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23章

权贵娇-第223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肃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就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评价。集腋成裘、跬步千里。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话语。

    陆清笑了笑,说道:“大人说的没错,以后的朝局,还要仔细看看才是。不过,怎么说都好,这个奏疏能被皇上允许,还是有赖郑时雍。”

    他还记得,先前在东园这里,他们是如何讨论的,那时只能想出“遵祖制”的办法啊,并没有什么头绪,前路极是迷茫。

    最后大人说见步行步,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样,现在他们所想的事情,所想的对皇权的限制,终于还是做到了。

    上奏的俞恒敬、赞同的顾霑和何逑,还有最后来到京兆的郑时雍,都是使这事是实现的有功之人!

    沈度点点头,赞同这个说法:“陆叔说得没有错,这件事得成,靠的是很多人的努力,都要致谢,尤其是俞大人和郑大人。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他虽说得平平淡淡,但眼中蕴涵着笑意,可见心情很好。在他看来,能在尚书省做到这一步,就是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了,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沈肃当然也满意的,从他手指啄着桌面的频率急促了些,就可以看得出来。

    杜预想了想,继续说道:“不过,中书舍人的任期缩短,每两年半到三年一任。计之,你这个中书舍人待不了太长时间了。”

    杜预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沈度考虑调任的问题。如果不是中书舍人之职,则是哪里呢?这个后路总要想好才是。

    任期的问题,沈度也想到了。只是调任之位、后路等问题,还没有多想。国朝有这么多官职,总有可去之处。

    沈肃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升得太快了,恐皇上会有想法,还是压一压为好。”

    事实上,沈度能任中书舍人,都令沈肃想不明白的。为何皇上会将沈度放在身边,却又始终疑他、防他。这点,沈肃始终没有确切答案。

    “慢慢来吧,又不急。对了,中书舍人各押一部,你押了哪一部?”陆清认为后路的问题不急,着意于当下的情况。

    计之现在的职责,似乎更重要。毕竟,中书舍人监察六部,这在以前都没有过,如何监察、成效如何,都是要细加关注的。

    沈度似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笑眯眯地回道:“分押户部。”

    他这话一落,杜预就疑惑地说道:“咦?为何是户部?你兼领虎贲军,你更加熟悉军中的情况。我以为你应该监察兵部才对。怎么会是户部呢?”

    沈度的笑意更深了,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是户部。不过,户部不是更好吗?”

    户部的主官,是三殿下的岳父。监察户部,似乎更有意思。

    沈肃侧了侧头,看了看沈度的笑意,眼中闪过了然。户部,张龟龄,三殿下,这哪里是凑巧?计之想必去找了裴公辅,才会分押户部吧。

    杜预和陆清略想片刻,也额明白了这“更好”是什么意思,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一事,持续了这么久,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而沈家东园,就是此事最初萌发的地方,首先讨论此事的四个人,都做到了他们想做了的。

    国朝可待,不是吗?

    (三更!)(未完待续)

    ps:三更!
321章 有人离
    (四更!继续,请各位亲投月票!哭着打滚,啊啊啊~)

    当监察六部一事定局的时候,京兆也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虽不像中秋节那样张挂花灯,却有登高望远这一习俗,同样热闹非凡。

    这样的热闹,正好驱散了官场先前的沉郁,使得各官员过节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前院的态度,决定着后宅的行事。如此一来,各家官员夫人都卯足了力气,竭尽所能地打点登高望远一事。

    一辆辆马车从各官员家驶出,往城外的各座大山、各方高处而去。一时间,京兆四方城门都拥挤不已,马车、人群组成的庞大队伍,一直从城门排到东澄大街一带。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队伍都没怎么移动。如此下去,只能看见别人家马车的顶部,还能登什么高望什么远?鉴于这样的拥挤情况,有不少官员之家败兴而返。

    顾家,并不在这败兴之列。事实上,顾家就没有一辆马车驶出来,因为,顾家的主子们根本就不打算出城登高望远。他们陆续去的地方,是顾家的嘉醴院。

    嘉醴院内,住着的是傅通,准备重阳过后就离开京兆的傅通。

    在中秋节前后,傅通就已经收拾好行什了,本应早已起行,却一直拖延着。一晃,半个多月就过去了。

    他迟迟未有起行,一是不舍京兆的傅氏和顾琰,二是监察六部一事悬而不决。现在,离情别意已经叙够了,监察一事已尘埃落定,重阳都过了。他便不能再留了。

    京兆,是他客居之地。西疆,还在等着他。

    “祖父,你放心回西疆。京兆这里,孙儿会看顾好的。”傅铭这样说道,语气坚决。

    他的身体已经好了,一早恢复了在京畿卫的职务。仍是三营的副将。适逢休沐。他便来到了顾家嘉醴院,准备送傅通离开京兆。

    在过去几个月里,这一对祖孙有很多的相处时间。该所的话、要作的交代,都已经说了、提点了。到了这个临别时刻,傅铭唯能说的,就是让傅通放心了。

    与遇刺之前相比。傅铭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气度多了沉稳。也多了一丝抑郁。——西山那一战,陈通记损失太惨重了,几乎覆没。

