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官易同道 >

第178章

官易同道-第178章

小说: 官易同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隔了很久很久以后,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通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就是佐证,按此推论,在华夏,茶的发现和利用应该起始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但茶的起源肯定还要比又文字记载要早得多。

    叶云清说,所以,浩瀚,昨天我看到五龙乡的那几株古茶树,心里就已经做出决定了,这次回去,马上安排人过来,同你们洽谈投资开发你们这一带的茶叶。

    岳浩瀚说,那我们会举双手欢迎叶总的,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会更加欢迎你的!

    车子不紧不慢的行驶着,大家一路聊着,十点多一点,不知不觉地车子已经到了武当山山门口,叶云清把车子停靠在山门口购票处前面的停车场里。

    车子停稳后,岳浩瀚刚刚从车子里出来,便看见清风道长李易福的弟子王建龙,一身道装打扮,从山门口的购票处微笑着走了过来。

    王建龙到了大家跟前,望了望众人,对岳浩瀚,说,浩瀚师弟,师父让我在这里接你们,他上午在紫霄宫有点事情,让我带你们直接到紫霄宫去。

    岳浩瀚把王建龙介绍给大家,然后,说,那我这会去买门票,我们直接到紫霄宫去。

    王建龙说,不用买,我这里有道教协会开的证明,不用再购票的。一会你们的车子跟在我们买菜的皮卡车后面,我们给你们带路。

    王建龙说完,返身到山门购票处附近停着的一辆皮卡车旁,同另外两个道人说了几句什么话,然后朝着岳浩瀚门招了招手,便乘上了皮卡车。

    大家乘上叶云清的皇冠车,跟随着前面王建龙乘坐的道协买菜的皮卡车,朝着山上驶去,上山的公路坡度很大,弯道很多,叶云清开得很是谨慎小心。坐在车子后面的岳浩瀚,问叶云清,说,叶总,你在大城市开车习惯了,这样的山路没走过吧。

    叶云清双手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回答说,浩瀚,你错了,武当山这样的路算不了险峻,比这还险峻的公路我也走过,你要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你没听说过,“高山云雾出好茶”,我这十几年几乎每年都要亲自去几趟茶叶的原产地,你象“大红袍茶”的原产地武夷山,我每年去几趟,那里的路更险要。

    到了老君堂那地方,前面的皮卡车子打着右转向,缓缓的停靠在了路边,叶云清的车子跟着,也打着转向,紧跟着皮卡车停了下来。

    王建龙从前面的皮卡车上跳下来,走到叶云清车跟前,说,这里是游客上山验票的地方,我们可以下车休息会。

    大家下车后,站在车跟前,傅荣生望着对面山脊上的一处青砖黑瓦,残垣断壁为红色涂料的一处院落,抬起手指着,问王建龙,说,那一处院落就是老君堂吗?

    王建龙顺着傅荣生手指着的方向望了过去,回答说,是的,那里就是老君堂。

    傅荣生说,走,我们过去看看,看看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子是什么样。

    见傅荣生同章海明兴致很高,王建龙走在前面引导,大家穿过公路,朝着老君堂方向走去,边走,王建龙边解释说,老君堂,又叫老君殿,是专门供奉太上老君的地方。这里在明朝天启年间已经有道教建筑,清朝乾隆元年重修。清末还存有殿堂庙房54间,后遭遇火灾烧毁。据我师父说,老君堂原来的规模非常宏大,而遗址上现存的建筑可能是火灾后民间信士所为,并不是当年的真正风貌。

    老君堂就在马路对面一排木屋背后的山脊上,说着话的功夫就已经到达了院门前,老君堂山门前是一座神台式的建筑,众人站在那建筑前注目观望着。

    王建龙在旁边介绍,说,这是老君殿的第一层楼台,就是俗话传说中的炼丹台,是太上老君置炉炼丹的地方,你们看太上老君的丹炉依然凌空放置在那里。

    大家放眼向放置丹炉的地方望去,可惜,炉存烟灭丹无影,空留宝鼎神仙去。好在,炼丹台四周云雾缭绕,隐隐觉得有白色的云雾从丹炉升起散去,给人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程梓颖好奇的走到炼丹炉边,朝着铜质丹炉里面望了望,一脸调皮的问,仙丹呢?咋没见到炉子里面的仙丹?是不是都让孙悟空给吃光了?

    人都有一种主观融入感,程梓颖的一句调皮问话,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众人纷纷围上前去,细察神台上的丹炉,岳浩瀚抚摸着丹炉,心里想到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述孙悟空到老君殿时的一段话,“那里不见老君,四迹无人。”此时此景,何等的相似。

    从炼丹台向后延伸,是一栋两层宫殿式建筑,王建龙给大家介绍着,说,这是太上观,听我师父讲,这宫殿最早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宫殿占地宽阔,面积很大,仅宫殿房间就有一百多间,交错嵌压,层层相叠,是当时华夏规模最大的老君殿。

    听着王建龙的介绍,章海明扭头望着王建龙,问,那怎么现在变得这么破落?

