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67章

权贵娇-第67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听风嬷嬷这么说。那位莱州太奶奶似乎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为何这样的人物,前一世从来没有现过世呢?后来她与秦绩、沈度接触时,都没有听说莱州有什么人。

    “太奶奶是个好人。姑娘以后若是有机会见到她,就知道了。”风嬷嬷笑着说道。眼神露出几分怀念。

    风嬷嬷很少笑,如今一笑起来,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很多,与当时在山丘上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当时,她好像从地狱里面爬出来一样,阴测测盯着尹洪说:“你是成国公府的死士!”,可见,风嬷嬷知道成国公府有死士,而且对他们相当熟悉,可以认得出他们的武功套路。

    她一直以为风嬷嬷只是管家了得而已,不想风嬷嬷背后似有很多秘密。太奶奶、成国公府,风嬷嬷究竟是什么人?

    还有……还有沈度,风嬷嬷与沈度究竟是什么关系?从山丘那一晚看来,沈度和风嬷嬷肯定是认识的,那么前一世沈度在宫门局碰巧遇到风嬷嬷,那肯定就是假的了。

    “风嬷嬷,那一晚,是你通知沈大人来的吧?你与沈大人……”顾琰轻轻问道,不用说全,就足以表达她的意思。

    这不是质问,而是了解。那一晚沈度来得太及时,还有沈度唤风嬷嬷为“嬷嬷”,这一切都说明风嬷嬷和沈度关系匪浅。那么,风嬷嬷为何会来到顾家呢?

    “的确是奴婢唤沈大人来的。奴婢以前服侍过沈大人,后来才进了宫。奴婢满役之后,就被太奶奶挑了去,如此便来了京兆。”风嬷嬷一一解释说道,态度极为磊落。

    除了当年那些隐秘的仇恨,风嬷嬷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说的。

    风嬷嬷如此坦率,倒不知让顾琰说什么好了。原来,风嬷嬷还曾服侍过沈度。如此说来,她与沈度,倒多了一个关联了。

    她不由得想起了沈度,那晚漫天铺地的温暖似乎还留在心间,稍想一想,便烫得她脸色嫣红。

    风嬷嬷看着顾琰嫣红的脸,眼中闪过一抹促狭,似是不经意地说道:“姑娘,下个月初二,便是沈大人及冠之日了。”——她服侍过沈度,自是知道他生辰是在什么时候。

    顾琰嗔怒地看了风嬷嬷一眼,脸色的嫣红更甚。风嬷嬷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顾琰很清楚。

    及冠呀……这么重要的日子,她一定会送他一份大礼的。只是在送大礼之前,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章外:写完这一章,感觉word全是嬷嬷嬷嬷……眼睛都花了,求安慰!)(未完待续)

    ps:感谢a…no、紫藤妞妞、水谷雫的粉红,感谢屋顶上的雪的打赏,感谢lm117的更新票!谢谢大家~~~
113章 毒后(粉红155+)
    (第三更送上,愿大家喜欢!)

    不管真正谋布乡绅阶层的人是谁,如今崇德帝所遇到的情况,就让他心情不甚美妙。

    一个权力阶层的出现,必然需要分权,这对如今的大定来说,不算大冲击,但对崇德帝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官职名义上是公器,但实际上是帝王的私器,很多时候,崇德帝是将这个私器牢牢握在手中的。这些乡绅本身,不是崇德帝欲给权的对象,但天道滔滔大势如此,崇德帝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如果不是这些从关内府、剑南府涌来的乡绅,崇德帝根本就记不住唐璩、余涵远这两个名字。如今,他是记得了,还会一段时间都忘不了。

    “除了这些乡绅,那两个人背后还有谁?”崇德帝问着常康,想知道之前的调查有了什么结果。

    “奴才查过,林世谦事前似知此事,唐有安和余缙收到的加急信,非从三皇子府送出,而是走了二皇子府的门道。”常康躬身回答道。

    “是老二?”崇德帝挑了挑眉,颇有些讶异。这个事情,以老二的本事来说,可做不到这么周详。

    “线索是这么显示的。”常康照实回答道。事实上,当他查到当中有二皇子的手笔时,也颇感吃惊。二皇子一向表现平庸,如这次真的是他设局,那以往大家都看漏眼了。

    “以后对老二府里,多看一看。朕要知道他是真平庸还是韬光养晦。”如果经由这一事可以多一个聪明的皇儿,崇德帝还会觉得稍有安慰。

    说到了老二,他就想到了老三。老三是他最寄予厚望最看重的,原本打算明年初就立其为太子的。却没有想到,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事情都要顺延一步了。

    唐璩和余涵远这两人毕竟是三皇子府的幕僚,如今那些乡绅们来势汹汹,京兆府已经招架不住,三皇子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再不能一味压下去了。

    京兆府衙役都快握不住水火棍了。御史台那些官员。似乎已卷起袖子开始写弹状了,最主要的是那些乡绅们的万人请愿书,正在不断往京兆百姓中散发。这让崇德帝觉得,他不能再在紫宸殿中观望事态发展了。

    “常康,召老三进宫。”崇德帝给常康下了这个口谕,便闭上眼睛等待朱宣明的到来。

    且说。在三皇子府务本楼内,秦绩踱来踱去。似乎下定了决心一样,凝神对朱宣明道:“殿下,唐璩和余涵远一事,三皇子府必定要交人出去。这人,地位还不能低!殿下,您要交的人只能是褚备。”

    说到褚备这个名字。秦绩特地压低了声音。他知道褚备对三皇子忠心不二,从三皇子出宫建府的时候开始。褚备就是三皇子府的长史了,这么多年了,殿下肯定不舍得。

    不舍,便不得,就算殿下再不舍,都要弃了此人。

    “褚备不行……”朱宣明下意识地反驳道,褚备是他母妃那边的人,从他很小的时候,褚备就陪在一旁了,直到褚备任了皇子府长史,都没有逆过他的心意。

    若没了他,朱宣明去哪里找这么忠心耿耿,且得信得用的长史?

