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惊雷逐鹿 >

第220章

惊雷逐鹿-第220章

小说: 惊雷逐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奈不住直截了当的问了吗?雷瑾暗忖,说道:

“呵呵,东川弥勒教拿下是早晚的事情,你要有信心嘛。九十九步都走了,这最后一步终归是要走到底的。只是这弥勒水军的实力比我们强啊,他们可以迅速地来回调动军队,突袭水道沿岸的城镇。幕府的四川水军初建未久,自保都有点困难。在洪水过去之前,难有什么大作为。不过,也难说,说不定转天就拿下重庆了也说不定,这征战杀伐没个准,总是充满意外之变,很难保证一定在什么时候拿下重庆啊。”

雷瑾这话说了几乎等于没有说,丁应楠无奈,只得笑道:“大人,我可是听说,弥勒水军从重庆增援合州,中了狄爵爷的埋伏,损失惨重。”

“不过是次小小的伏击战,何足挂齿?”雷瑾道。

“大人能否说说当时战斗的情况呢?”司马氏嫣然笑道,一旁为丈夫帮腔。

“嫂夫人有命,小弟自当从命。”雷瑾笑道,“战报上说,预先在三处关津、河口大张旗鼓部署三支疑兵,以阻断敌船从河网叉港驶抵合州之途,只能循嘉陵江主干上行。

弥勒教的援军船队万余人驰援合州,在黑水荡以南的毛湾附近欲强行突破,遭到我军预设火炮和水底雷、子母舟、连环舟等的前后夹击,迫使弥勒军在毛湾弃舟登陆。我军伏兵四起,分割围歼,击溃了重庆方向北进的弥勒援军。

这是因为我军水军不如弥勒教,唯以步骑陆战,取胜才有保证。”

“咦,水底雷?先生,那是什么利器?”司马氏、陈氏多在深闺之中,而且这等杀人夺命的物事朝廷多半秘而不宣,自然是很少听人说起,乍然听到不免有些新奇。

丁应楠倒是对这类火器知道一些,顺便给自家妻妾略加解释了一下水底雷、子母舟、连环舟等军器是什么东西:

“水底雷;一般以大木箱做壳,池灰粘缝;装黑火yao。木箱下安了铁锚与木箱联接,以控制木箱在水中的深度。另用一根绳索联接到岸边;敌船驶近;在岸上拉动绳索;引爆水雷炸伤或炸毁敌船。以前世宗朝总制三边的曾石塘创用地雷以制边外虏骑,戚南塘、俞虚江等御倭则用水底雷、混江龙等击毁倭寇船只……”

雷瑾饶有兴味,笑吟吟的看着丁应楠一一解说妥当,才缓缓说道:“丁兄,令堂兄丁元松、丁元极这几年好象一直都在帝国南疆之南的安南、暹罗、真腊、占成、缅邦、南掌等藩国落脚活动吧?”

丁应楠闻言,很是诧异,“大人怎么知道的?”

丁元松、丁元极是他的伯父,这一代的丁氏家主丁斯湛的两个嫡生儿子,连丁应楠也只是隐约知道他这两位堂兄负有家族的秘密使命,在安南、暹罗等国频繁活动,不曾想,居然让雷瑾获知了,自然是有些儿诧异。

“呵呵,小弟自然有办法知道,却是不便详说了。”雷瑾笑道。

丁应楠点头表示明白,他只是没有想到雷瑾的耳目居然已经伸到万里之外了。

安南或者交趾,这是帝国人习惯上对帝国南方黎越国的称呼,这个藩国曾经在国初一度归属于帝国的直接管治,后来帝国因措置失当激发了越国民变和叛乱,不得已撤出安南。

之后建立的越国后黎朝延续近百年之久,被大臣莫登庸取而代之,建立莫朝;后黎朝大将阮淦也随后在南方立黎氏王室后人为帝,宣称“复兴黎朝”,掌握实权(后来是郑氏),形成黎朝在南,莫朝在北的对峙状态。帝国一度因为安南越国莫氏篡位而出兵干涉,但由于越国黎氏王室其势已衰,无法控制安南,帝国遂降安南为安南都统使司,割高平一带归入帝国版图,仍以莫登庸为都统使,官阶二品,官职子孙世袭。

