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418章

执掌武唐-第418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煮好了。”

  太平公主轻轻言得一句,纤手捏住茶勺长柄小心翼翼的将陶壶中翻动的茶汁盛入了茶盏之中,双手捧起送来6瑾的身前,轻声细语的言道:“七郎,快快喝下解酒吧。”

  看太平公主现在的模样丝毫不像外人前那高高在上的大唐公主,此时此刻反倒如同一个寻常人家的贤惠妻子般温暖体贴,6瑾不禁大是感概,接过茶盏便送到了嘴边,吹动着上面的浮沫儿便是呷得一口。

  茶水很香,但也非常的烫,使得6瑾止不住皱起了眉头。

  太平公主美目视线正落在他的脸上,见到他不甚满意的模样,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不好喝么?”

  “非也!”6瑾很敏感的察觉到了她的那份紧张,失笑道,“只是太烫了,我凉一会儿再喝。”

  说罢,他将茶盏顺手放在长案上,略一迟疑,僵在半空中的手忽地伸向了太平公主的娇靥,手指已是轻轻拂上了那张绝美无比的面颊。

  对于6瑾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太平公主显然有些意外,娇躯情不自禁为之一颤,丝丝红潮也是瞬间染红了脸颊,红晕直透耳根与脖颈,更显娇媚动人。

  感觉到手心温润如玉一片光滑,6瑾不禁大感享受,他用大拇指轻轻摩挲着太平公主的娥眉,轻轻言道:“数月不见,太平竟是变瘦了。”

  闻言,太平公主顿时有些沮丧,低低言道:“吃了数月的稀粥,变瘦也是在正常不过了,驸马莫非觉得太平现在的样子很难看么?”

  6瑾知道当代女子皆是是丰韵为美,而美男子的标准则是膀大腰圆,体型魁梧,这与唐人深受草原胡风的影响有关。

  然而,出生江东世族的6瑾却从来不这么认为,深受魏晋传统家风教育的他,更是看重女子的品行学问,而非身段容貌。

  若要真要以身姿容貌论,他觉得自己还是最喜欢娇小可人、温柔体贴如江南仕女般的女子,而非唐人以丰韵为美的普遍审美观。

  故而,他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罕见说出了一句醉人的情话:“令月不管是丰韵还是纤瘦,在我的眼中都是那么的美。”

  如果说刚才太平公主的脸红得如同一个苹果,但听了这句话之后,霎那间就变成了枫叶般的颜色,红得几乎快要滴出血来了。

  她轻轻一咬红唇,强忍羞怯抬起头来,目光幽幽的望着他言道:“太平一直觉得,七郎你是喜欢如同上官婉儿那般的柔弱纤细的女子,故而以前稍显丰韵的太平才会不入你法眼,所以我觉得瘦一点没什么不好的。”

  闻言,6瑾忍不住笑了起来,言道:“那我岂不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太平,千万不要为了我而委屈了自己,在我心中,我永远无法忘记当日与你蹴鞠时的英姿飒爽,至于上官婉儿……”

  说到这里,6瑾脑海中忍不住浮现出了那个无比熟悉的影子,几近一年未见她,两人似乎已经隔上了好远好远。

  想到这里,他顿了顿,如释重负的笑言道:“过去之人,过去之事,今后还是少提为好。”

  听到6瑾此话,太平公主心内说不出的高兴,她点了点头,忽地又想起一事,言道:“对了七郎,听闻前不久你在泾州将兰州都督程务挺打了一顿,对么?”

  6瑾眉头一挑,嘴角不知不觉泛出了一丝冷笑:“怎么?莫非是有人告到你这里来了?”

  太平公主摇头笑道:“非是如此,你也知道太平向来不太理会朝政国事,若非仔细留心,岂会知道这些事情?此事乃是太子皇兄告诉我的,说是程务挺不仅上表长安留守府控告你,而且还将奏书送去了洛阳。”

  6瑾沉默了一阵,言道:“程务挺不听号令在先,得到军纪惩罚也是常情,我相信天皇天后都是明理之人,断然不会有失偏颇。”

  “话虽不错,但是程务挺毕竟是正三品的兰州都督,向来与秉笔宰相裴炎的关系非常要好,而且听闻母后也是非常看重他,这样的人倘若记恨于七郎你,终归是个麻烦。”

  太平公主越说越觉得6瑾的神情愈来愈阴沉,但她为了使6瑾能够清晰认识这其中复杂的关系,还是坚持将话说完了。

  话音落点良久,寝殿内的气氛久久沉默着。

  6瑾端起已是微凉的茶盏慢慢品呷,好半响才出言道:“其实当时,待到我听到兰州边军在临泾县****掳掠之后,的确非常的愤怒,但我那时候也只是想上表朝廷禀告程务挺之罪,而非是当场当着全军的面杖责于他,但是后来,一件事情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哦?不知何事呢?”太平公主立即好奇追问。

  


第七六四章 坦诚相告

  6瑾神色微微一僵,似乎有些犹疑,然而很快那丝犹疑就立即消失不见了。

  他轻轻叹息了一声,沉声言道:“记得那天我来到城内见到如此惨状,到处都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我的心内已是特别的愤懑,但总算死死的克制住自己,才没有轰然作,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听见了一阵女子的哭泣之声,顺着哭声寻揽而去,才现尸体堆中竟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

  “那女子衣衫破烂、身上隐隐可见瘀痕,不用问也一定是遭到了兰州边军残忍的蹂躏,而在她的怀中,还抱着一个失去手臂的孩童,对于我们的到来那年轻女子根本不为所动,一直都在那里哭泣不止。”

  太平公主听得心头一紧,颤声问道:“那她的夫君到何处去了?可有看见?”

