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169章

执掌武唐-第169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若颜欠身道:“对,若殿下能够仗义相助,宗主和诸位宗长必定会非常高兴。”

  沉吟半响,李贤轻吁出声道:“若是他人相求,本太子必定拒绝,然而请求者乃是若颜你,本太子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过进士名额历来都有限制,每科皆为二十余人,以我最大的能力,最多可为你们七宗五姓谋得三到五个进士及第名额,不知若颜意下如何?”

  崔若颜心头一松,笑道:“若能如此,七宗五姓已经非常满足了,多谢殿下相助之情。”

  李贤哈哈笑道:“无妨无妨,对了,这是第一件事,不知另一件事是什么?”

  崔若颜略微沉吟了一下,轻叹言道:“这第二件事,乃是若颜的私事,我想请殿下替我调查一个人。”

  李贤闻言大奇,言道:“要论消息灵通,找人查人,本太子尚不及十七郎你,为何十七郎却拜托到了本太子的头上?”

  “殿下有所不知,在下要找的人以前曾就职于内廷,即便在下消息再是灵通,也查不明内廷之事啊。”

  “原来如此,也不知十七郎想要调查之人是谁?”

  崔若颜美目轻轻一闪,一字一句地清晰言道:“他名为谢怀玉,大概在龙朔年间就职于内廷。”

  李贤颔首言道:“那不知这谢怀玉就职于内廷何等部门?”

  “这一点,若颜也不知道。”

  沉默半响,李贤皱眉言道:“内廷之中官吏甚多,加之现在离龙朔年间已有十多年,只怕不是那么好调查,不过既然是十七郎你的事情,本太子一定会尽心尽力,一有消息便会通知你。

  ”

  崔若颜拱手致谢道:“多谢殿下。”

  出得东宫,崔若颜与君海棠登上了停在宫门口的马车,刚刚放下车帘,崔若颜便一把扯掉了头上戴着的幞头,解开盘在头顶的发髻,任由如云般的秀发倾泻而下,披撒肩头。

  君海棠心知娘子热得不行,连忙行至软塌边打开了一个抽屉,阵阵冷气直往外冒。

  如崔若颜所乘坐的这般豪华马车,夏季软塌下面都藏有冰块,以便乘坐者消暑解乏,而君海棠又在抽屉内镇着一壶香甜可口的蔗汁,此际饮用最为合适。

  一碗冒着白烟的蔗汁下肚,崔若颜顿觉燠热的暑气顷刻消散,浑身凉悠悠说不出的畅快。

  搁下白玉碗后,她斜靠在软塌之上,目光直勾勾地望着车厢顶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君海棠收拾妥当后,瞧见娘子鲜少呆愣之态,不禁笑道:“娘子,既然太子殿下同意为你寻找谢怀玉,想必一定会查出线索,只要找到了他,便能解答你心头疑惑,不过我总觉得你是多虑了。”

  崔若颜沉默半响,这才长叹出声道:“海棠,也不知是否是我多心,总觉得我失忆之事不是那么简单,为何十岁之前的事情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阿爷说是我十岁之时不甚从山上跌落,撞到了脑袋,然而我总觉得阿爷对我有所隐瞒,直到两年前无意听到家中老仆与人提及,说我并非是阿爷的亲生女儿,而是由一个名为谢怀玉的人带到崔家来的,而这谢怀玉,以前曾在皇宫内廷任职,如此种种,自然要调查清楚。”

  沉吟半响,君海棠不禁问道:“但是娘子,你何不直接询问宗长,是真是假一问便知,如此暗中调查,只怕宗长知道了会甚为不喜。”

  崔若颜轻轻一叹,摇头道:“海棠,阿爷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若有心瞒我,那肯定会捂的严严实实的,一点风声都不会向我透露,此事只能容我慢慢调查,方能解开真相。

  ”

