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国色生香 >

第123章

国色生香-第123章

小说: 国色生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这个月的变化,个头长得不明显,倒是比上个月胖了八两,然后能稳稳地坐着了。
  家书写完了,宋嘉宁取出月初、月中提前画好的四幅画,虽然现在一点作画的心情都没有,但以前都是画五幅,宋嘉宁就强迫自己又画了一幅,晾干墨迹,一页家书与五幅画同时放进信封,叫刘喜去交给送信的侍卫。
  当天晌午,赵恒从福公公手中接过信封,两指一捏,感觉就不对,等福公公退下后,他拆开一看,果然少了四五页的家书,唯一的那一页家书写的全是女儿,干巴巴的叙述,丝毫感受不到她的喜悦。
  再看那五幅画,前面四幅女儿白胖可爱依旧,她画技不行,但神态灵动,所以虽然她将女儿画丑了,赵恒依然能想象出女儿的可爱。轮到最后一幅,画中的女娃抱着球坐在榻上,嘴角翘着,似乎笑得很开心,但女娃的杏眼中少了前面四幅的欢快。
  重新看过一遍,赵恒抿了抿唇。他知道京城有流言蜚语,刚传出来那一天他就收到信了,写家书时,赵恒犹豫过要不要解释,最终没有写,因为如果她相信他,他解释便是多此一举,也显得他多思多虑。
  可这封家书证明,她居然不信他,在她眼中,他就是那等昏庸的好色之徒。
  收起家书,赵恒去了书房,一个人在里面待了半晌。
  院子里,福公公不知第多少次望向书房窗户,默默地叹了口气。他也捏出王妃的信封没前两次那么厚了,现在王爷又摆出不高兴的样,福公公稍微一动心思,就能猜到是怎么回事。王爷不屑解释,他能理解,王妃碍于尊卑不敢问却又伤心难过,他也能理解……
  福公公就怕王爷、王妃一直客气下去,渐渐疏远了。
  正想着,书房里面突然传来脚步声,福公公连忙收起忧虑,摆出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赵恒走到堂屋门口,一言不发,只抬起手。
  福公公看过去,就见主子手里拿着一封信,福公公猜不到信里写了什么,但他知道信是给王妃的,双手接过,立即去安排人送回京城。可怜那跑腿的侍卫,奔波半日连晌午饭都没空吃,便重新上马往回跑。
  寿王府,红日西斜,宋嘉宁蔫巴巴地坐在榻上看乳母逗女儿,突然听见外面小丫鬟高兴地道:“王爷又有信来啦!”
  宋嘉宁震惊地转向琉璃窗,早上刚送出去的家书,竟然有回信了?王爷不是每月月底才写一封的吗?
  小丫鬟将信封交给双儿,双儿再快步跨进次间,兴奋地递给主子。
  宋嘉宁接过信,看着信封上熟悉的男人字迹,她怔了片刻,忐忑地打开。
  赵恒只写了四句话给他的小王妃:谣言止于智者,盲信者蠢,再蠢,罚。
  宋嘉宁从右向左看,只见那句子越来越短,语气却越来越严厉,两个“蠢”字特别显眼。
  宋嘉宁情不自禁默念了一遍。王爷说聪明人不该轻信谣言,信的都是蠢人,王爷说她再犯蠢,就要罚她。分析到这里,宋嘉宁脸上忽的一热,王爷是知道她信了那谣言吗?可她家书中什么都没说,王爷怎么看出来的?
