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98章

唐朝好地主-第898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京官,也不再给职田。

    “这个没问题。”杜如晦想了想道。公廨田、公廨钱,都是充当地方办公开支的,但过去都弄的名声不好。公廨钱一年百分百的利息,甚至还经常被地方的放贷者假借名义放高利贷,为祸地方。他们打着公廨钱的名义放高利贷,一旦收不回贷,就用衙门的名义去收债,实际上,官府本来只给他一万本钱,结果他暗中却放了几万几十万。可好处,却被这些人吞了,坏名声却被官府承担了。

    公廨田也一样不太好,朝廷把公廨田出租,又担心普通百姓遇灾交不上租,因此公廨田和职田一样,都是强行佃给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小地主或者自耕农。本来这样人都不需要佃田的,官府强佃给他们,然后他们还得再佃给别人。其实上,弄的很多怨言。

    对于这些情况,李世民是知道的。

    公廨钱就几度废止,可一旦地方没钱,又最终再推行。

    现在李世民决定干脆直接把公廨田、职田全取消。给官员涨薪,给地方财政留税收,一次性解决这问题。

    “正一品,年俸一千贯,从一九百贯,正二八百贯,从二六百五十贯,正三品五百贯,从三四百贯。”

    “正七一百二十贯,从七一百贯。”

    “正九六十贯,从九五十贯。”

    李世民想了想后,提出了按散阶本品给的年俸。按年给,正一品一年一千贯。

    一个月八十多贯,也算不上太高,但比起现在的一年八十贯,那就等于涨了十多倍了。

    “另外,官员按实职给予职钱,也称为加俸。”

    这个加俸,可以说是取代过去的禄米,而且还必须得比过去高,才能算是涨薪,要不然,最后成了降薪,估计百官都得骂娘。

    李世民这个时候要搞薪水改革,其实也是大清洗之后,对官员们的一种恩赏拉拢。就和他一下子给了李超八百万贯一样,不但一下子还清了欠李家的钱,还把李家买的债券兑付了,甚至还赏了李超一大笔钱。

    有钱就得用,钱放在仓库里烂,就一钱不值。这是李世民学到的宝贵一条,甚至还是从李超那里学来的。

    只有傻子才把钱埋起来不用。

    哪怕是乡下不识字的土财主,有钱了都知道要买田买地。

    “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平章军机事,月俸三百贯!”

    李世民咬了咬牙,说出一个标准。

    房玄龄一开始还以为是年俸三百贯,觉得涨了不少。等回过神来,不由的惊讶出声,月俸三百贯啊。

    朝廷三院的宰辅一共有二十七个,这二十七人,每月就三百贯了。一个月就是八千一百贯,一年就是九万七千二百贯,将近十万贯啊。

    但李世民却觉得这笔钱该花,二十七个宰辅异常重要。

    当然,其它人不可能这么高的。

    “六部尚书月俸二百贯,六部侍郎、尚书左右丞、九卿每月一百贯。”

    官职往下,减的很快,六部里的各曹郎中,就只有五十贯一月。而到了县令,只剩下了二十贯。

    不过就算是县令,月俸二十,年俸还有一百二,因此一年也有三百多贯。比起现行的这套俸禄制度,已经是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甚至可以说仅是俸禄的话,七品县令都比的上现在的一品宰相了。

    “京官也给茶、酒、盐、厨料、薪、炭、米等。”

    不再给官员发禄米,但还是会给米,不过米只是做为一项实物,按品级来,但主要是按需求量来给的,不可能再给几百石几十石,每月给酒几斗给米面几石而已,还按品级削减。

    废除公廨田、职田。

    勋、爵不再给勋田和爵田,实封勋、爵,则给边疆封地。

    无实封的勋、爵,则什么都没有。而如果是有食封而领地的,则按一户食封给二十文钱。

    这其实就是把勋爵分为一世恩封,食邑封爵,和世袭领主封爵三类。普通的爵位只有爵,不能传袭后人,而且没有食邑没有封地。而食邑封爵,没有领地,但有实封,虽然这个实封只是按封邑数量拿俸禄而已,而且爵位是代降的。

    最高级的还是世袭领主封爵,他们都有封地,可以传给后人,虽然也要降等,但同时领主其它的儿子也有资格分得一块领地。只不过只有一位可以降等封爵,其它的儿子却只能获得勋爵之名。

    这也是一大改变,原来皇帝与诸侯们约定的是,领地推恩分封,一子降一等袭封,其余的则降两到三等袭封。可现在,皇帝直接把其余的规定只封勋爵,勋爵这个爵位,就是皇帝新设立的,专门给这些领主们继承人外的其它儿子的爵位。

    勋爵的儿子只有一个能获得勋爵,其余的就要成为平民。

    朝廷收回来的职田、公廨田、勋田、爵田,不再直接分给百姓,而是设为官庄,由各地官府负责,田地会租佃给百姓耕种,不再直接均田给百姓。

    因为李世民已经决定,以后不抑兼并。也不再均田,朝廷已经不再推行租庸调制,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均田。

    “陛下,这个新的官俸制度,会不会订的太高了。”

    李世民捏着下巴,“如果仅仅是与过去的俸禄做比较,自然是很高,甚至高出十倍都有了。但实际上,朝廷也削减了不少官员的收益,比如仆役没了,要自己雇佣。比如职田没有了,以后也少了一大块收入。此类还不少,算起来,依然还是有涨,但没那么夸张而已。”

    “朕以为,官俸涨是应当的。过去朝廷没钱,官员俸禄自然也低一些,现在朝廷有钱了,自然官俸也要高些。当然,官俸高了,朕对于官员贪腐的容忍度也降低了,他们不能一面拿着朝廷的高薪,一面还四处下手贪污。”

