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壹掌遮天 >

第95章

壹掌遮天-第95章

小说: 壹掌遮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2 疯狂的新战术(中)

  足球运动诞生以来,这项运动当中流传最广泛的争论当属阵型之间是否存在真实有效的相互克制关系。

  没人能拿出“完美”答案,历史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阵型的起伏兴衰,同时教练们则尝试着攻克或改造风靡一时的流行阵型。

  面对新鲜的知识和创新,这种不屈不挠的竞赛精神正是足球运动不断发展的一大原因。毫无疑问,如果一个教练员能够使用其他同行都不熟悉的战术,那么他在这场较量中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足球战术是指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用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

  比赛实践证明,熟练而巧妙地运用全队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足球比赛是攻和守这对矛盾组成的,攻和守不断地变换组成了比赛的全过程。

  因此,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和防守战术两大系统,其中又分别包含着个人和集体战术两类。

  比赛的实践已证明:成功地组织战术和巧妙地运用战术是夺取比赛胜利的只要因素,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克敌制胜。

  在足球历史的上古时代,足球并不复杂,除了守门员外的10个队员在球场上像猎杀动物一样追逐皮球,没有科学的研究和严谨的战术为指导,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皮球踢入网窝。

  随后的球员逐渐发现足球运动的博大精深,足球学术的研究渗透入球场内,许多当时的足球队员都意识到了足球那无序的滚动和飞驰的速度比人的跑动要快,如果没有一个有组织和有结构的管理,比赛场上的队员们就会为此而消耗大量不必要的体力。

  于是,进攻和防守这一矛盾体出现了。

  最初的战术在现在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当“0…0…10”战术出现后,当时的许多球员都以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球场上的进球非常频繁。

  “0…0…10”打法在初期曾经是19世纪的球员的主流打法,但后来有人通过总结发现当10个前锋都在前场的时候,对手只要一个大脚解围到本方半场,本方就没有一个队员能够及时回撤,而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对手面对空门将皮球踢入网内。

  这一现象又导致后来有人提议打“0…1…9”战术,此战术的最大特点是从原先的前锋线撤回一个防守队员,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对手的单刀球机会,但进球仍然是很频繁,守门员几乎形同虚设。

  足球在19世纪中叶在英国兴起,但到了20世纪才真正把足球当做学科来看待。随着经验的增多,已经有不少人发现了足球比赛除了前场和后场,还有一个中场的承上启下,于是,新的战术体系发生了。

  当时有人将前场的9个前锋又进入了细入的划分,就好像国际象棋里的棋子一样,有的安排在前面,有的安排在后面,这是足球真正意义上的阵型,他和10个队员一字排开地平行站位然后一起向前冲的莽汉打法不同之处在于足球这一运动里出现了组织、战术和阵型。

  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

  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形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433”、“352”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当阿森纳一线队每个球员拿到手上的新战术手册时,每个人的脑海中无不冒出相似的念头:我特么的穿越回20世纪初了?

  手册的第一页,是两个图,分别标记着A和B。

  图上,三角形代表门将,圆球代表的是除门将外其他位置的球员。

  两个图都划分为五个区域,除了由上往下排的第三和第四区域的圆球数量不一样外,其余区域的圆球数量都是一样的。

  根据战术手册的说明,第一区域是前锋线,有一个圆球,代表前锋,第二区域是前场线,有两个圆球并列站在中间的位置,代表前腰。

  第五区域是后防线,也是有两个圆球并列站在中间位置,代表中后卫。

  第三区域是中场线,A图有2个圆球,B图有1个圆球,都在中间位置,代表中前卫。

  第四区域是后场线,A图有1个圆球,B图有2个圆球,代表的是后腰。

  在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交界处,靠边线位置,各有1个圆球,代表的是边翼卫。

  如果不看代表门将的三角形,A图的阵型是2…1…4…2…1,B图的阵型是2…2…3…2…1,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场线和后场线的人数不同。

  如果按照常规的前中后三个区域划分的话,这两个阵型都可以看成是2…5…3。

  2…5…3?

  不是三后卫也不是四后卫,而是双后卫的2…5…3?

  对!

  虽然比赛的时候,人是活的,阵型是死的,进攻和防守的时候,并不会严格按照这个阵型站位。

  防守的时候,边翼卫会回撤到后防线变成四后卫;进攻的时候,边翼卫前移到前场,就形成2…3…5的阵型。

  看到2…3…5,大家是不是觉得眼熟?

  在20世纪初期,战术依然很混乱,有人还坚信9个前锋的打法,而另外的一批新兴力量则在不断通过摸索和实践,将前场的9个前锋不断的减少。

  1900年,英格兰布利队率先推出了“2…3…5”的打法,在当时经过了很多的争议和辩论,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全部球员是业余球员的布利队凭借这一打法取得了当年的英国足总杯冠军。

  之后,许多俱乐部纷纷研究这一打法的优越之处,得出的结论是布利队让球场上的每个角落都有自己的身影,他们早早地就被划分到他们的区域,所以等对手进入了这个区域,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破坏对手的进攻。

  过去的打法是10个前锋一起追逐着皮球,许多队员毫无意义地把追逐看作是比赛得分的唯一手段,而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大量的无谓跑动消耗了体力,这和布利队的以逸待劳是有根本性区别。

