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南王妃 >

第17章

南王妃-第17章

小说: 南王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真真笑容坦然,语气平和,仿佛完全感觉不到身边的暗潮涌动,说的内容也好像只是好友间闲聊的话题般随意。
  这却是她觉得自己和安槿她们交往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没必要藏着掖着,反正将来还是要继续交往下去的,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大大方方说出来,该怎样就怎样。
  众人听了她的话顿时脸色不一,庄子研看到萧珉面上的笑容收了收,已经有些不悦,她目的达到,却不敢太过,这才敢因为挑弄是非被家里斥过罚过呢,便不再出声,只微张了口,略带了些吃惊似的看着熊真真,又看看熊初初。
  熊初初心底叹了口气,那是自己未来的小姑子,不能得罪,她也只能顺了她的意,替她出这个头,便接口像是很自然的惊讶道:“女刊?院长和叶先生竟然将女刊交给了安姑娘和峖棋打理?那不是向来由女史科的魁首接手的吗?”
  熊真真便又笑着随意解释了几句,然后几人便你一嘴我一舌的讨论起来,气氛倒不至于多差,唯有萧珉的脸色却是随着她们的讨论越来越差,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所以不久萧珉便借故离开了,然后就有了她气冲冲的回南熏院,白千绯跟着她,却也不知如何劝解的局面。
  此时在南熏院,白侧妃拉了萧珉坐在身边问她何事,萧珉却是只嘟了嘴不吭声,白千珠和白千纱乖觉,便起身道是一起去小厨房给白侧妃整些点心过来,便告退下去了。
  白千珠和白千纱退下,萧珉才跟白侧妃表达不满道:“母妃,那安槿是个什么东西,南华书院院长竟然就将千机社的女刊交给她打理,真是好没道理。我记得母亲不是安排了华女史去接手的吗?”
  白侧妃目光一顿,这是怎么回事?遂把目光投向了白千绯,此时白千绯也不敢隐瞒,忙站起身就不偏不倚把刚刚熊真真说的事情以及外面听来的消息跟白侧妃说了。
  白侧妃听了面色就有些不定,这事,可能下面人觉得暂时还算不得什么大事,还在可控之内,所以并未跟她禀报。只是习惯使然,她却想得有点多,她现在心里想的是,这陈家,是什么意思?
  想到这些,她便无心再去哄女儿,只简单劝了她两句,又对白千绯使了个眼色,就让她们下去了。
  下午,白侧妃便召了宣衣史问话,然后第二日宣衣史便在衣饰局见到了正好来衣饰局查询资料的华女史。


第20章 初较量
  且说那日熊家兄妹从王府离开回家,熊真真和熊初初坐的是同一辆马车,熊真真自离开王府,就没有再出声,面上神情也看不出什么喜怒,这让熊初初略有点不安。
  马车驶出了一段距离,熊初初就叹了口气,语气真诚的跟熊真真道歉道:“三妹,对不起,我……阿妍问我,我实在不好拒绝她。”
  说完又苦笑了下,道,“其实我也是知道三妹你的性子,并不会在意这个,所以才帮她的。”
  熊真真听了她的话,这才抬眼看她,心道,其实我在不在意,并不是你决定是否要帮她的理由,你只是会衡量利弊,选择风险最小得益最大的方式去做,生意人嘛,不知道是不是熊家人都天生就有这根神经。
  唔,把自己也讽刺进去了。
  不过她脸上仍是不以为意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坦然和自在,笑着道:“我和安姑娘交好一事,迟早是要传出去的,所以这也算不得什么,二姐不必太过自责。”
