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42章

执掌武唐-第442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十六卫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并没有战时府兵的指挥权,而对外用兵时的指挥权,在皇帝选派的大总管以及总管手中,而大总管、总管之职均是战起任免,战毕解除,从而保持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也保持了军队管理与军队出征两条线运行。

  

第八零六章 右骁卫幕府

 就比如说这次裴行俭要率领五万大军出征,绝对不是他想选谁就能够选谁,大多数部属都是根据十六卫将领名录,上报天皇天后挑选定夺,说句难听的话,即便裴行俭想要出征中途造反,面对那些并非是他亲信的部下,也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可以说,府兵制是初唐时期军事征战的基础。

  只是可惜到得后来玄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再也无法实行均田制,从而府兵制度瓦解,职业军人出现,地方节度使开始执掌军政,从而军镇节度使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其后的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更是给盛世大唐致命一击,从此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切的悲哀。

  陆瑾来到右骁卫府,便有军卒前来勘验他的身份和姓名。

  从今日开始,他已经检校右骁卫将军,自然是通行无阻,而根据府卫编制,右骁卫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中郎将五人,也就是说目前除了右骁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外,就属陆瑾的军职最大了。

  右骁卫府是一片宽阔敞亮的府邸,一色青石条铺地,无石无水无竹无草,北面三连阶二十七级台阶上的八开间殿阁威严如同庙宇般矗立着,门额正中镶嵌着五个斗大的铜字——右骁卫幕府。

  而在殿阁门廊下,两排长矛甲士挺身肃立如同石俑,四周大纛旗飘飘,门口石虎凛然生威,倍显军队幕府特有的肃穆与杀气。

  陆瑾尚未着甲,一身文官服饰站在幕府外面甚为别扭,更别提待会还要参加军议。

  好在平叛军长史王孝杰刚好走出看到了陆瑾的窘状,这才亲自前去为陆瑾领来了一副将军铠甲,让他穿上。

  待到陆瑾行至幕府当中,平叛军几位总管早就已经到了,一片“陆副帅”的问候声顿时就响了起来。

  经过王孝杰的引荐,陆瑾一一与这五位总管拱手问好。

  此五人分别是:右卫中郎将阎温古、右卫中郎将爨宝璧、右武卫中郎将刘景仁、左领军卫中郎将淳于处平、右领军卫中郎将沙吒忠义。

  阎温古年余五十,白发苍苍,面上满是皱纹,然而大概是从军多年的关系,他的腰身却一点没有佝偻,站在那里如同一株不倒的苍松一般。

  爨宝璧则是四十上下,不苟言笑冷冷淡淡,陆瑾总觉得此人看上去似乎有些阴沉,给人难以接触的感觉。

  而刘景仁与淳于处均是三十些许,一人高而瘦,一人矮而壮,都有着军人的干脆利落之风。

  最令陆瑾印象深刻的是右领军卫中郎将沙吒忠义。

  此人三十出头,面上一部连鬓大胡须,身形魁梧满是肌肉,几近八尺的身高站在厅中当真如同一尊铁塔,而且一听此人姓名,便知道并非是中原人士。

  果然,沙吒忠义对着陆瑾拱了拱手,沉声解释道:“启禀陆副帅,末将乃是百济人士,家父沙吒相如在百济亡国之后投降大唐,故而末将也成为了大唐将领。”

  陆瑾知道沙吒相如与黑齿常之均是当年复兴百济抵抗唐军的百济将领,其后被刘仁轨收复,这才归顺了大唐,没想到此人竟是沙吒相如之子,瞧着猛士般的容貌,便知道一定是虎父无犬子。

  不一会儿,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裴行俭到了。

  裴行俭依旧是一身精铁铠甲,外罩红色大披风,白发白须精神矍铄,腰间那把三尺长剑更显其凛然之姿,恰如一只老而弥辣的猛虎,让人望之便心生肃然之感。

  裴行俭环顾诸将一周,最后在陆瑾身上稍停了些许,这才亢声言道:“诸位,本帅乃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裴行俭,今次奉朝廷诏令前往西域征讨西突厥十姓部落反叛,今天在此聚将,主要是安排部署出征相关事宜,根据兵部征集府兵名册,这次我部共起大军五万,其中骑兵两万,步卒三万,所有兵员皆是来自关中折冲府,辎重由长安留守府负责提供,明日一早,吾便率领诸将以及幕府官员赶赴长安,准备出征相关事宜,不知诸位可有听的明白?”

  “明白。”在场诸将顿时亢声听命,一派军中男儿气势如虹之势。

  裴行俭满意的点了点头,又仔细的叮嘱了几点,方才让总管们离去。

  见到幕府当中就只剩下自己与裴行俭两人,陆瑾这才苦笑言道:“裴帅,今晨我才得知诏令,没想到明日就要出征,难道当真是兵贵神速么?”

  “怎么?莫非陆驸马心系娇妻,不愿意前去西域么?”裴行俭反问了一句,并没有丝毫的责怪,老脸上荡出了一丝微笑的波纹。

  陆瑾轻叹一声,继而笑道:“公主殿下还有五个月就要生产,说舍得那自然是骗人的,不过既然是朝廷征召,陆瑾当然是万死不辞绝对不会拒绝,况且能跟随裴帅一并征伐叛乱,实乃陆瑾之幸。”

  闻言,裴行俭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笑罢正容言道:“其实说起来,让你前去西域并非是老朽的意思,而是天后的决定?”

  “天后?”

