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376章

执掌武唐-第376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实沉重的铁包石门被四名羽林卫士合力推开,沉沉的腐朽味顿时带着一股灰尘直扑鼻端,呛得站在前面的纪处讷不禁以袖拂面,连连咳嗽不止。

  待到灰尘飘开,纪处讷这才笑盈盈的言道:“6少卿啊,这就是钱库,看看吧。”

  6瑾还是第一次来到朝廷的钱库,自然而然满怀好奇之心,然而当他真正走进这一间四面皆墙的青砖库房屋之后,整个人还是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得无以复加。

  钱!太多太多的钱!6瑾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钱,当真是堆积如山!

  这个比喻没有半分不妥,出现在6瑾眼前的,的确是一座用无数铜钱堆码出来的小山,壮阔得当真是无以复加。

  

  

  :。:


第六八七章 太府寺所见所闻(下)

 6瑾站在原地呆愣半响,这才脚步缓缓的朝着里面走去,一路行来脚下踩着的均是厚厚一层的钱币,而那些钱币原本用以穿成一贯的麻绳全部已经腐朽,故而四面散落,在灯烛熠熠的照耀下闪烁着动人的光泽,若是被那些爱财如命之人看见,必定会兴奋得当场疯狂。Ww

  站定欣赏了那座钱山半响,6瑾这才俯下身子从地上抓起一把钱币仔细端详。

  这些钱币是经少府监锻造,显然从未在市面上进行流通,全都崭新亮,钱币表面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的“开元通宝”四个楷书小字,文字更是庄重隽秀、挺拔圆润,未经过半分的摩擦损坏。

  站在一旁的纪处讷捋须解释道:“6少卿,这开元通宝每文重大概一钱,每十文重七钱,每贯重六斤四两,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少府监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不过这些金银制开元通宝并不在市面上流行,而是专门供圣人赏赐给王公大臣之用,在大盈库内很是常见。”

  6瑾了解的点了点头,一想到光是左藏库便有如此惊人的钱财储存,还不算其他的布帛金银,直是让他大感大唐盛世的财货丰沛。

  随后,两人又前去右藏库。

  右藏库是专门存储金玉、珠宝、名品等物之所,对照存储钱币的左藏库,右藏库的地位却是低了许多。

  百般无聊的在库房内看了看那些珍贵的名品,6瑾也没有兴趣多呆,乘着离午膳还有一会儿的时间,便朝着太仓署赶去。

  太仓署是管理举国粮食储备的机构,总得来说,大唐的粮食产粮还是比较丰足,特别是至隋炀帝开拓大运河直通江南之后,来自江南的钱粮更能经过水利之便北上洛阳,而举世闻名的含嘉仓正设在洛阳城之外。

  不过相对位于三川之地的洛阳,关中用粮情况却一直有些堪忧。

  盖因关中至秦汉之后粮田肥力日趋下降,隋唐之时又以长安为都城,关中人口急增在高宗末年达到顶峰,致使粮食供应压力一直非常的巨大。

  而因为水道阻塞不能通大货船,囤积在洛阳的粮食往往只能靠民夫赶着牛车拉往长安,这就造成了沿途粮食损耗巨大,得不偿失的地步。

  如遇丰年,关中粮食勉强自给自足倒也算好,若遇天灾粮食歉收,关中无避免就会因为粮食问题而陷入饥馑。

  就好比今年,关中因为干旱致使粮食产粮严重不足,一直只能依靠往返于洛阳长安两京的粮车保障口粮供应。

  不过因为这些年裴行俭大军远征东~突厥耗粮惊人的缘故,洛阳的存粮也不充盈,甚至到了库存见地的窘迫境界,若非冬日大雪封路不能远行,所不定高宗便会带领群臣前往东都洛阳,以避饥馑。

  当听完纪处讷对于存粮情况的介绍之后,6瑾不禁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无不担忧的言道:“纪太府,照你这么说,今年冬日莫非会有很多普通百姓无粮可食?”

