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不双 >

第23章

不双-第23章

小说: 不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开口:“看完外婆,我就先回学校了。”

“好。”

“你不怪我?”

“怎么会,我家毕竟是我家,你觉得拘束,也是难免。”

沉默着走了一段路,徐晴复言,“不知道为什么,起初我害怕回家里去,害怕一开门就见到一片空寂……不过现在不一样,我却盼望回去。一年多来,外婆竟从不曾入梦。我其实并不贪心,哪怕能做一个梦也好……”

“那也说明她走时非常安心。”

“有时觉得,和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好像是上一世的,一切恍如隔世般……倘若能够再活一次……”

姜洛生胸口一阵发凉,他摸到徐晴的手,纳入手心,塞到自己外衣兜里。

“你我都是学理的,都应该知道,时光怎能从来。还是现在的时间最要紧。”

大三下学期的课程格外多,许多人开始准备考研或者出国,见到系里的同学忙碌筹备的样子,徐晴感到一片茫然。她的成绩直升研究生一定没有问题,可有老师同学纷纷劝她出国念书,说在国内太可惜。

问姜洛生如何办,他淡淡笑着说“随便你决定”,徐晴感觉气馁,赌气说:“建筑系学制五年,你还暂时不必担心。到时候轮到你,难道也是这样没主意。”

姜洛生目光深邃,却不言。

于是不欢而散。

把抱怨递给郑捷捷,得到的答复只有几行字“你这个笨蛋。他怕你离开,又怕耽误你前途,让你心有不甘,所以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徐晴大悟。短时间内不再提这个问题。姜洛生也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一个不问,一个不说。

郑捷捷训斥她说:我从不知道你这样会做戏的,明明吃着苦果子偏偏还笑。有什么事摊到桌面上说岂不是利索得多?

徐晴反问:当时你我何尝不是如此呢。

徐晴自不知道郑捷捷在屏幕那边愣神许久,反正她看到的是郑捷捷痛心疾首的说:今非昔比,今非昔比啊。

能有什么不一样。徐晴默笑:你跟他如何?

幸福。

徐晴叹口气。她想:什么是幸福?

半期后,苏海招徐晴至自己诺大的实验室,用从未有过的郑重语气说,“我接下一个科研课题,做数学理论方面的修补和研究,你要不要参加?我敢说,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对你帮助极其大,就算是十年,我们也未必能遇上一次。”

帮苏海做课题也不是一次两次,从未见过他态度么认真的。徐晴惊讶,没有立刻答话,思考半天后说:“教授,是什么?我的能力未必……”

“是什么,你倒时就知道,你的能力可能是差点,但是我看重的,主要是你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你知道,念书多的专业人才要多少有多少,有时候,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术方面的难点,”苏海点点头,双眼发亮,“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个课题上,需要随传随到,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短。”

“啊?”

“但是,这是非常保密的课题,任何资料都不许带出实验室,对任何人也不能多说一字半语。你还需要签几份协议,”苏海指了指桌上的一沓看起来非常夸张的文件,保证说:“不过我敢说,你一定不会后悔。”

你和姜洛生之间的关系需要大量时间修补,徐晴告诉自己;可那时她脑子短路,诡异的点点头:“好。谢谢教授,我一定尽力而为,不让您失望。”

后来她才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课题,而苏海为了让她参加研究队伍,对上级做下了怎么样的保证。

徐晴头一次知道学校的地下有那样大的一个实验室。她进入实验室那天起,就察觉到这个课题的机密程度可能比她想象的还要高级,每个房间都是用隔音玻璃挡开,来往大都是计算机,物理,数学方面的专家,做最基本工作的起码都是研究生,全部人员,只有她一个本科生。

徐晴跟着其它几位师兄师姐分在实验室尽头的一个房间,屋子里到处都是文件,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屋子中央放着的一台许多电脑组成的超级电脑,体积庞大,占据三分之一个房间。

忙忙碌碌的干了一个星期,一屋子人依然是一头雾水。谁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都是各个屋子送出来的需要核对计算的东西,五花八门,看似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几位师兄师姐大为兴奋,私下说:“莫不是中国的曼哈顿计划?”

这话让几位教授听到,给严厉的呵斥住。不过大家似乎更高兴了。

徐晴的理论知识比较比不上博士硕士,干的辛苦之极,好在屋子人多又团结,有空就指点徐晴。因为太忙,跟姜洛生的见面次数越来越少,一周都不碰面也是常有的。就连最近的碰面也是偶遇,不论在路上还是在图书馆,无一例外,都是匆匆打个招呼,歉疚的一笑就离开。

参加课题组半月后,姜洛生在图书馆遇到徐晴,她正从架子抽下一本既厚且重的书,站在原地翻开来看,手指翻动的飞快,丝毫没有发现男友就站在离她不足一米的地方。

仰头看看书架,姜洛生脸一下子阴了,问她:“你在看博士的课程?”

徐晴吓一跳,把目光从书页上拾起来,因为看书看的太专心,抬头时神情恍惚,乱乱的公式在眼前飞舞,好半天徐晴才看到面前站的人,嘴角罕见的没有带笑,眼睛深得吓人。

“啊,是。不得不看。”

“听说你最近没有回寝室睡觉?”

徐晴点头。寝室每晚都要熄灯,徐晴干脆住到研究生宿舍,通宵的看书,抓紧时间补充知识。她不能叫苏海失望。

姜洛生抓住她的胳膊,试图把她向外带,“看你都累成什么样子……你每天都这样带着熊猫眼到处跑么?”