帝国又责令莫氏善待黎氏王室后世子孙,对帝国称臣、岁岁纳贡、每三年上帝国京师朝贡一次。安南莫氏名义上便系帝国赐封臣子,实际则等同于安南国王。

如此数十年后,越国黎氏王朝重新复兴,最终灭了莫朝,但仍然对帝国保持着一种朝贡称臣的藩属关系,当然,越国‘皇帝’对内则妄自尊大,自称其国号为‘大越’。

现在的越国,虽然已经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黎、莫两个王朝南北分裂,对峙混战的状态,但在其国内,以灵江为界,南方以顺化为中心的阮王家族和北方以升龙为中心的郑王家族掌握着越国的实权,割据一方,只是在名义上都称臣于黎朝。

另外,莫朝虽然已经覆灭,莫氏家族仍托庇于帝国,偏安于高平。

眼下的越国后黎朝,北郑、南阮两大割据势力连年混战,不过,仍然是帝国南部实力比较强大的‘藩国’,丁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在越国活动,其用心就很耐人寻味了。

而雷瑾当面挑明此事,也让丁应楠犯了思量,这位主政西北权倾一方的都督大人想要什么?

“丁兄不必多想,小弟只是想传个话给丁世伯,丁兄稍许费心即可。”

丁应楠听雷瑾如此说,便说道:“不知道是什么话需要兄弟转达?我绝不推辞就是。”

“安南之地,黎越之民向来好战排外,不服王化,不知道丁世伯是否已然成算在胸?如果有用得着小侄之处,敢尽棉薄之力以效命焉。”雷瑾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世伯若有大举,俘获必众,小侄不求金银粮食,也不求牛马牲畜,只祈世伯将那等虚耗粮食的战俘赐与小侄,小侄不胜感激。就这话。”

“就这?却不知大人打算要战俘何用?”丁应楠感觉意外,雷瑾的谍报网难道对万里之外的事情也已经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了吗?丁氏家族在安南的活动在家族亦属于绝密,以丁应楠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是他自己也都不清楚家族的谋划已经到了什么程度,雷瑾却好似一付笃定的架势,认准了丁家可以掌握安南局势似的,应该是从什么特别渠道得来的消息吧?

“哦,如今西北,劳力有些短少,修桥筑路,疏浚水道,开挖水渠,采掘煤铁,在在需要用人。这些战俘将用作苦力劳役。”

丁应楠点点头,“好的。这话,我一定尽快转达给家伯父。”

“那,我就放心了。其实对弥勒教,西北已经有通盘的计划,总在今年解决东川弥勒教的问题,不会拖延到明年。”

丁应楠微微颔首,瞥了一眼丁司马氏和丁陈氏一眼,显然自家妻妾对他们刚才谈的事情不感兴趣,根本就没有留意他们俩刚才说了些什么。

相视一笑,两人不约而同改换话题,谈起别的事情来。

——————————————————————————

2005。11。5发布

第四章 只欠东风 洛阳烽火连天半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自从隋炀帝开大运河,扬州便是南北要冲,商贾云集,冠盖云集,帝国许多显赫家族都有嫡宗别支立足于此,饮食起居,衣饰犬马,名歌艳曲,才士雅人,帮闲清客,等等等等,丝毫不比留都南京逊色。甚至论起烟花之盛,也不比六朝金粉薰染而就的秦淮风月差,扬州瘦马又何尝逊色于秦淮窈娘哉?

