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95章

三国随章侃-第95章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很显然,司马昭最终的目的是消灭东吴和蜀汉,统一天下,然而,东吴屡伐不克,不如先消灭蜀汉,三年之后,再由蜀汉顺流而下,进攻东吴,这也是日后北方南征的常用战略,便是迂回作战。
  司马昭选择蜀汉为第一个目标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看来,东吴疆域广大,而且地处南方,曹魏之军多是北地之人,要破东吴水军,攻克长江天险,取东吴并非易事,而且东吴蜀汉同为盟友,尤其蜀汉每每乘东面有事,屡次出击,不若先平定蜀汉,一来若得蜀汉,长江天险可同为其有,再顺流而下,水陆并进,夺东吴事半功倍,二来蜀汉虽小,但是屡屡出征牵制曹魏兵力,不如先灭之解决后顾之忧。(司马昭对于姜维的屡屡兴兵也是很头疼的,一度要招募刺客暗杀之,后来被劝阻。)
  而且正如他所说的,蜀汉战士不过九万,(这和日后蜀汉灭亡后所献户口军吏统计中军士十万相差无几。)在成都,南中,防御东吴,各处总和至少要四万上下,真正能在前线应对曹魏军队的五万人至多。而曹魏兴兵十多万,以多战少,胜算是很大的。
  确实,司马昭所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若真是那么简单,蜀汉早就在多年之前便灭亡了,然而蜀汉却没有灭亡,反而曹真曹爽当年两次出征,十多万大军劳师不克,惨败而回。尤其曹爽一次,司马昭跟随出征,对于那次出征的结果自然清楚。蜀汉虽然兵少,但是拥有天险,大军出征,不说蜀道难行,就说大军的后勤保障,就很成问题,这也是那些大臣反对出征的主要原因。司马昭故意忽略了难处,自然是为了那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就好象荀彧说袁绍的四胜四败说一样,胜败本是常事,但是若只是只说败,不谈胜,只说不做,那永远也不会胜利。
  虽然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是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为了麻痹蜀汉,也是为了防止东吴乘机出兵,司马昭下令“青、徐、兗、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吸引东吴的注意力,而实际上征集四方之兵,由钟会在关中训练军事。
  此计被姜维看穿了,他便建议由廖化张翼带兵率军分守阳安关口与阴平桥头,以防备之,然而刘禅宠信黄皓,而黄皓相信鬼巫之说,认为曹魏不可能进攻。(好象好几次国家亡国时总有几个巫师或者文人站出来信誓旦旦的说不可能,比如这次,再比如陈后主那次,真不知他们的信心从哪里来的。)这次姜维的上表群臣都不知晓,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来的兵败。
  另一方面,司马昭定下了三路进军的战略部署,其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主力由各处征集而来的十多万军队,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其二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三万多众,由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而第三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馀人,出祁山进军武街桥头,断绝姜维归路。
  虽然为三路进军,但是实际上称之为二路更为确切,钟会这一路十多万兵力进军汉中,而邓艾和诸葛绪两路合起来六万多人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限制姜维军的行动,让其不能回援并寻机消灭。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夏,曹魏下令攻打蜀汉。
  也就是此时,蜀汉得到了曹唯进犯的消息后开始回应,刘禅拿起姜维当初提议的计策,派遣廖化带兵增援姜维,而张翼董厥带领到阳安关驻守,然则,两军都未及时赶上。
  我们先说东路,钟会部分三路进军,令许仪在前修道,结果修出的道路可说是豆腐渣工程,桥穿,马足陷,钟会下令斩首许仪,许仪为曹魏功臣许褚之子,他的被杀立刻震惊了整个魏军,一方面对于进军修路再也不敢松懈,另一方面钟会也树立了自己在大军中的威信。
  此时汉军的计划部署是借外围,守汉乐两城与关头,这是当初姜维制订的计划,所以钟会大军迅速进入汉中,开始攻打汉乐两城,并派遣护军胡济进攻阳安关。
  应当说,在这个时候,曹魏和蜀汉的计划都顺利实施了,曹魏进入了汉中,而蜀汉则只要据险防守,等待魏军粮尽退兵就可以了。
  但是,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曹魏或者说司马家这边倾斜了,钟会进入汉中,令部将围汉乐两城,而率军攻打阳安关,阳安关为天险,易守难攻,即便钟会大军亲到也未必能克,可此时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一切。
  阳安关守将蒋舒开城投降,主将傅佥力战而死。(演义中把故事倒过来了,变成了傅佥出击,其实是相反。)本来阳安关乃天险,易守难攻,钟会主力到了也未必能短时拿下,(钟会攻打乐城就失败了。)但是蒋舒的行为使魏军前锋胡济就将阳安关拿下了,尤其重要的是,若是防守不济被攻破,阳安关守军可以将那些粮草烧尽,可此时阳安关的粮草补给尽数落入魏军手中。阳安关的粮草是为了防备魏军围攻而为大军长期准备的,收藏颇丰,这一收获使得钟会大军在日后可以坚持的更长一些,对最终的结局也起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