  熊初初听她的语气,是真的丝毫不带生气最多只能说是略显冷淡而已,不过她们姐妹平日也算不得有多亲近,便也罢了。
  熊初初松了口气,她只是四房之女,而熊真真是长房家主大伯的嫡女。
  熊家跟别的世家不同,为了保证家族的传承实力,以及避免家族的内部竞争,祖训规定,生意主体是不可分割的,绝对是整个都传到每代家主手里,其他子孙只能得到珠宝房子庄子一类的稳定财产,那些大的庄园,产房,商铺,矿区生意,船队什么的生财生意都归家主继承。
  最多分些干股分成出来,且这些干股分成是不能传到下一代的,例如家主的弟弟分家时分到某个生意的干股一成,但只能拿到自己死,死了这分成他所在的那一房也就没有了。不过因着这个祖训,熊家的子孙也特别孝顺就是了,因为老爹死了,可能家里就少了一个大的进项。
  所以说起来,同是熊家嫡女,熊初初这个四房嫡女和熊真真这个长房家主的嫡女的地位那就是天壤之别。因此熊真真是各大世家都想求娶的金疙瘩,就是白侧妃娘娘萧珉郡主都对她客客气气,可熊初初,不过是个顺带的。
  熊初初能和庄家三房的嫡子庄由检定亲,也还是熊初初的父母费了不少心思多方争取才能得来的亲事,所以熊初初也是格外珍惜,也一直都小心讨好着未来的小姑子庄子妍。
  熊初初又叹了口气,有些感伤的蹙眉道:“三妹,有时候我真羡慕你,想怎样就怎样,大大方方的,要多自在就有多自在。唉,以前阿妍只是有些小心眼,还是很好相处的,现如今,怎么感觉这心思越来越偏了。”
  熊真真瞅了自己堂姐一眼,真是有些无语,这,是在自己面前诉苦博同情然后让自己安慰她?她可是刚卖了自己,自己懒得跟她计较,她还顺杆子就爬了上来了?况且,谁不让你大大方方的了?
  不过她可没兴致就跟着她的话头走,否则下次被卖的时候,她肯定更无任何心理负担,便只笑道:“二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二姐和庄五小姐相处多年,姑嫂情深,和别家相比,恐怕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了,哪里需要过多烦心?”
  熊初初听她笑意盈盈听来不错却满是疏离还带了那么点淡淡讽刺的话,哪里还有不懂的?她心里又叹了口气,这世间真是什么都难以两全。
  且说白侧妃让人召了宣衣史,让她把女院那边的事都理理清楚回报她,另一边厢,又派人去查这位陈大夫人新收义女的背景。
  其实不单止是白侧妃对安槿的背景好奇,各大世家都是好奇的,而安槿的背景早就从陈家放出来了,就是祖籍岭南交州,自幼就跟自己在锦华书院做先生的父亲住在京都,而安槿的父亲和陈大夫人的父亲崔老先生是忘年老友,就这么多而已。
  去找霍家打听,也仍是这样的答案,而派人去京都查,山长水远,一时半会消息都是传不回来的,所以从安槿的背景入手,竟是什么有用的也查不到。
  当然,这也幸亏昌华长公主把安槿的身份早就告诉了岭南王,所以白侧妃想动用王府在京都那边的人手查安槿,很快便被岭南王得知并给摁下了。
  宣衣史是掌管王府衣物内务的衣史,华女史曾经就是她的手下掌事女官,由她推荐入女史科的。而她和岭南衣饰局掌管所有衣裳布料产业进贡等一切相关事务的林衣史也是相熟,她们都算是白侧妃一派的人。
  华女史早前就写了拜帖求见林衣史,只是她万万没想到,这日她去衣饰局,竟还见到了宣衣史。
  林衣史让了地方给她们,让她们先行相谈。
  宣衣史很是不满,她在林衣史离开,下人都退出去后,就沉了脸问华蓉道:“发生这样的事,如何到现在都未禀报我?竟然是要惊动了娘娘,被她质问我才知道!”
