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第121章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121章

小说: 抗战之钢铁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翁照垣适时堵住增援日军的消息, 刘占雄松了口气, 再看看天空上, 又有一架日机被击落,无论是地面的119旅士兵, 还是上海市民位的欢呼声一次比一次高。看上去天上的日本人表现要比地面差了不少, 此时已经拉平了战机对比的民国飞行员们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如同骑士一般在天空中来往驰骋, 日军的轰炸机被驱散逃走, 而民国的3架轰炸机却给火力本就不足的119旅提供着宝贵的火力支援。连续将特别陆战队两个重要的火力输出点都炸垮之后, 又是一道惊天动地的响声, 一门火炮被航弹掀至半空。 这场景一如日军轰炸吴淞时那般。

    随着更多的119旅士兵冲进混乱的日军之中, 翁照垣又十分准时的掐断了日军的增援之路, 空中的民国战机开始返航, 不过时间已至傍晚,飞机在晚上无法参战, 而日军的火力优势也会在夜色下被削弱不少, 这支日军的结局在此时也就注定了。未完待续。

    。。。

 212章 光学厂

    “放心吧, 我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电机,至于宿舍也正在修建, 设计师是我从我国上海那边请过来的, 建造巴伐利亚风格式的建筑。 再过几个月就能搬进去住了, 里面通了水和电。”

    姜立点头一笑,这两个犹太人现在还因为德国人的身份有些倨傲, 等过个两年,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之后, 这两个家伙就要为来过兰州而庆幸了。 希特勒的冲锋队可是洗劫了德国犹太人的绝大部分资产。

    现在姜立通过与德国一些企业合作, 引进技师, 工程师, 以及让德国企业帮助在兰州设厂的方式, 尽可能多吸纳一些犹太人在兰州定居。 也许这些人想着过个一年, 或者是两年再回去。 可等德国迫害犹太人的风闻传出, 想信这些人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留在西北了。 完成一国的工业华绝不是简单的买入一些机械。

    苏联的前身沙俄打了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后波及全国的内战也持续了几年,之所以能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的顶级强国。 一部分原因是沙俄时期的教育与工业给苏联累积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后来引进器材的同时正好赶上德国被欧洲排挤, 德国迫切的需要在另外一国找到实验新型部队与武器的地方, 需要一切工业原料。 因此德国帮助修建的工厂都是带技术输入, 派遣了大量工程师的。 然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又正好是波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世界性的产能过剩, 工厂倒闭, 无论是欧洲, 还是美国设备,机械, 技术人员都多余得夸张。 若是在寻常时候, 苏联的五年工业计划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姜立控制的甘肃,宁青此时也占着天时, 但没有地利。 更没有人和。 苏联实行五年工业计划时政权已经基本稳固, 本土的资源极其丰富, 还捏着处没沙俄贵族的大笔资金, 更消灭了富农阶级积攒了庞大的财富。 姜立手里拢总也不过张学良。 再加上乔君柃木弄来的黄金除了用来炒作白银的, 直接用于西北实业机械引进人才的也就一亿多美元。 跟苏联比只是小乌见大乌。 当然, 放在民国, 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实业规划。 如果再算上姜立在海外的布局, 恐怕这个规模还要再往上涨一些。

    如果循序渐近。 姜立还有更好的方式, 但日军的节节进逼让姜立没有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人才的引进上, 现在全面抗战还没打起来, 一旦打起来, 你能指望到时候那些技术人才穿过重重战区来西北? 而且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去,更为繁华富庶的美国, 也更加安全, 为什么非得到西北来呢?

    在条件, 地理位置上西北都比不上美国。 所以姜立得从现在就打下基础。 在德国, 犹太人已经生活了太久, 跟那些日耳曼民族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而在希特勒的清扫运动中 , 这些人基本上都被扫地出门, 其中不乏大量的金融, 各种技术工程师, 工厂里面的熟练技师, 技工, 甚至许多在各自领域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界巨子。 如果能将这些人吸引一部分到西北。 对于西北的各行各业促进都是十分巨大的。

    笨鸟先飞, 既然西北的条件不如人, 自然就要多做准备, 趁着希特勒清理犹太人还有两年多的时间。 也趁着现在是经济危机的时候, 姜立大肆引进一些设备工厂技术人员, 其中就有意偏向犹太人一些。将兰州, 天水, 银川这些城市建好配套的水电设施,既有利于西北工业化的发展。 又能改善本地民众与犹太人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立法保障犹太人的利益, 这样一来, 西北条件虽然仍然相对落后一些, 但已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当希特勒大肆洗劫犹太人财产时, 通过这些犹太人, 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态度, 姜立再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就能吸引更多的犹太人来西北。 这些德国人原本不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才, 单靠西北自己去培养, 至少得十几年的时间。问题是战争时期哪里有这么多时间。

    当然, 这是远期布局, 眼下,却因为古诺德,曼斯泰这两个家伙的到来, 西北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家光学厂, 用来生产打磨瞄准具, 包括狙击瞄准镜, 望远镜, 炮镜等。

    “好吧, 将军阁下出了足够的薪水, 我们也会对得起您支付的薪水, 不过由于人手有限, 将军阁下提供的人手大多数可能连学徒都不如, 所以在初期,将军阁下也不要想有满意的产量。” 曼斯泰耸了耸肩说道。

