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23章

唐朝好地主-第82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时吃点苦,以后才有好日子过。”

    挑了一个不错的日子,李超和程咬金两个无法无天的家伙悄然离开登州港。

    船不多,一共是十条船。

    都是三桅盖世风帆船,排水量大约五百吨的船。在这个时代,载百人的海船已经算是大船了,但那些船仅相当于小号的盖世船,也就两百吨排水量左右。

    其实盖世帆船做为商船,并不是非常合适,因为他的设计上是速度,更偏向于战斗。不过李超当初选这船,一开始就是奔着武装商船去的。

    在大航海时代,五百吨排水量以下的帆船,都称为小帆船。不过在这个时代,五百吨,已经是大船了。

    李记造船厂以料这个单位来做为船只大小单位。

    一料,就是一尺立方。五百吨排水量的船,大约相当于八百料。

    十条八百料大船,这是李超和程咬金还有崔郑卢三家组成的船队。崔郑卢三家都是李超的姻亲,来带队的都是李超的大舅子小舅子,他也不好拒绝。

    五家,一家两条船。

    船虽少,但人却不少。每船都载有一百多人,加起来整整一千五百人。哪怕除去开船的人,实际上这支船队都是带着整整一千二百名武装水手。

    站在甲板上,老程对船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数量,按他的话说,他堂堂镇军大将军,卢国公,居然才两条船。

    怎么样也得有个百八十条船才行吧。

    “十万贯一条,你想要多少都行,不过就是得排队。”

    李超倒巴不得多卖些船出去。

    程咬金非常鄙视李超,他也是船厂的合伙人,虽然这样的合伙人有一百多个。可身为合伙人,自然也知道造船的成本和利润。

    这样一条船,成本不到五万贯,李超卖十万。而事实上,现在想要买船得排队,要么就加钱提前,如果想要立马拿般,实际上得出到十二万贯。

    “咱们得再建一些厂子啊。”程咬金一边感叹船厂暴利,一面又为船厂产量太低而不满。事实上,现在制约船厂产量的,还是在材料方面。

    李记船厂实行的是规范化的零件生产,登州和其它几个港口的船厂,其实是组装厂。

    一条八百料的三桅大盖世,其实只要十天就能组装好。

    因此,真正限制了产能的,还是各种部件的生产,龙骨、船桅、船板、风帆、船锚等等。这种生产模式下,产能和效率都提高了许多,但现在购船的人太多,依然导致忙不过来,材料的供应不足。

    “还是人工不足啊。那些配件厂子,缺人。”李超无奈。

    船只组装确实快,但那些原料加工成半成品,却非常需要时间的。比如木料,从采伐到加工,得以年计。毕竟木材要采伐要运输还要干燥等,缆索、风帆也得收获麻类再加工制作。

    船厂不缺资金,但缺的是人,再有本钱可没有人,建再多新厂子也没用。

    真正要是配件充足,组装其实很简单,一家船厂十天就能装好一条八百料大船。而李记现在已经有两个组装船厂,另外在其它四个大港,也都同时在兴建新船厂。

    新厂建成后,李记到时就有六家组装船厂,那个时候,一个月就能组装十八条大船。而这还只是原来船厂只有一个组装线的情况下,而现在船厂都在扩大规模,一家船厂能够同时组建好几条船,扩建完成后,甚至一家船厂能同时组装十条船。

    一家船厂一个月就能造三十条船,相当于一天一条船。六家船厂,一天就能出六条大船。这个产能全力开动是相当恐怖的。

    “他娘的,这次咱们出去,一定得多抓点人回业。”老程恨恨的道。

    “快点装货,早装好早扬帆出海。”

    十条船,打起贸易旗号,将满载商货离港。

    船舱底装的是来自景德镇的瓷器和岭南运来的冰糖、霜糖,这些商品较重,用来做压舱物。然后上面放的则是些轻便但贵重之物,丝绸、茶叶、书籍等物。

    这些都算是大唐特产,其它地方都没有,每一样都能卖到高价。

    程咬金看着那些船员在帮忙装货,砸巴着嘴,“咱们真的没有其它人了?”

    李超看着那些船员,也是无奈。

    李程崔郑卢,五家才拼凑出一千五百人,除去开船的必要人手,还有一千二百武装水手。只不过这些水手,确实不太拿的出手。

    少量汉子,其余几乎都是少年。

    “将就下吧,如今人难找啊。”李超叹惜一声。(未完待续……)


第963章 李鬼遇上李逵

    “五月有落梅风,江南为信风。”

    灞上号商船上,皮肤黝黑的老船长站在艉楼甲板上,面对着茫茫大海碧波说道。落梅风,就是梅雨季节之后出现的东南季风。汉代之时,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季风航行。

    “不过在以前,大家对季风的利息还比较被动。以前我们扬帆出海,乘着夏天的东南季风下南洋。到了那边之后,把货卖掉,却不能返回。我们还得等到冬天的西北季风返航,一等就是五个月。”

    程咬金嚼着一根牛肉干,看着海上的海鸥心不在焉。

    他以前是个地主,对于航海这些并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今的航海技术有多么大的飞跃。

    “以前海贸没有如今这么兴旺,最大的一个原因不是船只,造船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航海技术。那时没有罗盘指南针,也没有六分仪定位,在海上航行,全凭运气,说是赌命也不为过。”