  华蓉跟随宣衣史多年,看了宣衣史的面色再听她说话的语气,便知她是动了真怒,她心中暗惊,不明白此事怎么会这么快就惊动了衣史和侧妃娘娘,还生了这般大的怒气。
  华蓉掐了掐手心才压下了心中的莫名恐慌和纷杂猜测道:“衣史,是属下的错,只是属下想着此事应该由奴婢解决,不敢一有事就惊动衣史,还请衣史息怒。”
  宣衣史看着华蓉,只觉得心里怒气翻滚,这女刊的事,岂是小事?难道当初侧妃娘娘用手段调走文女史,还当真是有多担心她进入衣饰局分权不成?还是只是多看重这华蓉,专门为了培养她的?
  更重要的是千机社包括女刊潜在影响力大,只要巧妙运作,就可以引导舆论和人心,让岭南的世家圈和读书人对大齐心生反感,自然也就不喜和疏离身为大齐长公主的岭南王妃和她的儿子萧烨。
  这么些年来,白侧妃不动声色的将人渗入千机社,主刊她掌控不了,但女刊女史科却是有不少人都是她的,或她暗中培养的,因为做的巧妙,就是南华书院也没有发现其中的痕迹。
  而岭南王或许知道,却因着某些隐秘的心思,只要她做的不过分,不明显,就对她听之任之。甚至,主刊那边,岭南王自己都有或多或少这样做。
  也因此,岭南世家,官家,读书人甚至普通民众对大齐的认同感才会不知不觉的越来越低,很多人已经下意识将岭南当成一自主国看待了。也因着这个原因,昌华长公主和萧烨都受到了不少的疏离,而白家和白侧妃才更易笼络人归为已用。
  如今,这陈老院长竟是打破了传统,直接把女刊交给了个京都来的小姑娘,这事,如何能不惊动侧妃娘娘?
  可是有些事是秘而不宣的,此时对着华女史,宣衣史也无法直接说出口,只得按下了怒气,道:“既如此,你现在可想出了什么办法?”
  华女史道:“奴婢已经有了点头目,还得细细思量行得更周密一些。”
  见宣衣史看着自己,便把安槿和陈峖棋那篇“议裳”和宣衣史细细讲了一遍。
  说完才道,“衣史,这议题本是好的,只是这位安姑娘并不熟悉我们岭南对衣物的喜忌,有些他族的避忌怕是连陈姑娘都未必知晓,再来,这上贡大齐的具体事务外界之人所知并不多,商家和官家之事更是有很多不可宣之于世人的避讳。奴婢将资料引导性的交给她们,让这位安姑娘自行编辑,届时属下会帮其根正一部分明显的避忌,但其他却由得她发出,到时,怕是她会得罪不少人而不自知。”
  “更有甚者,因为她身份的问题,院长再偏袒,也不该让她再继续打理女刊了。至于其他议题,若是有机会,属下也会引导。”
  宣衣史定定看着华蓉,良久才点了点头,道:“这主意好是好,但分寸极不易把握,你需得小心些,更不要让人疑到你的身上。”
  华衣史忙道:“属下知道,届时属下也会将相关的资料以及她的成稿给衣史审阅。”
  宣衣史点头,又和林衣史细细商议一番,这才放下心来离去。
  安槿这些时日真是忙得团团转,最初的定题还好些,就是翻看了过去两年千机社主刊和女刊的内容,然后听女院学生们叽叽喳喳的兴趣爱好,再和陈峖棋还有熊真真几人细细商议后,便初步定下了大概的议题和方向。
  之后便是开始费尽脑汁的查资料,定内容框架,再查资料,但说实话,非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游记什么的,这类资料真是少之又少,几乎等于无,查故纸堆真是半点用都没有。
  然后她便改变了策略,定了框架后,便有针对性的找人查问,例如一直跟着她的采枝,霍大公子送她的明枝,女史科两个昌华长公主暗中安排的女史,以及熊真真等人。
  唔,她休沐日还回了趟陈家,送了陈大夫人不少的书院写真,都是忙里偷闲画的,让陈大夫人搂了她高兴得不行。陈大夫人自也是知道了她接手女刊的事,她便又细细把自己定下的议题和现有的想法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