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第166章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166章

小说: 抗战之钢铁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知识分子。”

    “地方军与南京中央军之所以跟日军的交换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2个国*军才能交换1个日军。 原因也在于日军的飞机大炮, 如果国*军拥有足够的飞机大炮, 交换比例也能打到跟15路军接近的战绩。 但15路军现在的军械大多都是从洋人手里买的, 成本高不说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等你们学成归国, 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比前线的将士低。 只有靠你们。 民国才能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军械与日军作战。 前线奋战的军队才不会被日军压着打, 咱们也不用面对那些丧权辱国的羞辱。 ”

    听到冯庸颇具煽动性的话。 在场的学生均是一脸兴奋。 原来他们也可以这样参与到为国战努力的奋斗中去。

    “冯先生, 这些道理咱们都懂, 但咱们这些学生飘泊在外, 但国内的情况一知半解有时候反而更操心。” 熊大缜向冯庸提要求说道。

    “冯校长, 看来以后得适当跟学生们通报一下国内的情况, 毕竟求学在外。 对于国家的现状也是十分关心的, 让他们去看洋人的报纸也是费时费力。” 颜福庆也在旁边劝说道。

    “嗯, 这方面以后我安排人负责下去。 不过一切以学业为重, 前线将士甚至不能领足每个月的薪俸也要给你们挤出学费来, 若是日后不能对国内有所贡献。 ” 冯庸点头面容严肃地说道。

    “冯先生放心, 我等必竭尽所能,刻苦求学, 时刻为学成归国而努力! ” 熊大缜等人纷纷挺起胸膛, 看着遥远的西方, 那片让所有人都牵挂的故土。 神色一片肃穆。

    “ 冯先生!” 与一众学生分开之后,冯庸来到华茜药业集团总部,负责人徐成推门进来跟冯庸打了个招呼, 颜福庆这些人只是负责技术上的事, 而徐成则是负责推广销售。

    “这个季度集团的运营情况如何?” 冯庸问道。

    “磺胺类药物陆续开发了二十余种, 根据实验室那边的报告, 下个月还能增加七种, 包括生产的授权许可, 下个月除掉成本开支, 净利润预计可以达到370万美元左右。”徐成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放在冯庸身前的桌面上,“这是今年以来的新药物研发报告。”

    “另外万艾可的实验也已经初步完成, 疗效出众, 受到集团最严格的保护, 生产也是分开管理。 最核心的生产工序全部由自己人负责。与磺胺类药物不同, 万艾是独门秘方,在提升**上的作用独一无二, 相信大多数成年男人都不会拒绝。 特别是对于宝贵阶层 , 一旦销开, 预计利润比起磺胺类药物只高不低。”

    说到这里,徐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真不知道这种药物是谁开发出来的, 这对于集团内部也是绝秘。 实际上是姜立暗地里提出来的,前世姜立暗杀了一个盗走了辉瑞核心机密的商业间谍, 阴差阳错获得了万区可的生产秘方。 用来收敛钱财用于国内建设算是物尽其用了。

    “嗯, 这就好。 老帐户, 这个季度七成的利润汇过去, 老规矩。” 冯庸会意的点头, 单是磺胺类药物一年的净营利便能达到1400万美元出头, 对于此时西北日渐增大的开支来说, 还不够开销, 若是再增加一个更赚钱的万艾可, 就能解决姜立相当的麻烦了。 此时冯庸还不知道, 姜立已经在国内让伍连德暗中进行青霉素的研发, 并且开始研究上规模生产的可能。 用不了多久, 青霉素也会成为 医药公司的另外一大提款机。

    徐成表示知道, 每次集团的利润所得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分批转回国内,这种事他操作过好几次了。 徐成是司徒美堂的关门弟子, 这个时代的关门弟子关系不比亲儿子差多少, 算是绝对信得过的人之一。

 292章 舆论宣传

    “号外, 日军兵锋已至北平, 天津一带。 为民族抗战计, 为生存计, 15路军鼓励平津实业西迁,帮助实业工厂在西北安家落户……。 ”

    “号外, 西北钢铁公司大量招工, 包食宿,月俸四至六元大洋以上,保底两块,多劳多得!”

    “号外, 号外, 贺兰山煤矿集团大量招工, 包食宿,月俸四至六元大洋以上,保底两块, 多劳多得。”

    “号外, 贺兰山盐业公司大量招工……。。”

    “西北铁路建设工翁大量招工……”

    长城各关口纷纷撤军的同时, 一些招工的信息纷纷充斥着通县, 顺义, 香河, 甚至北平, 天津各地, 甚至这些信息通过不少渠道进入到了长城以北的地带, 虽然日军占领了这些地方, 有些人故土难离,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 即便是在后世, 西北的人口也算不上多, 而此时西北的人口连后世的一个省都不到, 地广人稀不是后世能想象的。

    “ 周老先生, 欢迎光临寒舍。” 王小徐对周学熙拱了拱手礼貌地道, 对于这位北方实业界的教父般的人物, 纵然现在已经大不如前, 但王小徐还是带着几分敬意的。

    “你们可真是大忙人啊, 难得碰到你们公司几个创始人碰头的机会, 现在要是不来, 等范经理去了南京, 想见到他的面就更难了。” 周学熙再过几年便是古稀之龄,不过身体仍然还十分硬朗, 走路也不用人搀扶。 直接拾阶而上

    范旭东, 陈调甫笑着将周学熙迎入院内, 又亲手给周学熙泡了杯茶。

    “不知周老前来有何贵干?” 陈调甫问道。

    “难为你们这些后起之秀还尊重我这个老胳膊老腿的家伙哦。” 周学熙自嘲一笑, 然后道,“知道你们时间宝贵, 我也就不跟你们绕弯子了。 说实话。 这次我是给西北当说客来的,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给15路军姜司令当说客。”