    王建龙回答说,章教授,当时有文人作诗称颂这里:“千层楼阁空中气,万叠云山足下环。”称这里为“人间兜帅宫”。可惜兵火战乱遭毁,仅存现在破败不堪的几十间了。

    大家在王建龙的引领下,顺着台阶进入大殿,穿堂观景,岳浩瀚拉着程梓颖的手,感应着当年这里的宏大规模,心里想象着当年这里的热闹情景:“忽闻仙乐自天降,疑是仙侣回人间。”这里的每一块砖瓦似乎都蕴含着武当道家的神秘与尊贵。

    出了太上观,后面便是第三层,名叫太上岩,上面有宋代道长任道清、王道兴雕琢的老子石刻像,那石像经过近千年的风雨洗刷,依然栩栩如生、泰然慈祥、面带微笑的打坐在朱丹灵台之上,仿佛正在给天下众生讲道。石像两旁雕塑的众神表情怡然,思绪悠悠。

    见此场景,岳浩瀚脑海中忽然想起《西游记》中曾写到孙悟空进兜率宫时:“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丹灵台之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持立左右两旁听讲。”岳浩瀚心里想,难道吴承恩他老人家写《西游记》前来过武当山老君殿?

    又想,那太上老君,为道家的鼻祖,深懂阴阳之术,是能掐会算的预测祖宗,怎么会算不出孙猴子要来偷吃仙丹?

    正在岳浩瀚想着这些的时候,王建龙仿佛清楚众人在想着什么似的,在旁边介绍说,你们大家肯定都在想,《西游记》中写道孙悟空在老君殿偷吃丹药的故事,太上老君能掐会算,怎么就让孙悟空溜进来把丹药偷吃了呢?

    岳浩瀚偏头望着王建龙,说,建龙哥,你才叫能掐会算,我这会还真在想《西游记》中的这段故事呢,你说说是为什么?

    王建龙笑了笑,说,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从孙悟空偷丹现场看:宫门大开,四无人迹,悬丹炉旁,众神在三楼听讲,应该说这个现场说明了太上老君是有意设计的以偷代赠,故意让孙悟空吃成金刚不坏之体的。还应该说,武当山老君堂与吴承恩的《西游记》有着不解情缘,是吴承恩把当时华夏规模最大的武当老君堂演化成小说中的兜率宫。可以猜测,吴承恩在写《西游记》之前,一定到过这里。

    停顿了下,王建龙转过身,站在一处台阶旁,面向着众人,接着说,太上老君为何让孙悟空偷金丹,后来还把他在炼丹炉里炼成了个火眼金睛呢?传说女娲补天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恰巧女娲来潮于石上,后来太上老君到人间视察民情,路经此地,也坐过女娲曾经坐过的那个石头,结果那石头搭了二人的精气,又经过几百年吸收天地阴阳之气,后来就蹦出个孙悟空来。女娲补天处,传说就在武当山西麓。神仙也有爱子意,太上老君为瞒过玉皇大帝才让孙猴子偷丹药吃,并借口炼化孙悟空,实则把他炼成了火眼金睛。

    王建龙讲完传说,章海明教授接过话,说,其实不然,关于这段典故,还有种说法,就是太上老君千方百计培植、袒护着孙悟空,不留名还被孙悟空误解,这与他的自身道德修养有关。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里说:“通常无名,朴。”朴者,真也、善也,是无名无形,和谐于世,以道相通的大道。孙悟空能成大道,与太上老君和谐的道德理念与修养有关。吴承恩能把“道、德”两字深藏于小说《西游记》中,也算是大道大手笔。

    傅荣生说,老章的这种说法就更上了一层高度,以我的个人想法认为,太上老君实则就是个道家炼制药品的专家,他存心让孙猴子偷吃丹药,就是想在孙猴子身上试验一下他炼制的丹药究竟能够有多大的效果。

    叶云清笑着接话说,按照傅老这样的说法,可以理解为,当孙悟空把丹药偷吃后,没想到有那么好的效果,太上老君后悔的不得了,其后再也没炼出那样品质好的丹药来。

    大家说笑着从老君堂返回,路边景区验票处的工作人员早已查验完了道教协会开出的证明,众人穿过马路,乘上车,依然是王建龙所坐的皮卡在前带路,叶云清的车子紧跟其后,两辆车子载着众人朝着山上的紫霄宫驶去。

    ;

 第一百六十七章想做一个纯粹的人太难

    车子沿着通向紫霄宫的盘山公路行驶着,坐在后面的傅荣生双手抱着后脑勺,头靠着座椅,说,武当山我多年前来过一次,当时还没有这公路,上山全靠两条腿步行,从小道上山,当时我顺路还采摘了很多中草药,武当山中草药资源丰富,武当道医也很闻名,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传承人,要是有传承人的话,我这次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下武当道医,其实我们华夏中医同道教医学是密不可分的。

    岳浩瀚说,道家医学是华夏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我知道,清风道长李易福就深通道家医学,到时候傅老可以同他在一起好好切磋切磋,他手中还有很多道家秘方啊。就是不太清楚,他是不是武当道医的传承人。

    旁边的章海明,接过话说,其实道教同中医一样,都是华夏本土文化,不过,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我们华夏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啊,特别是年轻一代,受西方文化熏陶更深入,西方文化正在一步一步的蚕食着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长此下去,我们华夏的传统道德观、人文观、天人合一的和谐观,都要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

    开着车子的叶云清,接过话说,华夏传统文化的精髓说白了就是“中庸之道”,只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这种价值观,实际上是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章海明说,叶总说的我很赞成,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批判性的吸收。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一种文化,难免都夹杂着一定的糟粕,西方文化也是如此。

    车子在俗称十八盘的公路上蜿蜒前行,大约半个小时,车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