    “殿下,在皇库事中,褚备与姚亮有往来,已经在皇上那里留了底,再有唐璩、余涵远一事,皇上势必不会留他,殿下何不主动将人交出去?还能显得公正。”秦绩继续劝说道,头脑越发清醒冷静。

    唐璩和余涵远,还有他们的父亲,只是一个幌子,就是为了对付三皇子府的,可能布局之人握着乡绅阶层这把利刃,这一次三皇子府要受伤了。

    一想到这,秦绩心中便一阵心疼与烦躁。唐璩和余涵远死亡、京兆府棺材案、乡绅阶层夺权,这些针对三皇子府布局一环接一环,谋划得异常紧凑,将三皇子府围了个密密实实。

    要挣得出来,就只能从三皇子府内部着手,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弃掉褚备是最合适的办法,才有可能平息那些乡绅的怒气。现在是势成骑虎,哪里还有不行与否的问题?

    听秦绩这么说,朱宣明一时没了话语。秦绩的话是对的,现在不是讲情意的时候,而是三皇子府是否顺利脱身的问题。

    “光是教出褚备还不够的,殿下还必须就幕僚一事作出让。至于平息龙阳之癖的谣言,只要殿下亲事一定,自会不攻而破。”秦绩又说起了亲事,这一次,并没有像上一次那样置气。

    这下,轮到朱宣明有些讶异了,他很清楚秦绩的心结所在,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这么爽快。可见,秦绩此刻是真心实意地为三皇子府打算。

    接下来两人又就府内许多事商讨了一番,在崇德帝传召之前,朱宣明便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了。

    未几,京兆府衙就传出了最新进展,道唐璩、余涵远之所以惨死,是与三皇子府长史褚备有关,其人阴险毒辣,常借三皇子权势行事,蒙蔽了三皇子及众多人。

    直到这事扬出来,三皇子府才知道府中长史乃是一条恶狼,而褚备本人,对所犯之罪供认不讳。三皇子府当下就将其移交京兆府,定要对其严惩不贷,以伸唐、余两人之冤,以昭天下正义。

    至于褚备的具体罪行,京兆官员和各地乡绅们都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皇上已经表态,知道这事只能落到褚备身上了,这是皇上的底线,不可能再进一步下去了。

    乡绅们是要借此事来宣告进入权力体系的,以后他们还要继续渗透、活跃,不可能为了唐璩和余涵远这两个幕僚,而继续与崇德帝死磕到底。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是为了得到权力,而是在找死了!

    于是,在京兆府判决出来之后,乡绅代表们找到唐有安、余缙这两个人,表示这一场博弈,乡绅们只能做到这一步,不可能再多了,又表示他们已经觐见了皇上,不日就会从京兆散去。

    一旦乡绅们离开京兆,就意味这轰动不已的棺材案,要进入尾声了。

    唐有安仍是跪请乡绅们再帮一把,三皇子府只是推出一个长史而已,比起他儿子的死,这远远不够!

    乡绅代表觉得唐有安已经魔怔了,不由得沉了声音说道:“三皇子府的长史,已经是五品官了,这个用来偿命,还不够?你莫不是想着要三皇子?”

    做人,哪里能这么天真?三皇子乃天潢贵胄,就算他真的对唐璩做了什么,又能如何?

    这一次,说话的反而是从头到尾沉着的余缙,他向乡绅们道了谢:“这一次的事情,多谢各位了。如果没有各位相帮,我们的儿子死了便死了,遑论伸冤?”

    这一点,余缙倒比唐有安看得透。能有乡绅们出面,能让褚备偿命,已经殊为不易了。这一切,还有赖于那个褐衣人,不然,他们连儿子尸骨都找不到!

    既然通过种种谋划,可以除掉三皇子府一个长史,那么自然也可以除掉三皇子,但这不能一蹴而就,要耐心等待时机。这是褐衣人告诉他的,这一点,余缙无比相信。

    他已决定,有生之年,都要将所有精力用来谋划杀三皇子一事,这个,真的不急,反正死了独苗,他的人生也算尽了,专此一事,就好了。

    接下来,乡绅们便果然如潮水一样,从京兆往关内府各地散去,就像那么来的时候那样,仍是声势浩荡。自此,朝廷便知道了乡绅这个权力阶层,大定权力体系便有所调整。

    苦主唐有安和余缙两个人,也跟随着乡绅们离开的,带走的,是两副上好的黑色柳州棺材。

    他们的离去,并没有带走此事的深刻影响,关于棺材案的真相,关于三皇子的癖好,关于褚备的最后伏法,仍在京兆传得沸沸扬扬。

    这些事,当然传动了宫中。入夜之后,在宫中某处殿阁,有人将此事说得比外面传的要详细周全得多。

    “主子,唐有安和余缙已经启程返回关内府,属下会按照主子所说,将唐、余两家都清除掉,请主子放心。”说话的人身穿褐衣,声音粗粝,仿佛就像石子划在地上那么刺耳。

    “好,你办事一向妥当。褚备或许想不到,会因为两个区区幕僚而送命,呵呵。死一个褚备,当然是不够的,可不能让那边这么顺心顺遂。”一个女声笑着回答道,似乎对事情进展很满意。

    “谁会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