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回归大宋 >

第174章

回归大宋-第174章

小说: 回归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东家的话,堂哥和我说过了。”李成志答道。

    “好,你是淡然的弟弟,我就有话直说了,我们涿州商行虽然是以做生意为主,但我同时还要求你们收集各种情报,这个淡然和你说过了吧?”赵谷又问道。

    “说过了,东家您是想知道蜀国的消息吧?”李成志似乎猜到了赵谷的来意,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了十几封信封。

    “这里便是蜀国大部分高官的个人资料了,另外还有部分蜀国的兵力布置。”李成志跟着道。

    赵谷赞赏的看了他一眼:“不错,知道未雨绸缪。”

    接过信封,赵谷一一拆开,看完后又递给了李成志。

    此时,他已经对蜀国的大致情况有了了解,总而言之,王小波和李顺图谋造反已经多年了,此二人往常只是寻常富翁,和各个官府关系不错,人缘不错,趁着此次川峡路被朝廷压迫过狠,以及川峡路从军子民损伤惨重之际,便拉拢了一帮人杀官造反,这才建立了蜀国。

    而因为事发仓促,加上川峡路毕竟还是人少了些,因此这二人麾下并没有太多人才,最起码类似曹彬这样的大将之才和吕蒙正这样的宰相之才,他这里并没有,唯有一个名叫何胖子的富商,如今是蜀国的计相,还算是一个人才,蜀国在他的治理下,各种税收和产业都发展的不错。

    川峡路的百姓此时对蜀国还是十分信赖的,这和他们对大宋朝廷颇有怨言有关,也和王小波到处搜刮富商,将钱粮广散给百姓也有关系。

    看完这些情报后,赵谷倒是不着急决定接下来的计划,又对李成志道:“你再着重帮我调查一下何胖子和杨烈、陆一平这三人。”

    李成志应声道:“是。”

    赵谷又询问了一番涿州商行在西川路的发展,便让李成志给众人安排了房间,打算先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再说。

    而在另一边,蜀国立国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开封城,顿时满城惶恐,朝堂之上一片沉寂,仿佛酝酿着什么风暴一般。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不由瞥向了赵光义,谁都知道,这位皇帝一直卯这劲儿要跟太祖赵匡胤比一比,他最热衷的就是把自己建立成千古一帝的形象,这也是在北伐之后,不等大宋缓过劲儿,就急于西征的原因。

    正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比哥哥强,所以才要接连南征北伐,他要用一块块打下来的土地证明,他赵光义就是强。

    然而此时,川峡路却造反了,蜀国强势立国,便等于是狠狠扇了赵光义一个耳光。

    所有人都知道,赵广义一定忍不下去这种屈辱的,就算穷尽全国之力,他也要收复川峡。

    紫宸殿中,没有一个大臣敢在此时说话,谁也不愿承受赵光义的怒火,尽管他们都知道蜀国立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赵光义急于求成,北伐之后接连西征,但他们同时也知道,赵光义是一个不讲理的神经病,他们生怕此时被这个神经病给盯上了。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应(2)

    事实证明,赵光义的神经病属性已经震撼住了所有人,满朝大臣都怕他了。

    而他在环视一圈后,见到竟无一个大臣对蜀国立国一事发表意见,心里便是一阵恼火,在他看来,蜀国之所以被逼反,和这些大臣的庸碌无为是有关系的,若是朝廷钱财众多,怎么可能逼反川峡路。

    他却没有想过,大臣们并不能当大宋的家,真正的大宋决策者只有他一个,大宋如果穷成了鬼,他也要负主要责任。

    只不过赵光义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去想自己的问题,反而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挑错,或许神经病都有这种病例吧。

    突然之间,赵广义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因为他猛然想到了赵谷。

    “我是否可以借此机会,一举除掉赵谷这个隐患?”赵广义心里思索着,越想越觉得这是个机会。

    轻咳一声,赵广义道:“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赵谷乃是此次川峡路平叛的钦差吧,为何他一去川峡路,蜀国立刻就立国了?可是他逼反了这些人?”

    大臣们面面相觑,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蜀国立国那能是一年两年就能谋划的事吗?王小波他们为了谋反之事,肯定准备了数年乃至十数年,哪里是说逼反就逼反的?你这栽赃也太明显了吧?

