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第83章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83章

小说: 抗战之钢铁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出兵抗战不做声倒没什么,再去劫人家的车队就捅马蜂窝了。咱们在奉天的家产也是在姜立的帮助下才撤出来,总还算是有点情份的,这件事做不得。”

    汤佐辅一听顿时急了,什么顾及名声,他这个老子什么时候顾及名声了,都他娘的是屁话,前几个月还让他大哥汤佐荣挖了治地内辽圣宗,辽道宗,辽光宗几个皇帝的墓,把文物都运到奉天城,对于盗墓的骂名汤佐辅还不也没当回事?

    论起人品,汤老虎比起几个混蛋儿子还是稍微强上那么一点的,不过跟毛还没长齐的汤佐辅不一样,汤老虎是见识过日军本事的,姜立能把日军堵在奉天城外打几个月让对方不得寸进,这份实力已经不是他的热河军能办到的了。眼下姜立西撤已经十分明显了,到时候几万大军西来,结了怨,斗起来热河军未必能干得过对方。更何况现在黄显声在北面也不是一点力量都没有,至少也有上万军队,对方可不是捧着金元宝上街的娃娃,而是带着刺刀的硬汉。

 146章 傅作义, 李四光

    就在汤佐辅对汤老虎的话不以为然,打着既然老子不干,他便单干的心思,这几年他交友广泛,自信也结识了一些人,再凭着他老子的名头。大的动静不闹出来,截点车队发点小财,相信姜立就是看在他老子的份上也不敢大闹出来。

    汤佐辅心里嘿然一笑的同时,黄显声此时却正坐在归绥一处颇为大气的四合大院内。

    面前的中年将军年不过三十五六便已经是一省主席,算是少有的少壮派之一,这便是阎锡山手下的得力干将傅作义,浓眉大眼,

    长相周正,只是坐在那里,便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黄显声也算是少壮派,不过若不是九一八这么一闹,跟已经是绥远省主席,兼任35军军长的傅作义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的。

    “支票黄司令还是收回去,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奉天,

    我与宋哲元等北方五十余名将领呼吁全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你现在把支票塞给我,不是打我的脸吗?”傅作义板着一张脸说道,提起这句话时,傅作义眼角的不自然一闪即逝,哪怕是在日军大举进攻奉天之迹,北方五十余名将领虽然私下里各自盘算着抗日,可在中原大战之后,各路人马人心各异的情况下,

    也没能喊出矢志抗日的口号。

    不过这也怪不得傅作义,

    宋哲元这些人。作为国内最大强大的两个派系,南京蒋委员长与张学良都实行不抵抗主义,宋哲元是靠找关系,用金钱开道才保住了一军之长的位置,留在了山西阳泉,而山西的因为中原大战失败,面临被整改的地步,阎锡山还客居异地。这些人能联合起来发布这样一道似是而非的声名已经算是不错了。

    “既然如此,便算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黄显声告罪的将支票收回来,然后又道,“正如傅主席公开声明的那样,时局艰难,凡我民**人,在日军大举入侵之下,应同心协力,共赴时艰。这次奉天抗日军队与十几万日军力战数月,损失逾十万之众,几乎到了弹尽援绝的地步,不得不暂时撤退,以图来日再战,不过现在西撤,颇多麻烦,还望傅主席适当施以援手才好。”

    “黄司令恐怕是客气了,

    听说日本在奉天的根基都被黄司令,还有你那外甥连根拔起,单是抚顺一地的劳工就多达二十余万,这数十万劳力,就是山也能移走了,恐怕我能提供的帮助对比起来,有限得很。”傅作义饶有深意地看向黄显声说道。

    “也许在傅主席眼里只是有限的帮助,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也不一定呢?”黄显声一笑道,“当然,也不会让傅主席难做,只是想向傅司令买一些牛马,均按市价高两成支付给傅司令,仅此而已。”

    “如此,也好。”傅作义想了一会后,点头说道,对于黄显声,姜立这样敢于站出来跟日军打的队伍,他也是很佩服的,对方做了他想做而之前又畏于种种原因做不了的事。在绥远牛马有不少,从牧民手里征调一些上来,再给些补偿也便是了。他碍于脸面不好意思收黄显声直接塞过来的钱,但若是做买卖就不一样了,刚当上这个绥远省主席,阎锡山又刚回山西主政,山西也是一团乱麻,暂时他从阎锡山那里也得不到多少支持,暂时这日子还得自己过下去。

    “多谢傅主席!”见傅作义点头答应,黄显声大喜,买卖只是个由头,关键是来确定傅作义的态度罢了。当然,那些牛马也是能派上用场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此去陕北,无论是耕牛,还是马,在那种交通,农业都十分落后的地方,都是能管大用的。

    这次西行大多通过的是傅作义的地盘,只要傅作义这里点头,哪怕热河有个反复,也是可以应付的。

    ……………

    “你好,请问李教授在家吗?”一个穿着黑色西装西库,外面披了件棕色呢子大衣的中年人敲着木门。

    里面的妇人狐疑地看着来人,出声道,“我是仲拱的爱人,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我是东北大学国文系的教授吴恩明,特地前来拜会李教授。”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的吴恩明看上去也是个颇为儒雅的人,让妇人警惕的眼神放松了少许。

    “你好,刚才我正在研究江苏地质的一些资料,多有待慢还望海涵。”李四光将眼镜取下来,同吴恩明握了握手道。

    “李教授客气了,实不相瞒,这次南下,

    我是有事来寻求李教授帮忙的。”吴恩明面色严肃地说道。

    “但讲无妨,东北那边的事情我听说了,

    东北大学现在的处境想必不好吧,唉,

    日寇乱华,时局如此,如果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李四光叹了口气说道。

    “不为东北大学,而是为了抗战的事业。”

