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此去经年-高校青春事件 >

第5章

此去经年-高校青春事件-第5章

小说: 此去经年-高校青春事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军训的迷彩服,正巧金青走出他们的宿舍,他也穿着迷彩服,我问他:“金青,昨天辅导员说今天穿便服就可以吧,不用穿迷彩服吧?”

  “我没有听到,我觉得大家应该着装统一的。”他回答到。

  其实人的自信与果断就在一念之间的选择与坚持,坚信自己是对的,不必轻易的为别人的意见或者观点所左右,可能你就是比较自信的,如果始终坚守不了自己的阵地,很容易由于别人的言论而不再坚持自己的原则,可能你离自信还有一段差距的,可是我在那个时候确实离自信还有一段距离,我不想说我不太自信,虽然我也记得好像辅导员已经声明不对着装做出要求,可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上的变化,让我反而在那一刻更加相信金青的话,相信他嘴里说出的话比自己的耳朵里面听到的更值得相信,于是我跑到各个寝室通知:今天全体同学穿着迷彩服。而这种冥冥之中做出的选择会让当事者付出代价,而成长就是在代价的基础上起步的。

  那时的时间已经是8:15,有些同学已经下楼,我迫不及待的跑到楼下去通知大家回来换衣服,但是我忘记了通知女生寝室,于是我的眼前出现大家忙碌的身影和抱怨的声音。

  “你昨天不是说穿便服吗?”

  “你早干什么去了?这时才说!”……

  时间是8:30,操场上除了农机01班的新生之外,所有的队伍都已经排好队等待出发,他们都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不是统一的迷彩服,而农机01班的我们还在陆续的从宿舍楼里面跑下来,虽然都穿着迷彩服,但是那一个个奔跑的学生更像是一个个从战场上被击溃的逃兵,其它班的队伍都在看着我们,辅导员也在看着我们,我觉得一种叫做尴尬的滋味将我包围,回身我看到了早已站在我们队伍前面的金青,他的脸上带着微笑,而在他身后,我看到了一个高高的身影,那个身影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好像很着急,也好像很失望,是韩婷,我看到她站在那里,她没有穿迷彩服……

  接下来的故事我记得不是很清晰了,那是我的大学时代第一次有点失败的感觉,至于后来队伍去参加的迎新大会的程序以及有多少领导讲过话,有多少掌声在那个超大的阶梯教室响起过,我都记不清了,只是那一整天我都有点失落,好像有人在看着我,有人在看着农机01班的男生着装是如此统一,而女生却没有穿迷彩服。

  晚上六点又在辅导员的办公室里面,辅导员继续给我们安排了一些任务,在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他声明以后各班临时负责人在表述他的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别迷迷糊糊的。而我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屋里面的所有人都知道那话是什么意思。

  会后在回宿舍的路上,韩婷和我一起走着,她又对我讲起了班上和外班那些所谓风云人物的事迹和与众不同,我沉默着没有说话,来到宿舍楼前,她说:“今天的事情你不要太往心里去,其实没有什么的,下一次你就会做的更好了。”

  “谢谢。”我没有再说什么,其实我真的很感激她的话,毕竟还有个人能够对你说些什么,哪怕是讲些大道理,也是善意的安慰,我有点感动,有一点。

  “干什么呢?”

  一个粗暴的声音打破了平静,我看到了小白和他的在夜色下依然可以看到的胡茬儿,很搞笑的一个身影,走路都横晃!

  “你今天怎么搞得?自己觉得对的就不要因为别的说出的话而改变,有点自己的立场,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你看你今天多被动啊!”小白很直白。

  我没有说什么,小白说的是对的。不过在小白说话的时候我闻到了酒味。

  “你是不是喝酒了?”我说。

  “是,老乡会,都是我们内蒙古的老乡,大家一起喝点酒,以前在家的时候都是和我爸喝,现在出来后喝点酒还是觉得很爽!今儿那白酒劲儿挺大!还有,我们的那个内蒙古老乡会会长是个女的,真他妈的好看啊!我都,我…。。”

  那一刻我更加确认把屠夫这个绰号给他是多么贴切的指代啊!

  韩婷在这个时候说:“我有事儿,我先回去了。”说完转身就走了。

  估计韩婷是对这个小白有点忌惮,觉得他不像好人,赶紧离他远一点。

他们的殴斗
军训开始了,在秋天依旧炎热的操场上,在我们穿着做工低劣的迷彩服每天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向左向右转,枯燥但是强度却并不大,经常是每训练20分钟就原地休息10分钟,而那10分钟只是一个代词,它实际代替的时间是30分钟或者40分钟,而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面,大家都是侃大山,或者是一群男生聚在一起过滤一下对面方阵里面的女生,看看哪个女生可以在理工科院校里面能够称得上是美女,然后大家会打赌谁敢去追她谁就是爷们儿!其实现在看来那时天真的状态就是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幸福,如果你不介意将幸福的概念缩小到一定的范畴去理解。

  而我和小白因为在身高方面不是那种比较魁梧型的,所以按照大小个儿排队的时候我们通常是被安排与女生同列,这让我们异常反感,甚至觉得自己有些怪异,这种怪异尤其在单列正步走或者齐步走的时候转化为惨烈,当前面几排的男生分别单列都走到对面并向后转,进而面对我们的时候,我们这一排混编队伍在教官和男生的注目下以整齐的正步向对面男生的方阵迎面走过去,不敢说是气势磅礴,但也绝对是引人注目,这排混编队伍的最左面是高高的韩婷,然后从左至右海拔依次降低,到了右面第二位置的我,海拔突然小有增加,而且性别与左面的那八位不同,不过长相还是比较有亲和力,在我之右的那位海拔再次降低,而且长相与前面的九位大相径庭,光看长在脸上的毛发就绝对与众不同,所以无论我们这一排的正步走得多么规范,我耳朵里面更多听到的是来自四面的笑声和起哄声,我倒!

