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 >

第101章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第101章

小说: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某一条金属线要设计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大,用一条金属线明显很宽,就可以用两条 



甚至三条金属线铺成两层甚至三层,流过每一层金属线上的电流就小了 1/2。层与层是通 



过连接孔连接的,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接触孔数,可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输入和输出最好分别布置在芯片两端。例如,让信号从左边输入,右边输出,这样可 



以减少输出到输入的电磁干扰。对于小信号高增益放大器,这一点特别重要,设计不当会 



引起不希望的反馈,造成电路自激。  



                                              0。8mA / μm2 

   金属连线的宽度是版图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铝金属线电流密度最大为                     , 



           0。7μm            0。56mA / μm2       1。1μm 

Metal1、Metal2(  厚)的电流密度按             设计,Metal3(    厚)按 



0。88mA / μm2 

         设计。当金属中流过的电流过大时,在金属较细的部位会引起“电徙”效应 



 (金属原子沿电流方向迁徙),使金属变窄直到截断。因此,流过大电流的金属连线应该根 



据需要设定宽度。  



   应确保电路中各处电位相同。芯片内部的电源线和地线应全部连通,对于衬底应该保 



证良好的接地。  



   对高频信号,尽量减少寄生电容的干扰;对直流信号,尽量利用寄生电容来旁路掉直 



流信号中的交流成分从而稳定直流。第一层金属和第二层金属之间,第二层金属和第三层 



                                                      147  


…………………………………………………………Page 596……………………………………………………………

金属之间均会形成电容。  



   对于电路中较长的走线,要考虑到电阻效应。金属、多晶硅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方块电 



阻值,实际矩形结构的电阻值只跟矩形的长度比有关。金属或多晶硅连线越长,电阻值就 



越大。为防止寄生大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路中尽量不走长线。  



   MOS管的尺寸(栅长、栅宽)是由电路模拟时定下来的,画MOS管时应按照这些尺寸进 



行。但是当MOS管的栅宽过大时,为了减小栅电阻和栅电容对电路性能的影响,需要减小每 



个MOS管的栅宽,为达到所需的总栅宽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另外,对于NMOS管,应当充分 



保证其衬底接地,而PMOS管应当保证其衬底充分接高电平,特别是MOS管流过大电流时,应 



该在管子周围形成隔离环进行保护。  



   电阻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可选择性很大,设计者可根据所需电阻值的大小,阻值 



的精确度,电阻的面积等来确定选用何种电阻。对于电阻宽度,也需要考虑,保证可以流 



过足够大的电流,防止电阻被烧坏。  



   整个电路的有效面积可能仅仅占整个芯片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对于芯片中的空闲 



面积,可以尽量设计成电容,利用这些电容来旁路外界电源和减少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力求层次化设计。即按功能将版图划分为若干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又可能包含若干 



子单元,从最小的子单元进行设计,这些子单元又被调用完成较大单元的设计,这种方法 



大大减少了设计和修改的工作量,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②图形应尽量简洁,避免不必要的多边形,对连接在一起的同一层应尽量合并,这不 



仅可减小版图的数据存储量,而且使版图一目了然。  



   ③设计者在构思版图结构时,除要考虑版图所占的面积、输入和输出的合理分布、减 



小不必要的寄生效应之外,还应力求版图与电路原理框图保持一致(必要时修改框图画法), 



并力求版图美观大方(利用适当空间添加标识符)。  



   版图设计中还有众多注意要点和技巧,需要版图设计者通过实践进行体会、总结和掌 



握。  



15。4 九天版图设计工具简介  



   设计管理器(Design Manager,缩写为DM)是九天(Zeni4)系统的总控模块。它对设 



计库、设计单元、设计视图等进行统一管理。它集成了原理图编辑器(Schematic Editor) 



和版图编辑器(Layout Editor)两大支柱工具,同时也包含了库列表编辑器(Library Path  



Editor)、工艺管理器(Technology Center)、原理图自动转换为版图工具(Netlist To  



Layout)、数据交换工具(Edif…In/Edif…Out 等)等多种辅助设计工具。该系统主要由四 



个设计模块组成:设计管理模块ZeniDM(Zeni Design Manager)、设计输入与仿真验证模块 



ZeniSE(Zeni Schematic Editor)、版图设计ZeniPDT模块(Zeni Physical Design Tools)、 



版图验证模块ZeniVERI&ZeniHVeri(Zeni Verification &Zeni Hierarchical Verification) 