  “谁知道呢!”6瑾自嘲一笑,“或者是参加了叛军早已葬身沙场,亦或是在兰州边军血洗城池的时候惨死了,总之当时我看着她,看着她孤苦伶仃一人抱着那个孩童哭泣不止的模样,那股绝望、那股悲伤、还有那股对周围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悲恸,深深的震撼了我,也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说到这里,6瑾不禁回想起了江宁县的那个雨夜,磅薄大雨中,他抱着阿娘渐渐冰冷的尸体是那么的无助,仿佛一瞬间就失去了所有,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值得留恋而牵挂。

  若非老师孔志亮和亦师亦友的裴道子,6瑾真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活下来。

  同样面对临泾县那个可怜的女子,他才会生出了感同身受,才会不顾一切赶赴兰州边军军中,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制止了兰州将士们的残暴之举。

  听到这里,太平公主满腔的注意力却是悄然转移了,她很敏感的听到了6瑾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暗忖道:“如同当年的自己?莫非七郎当年也有过非常惨烈的遭遇?”

  想到这里,太平公主这才忽然现自己只知道6瑾是寒门出身,自小双亲亡故,由老师抚养长大并教授学问,其后来到长安一朝进士及第,成为了士子梦寐以求的当朝状元郎,对他其余的过往之事一点也不知情。

  “七郎,你能对我说说你幼时的事情么?”太平公主柔柔的说了一句,轻轻的话音如同春风拂过柳树一般温柔。

  对于自己的过去,6瑾长期以来一直是守口如瓶,目前真正知晓他身份的除了孔志亮与裴道子外,似乎就只有裴行俭知道,上官婉儿或许也隐隐约约猜到过一些,但理应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如今,当太平公主忽地问出这样的问题后,6瑾不禁大是犹豫,显然不知道是否应该坦诚相告。

  太平公主感觉到了6瑾的那份犹豫,一丝失望之色不禁从俏脸上一闪而逝,然而很快,她又露出了笑容,轻轻言道:“既然七郎不想多说,那便算了。”

  “不,这也没什么好瞒你的。”6瑾摇了摇手,剑眉一轩忽地正容言道:“其实不瞒公主,我以前的名字并非6瑾,而是谢瑾,乃陈郡谢氏大房嫡长孙。”

  轻轻一句话,顿时令太平公主一双美目睁圆了,俏脸上露出了不能置信之色,情不自禁的追问道:“七郎你……原本名为谢瑾?这……是何故?”

  6瑾轻轻一叹,便从自己幼时开始说起,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讲述了谢怀玉失踪后大房面临的危局,讲述了大房与二房之间的争夺。

  当讲到二房为了夺取大房之位害死6三娘的时候,饶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6瑾也是忍不住眼泛热泪,心头酸楚不止。

  太平公主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她万般没有想到6瑾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故事,原来他之所以来到长安,之所以要不顾一切考取进士,便是为了替他的阿娘报仇。

  原来他一直想要寻找的,甚至不惜前去长安找寻下落的谢怀玉,便是他失踪多年的恶父亲。

  心念及此,太平公主不由自主的生出了几分怜悯之情,看向6瑾的目光中也是更加温柔,她多么希望能够用自己柔情为6瑾抚平心中的伤痕沟壑,让他能够走出幼时的阴影,体会到家庭的欢乐。

  如果有可能,她甚至还想亲自前去江宁县,祭拜那位从未见过的严姑一番,并好好惩治谢氏二房那些恶人们,替6瑾和6三娘讨回公道。

  6瑾似乎已经猜到了太平公主在想些什么,轻笑言道:“去岁我奉你父皇之名前去江南道办案的时候,已经替阿娘报仇雪恨,犯谢睿渊、谢景良均被处于斩刑,至于主谋之人谢太辰则是配三千里至松洲,此生也无法返回中原。”

  太平公主顿感欣慰,然而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既然谢太辰乃是主谋者,那为何七郎你却还要放他一条性命?将之一并斩了岂不更好?”

  6瑾摇头轻叹道:“非是我不想斩杀谢太辰,只是因为当时他告诉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为回报,我答应他饶他性命,总不能食言而肥吧。”

  “食言而肥又有什么关系!”太平公主蹙着眉头说了一句,正容言道,“七郎虽是君子,然而对待谢太辰这般的小人何须讲什么诺言?常言道斩草要除根,本宫觉得还是派人专程前去松洲一趟,了结那谢太辰的性命为好。”

  6瑾想了想,终还是摇头道:“算了,若是当真做出如此行径,那我又与谢太辰又有何等区别?松洲毗邻吐蕃地理险恶、民风彪悍,相信谢太辰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何须这般睚眦必报?”

  太平公主说不过他,只得点头言是,忽然,她又想起一事,神情登时为之一怔。

  还记得去前年她悄悄陪同6瑾前去长安找寻谢怀玉下落时,6瑾醉酒曾说过他的阿爷乃是母后的面,当时太平公主还以为乃是酒后戏言,现在看来,此话很有可能便是事实。

  而且6瑾找寻谢怀玉多年,上次想要与上官婉儿离开长安私奔的时候,他甚至不惜扮作刺客偷偷前来挟持母后,这其中不知与谢怀玉的下落又有何等关系?

  想到这里,太平公主脸色隐隐有着几分苍白,然而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她却是难以启齿不便多问。

  但是,现在一切问题的关键很显然在失踪多年的谢怀玉以及母后身上,想必也只有当事者,才知道当年究竟生了什么事。

  或许自己可以旁敲侧引为七郎打听此事,如果能够找到谢怀玉,了却七郎如此一桩心头大事,想必他也会对自己另眼相看。

  心念及此,太平公主已是偷偷打定了主意,一双凤目微微阖起,闪烁着点点精光。

  

  

  :。:

  

第七六五章 琴瑟和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