  君海棠明白娘子对她的身世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既然娘子想调查,那自己也只能鼎力相助,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娘子身世的线索居然和谢瑾的阿爷谢怀玉联系在了一起,想及当初她还曾答应谢瑾替他寻找阿爷,如今两件事合二为一,不禁让君海棠大感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第三零五章 建言殿试

 

  推荐阅读:   从翰林院撰书归来,上官婉儿依旧有些魂不守舍,只有一想到今日陆瑾作诗挑战许叔牙全是为了自己,她就止不住一阵心乱如麻。

  莫非陆瑾对自己也是心存喜欢……

  想到这个可能,上官婉儿面颊红晕大盛,来到湖边悠悠慢行思忖,却终觉得有些拿捏不准。

  或许在他心中,只是将自己当作了他的恩人,见到恩人受辱,他才忍不住挺身而出相助,对,这样也很符合他的性格。

  心念及此,上官婉儿那火热的心儿犹如遇到了千年冰山,陡然就冷了下来,顷刻之后竟是冰凉一片。

  论容貌地位,太平公主强她上官婉儿多矣,陆瑾即便是要选,也会选择太平,何能看上身份卑贱的自己?

  侍诏又能如何,学士又能如何,说到底也只是囚禁于深宫中的宫婢而已,或许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皇宫的机会,何能奢望与寻常女子那般找到属于自己的如意郎君?寻常女子相夫教子的幸福,始终与她无缘啊。

  上官婉儿自嘲地笑了笑,心内涌出了阵阵悲凉之情,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陷入了沉沉的愣怔当中。

  突然,一阵脚步声响彻在身后,上官婉儿闻声回头,却看见蔗蔗正顺着湖边小道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上官婉儿明白蔗蔗跟随天后多年,可谓是心腹之中的心腹,在她面前上官婉儿根本不敢有所托大,连忙迎上笑问道:“怎么,蔗蔗今日也有闲暇出来欣赏湖景?”

  见到上官婉儿,蔗蔗看似松了一口气,展颜笑道:“瞧你说的,婉儿,天后急召,吩咐你立即去仙居殿觐见。”

  说起来,上官婉儿已经有很多天未见天后,听到天后传召的消息,心知必定是有所事情,止不住心头一凛,连忙点头道:“好,奴这就随你前去。

  ”

  上官婉儿刚随着蔗蔗走得没几步,突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问道:“对了,不知天后召见婉儿所为何事?”

  “天后心思如海,奴如何看得出来?”蔗蔗轻轻一笑,继而又言道,“不过今日天后看似非常高兴,婉儿不用担心。”

  上官婉儿点点头,却是忍不住陷入了沉思当中。

  有倾,两女来到仙居殿,穿过屏风帐幔进入寝宫之内。

  武后正斜躺在贵妃榻上休憩,瞧见上官婉儿入殿,连忙微笑招手道:“婉儿来了么?快快入座也。”

  上官婉儿拱手作礼,落座在了旁边的绣墩上面,挺直腰杆小脸严肃等待。

  见她如临大事的模样,武后却是淡淡一笑,挥手言道:“今日无事,朕特意前来听听撰书情况,用不着这般严肃。”

  上官婉儿点头言是,便将这段时间应贤院的事务挑其重要仔细地讲述了起来,听得武后连连点头不止。

  说到最后,上官婉儿想及许叔牙等人的傲慢无礼,忍不住心头一动,言道:“天后,最近弘文馆对于我们前去查阅书料的官吏颇为刁难,今日婉儿亲自前去拜会许叔牙,谁料他竟以研习诗赋事务忙碌为由,让婉儿足足在门外等待了两个时辰,若非陆学士挺身而出,质问许叔牙,说不定还会等得更久。”

  武后凤目一闪,嘴角溢出了一丝冷笑:“一个食古不化的腐儒,真是得志便猖狂,后来情况又是如何?”