  以钟会日后在剑阁与姜维对峙时还发生粮草危机这一情况看来,若是阳安关未破,钟会大军的粮草危机会出现的更早,那这对另一路魏军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攻破阳安关,钟会得以补充,而再进一步进军时,钟会却发现本是由另两路军队牵制的姜维却出现在剑阁阻挡住自己的去路,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要说到西路战事,西路邓艾由狄道进攻姜维,此时姜维已得知钟会主力进攻汉中一事,于是无心与邓艾纠缠,且战且退,准备到关口阻敌。然而诸葛绪率军由祁山到阴平桥头,挡住了姜维的退路,这一切似乎已在曹魏掌握之中,姜维或者被两军夹击,或者来不及赶赴救援,那之后钟会可以长驱直入了。
  为了对付诸葛绪的挡路魏军,姜维带军从孔函关绕北,准备出诸葛绪之后,而诸葛绪闻知,担心后路被截断,赶紧后退三十里,此时姜维已经由北道进军三十里,得知诸葛绪的行动后,马上回军再度由桥头进军,而诸葛绪此时再试图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从这次机动作战的情况看,姜维这一招声东击西,实北实南的计策远在诸葛绪之上,尤其是姜维军的情报与机动能力远远超过了诸葛绪,这才使其摆脱了两路围攻的被动局面,就好象围棋中的一条大龙,眼看就要被全歼,却冲出重围,走活了。
  姜维军的这次突围,使得曹魏三路进军的其中二路的主要目的:围歼牵制姜维军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这也是前期或者说全部战役中汉军最大的亮点。
  不过,曹魏主力冲破阳安关,使得这一路的目的基本达到,这也就是多路进军的好处。
  姜维率军到阴平,合集士众,准备赶赴关城,却得到了已经被破城的消息,只好退军,与廖化,张翼,董厥合兵守卫剑阁。(张翼廖化两路的行军有些奇怪,从记载上看,廖化很可能是在阴平附近和姜维回师,而张翼所部和姜维会师应该是汉寿附近,但是这是赶往阳安关的途中呢,还是赴援阳安关得知已经被破而回师的途中呢?也有张翼军曾经在阴平等待防御诸葛绪的说法,不过最终的结局是一样的,三部汉军回师守卫剑阁)
  至此,前期作战中,魏军夺得大片领土,捷报频传,但是,这次作战最终的目的是消灭蜀汉,这一目标要实现,前面还有一个拦路虎,汉大将军姜维率领汉军守卫剑阁,而姜维本应该被西部两路魏军限制才对。也就是说,尽管魏军总体大胜,但是西路魏军的战果不及东路主力辉煌,目标没有达到。
  而现在的局面便是,三路大军是否要会合作战呢,这取决于三路魏军统帅的意见,而这意见决定了整个战役的结果。
  这就是下一章的故事了。
  本书由。cc提供下载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蜀汉的最后一战(下)
(更新时间:2007…5…14 16:09:00  本章字数:4762)


  三国随章侃 第一百一十七章 蜀汉的最后一战(下)
  (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分三路大军攻打蜀汉,钟会一路主力十余万人入汉中后,分兵围住汉乐两城,又因蒋舒之降,破阳安关。其第一阶段作战已经基本完成,但是作为战役总体的目的:灭汉一事还未达到,于是钟会举大军向前,到剑阁,而汉军主力由姜维率领已经在此据险防守了。
  除钟会之外,曹魏另两路大军则没有钟会那般的好运,邓艾和诸葛绪率领的两路大军其目的主要为围困姜维军,令其不能回军防守。但是,姜维突破了包围圈,若不是蒋舒投降,阳安关失陷,姜维已经率军赶赴阳安关,那样的话,钟会主力也要受到影响,而虽然钟会夺取了阳安关,姜维的突围也使其可以回到剑阁防守。可以说,邓艾和诸葛绪两路大军的作战相对其目的是失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艾与诸葛绪面临着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原先的命令是邓艾与诸葛绪围困姜维,让其不能东归,并寻机歼灭。而此时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姜维突围东归,而与钟会主力大军对峙,这时邓艾和诸葛绪一时找不到了对手。此时邓艾和诸葛绪有两种做法,一种便是按照原来的战略布置,继续进攻姜维,并可与钟会合军。另一种则是独立带军,以其他方式进攻蜀汉。诸葛绪选了前者,邓艾选了后者。
  第一种方式比较保守,与钟会合部攻打姜维,成功率就大了很多,而且姜维本就是其战略目标,如此做也不违背原先的布置,一旦成功,之前让姜维逃脱的罪过自可以抵消,便是失败,自有钟会友军一同承担。应该说,无论成败,功劳自然远不比上钟会,但是风险也小了许多。
  第二种方式比较冒险,失败的话可说死无葬身之地,便是没死,损兵折将,又加自作主张,不从号令等因素,回去也是罪无可赦,降职甚至死罪都是常事。但是一旦成功的话,则可说功劳比众人都大多了。而邓艾选择的目标更是将风险和功劳推到了顶峰。攻取成都:失败了身死,成功了便就是第一大功臣。
  这是一场疯狂的赌博,邓艾选择了赌博,他也邀请诸葛绪加入这场豪赌,诸葛绪则选择了保守。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呢?等到蜀汉战争结束时,似乎邓艾是正确的,他夺取成都,为第一功臣,进位太尉,增邑二万户,曹魏开国以来,无有功劳过其者,而诸葛绪则被钟会告了一状,获罪回都了。但是再过了几日一看,邓艾与其子身死,还长期背着叛臣之名,而诸葛绪还是好好的活着,依然做着高官。
  世事的变迁我们先不说了,我们先把目光转移到蜀汉这边,在遭到了曹魏的进攻后,蜀汉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反应,除了派军增援姜维之外,朝廷还送信给东吴这个盟友,希望其能做出援助。东吴也很快做出了回应:
  “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
  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