正是五月,天气渐热,徐晴穿的单薄,加上瘦,衣服看起来空荡荡的,头发披在肩头,再普通不过,全身上下没有任何的装饰。不过就是这样随便的样子,看起来别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潇散而适宜,照样有不错的回头率。

“没事。我觉得挺好。”

徐晴费力的退缩了一步,可惜姜洛生力气很大,她挣脱不得,只得低声哀求,“等我拿上书,我要把书借出去。”

放开手,姜洛生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徐晴再取下两本书,塞到书包后,看着姜洛生的眼睛说:“可以了。走吧。”

沉默的走出图书馆,转到图书馆后略为清静的角落,姜洛生再也忍不住,以从未有过的严厉态度质问徐晴:“你到底在做什么?”

“一个课题。”

“什么课题需要这么拼命?”

徐晴摇摇头。就算她能说,她也确实不知道。

姜洛生盯着徐晴,几欲发火,徐晴起初低头站在原地,后来仰起头,盈盈一笑,歪着头看着姜洛生手里包装精美的建筑书,故作轻松的问他:“你最近在忙什么?”

没有直接回答。姜洛生脸上的表情相当古怪,眼神带着怒气,嘴角却挂着一个不由衷的苦笑。徐晴拿不准他在想什么,木楞楞的再问了一遍。

“学长。”

两人依然沉默看着对方的眼睛,这声音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效用。

“学长。”

清脆的女声再叫了一次后,徐晴首先转过头去。一个从不认识的漂亮女生正对着他们甜丝丝的笑着,“学姐,你也在这里。”

“嗯……你好。”

姜洛生此时瞄徐晴一眼,脸上不悦的表情略收敛了些,再对着来人和颜悦色的招呼。

女生继续微笑:“学长,我是出来叫你的。方教授有事找你,说是为了比赛的事情。”

“好。”简短的回答一句,目光依然停留在徐晴身上。

徐晴问他:“什么比赛?”

未等姜洛生回到,女生大惊小怪的笑了:“学姐,你没有听说?传得沸沸扬扬的在咱们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啊。学长是参赛选手之一啊。”

完全没有料到,徐晴霎那间呆若木鸡。好容易攒出一点力气想说两句恭喜兼道歉的话,可话到嘴边时姜洛生叹口气,首先说:“既然有事,那我先走。晚上再联系你。”

“嗯。”

等他们走出去许久徐晴才想起晚上自己完全没有空。一进实验室就必须关掉手机,然后忙深夜,凌晨也是常事。

心神不宁的走近实验室,只见到实验室的师兄们围在自己的桌前,看着她的笔记本。自从把笔记本放在实验室后徐晴就没有再带出去,电脑里也没有什么私人的东西,平时大家的电脑都是混用一气,她也不在意。等走近一看,屏幕上的画面非常眼熟,想半天才忆起,他们翻看的笔记本里存的她在英国时跟郑捷捷拍下的照片。

想来看的十分入迷,直到徐晴冷不防叫一声“你们看什么”众人才回神过来。

师兄们十分殷勤,纷纷让座,嘴上也不停的问“那位美女是谁”“可否介绍”之类的话,徐晴给盘问的头大,故此只得说:“是我高中同学。”

场面一下子混乱,好在此时,推门进来了几人。

大部分人徐晴都认识,除了苏海外其余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只有走在中间那位帅气挺拔,风度翩翩,一身深色系西装的年轻人大家都没有见过。不过从专家们的恭敬态度和让整个实验室的学生们站起来鼓掌欢迎来看,此人来头实在吓人。随后的介绍中,大家得知他叫郑子默,剑桥毕业,身份是投资方的代表,是该课题最高级别的负责人之一。

后来徐晴知道,他一出现,就让实验室为数不多的年轻女性纷纷心折。

准确的说,他是个温文有礼而聪明剔透的人,对待实验室这些尚在读书的学生准确的表达合适的谢意和鼓励,一个个的问名字,握手,听得大家热血沸腾。

不知为什么,徐晴觉得他有些面熟,感觉随和而亲切,但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徐晴有一度非常怀疑他对自己格外关注,但表明上看起来完全不显山露水。

难道是因为自己太小的缘故?徐晴有些紧张。

握手时郑子默笑容真挚,完全瞧不住是在办公事,完全瞧不出异样。徐晴松口气,坦荡荡的跟他握手。

苏海在一旁介绍:“这是徐晴。实验室最小的研究人员。”

郑子默笑着看徐晴,把手伸出来。

“奥赛金牌得主?”

“您好。”

徐晴抿嘴笑笑,他的手宽大有力。不知为何,徐晴对他很有好感。

待郑子默走后,实验室像炸开锅,纷纷议论来人,连最挑剔的男生都承认他确实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好事者开始猜测他的岁数,有猜二十八的,有猜二十五的,说来说去也没有一个确切答案。共同结论就是这个人太年轻,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能成为这样一个高度保密任务的负责人。

徐晴没有随大流猜测,她想,和姜洛生的关系大约无药可救了;她非常清楚怎么会走到绝望的境地,两人明明都没有做错,但是,就算再给她一次机会,可能一切依然会故伎重演。

还能怎么办呢?

她苦笑,一脸平静操作电脑。然后在纸上写公式,演算,不消片刻,桌上再次堆满白纸。

最后的警钟在几星期后的某个下午来到,徐晴肩上搭着一个书包从数学系大楼走出来,被一个女生很有礼貌的叫住,说要跟她谈话,保证不会耽误更多时间。

“怎么?”徐晴看时间,她着急赶去实验室。

“学姐你不认识我?”女生笑,“前不久才见过的。”

“一提,真有些印象了。不过你到底有什么事?”

女生顿一顿,说:“你把学长让出来,好么?”

“学长?什么学长?”

“姜学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