  上官婉儿微笑作答道:“多亏陆学士受辱不乱,从太宗皇帝设立弘文馆初衷之上驳斥许叔牙歪理,最后许叔牙气不过,还吟出一首新作的诗讽刺陆学士没有才学,圣人猜陆学士当时是怎么说的?”

  没想到上官婉儿居然还卖起关子,武后不由哑然失笑,问道:“陆瑾是怎么说的?”

  上官婉儿学着陆瑾的口气,言道:“陆学士当时说的是:如许馆主这般水平的诗,本郎君一刻钟能作上十首。

  ”

  话音落点,武后首次露出了惊讶之色,有些不能置信地笑道:“哦,他当真这么说?”

  “可不是么?天后啊,当时婉儿听了他这句话,真是吓得呆住了,以为陆瑾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竟说出这样的大话。”

  武后一双柳眉轻轻蹙了蹙,却又笑道:“朕倒觉得陆瑾夸下海口肯定是有所依仗,接下来又是如何?”

  瞧见天后非常感兴趣的模样,上官婉儿笑语言道:“听到陆学士这样的话,弘文馆众学士自然是非常的气不过,许叔牙还说若是陆学士能够刻钟作上十首不错诗篇,他便当场拜陆学士为师。面对许叔牙的挑衅,陆学士自然是毫不退让,当真在一刻钟内作出十首绝妙诗篇,令许叔牙是哑口无言,甘愿认输。”

  话音落点,武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笑罢言道:“好个陆瑾,许叔牙那人自负学问自视甚高,今番遭到如此奚落却只能愿赌服输,真是大快人心啊。”

  上官婉儿心知武后一直不喜许叔牙为人,此际听到他吃瘪,自然感到非常高兴。

  武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那许叔牙究竟有没有拜陆瑾为师?”

  上官婉儿如实回答道:“当时婉儿和陆瑾担心与弘文馆就这么闹僵,便放了许叔牙一马。”

  武后闻言一笑,叹息道:“你们呐,终归是心软了一些,倘若是朕,必定会让那许叔牙磕头拜师,以后见到朕他就会绕道走。”

  上官婉儿故作惭愧地道:“婉儿那比得上天后你的深谋远虑,当时却没想那么多,只要许叔牙能够答应不刁难应贤院查阅书料的吏员,便是足够了。

  ”

  “看来这陆瑾也算忠心于朕,算是个不错的人才。”武后微笑说得一句,“就比如他所提出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之举,这几日朕想了想,觉得非常不错。”

  上官婉儿明白武后突然提及科举之事,必定有所图谋,一时间也没有说话,静静等待下文。

  武后蹙眉思忖了一阵,言道:“这样,朕安排婉儿你一件任务,就由你负责草拟一篇建言,将设立殿试的好处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朕看完之后再送给圣人过目,请圣人定夺。”

  上官婉儿听的心头一凛,立即明白天后对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上了心,急忙点头应命。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第三零六章 进行府试

 

  推荐阅读:   翌日一早,上官婉儿便将拟就妥当的一文送给武后过目,武后看得点头不止,未作修改便亲自前去了高宗寝宫。

  三日之后,高宗在早朝上令人宣读了这篇建言,登时激起了一片轩然大波,群臣们吵吵嚷嚷,闹得是不可开交了。

  就实而论,历来推行新的制度改革,自然会触碰旧的利益既得者权益,而设立殿试之举,无异于触碰到了士子入仕最为关键所在,群臣们议论纷纷也是常理。

  总的说来,推行殿试对朝廷五品以上的大臣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按照唐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

  门荫者,即子孙可依靠祖父、父亲的官职而得官,其中嗣王、郡王的子孙入仕时即授以从四品下官阶;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子孙门荫入仕的官阶为七品至八品,这是一条不需通过科举独木桥的康庄大道,也是上位者的特权之一。

  因此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主要集中在世家望族子弟、六品以下官吏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