瘦西湖畔,丁氏府邸。

双麻酥饼、千层油糕、三丁包子、水晶烧麦,各式扬州糕点摆在花黎木圆桌,丰盛得很。

精致的青花细瓷盘碟,与质感温润如玉,纹理行云流水的花黎木桌面相得益彰,特别是花黎木桌面上狐狸头、老人头等 “鬼脸儿”木纹天然灵动,斑斑金点闪烁华贵无伦,但又显得温和内敛,温文尔雅,一点儿都不张扬,就宛如清雅素净的大家闺秀,虽然没有倾国倾城的天香国色,却自有让人沉浸迷醉的风华,青花瓷如是,花黎木如是,丁斯湛亦如是。

丁斯湛慢条斯理的吃完早点,接过小丫鬟递过的面巾净面擦手,酽茶漱了口,这便吩咐已经等候了一会儿的丁德甫说事儿。

丁斯湛,当代丁氏一族的大宗长,以太保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衔致仕‘病休’多年,常年在扬州闲居。当然没有人相信四大家族之一的丁氏族长会因病而休,这完全是先后几个皇帝忌惮丁氏一族,怕丁氏势大难治,极不愿丁斯湛在朝廷上久于其任,故而叫他以‘养病’之名荣休。

丁氏世代相传的‘地煞潜能’虽然限于先天的资质,并不是每一个丁氏族人都能够修练,但是就算先天的资质再差,身为大宗长的丁斯湛修行‘地煞潜能’的成就再烂,要做到养生延年、疾病不生的程度也是绝对不成问题的,‘病休’?也就骗骗一般人罢了。

丁德甫是丁氏族中另外一房的长老,与丁斯湛这一房血缘上比较近,能力练达,正是丁斯湛左右的臂膀之一。

主理家族西北事务的丁应楠飞鸽传书,为西北都督平虏将军雷家三公子传一番话,丁德甫自是不敢有所延怠,这雷家的三公子眼见着就要晋封为侯爵,虽然现时这帝国侯爵也就是个表面风光而已,真正让人看重的还是他那‘都督陕西、平虏将军’的职衔,但是凭着西北数十万铁骑劲旅,雷家三公子当朝一等候已经是帝国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辖制西北,俨然帝王,帝国皇族龙种也得在他这个侯爷面前低头退让,怎可轻忽?

尤其是这一番话石破天惊,事涉家族的最高机密,丁德甫自是一早赶来向丁斯湛禀报,商议如何应对。

听罢了丁应楠代传的雷瑾原话,丁斯湛摇头一叹,笑道:“老夫只道这雷三公子行事只是心黑手辣罢了,不曾想脸皮也这般厚,天生一个乱世枭雄啊,以往老夫真是小看了他。”

“是啊,居然想不费分文,硬索白要战俘,顾着脸面的人绝对不肯如此的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何况,这都还是没影的事啊。”丁德甫赞同道。

“这才是可怕之处,他西北离着南疆千里万里,能作如此断语,甚至点明了元松、元极在安南、暹罗活动,可见对我们的动向非常了解,也清楚我们丁家在南疆的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他是如何知道,又如何判断我们有实力进占南疆地土,这些都暂且不论,至少他提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征战易,归化难。我们丁氏一族要想在南部蛮荒立足长久,这事情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太宗朝的教训得失,不可不知,不可不慎也。”

丁德甫道:

“我们不是准备战后向当地大量移民吗?边远之地,委任豪酋土官,虽然可省国家糜费,不劳征役,但若有变,其土即非中华所有,反成边患。我丁氏一族此去开疆拓土,扎根于斯,不同于帝国往昔之政,当为后世子孙谋一劳永逸的万世之计,移民而实之,这已是定策啊。”

丁斯湛微微一笑,道:“我们只是想着移民进去,却不曾想过移民出来,这平虏侯的话,倒是着实提醒了老夫,安南越人妄自尊大,好战排外,反复无常。我们此去,不但要移民入居,其地尽为我大汉子民所有,还要将大量的安南越人尽可能迁移离境,彻底摧毁他们反叛的根基。否则黎越归化,耗时甚久,恐怕于我不利也!

既然三公子想要越人作苦役奴隶,我看完全可以答应。汉民来,越人去,与汉地无异,我大汉子民只需数年即可完全占据南部疆土。我们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顺便用越人开通北上与帝国相通的驿路,取道贵州,输往四川、西北。就卖他个面子又如何?

再说我们还与他二哥合作,此事各取所需,于我无损,行之可矣。

这事,就先着可靠精干的人与西北方面接洽,看怎么个合作行事法,商量个备细方案来再说。这事就这么着吧。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