    “周老此言何意?素在下直言, 我们几个跟西北可没什么交集,虽然景仰姜司令已久, 然这两年一直在为硫酸厂的事奔波, 也未曾得见其人, 姜司令为何会请到周老来当说客?”范旭东好奇地问道。

    “说实话贺兰山盐厂的事你们应该听说了吧, 青海省各类盐湖资源不在贺兰山之下, 我已经决定把周氏集团陆续搬迁到兰州一带去。姜司令知道我这个糟老头子在北方实业界还有点名望, 再加上现在日军已经兵陈平津一带, 以日本人的贪心, 绝不会止步于长城, 待其消化了热河, 东三省之后, 必然再度引兵南下。 平津一带受战火涉及, 办实业已是千难万难。 而姜司令又是求贤若渴, 现在西北已经创办了一家大型的化肥厂。 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投产, 贺兰山盐厂的大举开发, 还有天水钢铁厂的投产, 可见姜司令在实业上的雄心。 几位都是化工业方面的实业巨子, 何不一起去兰州看看, 也好一睹能数次重挫日寇的姜司令是何等的风采。 ” 周学熙劝说道。

    “实不相瞒。 若是周老先生早个一年多提出来, 我也会先去西北看看, 但现在我在南京, 上海之间奔波了数年, 与交通银行。 金城银行, 中国银行的一些重要人物都进行了磋商, 已经大致达成了共商, 决意在南方建造一座硫酸厂。 在早四五年前, 我们便有了这个想法, 前前后后也跑了几年走通关系, 拉拢资金。 作了一些承诺, 若是到最后关头单方面毁约 , 于我个人与公司而言, 恐怕难以办到。”范旭东苦笑一声说道。

    “早个一年多? 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奉天城到现在也不足两年, 姜司令当时才刚撤出奉天,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 哪里知道前程, 也就后来在西北安定下来之后才大肆兴办实业。 一边要安顿数十万人, 又要扩军备战, 姜司令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非常人所能想象了。”

    周学熙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 不过官海商海沉浮几十年的周学熙自然不会被三言两语所阻, 自从他从以袁内阁时期财政总长的位置退下来之后, 周氏集团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壮大, 但随着周家淡出权力中心, 地方军阀无不将这些大实业家视作香饽饽。周氏集团已经被人盘剥过十数次, 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萎缩。 地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 哪里应付得了。 周学熙是北人, 又不愿意去湿热的南方, 再说周家在南京方面全无底子, 就是去了南边也未必见得情况会好多少。 而此时姜立适时的伸过来了橄榄枝, 周学熙自然要适时的抓住机会。作为姜立第一个交待要办的事, 周学熙自然要尽力办得漂亮一点。

    “确实如此, 跟其他地方实力军阀比起来, 姜司令所为无不让爱国之士振奋莫名, 然明俊这几年确实已经跟南京的一些银行谈妥, 现在一只脚已经站在了成功的门槛了, 断无再回绝之理。 倒是辜负了姜司令的一番美意了。” 王小徐等人不无可惜地说道。

    “事情应该还有变通之处, 永利公司的技术骨干也不是一两人, 范经理几位何不做两手准备? 跟范经理这几年四处走关系, 拉资金可不一样, 姜司令对于振兴民国实业之决心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周某活了这大半辈子还未看到过, 创办一家规模不低于5万吨的硫酸厂不用永利公司出一分钱, 这笔钱全部由姜司令来想办法。 其中大部分是西北自筹的一些钱, 还有姜司令出面跟西北一些大金主拆借的。”

    周学熙着重强调了姜立对于西北制酸化工业的支持。 “几位也能看到姜司令这两年的所作所为, 从奉天会战, 淞沪抗战, 还有眼前的长城抗战可以看出15路军已经成为了抗日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姜司令有言, 西北军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但仍有缺陷, 急需有识之士前去兰州襄助一二。 范经理, 陈,王几位经理皆一时才俊, 何不做两手准备, 不管是西北还是南京, 都是为民国的国防工业作贡献。 帮助西北同时建立自己的制酸工业, 也能更大程度上壮大其规模。”

    陈调甫, 范旭东等人对视了一眼。

    “跟南边各家银行商谈都是由我出面, 我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 还望周老先生代为向姜司令谢过其好意。” 踌躇了一阵之后, 范旭东无奈地说道。

    “明俊, 我倒是觉得周老先生说得有道理, 咱们可以一边在南京办厂, 同时也在兰州办厂。 左右姜司令那边不用挤占咱们现有的资金, 只不过多抽调一组人手, 不会太影响咱们现在的计划。 难得姜司令看重咱们这些人,若是直接拒绝, 难免寒了姜司令一番苦心。 ” 半晌之后,陈调甫说道。

 293章 陈调甫的决定

    “是这个道理, 况且西北距离南京如此偏远, 满足其自身需求尚且不足, 不会跟南京形成竞争。”见陈调甫松口, 周学熙心头一喜, 连忙打蛇随棍上说道,“南京是中央不假, 但姜司令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国为民, 都是在国内发展实业, 难道还要分得南京跟西北这么清楚? 眼下人多力量大, 遇到日军入侵, 姜司令不是打得比谁都厉害? ”

    “既然德元兄有意, 我看这样安排也好, 西北这一两年对于实业的支持力度是民国有史以来见所未见的, 如果不是明俊你这边都已经安排妥当, 我也会选择去西北。” 王小徐一旁也点头应是。

    “好吧, 我先去一趟兰州, 如果跟姜司令当面谈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