  还训斥她蠢,还要罚她。
  王爷要罚她,宋嘉宁却只想笑,越看那个“罚”字,就越忍不住嘴角的笑。
  真好,王爷没有碰什么丰腴的美人,只要他不碰,怎么罚她,她都高高兴兴地受着。
  “王妃笑得这么好看,是不是王爷夸您了?”眼下这当头,王妃只可能为一件事高兴,猜到真相的双儿、乳母,都笑着打趣道,就连乳母怀里的昭昭,都杏眼亮亮地望着娘亲。
  宋嘉宁被她们看得怪不好意思的,收好信,自己去了内室,捂着脸待了会儿,再次看看那短短四行字,宋嘉宁走到书桌边,心情荡漾地给王爷写赔罪信。女子要大度,宋嘉宁明明做了小心眼的事,却不能老老实实交待出来,撒谎称她没有盲信,只是生气外面的人诋毁他。
  解释完了,宋嘉宁又真心地夸了自家王爷一通,夸他勤恳为民,绝不是那等风流之人,最后乖乖地保证她一定不会盲信任何流言蜚语,否则愿意接受王爷的任何处罚。
  写完信,天都黑了,宋嘉宁抱着王爷的家书甜甜地睡了个安稳觉,早上才把家书送出去。
  赵恒又是晌午收到的信,看到她强装大度,赵恒讽刺地笑了下,那种想将她拉到怀里狠狠亲一顿的讽刺。看到她阿谀奉承,赵恒神色平和下来,不知不觉原谅了她的谎话,最后看到她说任凭他处置,赵恒眸色渐渐地深了。
  任凭处置,她真的不是故意勾他吗?
  当天晚上,清心寡欲的寿王爷辗转难眠,被自家小王妃勾起的火气实在消不下去,于是神仙似的寿王,做了一件非常不神仙的事,好在关键时刻去了净房,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安抚了家中的小王妃,寿王继续带着恭王巡河,一边暗中留意京城各方动静。
  五月初一,早朝之上,宣德帝周知群臣,他欲于端午当日,在京城郊外的金明湖检阅水军。大周强在步军,弱在骑兵、水军,宣德帝登基后便派工匠引水成湖,专门用于操练水军。现在水军练成了,宣德帝要带领文武百官检阅,自然受到了群臣赞誉。
  

第148章 148
  端午佳节, 百姓们都去城外的丹水河畔看赛龙舟了, 宫里的皇上却要去金明湖检阅水军。
  这样彰显大周军威的盛事,宣德帝不但要文武百官与他同赏,还给后宫几位得宠的妃嫔赐了席位, 冯筝、宋嘉宁这四个王妃也得了脸面。因此初五早上,宋嘉宁再三叮嘱乳母好好照看昭昭后,便带着刘喜进宫去了。
  李皇后难得穿上了皇后的冠服,雍容华贵,皇长孙升哥儿乖乖地站在她旁边, 看见生母冯筝, 升哥儿眼睛就转不动了, 巴巴地望着娘亲,但再也没有随心所欲地跑过去。长子小小年纪, 越来越懂事,冯筝欣慰又心酸。
  宋嘉宁看会儿升哥儿,注意力渐渐落到了淑妃旁边的端慧公主身上, 母亲向她透露,继父已经决定让郭骁迎娶端慧公主了, 就是不知道何时提亲大婚。想到上辈子这对儿表兄妹耽误了那么久, 宋嘉宁心里就不踏实。
  “娘娘, 皇上派人来请了。”小太监弯腰走进来, 回禀道。
  众人精神一震,都露出了雀跃之色,李皇后从容点点头, 然后牵着升哥儿,率先而行。四个王妃按长幼排序,冯筝与睿王妃并肩,宋嘉宁与李木兰挨着走。宋嘉宁看向李木兰,就见这位女中豪杰神采奕奕,显然非常期待水军演练,就跟寻常闺秀开心去赏花似的。
  宋嘉宁两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盛事,又好奇又期待。
  帝妃清晨出发,銮驾走得缓慢,日上三竿一排长长的车驾才停到了金明湖畔。偌大的金明湖早已被禁军团团围住,水面上战船排排严阵以待,其中一艘气派的两层画舫是为宫里的贵人们准备的。妃嫔们跟在宣德帝后头上了画舫,再朝湖中央的水心殿而去,那里才是宣德帝检阅水军之处。
  宋嘉宁几个儿媳妇与李皇后等妃嫔坐在二楼的雅阁中,长辈们欣赏风景赞叹湖面上的战船,李木兰故意牵着宋嘉宁坐到临窗的位置,指着外面,兴奋地给宋嘉宁介绍:“瞧见那几艘装了轮子的船了吗?那叫车船,士兵用脚踩压使车轮转动,配合手划的船桨,可让战船急行如飞。”