和支持混和信号硬件描述语言的仿真器Verilog…AMS。这些模块覆盖了从原理图输入到生成 



最终版图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全过程,设计管理器对这些工具的完美集成使整个设计过程 



变的既快捷又轻松。  



148    


…………………………………………………………Page 597……………………………………………………………

15。4。1 启动设计管理器  



    Linux桌面环境下,鼠标右击打开控制终端(进入命令行方式)  



    在命令行状态下,启动设计管理器如下:  



   %dm  



    同时也意味着Zeni4 工具软件的启动。启动后的设计管理器如图 13…1 所示:  



                      



                                  快速查找输入框  



                           组单元列表  



                                                       视图列表  

                                            单元列表  

               设计库列表  



                                                                  

                                           操作信息  



                                                                  

                                                     图 15…1 设计管理器  



    从图 13…1 可以看到,设计管理器由四个列表窗口组成,分别为设计库列表窗口、组单 



元列表窗口、单元列表窗口和视图列表窗口。每个列表窗口的上方对应有一个快速查找输 



入框,用户可以输入字符对列表项进行快速查找。其中组单元列表窗口可以由菜单命令 



 “Edit…》Cell Group…》Show Group”控制其是否在设计管理器中显示。除组单元列表窗口 



外,每个列表窗口均分为两列,左边一列分别显示设计库名、单元名、视图名;右边一列 



分别显示设计库、单元、视图生成时间和读写权限。  



    在操作信息窗口中,设计管理器对不同级别的错误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正常操作信息……黑色  



    错误操作信息……红色   



    警告操作信息……蓝色  



    在设计管理器的最下方实时显示目前用户的选择层次。  



     



15。4。2 实用工具介绍  



    1)Library Path Editor  



    其功能是对设计库进行管理。用法:激活菜单命令 Tool…》Library Path Editor。对 



话框如下所示,该窗口显示当前所调用的库列表文件名;当前被调用库的信息及状态(是 



否隐藏,是否为系统库等)。系统库用红色标注,用户库用黑色标注。隐藏库仅标注在库信 



                                                                   149  


…………………………………………………………Page 598……………………………………………………………

息前方的,反之则不标注。设计库路径管理的内容保存在工作目录的zeni。lib文件中,如 



图中所示的 /space/stul/zeni。lib。  



   2)Technology Center  



   其功能主要是编辑、显示工艺层信息及工艺规则。注意此工具仅应用于版图编辑阶段。 



用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①选中某库,激活菜单命 



                                        令Tools…》Technology Center。  



                                           ②选中某库,点击鼠标中 



                                        键或右键,从弹出式菜单中选 



                                        择“Technology”命令。  



                                           如图,工艺管理器管理六 



                                        大模块数据:工艺层定义 



                                        (Layer)、自动打孔规则(Auto  



                                        Punch)、间距规则(Space  



                                        Rule)、追踪线网规则(Trace  



                                        Rule)、层名与层号的对应关系 



                                        (GDS Layer Map)和设计规则 



                                        检查(DRC Rule)。其中,Layer 



                                        的功能用来定义或显示工艺层 



                                        号、层名、层的用途、填充方 



                                        式、在版图编辑过程中此层是 



                                        否有效、此层是否被填充、此 



                                        层是否可见及此层是否可被选 



择  。  Auto                图 15…2 设计库路径管理窗口    Punch主要使用户在 



版图编辑过程中可以在两层之间自动添加一个单孔、十字交叉孔或一组阵列孔单元;其定 



义了在哪两层之间添加孔单元,以及这个孔单元与两个工艺层的最小内边间距 



 (Enclosure);若添加一个十字交叉孔或一组阵列孔,各孔之间的距离由Spacing定义。 



Spacing Rule主要用来调整两层之间的最小间距,Trace Rule用来定义两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