  2…3…5打法极大地推动了足球的发展,由于这一在当时攻守兼备的打法有着优越的进攻和防守理论为基石,许多俱乐部开始效仿,并在当时的世界足坛风行了30年。


163 疯狂的新战术(下)

  2…3…5打法的布局给对手施加的压力是这5个前锋可以在对手的禁区来回游荡,极大地干扰了对手的部署。不擅长这个打法的球队都表示头疼和烦恼。

  起初的前锋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但随着这一阵型的愈演愈烈,2…3…5阵型里的5个前锋越来越消极,他们一味地在对方禁区等待捕捉进球的机会,有的前锋甚至和对方的守门员站在一起,当守门员来扑球的时候,他们就等待时机来进球。

  这一打法显示了足球比赛的一个很大的漏洞,于是,“越位”在192o年后出现了。

  越位的出现给2…3…5打法带来新的课题,不久,5个前锋学会了巧妙地跑位来和越位进行对抗,并且取得了新的特点。

  那就是当对手自以为可以用越位而放心大胆地向前的时候,5个前锋会如影随形地和对方的后防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到了反击的时候,5个前锋会突然如水银泻地般往对方的大门涌去,因此,2…3…5依然无懈可击。

  在1934年,意大利国家队利用这一打法夺取了世界杯,主教练维多利奥·波佐总结了英国人的战术,并且在国内实行2…3…5后,球迷都将这一战术视为没有漏洞的“教科书”。

  这是双后卫阵型在上世纪初兴盛一时的历史,那时候,没有边后卫,也没有边翼卫和边前卫,这个阵型的着重点是在中路。

  此后,除了多了一个后卫的三后卫战术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双后卫这样的上古阵型。

  有人说,2…5…3其实就是4…5…1,因为边翼卫的位置没有和两个中场平行站位,所以其实还是四后卫。

  而且战术理论中,只有三后卫阵型才有边翼卫的设置和叫法,四后卫的两个边路位置通常都叫边后卫。

  大家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

  先,我们要弄清楚边后卫和边翼卫的区别。

  边后卫在现代足球里更多地是负责边路攻防宽度的拉伸以及持球推进的支援,作为进攻的辅助者与参与者,边后卫需要在进攻与防守之间找到平衡,一个优秀的边后卫其防守能力依旧是考察的核心。

  边翼卫更像是一名中场球员,但边翼卫又与传统的边前卫不同,前者的站位较之后者更加靠后,理论上与后腰几乎平行,但更加灵活,更加注重纵向的跑动支持以及横向辅助后腰做出的扫荡支持。

  边翼卫一般与三中卫战术相结合,在高位防守时边翼卫需要用度辅助后腰形成拦截,回收防守时又需要回到边后卫的位置上盯防对手的边路进攻球员;在进攻时需要为本路的边锋或侧方更靠近中路的攻击手提供进攻宽度的支持,对对手的边路防守形成边锋式的冲击。

  与边锋不同的是,边翼卫的球员由于防守任务的存在因而对禁区形成的位置支援不足,因此边翼卫是无法完全代替边锋而只会独立存在的一类球员。

  在英文里,边翼卫这个词将“ing”与“Banetg…Backfie1d”,也就是一般在FIFa游戏里出现的B;这也许就是边翼卫的统称。

  而边后卫我们会将他称之为“Left/RightBackfie1d”,也就是LB与RB。

  边前卫会被称为“ing…midfie1d”或直接就说“Left/Right…midfie1d”,也就是所谓的边中场。

  如果我们拿里的称呼来说,一些中国媒体会将边后卫称之为“闸”,边前卫或边锋称之为“翼或飞翼”,而边翼卫便是介于“闸/翼”之间的一种球员,其承担的防守与进攻的任务较之边前卫更加繁杂,与边后卫的主职防守对手对位的边锋相同,同时又更加地注重与中场组织者或锋线球员的配合与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分担组织者的推进任务,从而将组织者更加无球化以提升进攻的质量。若按照称呼来说应该是“防守贡献更大的飞翼”或者“更加灵动的边闸”。

  简单来说,边翼卫就是类似于边路的进攻者与防守者相结合的一类球员,比起边后卫来对进攻的支持更大,又比边锋更能参与防守,攻防的双向参与意识以及不知疲倦的跑动是边翼卫的必备,不过其对位的盯人和回防这一点与边后卫是相同的。

  现代边翼卫作为新三中卫战术的伴生子,比固化的五后卫战术中的边后卫的位置更加提前,且更具攻击性与锋线策应性;因其位置的提前与锋线上的连接和配合更加密切,因此作为边翼卫位置的球员,其边锋一般的前场配合能力、以及回防的回追度、耐力是必须要具备的。

  与大国际时代,边翼卫的“始祖”、巴西球星达·科斯塔·雅尔不同,现代足球的边翼卫更加注重对球场宽度的利用,更注重于利用耐力。

  它介于边前卫与边后卫之间,站位与后腰、中场相似,较身后的边后卫多一分进攻和盘带,较身前的边前卫多一分防守与回撤。

  但是,在双中卫中,安排边翼卫,尚属次,因为自2…3…5战术消亡后,世界足坛再也没有出现过后防线上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