    房玄龄笑着道,“陛下好魄力,臣原本一年俸钱八十余贯,现在一年正俸一千,加俸三千六,加起来就四千六百贯了,还不算其它呢。”

    李世民也笑了,“其它的收益可就不多了,你是实封领主爵位,朝廷是不给俸的,得靠你经营领地抽税。”

    杜如晦道,“如今一个七品县令一年都有三百多贯的俸钱,这个新俸制一出,相信天下百姓都会称赞有加。”

    “这是应当的,这次不但要给官员加俸,吏员也要加薪。”

    “北衙禁军将士们也得加些薪。”房玄龄提醒,几万常备军呢,得照顾好他们的感受。

    “这是应当的,朕不但要给北衙将士加薪,就连南衙的府兵,以后他们上番、戍边以及到军府轮训、值守,朝廷也会给他们发津贴,并负责他们的口粮。”

    “陛下,这可是好大一笔开支。”

    “开支大也得发。”李世民坚定的道,“朝廷税收,取之于民,就得用之于民。税赋征上来用于何处?当然是国防军备开支、宫廷皇室开支,以及官吏俸禄开支,还有就是修建基础设施,比如修路铺桥、修堤筑坝,维修水利,防灾救灾等等,百姓交了税,我们就有义务用好这每一分钱。”

    “陛下说的有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了,给官员胥吏加俸,给将军士兵加薪,这些已经讨论过了,接下来,我们讨论讨论下关于太子所说的天下粮食统购的这个事情吧。”

    承乾提出的粮食统购,就是朝廷根据历年粮价,定出一个合理公平的粮食收购价,然后给天下各道、州县下达一个粮食收购任务,按这个统购价向当地百姓征收粮食。

    承乾在奏章里特别加了一句,这个收购任务,最好是别超过当地粮食产量的一半。朝廷统购三到五成,剩下的由农民和粮商以市场价买卖。这样做,既保证了朝廷的粮食需求,也不会影响到粮食市场。

    李世民摇着头笑道,“朕敢保证,这一定又是李超跟太子提出来的。”

    房玄龄倒是有些赞叹的道,“粮食不仅仅是种商品,太子的这个统购提议,臣倒觉得非常不错。成立粮食署,统购粮食,然后合理的仓储这些粮食,制订好战争、救灾特别时期的开仓应急预案,确实非常有必要。”r


第1081章 给李世民加戏

    前门大街上的茶楼很多。

    如今茶在大唐真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哪怕是普通百姓之家,也会备上点茶叶。虽然茶叶可能是最便宜的茶叶沫子茶叶饼,但没有茶是万万不行的。不说平时来客得备茶,就是自家,也几乎天天泡茶喝。

    茶叶在百姓们的眼里,并不是什么附庸风雅,他们更视之为一种药。喝了能强身健体,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这种观念也不知道是怎么传递开来的,但确实大大加快了茶叶的流行。

    李超他们来的这家茶楼,已经属于高档茶楼了,与路边上那种单纯给过客卖大碗茶解渴的铺子不同,这种茶楼,已经带休闲和娱乐为一体了。

    有楼下散座和楼上包间。

    装修的也很别致,楼下比较热闹,因此茶楼不但有茶博士倒茶,有茶娘表演功夫茶,甚至还有唱茶名跟唱戏一样的机灵跑堂伙计。

    并且一楼还有一个戏台子。

    每天都会有说书人说书,有时也会有人在上面表演杂耍。

    喝的茶种类也多,基本上如今各种茶,这里都有。客人想要什么茶就有什么茶,而且也可以要茶艺表演,甚至煮茶的水都有讲究,客人可以按喜爱点。有自周边挑来的水泉,也有附近有名好井里打来的水,甚至有自武当山运来的山泉水。

    茶点心也多。

    喝什么样的茶,就能配什么样的点心。

    点一壶茶,要几样精致的点心,叫个茶娘表演茶艺,甚至能叫来两个小娘过来揉肩敲腿,也可以花几文钱就能叫个人来读报。

    若是在楼上要了包间,甚至还有人给你吹萧弹琴。

    来这里的人都很悠闲,甚至有人一边喝茶一边下棋的。

    这茶楼里消费一次其实不便宜,哪怕是普通的茶,也肯定比自己买的贵。当然,其实李超觉得挺值得的。这茶楼里装修不错,氛围也很好,何况人家还有免费的说书和表演看呢。

    坐下没一会,就有一个白袍老者上了台。

    台上摆着一张书桌,老者坐定,拿起一块惊堂木往桌上啪的重重一拍,将大厅里的茶客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书接上回”

    这说书人讲的正是大唐英雄传,这是如今天下最火的一本评书了。评书这个形式,最初还是由李超传出来的,最初评书还只是寺庙里的俗讲。但评书出现之后,火的很快。

    绝大多数的说书人,都讲大唐英雄传。

    无他,这本最先是在时报上写的书,太火了。大唐英雄传,一开始都只是散篇,李超给秦琼、平阳等人在时报的人物专栏上的专访。

    后来又给他们出特刊。

    最后,李超把秦琼、程咬金等这些在报上专访过的名人们,串连起来写进一本书里。书主要还是仿的隋唐演义写的,不过内容有许多改变。

    因为如今还是唐初,所以这本书是贬隋赞唐,且书中虚构较少,基本上都是事实。带有史书传记式样的一本多人物传记。

    只不过写法与寻常的不同,这书首先很长,上百万字。而且人物众多,秦琼第一个出场,花费笔墨很多,塑造的是一个隋末英雄好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