是要彻底毁了!”刘利摇摇头,故作真诚地劝说道。
      贺六郎闻言脑中登时“嗡”了一声,心里惊慌失措地不断想着“他知道这是抄袭?他竟然知道!难道他也是穿越者?!”之类的话语,面上却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试探着问道:“抄袭?怎么会?邢贤弟,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哪会有什么误会?贺兄这首《木兰花》虽与前朝吴王的那首有个别句子不同,但精华的几句却是一模一样,任谁看了都能知道是抄袭之作!”刘利这时的语气已经故意冷了下来,对一个抄袭还死不承认的人,这样的态度才算正常。
      刘利早在穿来后不久就研读过这个世界的历史。总体来说,这个综红楼世界与他之前穿过的世界历史差别不大,都是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这般发展下来,该出现的历史名人一个不差,该有的传世名篇也一篇不少。
      而真正出现了变故,导致这个世界的历史走上岔路的时间则是在明英宗时期。明英宗北征瓦剌大败,不但二十万大军尽丧,自身也被敌人掳去,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本来在正常的时间线上,应该有名臣于谦力挽狂澜,不但果断拥立了新皇,还在京城脚下击败了来犯的瓦剌大军,使得明王朝得以延续……
      可是,变故偏偏在这时产生了!先是于谦被人刺杀而死,紧跟着齐王、辽王、蜀王、吴王、豫王、湘王、宁王、郕王相继自立,相互指责对方为叛逆,公然起兵征伐!这也使得中原继元末诸侯并起之后再度开启了乱世,史称“八王之乱”!
      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八位王爷似乎都筹谋多年,好似只等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就发动兵变,以至于谁也压不下谁,战乱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年,打光了明王朝的所有元气,使其再也不得人心。这才有了太|祖皇帝于苏北起义,其后仅仅六年时间便乾坤涤荡、寰宇靖平,开创了大周盛世,至今已有一甲子。
      刘利和丽丽曾经在私下讨论过这所谓的‘八王’,认为他们应该都是穿越者,而且并非是从现代穿越,而是从清朝中期左右穿过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他们剽窃的诗词为什么只止于雍正朝,为什么八王治下都有了包衣奴才之类的制度,以及‘爷’、‘主子’之类的称呼,乃至延续至今……
      丽丽甚至猜测所谓的八王可能就是九龙夺嫡中失败的那八位死后穿越的!因为吴王的文艺简直和三阿哥如出一辙,辽王的行事风格也与大阿哥类似。蜀王的手腕简直是八爷的翻版……
      刘利对此倒是不置可否,毕竟他可没怎么看过清穿文,对所谓的九龙夺嫡一点也不熟……好吧,如果那八王真的是康熙的八个阿哥,那只能说天道真是玄奥,世界线都变成这样子了,大明还是变相地被大清给玩垮了!
      言归正传,只说贺六郎在听了刘利的话后是心里暗骂:“前朝的吴王?这不是个架空历史的世界吗?怎么会出个前朝的吴王把纳兰容若的词写了出来?难道那吴王是穿越者?这是要坑死我啊!”
      不过,他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在明白了自己的疏漏后是光棍地向刘利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只说他是被名利迷了心窍,竟想要蒙混过关,多亏了刘利的当头一棒喝醒云云。
      这货巧舌如簧,如果刘利真是个十岁出头的少年没准就要被他捧得找不着北了!不过,刘利本也没打算难为他,在对方终于停下了谀辞之后,点点头说道:“贺兄知错能改便好……只不过这事还没了结,今天我虽拦下了贺兄的拜帖,但你我相见之事瞒不了老师,还得请贺兄再填一首过得去的诗词,否则我也不好在老师面前交代……说不得最后还是要实话实说了!”
      “这……这……一时半刻的我也难得佳句……”贺六郎脸色再度白了白,结结巴巴地说道。他学识还成,作诗填词实在是没那天分。如果不是张夫子面试的门槛委实太高,他也不会想到抄一首纳兰词了。
      “你肚子里没点真货也敢抄这么有名的词?就算没被发现是抄袭,就不怕老师当场让你再填一首吗?”刘利更加无语,若非他心里隐隐有个计划要用到这人,他还真不想与其多费唇舌。
      “不用和之前那首《木兰花》相比,只要有一二好句让我能自圆其说便可……”刘利将标准降了又降。
      那贺六郎见再无法转圜,只得又临场‘作’了一首《唐多令》出来,递给刘利。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刘利看完后眼角跳了跳,然后隐晦地鄙视了一下对方。如果他没认错的话,这首《唐多令》该是林黛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