    “李某一介文人,这打仗上恐怕心有余,

    力不足。早知所学今日用不上,

    当初就应该投笔从戎,

    也不至于现在一事无成,

    想改行也改不动了。”

    李四光摇头苦笑着说道。

    他是搞地质研究的,可是这些年来民国连年内战,

    地方不靖,他一个书生出去连安全都受影响,各地方督军再到现在的省主席走马观花一样,又哪里有他施展的平台,哪怕是现在,也只能呆在大学里面教学,算是为民族唯一尽到力的地方。

    “李教授此言差矣,说实话,这次是奉天抗日联军姜立姜司令委托我过来的,

    还有茅以升教授的推荐信,

    茅以升教授对李教授可是推崇倍至。”吴恩明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李四光道。

    原来是姜立,李四光听了肃然起敬,

    接过信细细看了一遍,然后皱眉道,“你们是想让我去西北找矿?你们应该知道西北那地方比起中央控制的区域还要乱,而且炼钢铁需要很多机械,

    设备,我对姜司令自然是尊敬的,但是在这方面姜司令有准备吗?”

    “自然是有的,有些东西不方便在信里写明,

    但私下里我可以跟李教授透露一二,这次姜司令不是跟日军在奉天打得厉害吗,双方各自伤亡兵力都接近十万。打得那叫一个惨。原本以奉天的实力,自然是不可能挡得住十几万日军的,不过姜司令有先见之明,提前把日本在奉天的根基全都毁掉了,拆了日本人的机械,毁了南满路,其中这些设备里面就有冶炼钢铁的设备,从鞍山抢到的一套,一年就有二十万吨钢的产能,生铁,熟铁一年也有近百万吨,若是算是本溪那边的就更多了,还有炼焦的,炼油的。李教授想想看,现在整个民国加起来才能生产多少钢铁?不过几万吨罢了。”

 147章 说服李四光

    吴恩明压低了声音说道,“ 眼看着日本现在跟民国的全面大战就要爆发了, 南京这边在实业上的投资终归是不多的, 大部分都靠向外采买。 但姜司令有远见, 哪怕是在战争如此危急的情况下, 也挤出经费全力保证冯庸大学, 东北大学的维持, 另外还出资向海外派遣大量的留学生。 不仅如此, 这次西迁的设备单论直接价值 ,就高达数万万元。 一旦投产, 民国就能在西北拥有一块坚强的后方工业基地, 作为未来抗日的有力支撑。 这次奉天抗战, 奉天的抗日联军根本未逢大败,要是有这样一个有力的后方, 战争的结果还真说不好。 ”

    “西迁的设备当真有这么多?” 李四光颇为意动地说道, 吴恩明说得不错, 南京方面大量依靠向外采买武器装备,对于自造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一套单是炼钢产能就能达到二十万吨以上的设备, 确实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了, 要知道一旦这套设备投产, 民国的钢铁产量就能瞬间翻上三四倍。 而且奉天这次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事在教育界相当轰动,他也是知道的。 从吴恩明的话里来看, 姜立不仅打仗厉害, 而且还是个十分有远见的人。

    “当然是真的, 若是不信, 李教授可以派一个得力的人去陕北看一下, 比起我说的只多不少。”吴恩明保证着说道。

    “也罢,我就先到陕北那边走一趟, 若真是如此。 哪怕这一百多斤今后就埋在陕北也算不得什么了。” 李四光吸了口气。 早年他目睹了民族。国家的弱小在于没有西方列强那样的坚船利炮, 于是开始学军舰设计, 制造。 后来认识到制造军舰需要大量的钢铁, 而国内的钢铁产量低得可怜, 军舰基本上都依靠向列强采买, 于是李四光改学地质, 并且在洋人那种苛责, 鄙夷的目光中获得了连洋人也绝不容易得到的地质学博士学位。 谁说书生不热血。 他便是一个热血的爱国人士, 只是一身所学这些年却找不到输出的地方, 现在姜立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至少, 李四光打算去看看, 如果是真的, 他绝不会看着这样一个机会从眼前溜走!

    ……………。

    自从日军动用毒气弹之后, 造成了轩然大波, 日本虽然极力否认, 但姗姗来迟的国联调查团面前。 是数千具中了毒气的尸体, 还有那些垂死挣扎的人。 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又岂是嘴上两句狡辨能否认的?

    奉天城惨烈的巷战仍在持续, 眼前奉天城守军已经有了撤退的迹象, 特别是以姜立为首的队伍已经有了向西的实质性行动, 联军的即将瓦解让日军看到了胜利就在眼前, 只要占领了奉天城, 而最让人头痛的姜立带着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西撤, 哪怕吉林, 黑龙江抗日的力量依然不小, 但肃清也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这一仗伤亡甚大,但能夺取东北, 对于日本来说花上这些代价也完全是值得的, 当年入侵俄国西远东, 耗时数年, 花费了六七亿日元不也毛都没捞到一根? 而东三省富饶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是实实在在的。 治理个数年, 日本便能拥有一块完美的粮食, 木料 ,煤矿, 大豆等资源供给基地。

    所以哪怕南京方面, 张学良极力要求国联尽快介入日本入侵东北一事, 国联的调查团也是一拖再拖, 已经抵达东北的情况下, 日军也绝不会停止自己的步伐。 进一步, 东北便是日本的, 退一步不止落个骂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