  “是啊。”纪处讷点了点头,表情却是一幅云淡风轻的模样:“关中每年饥馑,都会饿死一丝赤贫的穷人,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待到开春天子前去洛阳,而江南新收获的粮食运来之后,关中的粮荒自然迎刃而解。”

  听到这样的话,6瑾微微有些不满,感觉这纪处讷身为太府卿掌管朝廷钱粮,居然这般淡薄人命冷血无情,即然粮库存食已经见底,那就应该按计划的节省用粮开支,而非任由朝廷继续大肆铺排宴席。

  正在他沉吟是否需要向纪处讷表达自己的建议之后,不意刚走入太仓署的纪处讷一张脸膛已经阴沉下来,显然正隐藏着愤怒的火焰。

  6瑾见状大是奇怪,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过来。

  比起刚才在左藏库、右藏库受到的隆重接待,这太仓署却是冷冷清清如斯,门口竟连一个迎接的官员都没有,仿佛不知道太府卿与太府少卿今天将要到来一般。

  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的纪处讷忽地一声冷笑,对着6瑾言道:“6少卿可知太仓署为何会这般不懂规矩?”

  “下官却是不知。”6瑾自然感觉到了纪处讷的不悦,但他并没有多问。

  “哼,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纪处讷冷冷挥袖,口气满是不悦之意,“其实说起来,原本太仓署也是好好的,不过自从他萧璿担任太仓署署令之后,太仓署便越来越不像话了!”

  “萧璿?”6瑾轻轻皱起了眉头,显然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的陌生。

  “莫非6少卿还不认识此人?”纪处讷惊讶的瞪了6瑾一眼,这才想起眼前这位6驸马乃是两年前经进士及第入仕为官,以前并非长安之人,故而对于萧璿的“丰功伟绩”自然不太知晓。

  想到这里,纪处讷冷冷一笑,言道:“萧璿乃是出生兰陵萧氏,而那位被废为庶人的萧淑妃正是他的亲姑姑,此人年方二十五就担任长安县县尉,掌管朱雀街以西五十四坊及西市治安,可谓少年得志,然而萧璿执法残酷,心狠手辣,时常欺压良民,在长安县县衙外置五色大棒,稍有忤逆其心意者便遭到他乱棍殴打,我那妻弟武三思有次醉酒无意冒犯了宵禁,当时就是此人带领着一干人不分青红皂白将三思殴打于长街,此事也惹来天皇天后大怒,将萧璿从长安县县尉的任上贬谪至太仓署担任署令。”

  6瑾明白了过来,不禁有些暗暗佩服这名为萧璿之人的勇气。

  兰陵萧家乃是天下名门,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并成为“王谢萧袁”,为南朝“四大侨望”之一,贵不可言。

  不仅如此,兰陵萧氏更创建了齐梁两个皇朝,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还有大批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客,可谓非常了得。

  到了唐初,萧家更出了被太宗皇帝诗赞“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忠臣”的宋国公萧瑀,此人更在凌烟阁二十四名臣当中排名第九位,可见其地位了得。

  不过到了高宗朝,兰陵萧氏出身的萧淑妃与其时还是昭仪的武媚争宠,失败后被贬为庶人,惨遭武媚制成人彘而死,整个兰陵萧氏也遭到朝廷打压。

  而担任长安县县尉的萧璿居然丝毫不惧自己兰陵萧氏的身份,当街殴打天后的侄儿武三思,可谓勇气惊人,即便是6瑾现在想起,也不仅为当时的萧璿暗自捏了一把冷汗。

  心念及此,他也不由对此人生出了几分隐隐的好奇之心。

  


第六八八章 关中缺粮之隐忧(上)

 进入太仓令衙门,里面竟是一片忙碌。

  与时才在左右藏库所见的迎接上官忙碌不同,太仓衙门内的官吏们是真真正正在忙于公务。

  陆瑾举目望去,不时有身穿黑衣的吏员从正堂内进进出出,前庭东西两间吏员们所用的公事房内也是人头攒动,隐隐有轻轻的议论声传来。

  纪处讷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脸上依旧是青一阵红一阵暗含怒意,显然还在计较太仓署官员未曾出门迎接之事。