  “对,金牙道行军大总管与副总管的人选,乃是天后与群臣们商议好了以后,直接通报给老朽的,不过起先朝廷原本是想要让左领军卫将军李知士担任金牙道副帅,而你是为行军总管,老朽以为如此安排稍欠不妥,故而提议由你来担任副帅,最后天后亦是表示赞同。”

  说完此话,裴行俭正容言道:“七郎,上次你率军剿灭白铁余叛乱看似摧枯拉朽雷霆万钧,但就实而论,你所面对的乃是一群空有数量,而无半分实力的流民,取胜乃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骁勇善战的西突厥游牧骑兵,这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对手,与其让你前去担任统军总管,不如跟随在我身边多学多看多思,参赞军谋并了解大军征伐行止,才能有所帮助。”

  

  

  


第八零七章 狄仁杰的心事

 去岁征讨白铁余叛乱乃是陆瑾生平第一战,五千骑兵杀得三十万叛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实乃以少胜多显赫之极的战绩,朝廷部分善于拍马的好事者更是将陆瑾喻作当代陈庆之,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陆瑾向来是一个较为明智之人,对于这些赞颂之声也能够平静心对待,但是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对平叛之战自我评价颇高,而且自己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失误,可谓非常的难得。

  然今天听裴行俭此番言语,陆瑾才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

  裴行俭说得很对,白铁余的三十万大军充其量也只是一群流民而已,无组织无纪律无精兵,能够有何等战斗力?

  朝廷精锐的五千金吾卫骑兵与之对阵,自然是利刀切豆腐般手起刀落,非常容易。

  但是西突厥不同。

  西突厥乃是有着悠久传统的草原部落,麾下突厥骑兵亦是出了名的战斗力强盛,其骑射之能即便是大唐骑兵,只怕也要稍逊一筹。

  更别提还有擅长山地步卒作战,以及平原骑兵作战战斗力都不俗的吐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

  心念及此,陆瑾立即点头受教,亢声应道:“裴帅放心,下官一定会按照你的吩咐做好自己的事情。”

  裴行俭满意的点了点头,捋须言道:“其实这次西突厥叛乱并没有太过严重,安息大都护王方翼乃是绝世名将,有他坐镇西域,理应不会出现太大的乱子,而且兰州都督程务挺将会先我们一步赶到西域,有他二人合力,但愿我们还能赶在战事结束之前抵达西域。”

  闻言,陆瑾大是奇怪,问道:“既然这次叛乱并不严重,那为何朝廷还要在关中一代征召府兵,并让裴帅你亲自领兵了?”

  裴行俭微微一笑,目光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大唐疆域地形图上面,西南角之处,“吐蕃”两个字清晰可闻。

  过得半响,裴行俭沉稳的嗓音才缓缓响了起来:“七郎,你要记住,西突厥当年早就被苏定方打得元气大伤,他们之所以隔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反叛,乃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而我们这次大战真正的对手,也并非西突厥,而是吐蕃,因为在大唐周边国家中,也只有吐蕃才是与大唐匹敌的对手。”

  陆瑾恍然醒悟了过来,已是点头言是。

  陆瑾回到公主府时,正值行将落日的黄昏时分,太平公主正在后花园内喂着池中的锦鲤,眉目间隐隐有着几分哀愁之色。

  陆瑾脚步轻缓的走入凉亭之内,望着太平公主单薄消瘦的背影,几次欲言又止。

  正愁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时候,不料太平公主似乎感觉到了他的到来,已是当先出言了:“七郎,你是来向我道别的对么?”

  “你已经知道了?”陆瑾的嗓音带着一丝惊讶。

  太平公主缓缓颔首,转过了身来,美目中已是有着盈盈泪光:“七郎身为大唐帝婿,自当为国尽忠,为父皇母后效力,这次能够统军远征西域,太平也着实为你感到高兴。”

  陆瑾闻言愣了愣,却是忍不住笑道:“怎么?难道四娘你就准备对我说这些?”

  “这些话是贤良淑德、以大局为重的太平公主殿下说给你听的。”太平公主幽幽一叹,叹息中有着深深的惆怅与哀伤,“至于你的娘子李令月,却是非常舍不得你前去西域,毕竟这一去黄沙万里天各一方,也不知多久能够回来?令月今日觐见母后的时候,真想使些小脾气让母后调换人选。”

  陆瑾知道太平公主此话是认真的,依照天后对她的宠爱,说不定也有调换人选可能,他苦笑问道:“那你为何却没有对天后言明?”

  太平公主正容言道:“因为太平知道七郎你志比天高,不愿意成为困在笼中的金丝鸟雀,只愿意成为翱翔苍穹的苍鹰,令月身为七郎你的妻子,岂能够束缚你的双翅,让你安于平凡呢?”

  一席话听得陆瑾心弦震颤,猛然将太平公主拉入了怀中,低着头嘴唇已是封住了她的樱桃小口,深深的痛吻起来。

  夕阳西下,池畔一对玉人如梦似画,久久都没有分离。

  

  洛阳城南,有座普普通通的里坊名为淳风坊,居住的多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而在淳风坊三曲四里,矗立着一座普普通通的四进宅院,住的是为一名现在还普普通通的朝廷官员。

  他的名字叫做狄仁杰。

  狄仁杰原本职司户部都知郎中,永隆二年因监察御史陆瑾在江南道被火凤教妖人劫持,故而狄仁杰奉朝廷之命担任江东经略使,前去睦州一带搜剿叛乱。

  这一去足足去了两年,直到上月,狄仁杰方才返回了洛阳,并向天后禀明了在睦州搜剿火凤教的情况。

  原本狄仁杰以为此番回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然而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多少天,天后居然又让他担任西突厥安抚使,跟随裴行俭前去西突厥平叛。

  诏令一来,狄仁杰即便心内有些许不情愿,但他也明白此乃天皇天后对他的信任,处于一个臣子的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