  军训期间教官会带着我们一起唱军歌,我喜欢当时他带领我们一起唱的那首《为了谁》,“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化作青春无悔,我的战友你何时归……”

  在我们将军歌唱的嘹亮的时候,男生的声音绝对压制住了女生的声音,而对面文法学院的军训方队里面的男生和女生的数量比正好和我们的比例相反,他们那一边是阴盛阳衰,女生数量处于统治地位,每当我们用歌声向他们示威的时候,他们方阵里面仅仅的那几个男生就像是被注射了麻醉药一样的没有精神,没办法,我们农机学院别的没有,光棍绝对是一车一车的!

  每天顶着秋天的烈日军训,偶尔会在休息的时候和韩婷、小白聊聊天,也总是看到金青和班上其他的男生都混得很熟,他经常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好像是很义气的哥们,我知道他比我能混,至少在那时,我也知道我们好像不是一类人。

  可是每当在夜晚到来的时候我就很想家,每天给家里面打一个电话,每次在电话里面都会对父母说我不想家,其实我不想家想什么呢?难道想着两个月后当上这个班的班长?我总是觉得那不是我的路?可是我的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如何定位自己的方向呢?这些事情在此时似乎有些遥远,有些深奥,明天再去想吧,而当一个又一个明天过去的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到毕业的时候都对生活没有想法,这是那时甚至今天很多高校里面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没有目标,却始终都想在明天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始终都停留在决定的前一刻,始终…。。

  现在我可以说那种状态好像是叫做“浮躁”,我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诠释得有些意味:“或许我追求了很久,却仍在追求本身寻找……”可是当时我不是很理解。

  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入学有两个星期了,离三个星期的军训也快结束了,这天晚上的例会上,“朱导”说明天上午每个班的临时负责人去南院的教材科领教材,军训后就要上课了。要上课了,既期待又觉得新奇,终于可以感受一下大学课堂的氛围了。

  当时间来到次日上午的时候,农机学院99级的十个班的将近30个负责人走出北院,穿过明水街和历下街来到了南院教材科,“朱导”临时安排了自己的一位亲信组织领取教材一事,然后离开了,我看着教材目录上面的几十种教科书有点茫然,就在“朱导”离开后,金青也转身离开,顿时我的血脉有点沸腾,“金青,你干什么去?”

  “有你们俩就够了,我在这里干什么?”他说。

  “你看这多少书呢?就我们俩能忙的过来吗?再说这是咱们班级的事情,你多少也因该尽你的职责吧?”我的语气有点高,他和韩婷都能够听出我的不满。

  金青看了我一眼,目光并不友好,但他终究没有离开,留了下来。在快到正午的阳光之下,在教材科外面的空旷场地上,我们三个人清点着我们班几十种教材的数量,每种教材都要40本,都一摞一摞的堆在地上,看着满地的书,怎么拿啊?

  韩婷走过去对金青说:“这书怎么拿回去啊?”

  “我去找个车!”

  我和韩婷坐在书堆上面,看着对方,等着金青,都是满头大汗,很好玩,那一刻似乎体会不出疲惫,反而有那么一点点的充实感,好像我们很好的完成了一个临时负责人的工作,虽然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许。

  不一会儿,金青跑回来了,在他后面我们看到了一辆电动手推车,在北方卖菜的菜农们都会有一种三个轮子的手推车,盛放货物的推盘在前面,有两个轮子,车座在后面,有一个轮子,在北方它还有一个很通俗的名字——倒骑驴,生动的说明了驾驶员和货物的位置关系,不过金青带回来的这辆手推车是电动的,也就是说人不用蹬车轮,它自己会跑,而且速度很快,很有效率。我们高兴的将一堆堆书放在车上,然后跟着司机从南院回北院,那手推车的速度很快,我们跟不上,于是三个人气喘吁吁的追着手推车跑,那场面不像是运书,更像是有人抢了我们的书,我们三个人在拼命的追赶,但是我们没有高呼抓小偷,当时我们一边跑一边看着对方,觉得很好笑,于是三个人边跑边笑,笑得很傻很纯真,像三个少不更事的小孩,我看到金青也笑了,而且他笑起来也挺酷的!以至于在许多年以后我都记得那个正午时分穿越明水街和历下街的三个初入高校的少年,他们奔跑,他们欢笑,虽然此后他们拥有不同的方向,但在那一刻,他们同行,同行在懵懂少年时。

  当手推车停在北院时,我们将书放在宿舍楼下的收发室,等待下午军训结束后,让同学们回宿舍时直接从收发室的窗口领取教材,这样方便许多,这是金青的主意,确实比较科学。我必须承认在当时不论是城府还是社会经验与阅历,金青都强于我,他办事相对更有条理和想法,这一点我有点佩服。

  在当天的军训即将结束的时候,韩婷对我说:“咱们去收发室把书重新分一下吧,把书按照人头来分开,将每人需要领的所有教材放在一起,这样大家领书的时候会很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