  两人登上正堂,陆瑾这才看清楚正堂内的情况。

  十来张长案呈不规则的形状排列,每张长案后均坐着三名黑衣吏员,一人负责拨动算筹、一人负责翻找文书卷宗,另一人则高声报号,一连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字声此起彼伏。

  “启禀萧太仓,蓝田县目前有三千八百石。”

  “奉天先县有五百三十石。”

  “三原县有四百七十石。”

  “栎阳有八百五十石。”

  ……

  陆瑾听得半天,才明白这些吏员似乎在禀告关中地区县衙正仓存粮数量,而坐在正堂北面案几后的那位绿袍官员运笔如飞,似乎正在将吏员们所报出来的数字一一记录在案。

  见到里面一片忙碌的模样,纪处讷终是忍不住了,跨入正堂内厉声喝斥道:“萧璿,你又在瞎忙活个甚来!连基本礼仪都不懂,你是如何当官的!”

  一番铿锵有力的喝骂,顿时让里面的报号声停息,堂内诸人望着入内的纪处讷,仿若是看到了一只狰狞怪兽突然闯进来了一般,均是吓了一跳。

  陆瑾这才看明白坐在北面长案后的那名绿袍官员的模样,他大概三十出头的年龄,面容清瘦颧骨高耸,颌下留着稀疏发黄的短须,称不上俊俏,但也算不得丑陋,普普通通的模样甚为不起眼,然而那双眼眸却流淌着一股让陆瑾甚为熟悉的光芒——是那种认真谋事干事之人,沉浸在事务中聚精会神的神光。

  纪处讷负手上前了数步,站在甬道中间望着那绿袍官员怒声言道:“今晨本官便使人知会了你,言及本官与陆少卿将会前来太仓署视察一番,你看看你是如何准备的?居然都不出门迎接,如此藐视上官,蔑视礼法,有你这么当官的么?”

  话音刚落,那位绿袍官员陡然回过神来,大手猛然一拍案几发出“啪”的一声大响,浓眉大皱语气凌厉的言道:“纪太府,下官萧璿并非是依靠门荫入仕的纨绔,而是明经头名入仕,自然懂得为官之道,这一点也不需要你来教。”

  硬梆梆的一句话顿时让纪处讷气得面红耳赤,他抬手戟指萧璿,咬牙切齿的怒声道:“好你个萧璿,来到太府这么久,你可有尊重过我这个太府卿!本官告诉你,可不要把你担任长安县县尉的那一套风格带来我太府寺衙门,否者本官一定要参你一本,将你撵出去!”

  萧璿冷哼一声,从案后站了起来,随手抓起搁在案上的一本账簿,冷冷言道:“纪太府,事情有轻重缓急,迎接上官固然很重要,然而却比不上下官现在正在忙碌之事!”

  “好,你说说看!你在瞎忙活个甚!”纪处讷怒极反笑,显然余怒未泯。

  萧璿硬梆梆的言道:“下官职司太仓令一职,为朝廷掌握粮食仓储,自然有责任关心举国粮食储存情况。今年入夏以来关中大旱,赤地千里,禾苗尽枯,收成不足往年两成,已隐隐可见饥馑之乱像,而在入冬以来,关中民众食粮全靠市场所卖度日,假若一早米铺断供粮价飞涨,必定会引来大乱。”

  “尔真的是危言耸听!”纪处讷厉声一句,开口言道,“今年收成的确不佳,但是本官已经上书政事堂,请求宰相们调运各地粮食进入关中,而且那些唯利是图的粮商怎会甘见长安粮食断供?他们不断运来粮食进入长安贩卖,如何会发生大规模的缺粮乱像?”

  “哼,那敢为纪太常,朝廷每月进入关中的粮食几多?粮商们运来几多?”

  “朝廷每月调粮一百二十万石,至于粮商调粮之数本官如何知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