  宋嘉宁望着那艘长约二三十丈的小山般的大船,震惊地说不出话,不仅仅是她,不远处听到李木兰讲说的李皇后等人,同样都惊呆了。这些久居内宅的女子,只听说过两军交战,如今亲眼目睹战船的厉害,多少都能想象出战船厮杀的惨烈了。
  “船上搭着的是炮车,用于将巨石、火球抛到敌方战船上。”
  “那个是黎头镖,射出的铁镖有两斤多重,可射穿敌方船板……”
  画舫缓缓而行,李木兰滔滔不绝地讲解了一路,宋嘉宁听得目瞪口呆,既敬畏那些杀气十足的战船,又佩服李木兰的见识。恭王生母惠妃坐在李皇后身边,见这些女眷都惊叹地盯着她的儿媳妇,惠妃第一次觉得儿媳妇给她长了脸,暗暗决定等老四回来了,她要替儿媳妇说几句好话。
  画舫靠岸,宣德帝要与水军将领们说话,女眷们先去水榭中坐着了。宋嘉宁走在李木兰身侧,忽觉有人在看她,她微微偏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武官中的郭骁,身穿马军都虞候的官服,冷峻威严。宋嘉宁立即收回视线,目不斜视。
  郭骁望着那道让他日思夜想的身影,直到女眷们走进水榭再也看不见了,他才收回视线。
  水榭三面被屏风遮掩,对面就是烟波浩渺的金明湖,湖面大小战船罗列,看得更清楚了。此情此景,宋嘉宁很快就忘了郭骁带来的不适,一边尽情地观赏,一边为自家王爷可惜,王爷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周的将士,若能见到这样气势恢弘的水军,肯定会欣慰吧?
  宋嘉宁决定回去写封家书,明日就给王爷送过去,不等月底了。
  看着看着,一艘战船突然朝这边行来,宋嘉宁盯着那艘船,等船停到旁边,宋嘉宁歪头瞅瞅,这才明白,原来是请宣德帝亲自擂鼓号令演练开始来了。宋嘉宁与其他女眷一样,伸着脖子张望,不约而同地看着宣德帝单独跨上船板,可就在宣德帝走到船板中央时,一侧水中突然钻出了一个人脑袋,举起手好像要做什么!
  船上、岸上同时传出骚乱,宋嘉宁骇得捂住嘴。
  说时迟那时快,紧紧跟着宣德帝的大太监王恩突然扑过去抱住宣德帝,然后就在王恩试图护着宣德帝离开之际,一道利箭风驰电掣般射了过来,正中他手臂。王恩高呼护驾,水中的人还想射第二只暗器吹箭,却被争先恐后跳进水中的禁卫给制服住了。
  但谁也不知道水中是否还潜伏着其他刺客,宣德帝又惊又怒,命都被人盯上了,哪还有心情检阅水军,立即下令回京。
  皇上差点遇刺,水榭中的妃嫔们脸都白了,宋嘉宁同样心有余悸,脑海里不停浮现方才的惊险,惊魂不定地跟着李木兰往外走,一路上都浑浑噩噩的,直到上了马车,她才猛地打了个寒颤。竟然有人要谋杀皇上,谁那么大胆?
  ~
  有人谋逆,宣德帝大怒,下令封锁城门,除非持有圣旨,否则不许任何人进出,然后命枢密院审问活捉的刺客。天子遇刺,百姓们老老实实地缩在家中,不敢大声喧哗,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无不盯着枢密院。
  枢密院审了半日,黄昏时分,枢密使曹瑜带着一份口供去崇政殿复命。宣德帝看过之后,阴沉着脸抬起头,目光扫过宰相赵溥身边的副相徐巍,然后缓缓地落到了亲弟弟秦王身上,冷声道:“刺客供认,秦王、副相徐巍密谋行刺,意图造反,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殿内的数位重臣都是一惊。副相徐巍惊得说不出话,只觉得做梦一样,秦王自打侄子武安郡王死后心就一直悬着,现在被人冤枉谋逆,秦王最先反应过来,扑通就跪了下去,急红脸发誓道:“皇兄,臣弟对您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任何谋逆之心,此乃有人蓄意陷害,还请皇兄明察!”
  “咚”地磕了一个响头。
  “皇上,臣冤枉啊!”副相徐巍终于反应过来了,手脚发软地跪到地上,又是表忠心又是发誓的,坚决不认罪。
  宣德帝刚要说话,大皇子楚王也站了出来,走到皇叔秦王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