    现在,陈通记已经重建。傅铉从西疆秘密来到了京兆。接过了傅家的暗哨职责,成为了陈通记新的主事。——他是傅通的侄孙、傅怀律的儿子、傅铭的堂弟,素以计谋见长。

    他的到来。标志着傅家对京兆的进一步看重,或多或少减轻了傅铭肩上的压力。

    这时。傅通和傅铭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傅家有灭族之祸,那么祸根必定在京兆。只要京兆的政局平稳,傅家才能安全。

    傅通点点头,说道:“有你们在,我很放心。”

    经历了西山一战,傅铭明显成长了。虽则有大苦大难,但对一个家族继承人来说,这必不可少。经历大苦难,然后有所成,就不枉了。

    傅铭旁边坐着的,正是顾琰。她神色黯然,眼眶发红,显然是不舍得傅通离开。

    人与人的感情,就是如此玄妙。白发如新倾盖如故,虽则她只和傅通相处了几个月,但她和傅铭一样,对这位长辈有很深的感情。

    傅通的到来,安抚了她和傅铭那一颗惊惧惶恐的心。前一世顾、傅两家灭族的命运,像一座大山重压在他们的心头,怎么都移不开。直到傅通的到来,才让他们卸下了这座大山。

    傅通来了京兆,虽然所做的事情不多,但每一件,都至关重要。

    他递交了傅怀德的辞书,交出了傅家历任的西疆卫大将军之位,解下了套在傅家脖子上的绳索;上奏点兵,再一次松动了傅家的位置,使得国朝的焦点不再集于傅家;建议撤尚书令,动摇了大定的官职,使得傅家的威胁越来越少……

    现在,成国公府和三皇子府的势力逐渐衰微,他觉得该做的已经做了,是时候返回京兆了。

    他看着傅铭和顾琰两人,目光和煦,笑着说道:“京兆这里,就交给你们了。就像我之前说的,尽心助九殿下和沈度,则顾、傅两族可保矣。”

    至此,傅通已经完全明白,傅家以后应该怎么做了。九殿下和沈度,前一世为傅家平反的人,这一世也是顾、傅两家的保证。

    傅通相信沈度,相信沈度所倾力辅助的九皇子,相信国朝有他们在,就不会有诛功臣的事情在,顾家就会平安。至于别的皇子登位,呵呵。

    傅铭和顾琰点点头,努力平稳着心潮,再一次聆听傅通的提点。这样的话语,他们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内心早已认同和信服。

    他们知道,傅通这话是正确的,不管以后京兆局势会如何、会发生什么事,他们都打算遵照这话来做。

    傅通满意地抚了抚胡子,而后半眯着眼睛,凝望着宫城方向,久久不语。

    傅通离开京兆那一日,送行的人很多,挤迫着西城门,情况比他到来的那一日还盛。

    顾家的人自是不用说了,顾霑、顾重安当然在,傅氏和顾琰也来了,傅氏从头到尾都泪水蒙蒙,只能不停印着帕子,不舍地看着她的老父;

    傅铭带着几个京畿卫士兵也来了,他们穿着一身铠甲,背脊挺得笔直,似在接受傅通的检阅;

    沈度也来了,他身后跟着陈维和几个虎贲士兵,还有兵部员外郎岑长清和叶固。这些人,都是当初来迎接傅通的人。现在,也来送傅通离开,全了这一场接待。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长隐公子也来送别了。他一身白色宽袖长袍,迎风飘盈,恍如天人降临。

    在向傅通拱手道别的时候,他轻轻勾起了嘴角,霎时,众人仿佛见到了仙乡缥缈,觉置身天上,不知何处人间。

    而人间那位战将,战功彪炳的西疆卫老将军,则“哈哈”大笑了几声,策马奔远,朝着他的西疆而回来。

    (章外:四更!求表扬求表扬!)(未完待续)

    ps:四更!
322章 绮念
    (五更!作者君很负责任地表示,虽则是十更,但绝对不水。情节、节奏都是按照作者君的大纲一步步来的。求赞,求赞,哈哈!)

    傅通的离开,带走了顾家的热闹,也带走了傅氏整副心神。一脸几日,她都徘徊在嘉醴院里外,看着傅通坐或站的地方,眼中有泪光点点。

    当嘉醴院收拾妥当,院门再一次关闭之时,她忍不住呜咽出声。父女亲伦,是世间至深至重的情感。当它远离的时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悲伤?

    尤其对傅氏这样的人来说,她都不知道,余生还能不能再见傅通一面,这些呜咽怎么压抑得住?尽管,她身边有顾重安、顾琰和顾道行,但这怎么一样?

    于是,这种离别的悲伤重击、再加上秋冬交加天气多变,傅氏便支撑不住,终于病倒了。

    她这一病,顾家内宅的事务,便全数落到了顾琰的肩上。虽然她有风嬷嬷、车嬷嬷两人相助,但有很多事务,必须是经顾家人之手,她仍是忙得不可开交。

    既要打点每日事务,又要看顾叠章院的傅氏,还要估计年幼的顾道行,并且还有庄子上的杂事,她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来将这些事情处理妥当。

    如此忙碌,倒有一个好处,就是将她的离愁别绪都冲走了。——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想别的。

    仔细说来,顾家内宅的事务不算多,但几日积压下来,加上各处庄子的秋获,都陆陆续续送到了顾家。这样林林杂杂。就足够顾琰忙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