    “这个我已经有心理准备, 从贵公司采买的第一批瞄准镜暂时已经够用。 在兰州的工厂, 你们先帮我主持3倍瞄准镜的生产, 等学徒们熟练之后再进行更高难度的生产。” 姜立将早就拟定好的想法说出来, 直接就上马6倍甚至更高的瞄准镜自然是不现实的。 3倍瞄准镜对于专业的狙击手来说自然不够用。 但可以装备到军队中那些枪法稍好的士兵手中。 实战中士兵步枪对射杀伤也就在两百多米左右。 那些枪法稍好些的有了3倍瞄准具就能将这个距离扩大到三百多米, 甚至接近四百米。 积少成多, 一旦配置下去后, 对日军造成的杀伤是十分可观的。

    另 外东北虽然也生产火炮, 但以前的炮镜全部都是直接进口的,炮镜容易损坏, 还很贵, 以后想进口也没门路, 这方面西北迟早得发展起来, 因此姜立便从德国的这家光学公司采买了一批炮镜, 6倍, 还有少量更高倍数的狙击镜, 一批设备。 当然,达成这笔订单的前提是德国的光学公司帮姜立在兰州同样建立一家工厂, 派出技师人员指导生产, 让工厂走上正常轨道,恐怕这也是民国第一家光学工厂。未完待续。

    。。。

 211章 上海8

    战争规模仍然在持续扩大, 日军第9师团于17日在吴港出发,预计19日可以抵达,混成24旅团长下元熊弥为接应该师团在黄浦江登陆, 令第14联队的第2大队附属工兵中队于19日强渡江蕴藻浜,占领沈家宅附近地区。 该大队于当日拂晓通过工兵架设好好的浮桥突破至蕴澡浜北岸。 19路军61师与日军又是激战连场。 被十九路守军逐次击退。

    日军鉴于闸北, 吴淞两地的作战失败,一面以海军特别陆战队,加上陆战队8个大队的兵力牵制闸北八字桥一线的守军兵力。 一面抽调第9师团第6旅团,混成24旅团攻击江湾, 庙行, 并且江面战舰在威胁吴淞的同时,对其进行火力支援。 混成24旅团与张治中第5军88师激战数日, 双方损失均是极大。 阵地仍然在88师手里, 攻击未果的混成24旅团一部趁着早上大雾的天气突入庙行镇东端麦家宅及南侧坟地一带。 一连串的布置加上下元熊弥的得手使得第5军打得异常的难受, 整个战线都有被日军以diǎn化面取得全面突破的可能。 为此, 张治中亲自带着教导队进入前线。 战局因为日军的诸→dǐng→diǎn→小→说,。↓。≯o般动作, 陡然变得对民国不利起来。

    …………………。

    “快, 快!” 在军官的催促声中,大队的士兵在扎着铁丝网的训练场地匍匐前时, 头抬高一diǎn便撞到上面的铁丝网。 另外一队士兵迅速地通过平衡木。 由于场地有限的原因, 各个连的训练都是错开的。 在其他地方还有士兵在进行负重越野奔袭。

    “誓杀日寇。 恢复中华。 杀!” 在另外一片空旷的场地, 数百士兵操着步枪一遍遍向前突刺,刺杀眼前稻草人的要害, 同时嘴里大声咆哮着, 仿佛眼前的稻草人便是生死仇敌。

    叮铃铃……… 铃声响起。

    “没有完成的继续做, 完成了的马上去用餐。” 军官冷酷无比地大声道。

    那些已经完成了训练任务的士兵听了军官的话立即撒开脚丫子往新建的食堂跑。 新建的食堂是窄窄的长木桌, 两边摆放的长条木凳。

    跟以往的限量不一样, 现在的士兵训练吃饭是不限量的。 能吃多少拿多少,相对于以前的吃得不太饱来说, 这是一种幸运, 但也有不幸的地方,拿多了要是吃不完剩下了,下场就比较悲催了。 每人可以领一个鸡蛋,另外还有一碗比较稀的肉汤。 剩下的便是馒头, 包子之类的。

    相比起来, 特战队无论是选拔, 还是训练跟这些正规军比起来就要艰苦多了。 若是放在以往。 这种训练强度恐怕士兵早就炸窝了, 不过现在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 还有每日的抗战洗脑下, 却能保持军队高昂的士气。

    “歼灭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1700余人, 自身损失2100余人,这还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也能算是一种胜利了。” 正在视察部队训练情况的姜立看到这样的战报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并不是19路军不肯拼命打, 但武器上的落后并不是一腔血勇就能拉近距离的。 能打出这种一比一的交换比例已经是难能可贵, 历史上的抗战与日军的交换比例夸张的时候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十比一甚至更高的时候。

    “这个时候有些人可是只想着跟日本人和谈, 倒是下面的民众抗战情绪颇高, 否则上海怕也打不出这么好的战绩来。 司令说得对, 不管上层如何, 随着日军的入侵, 民众与下面的基层士兵抗战意识空前凝聚起来了。 民众自发组织的敢死队, 担架队, 通信队, 运输队。 在初期19路军弹晌两缺的时候, 是上海那边的民间实业工厂排除万难, 生产土手榴弹, 炸药。子弹 。 受伤的士兵大多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 反观南京政府这态度还真是卑躬屈膝呢。” 冯占海对上海那边的情况十分关注, 说到南京时,又有diǎn不屑地道。

    “相比起上次奉天抗战, 这次南京能把精锐的第5军派到上海去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姜立继续巡视着训练的士兵, 边走边说道, “ 上海的战场环境比起奉天还要恶劣, 咱们的训练要加紧, 第4混成旅去时**千人, 能回来五千我就笑不动了, 今年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扩编两到三个师, 我舅父虽然管了一部分工作, 不过冯老哥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呢。”

    “我省得,关键是司令这里物资与弹药的供应不要掉链子,没物资作支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