    一条航线,一张海图,就是最珍贵的宝物,绝对是一个海商家族世代珍传的宝物。而且这样的图,只有船长掌握。哪怕是舵手等人,全程航行,可也掌握不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辨认方向,更不知道定位,连身处在哪都不知道。

    只有船长才能掌握航线和定位,这都是他们几十年时间一点一点跟着老船长学下来的。一名合格的船长,必须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的自然物,比如鸟类、鱼类、水流、浮木、海草、水色甚至是云层、风势等等。

    有些船长总是在船上装上一笼乌鸦,当船长觉得将靠近陆地的时候,他就会放飞笼中的鸟儿。如果乌鸦在船的周围漫无目的飞,就说明离陆地还远。而如果乌鸦朝某个方向飞去,那他就会开船随乌鸦飞去的方向,这必然是驶向陆地的方向。

    以前的船长,哪怕是经验极丰富的船长,他们的一生也只跑一条固定的航线。因为他们的那些经验,脑子里的航线海图,其实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是固定的路线图,而不是寻找的方法。

    整个航线图,由无数的固定目标做为参照,如果偏离一个参照物,那他可能就会迷失在海上。让他们去跑一条陌生的航线,根本不可能。

    “以前我跑南洋,每次总是得小心翼翼的保持与岸边较近的距离航行,通过能看到的陆地特征,来判断修正航行。甚至我们只在白天航行,晚上就停泊在港内或抛锚在海面。我们宁愿绕着海岸迂回航行,也不敢直舵向南。”

    “我的老师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因为沿岸航行碰到暗礁和浅滩的危险虽高,但也比迷失和沉没在大海里可怕。”

    程咬金问,“就不能掌握方向,看星星什么的,你们现在不就是通过星星来判断方向吗?”

    “以前没这本事。”

    老船长很直接的说道。

    那时大家出海航行,都沿海岸航行,一怕迷失方向,二怕远洋中的风暴,三是怕海盗。但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原因。

    而现在,李超发明了罗盘和六分仪,于是大家能在海上准确的找到方向,知道自己的位置,哪怕有远洋风暴和海盗的威胁,可船长们却敢于穿洋航行了。

    “就比如我们去百济新罗,从登州向东直航,顺风之时只要三天就到。但在以前,却没有几个敢这样穿洋。都是通过乌湖群岛先到辽南,然后沿着辽东海岸一直到三韩半岛,再继续沿海一直到新罗。整整绕了一个巨大的弯,三天的航程,却可能要航行两三月。”

    只有老船长这样长年跑海上的人,才真正的能了解到,李超发明的罗盘和六分仪的伟大之处。在海上航行,尤其是远航,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船只的方向。

    以前的人都是靠白天观察太阳的高度,夜间观察北极星的方向来判断所处的位置。但这种方式,误差依然极大。而在茫茫大海上,一点点误差,有时都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无法看到太阳和北极星。于是后来有了简易的罗盘,在一块磁石上摩擦一个铁针,使其产生磁性,并将其固定在一根稻草上,悬浮在一碗水里,这样有了磁性的铁针就会自动指向北方。

    李超发明的罗盘,其实是改进型。航海磁罗盘能连续测量出所有的水平方向,精确度在三度以内。

    一开始李超的航海罗盘推出的时候,许多船长由于不明白原理,觉得这东西十分神秘,也并不是太相信。不过后来发现罗盘非常稳定可靠,于是迅速的又流行了起来。

    复矩、牵星板,都是利用北极星高度来定位。不过这些仪器的误差还较大,李超拿出了六分仪,用它测量某一时刻太阳和其它天体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以便迅速的得知海船所处的经伟度。

    六分仪具有扇状外形,组成的部份包括一架小望远镜,一个半透明半返射的固定平面镜,一个与指标相连的活动反射镜。

    使用时,观测者手持六分仪,转动指标镜,使在视场里同时出现的天体与海平线重合。

    这种仪器好处是可以在摆动起伏的船上观测,缺点是阴雨天不能使用。

    不过就算如此,高精度的六分仪,也迅速的成了远航船上必备的装备。

    有了航海磁罗盘和六分仪后,再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不用担心不知道身处何地了。哪怕遇阴雨天不能航行,可也只是暂时的。可以暂时下锚等侯,或者航行到有好天气时再修正航向。

    “我们如今敢深入大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般帆技术也大大提高。我们如今可以八面来风,除了当头方向,船可以向其它七个方向航行。因此现在就算没有季风可乘,我们也能航行,逆风侧风都行,只要有风,我们就能航行,区别就是速度而已。”

    在李超的推动下,如今大唐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造船技术也一样飞跃。

    中线舵让船只转向更加方便快速,水密舱大大提升了船只的安全性。而软帆、拼接龙骨、拼接桅杆等技术,又让船只可以造的更大,让船能够八面来风。罗盘、六分仪,让船只不再迷失方向。

    可以说,李超让航海技术提升了千年水平,让大唐的海船从近海航行,变成能够直接深入大洋。虽然现在还没有唐船进行跨洋航行,但在这些新技术下,早晚会有冒险船长驶向海洋深处,去探索那些更多的未知之地。

    这其中中线舵是不弱于罗盘的重要技术,中线舵搭配新式风帆,才能灵活的改变方向以使船处于有利的帆角受风。

    没有高效的垂直中线舵,那么船只就没有远航能力。只能单纯的借季风航行,如以前老船长他们夏季起风下南洋,然后得等到冬季风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