    大臣们知道,赵光义依旧对赵谷的攻击耿耿于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一次也只是他找的一个理由而已。

    可大臣们对此也是无话可说,谁叫赵谷恰好此时受命去川峡路平叛呢,恐怕一个渎职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就在此时,赵光义还没来及继续给赵谷罗列罪名,门下省的一名官员走到了大殿正中,面色苦闷的道:“皇上,关于此事,涿国公今日刚刚上了奏疏解释,说是他在去往川峡路的路上,旧伤复发,耽搁了数天,等到他赶去川峡路时,蜀国已然立国。”

    “哦,涿国公还说,他得知此事后,决定带领三名随从深入川峡路,希望能够平定叛乱。”

    “额。”赵光义脸色一滞,有心发火,又感觉无力可使。

    赵谷曾经在北伐时受过伤,随后大病了一场,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他上报说自己旧伤复发,耽搁了时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又能在此事上追究他?

    最关键的是,如果他是在蜀国立国之前就到了川峡路,赵光义还可以给他扣一个无能、渎职的帽子,可若是他是在蜀国立国后,才‘艰难’的赶到川峡路,这就又另当别论了,赵光义顶多只能处罚他一个效率低下的罪名。

    可是他是有伤在身,这才耽搁了时间,于情于理也算是情有可原。

    再加上他言称自己只带了三个随从,便敢直入川峡路险境,试图收复川峡路,无形之中也给自己增加了一丝忠勇的色彩,饶是赵光义如此薄情寡恩之人,也是被震了一下,实在提不起在此事上继续追究的劲儿头。

    于是乎,这件事便无形中被赵谷的一封奏疏给解决了,赵光义兴趣泱泱,又听吕蒙正道:“皇上,涿国公有伤在身,耽搁了时间也是情有可原,而且蜀国立国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您就不要追究涿国公的责任了吧。”

    “嗯。”赵光义闷闷不乐的点了点头。

    “眼下最关键的是平叛,早日攻下蜀国,才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吕蒙正又道。

    “爱卿认为何人可担此大任?”赵光义问道。

    “杨延昭将军可为平定川峡的主帅,曹玮将军佐之。”吕蒙正顿了顿后,建议道。

    赵光义思考了片刻后,道:“此举甚为妥当,那便由他二人率领兵马十万,前往平叛,赵灵儿为监军。”

    但凡大的军事活动,有监军也是情理之中,但这次赵光义竟然连他最宠爱的赵灵儿都派了出去,可见他对川峡的重视程度。

    而杨延昭和曹玮的军事能力自不用说,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就算是在一千多年后也是大名鼎鼎,尤其是曹玮乃是曹彬之子,属于从后周时期就掌握大权的门弟子地,而杨延昭的父亲杨业则是降将,和曹彬等老将一向不是一个派系,由杨延昭和曹玮共同领军,也正好起到了相互节制的作用。

    命令一下,此二人也不耽搁,即刻点齐十万兵马,浩浩荡荡便开往了西南边界。

    同一时刻,铁锁关前,依旧在进行着惊天大战。

    自林高战败之后,王小波勃然大怒,当即点齐兵马,轻率大军攻打铁锁关。

    这一日,已是蜀国大军攻打铁锁关的第七日,整个铁锁关都被围了起来,江河两岸全是蜀兵,随处可见沉船断臂,铁锁关的城门之上满是窟窿,那是投石车造成的伤害。

    蜀国一方在这里七天时间,损失了超过两万兵马,加上林高战败损失的三万,蜀国已然超过五万人。

    铁锁关一方也是损失惨重,但作为防守方,铁锁关的损失相对而言并不大,加上杨烈极善用兵,士兵们目前尚有战力。

    而实际上,云安军也不过只有五千人而已,加上铁锁关原来的兵力,也不过堪堪六千人,能够挡住蜀国大军七天,已是非常不容易了。

    虽然云安军也算是边军,有守卫国土的重任,但他们同样也是地方军,也就是厢军,所以数量上并不多,属于边军的后备部队,一旦大理国有异动的话,他们便会驰骋边疆,守关杀敌。

    此时此刻,铁锁关前的大军上,争斗和厮杀异常猛烈,因为隔着铁锁的缘故,并没有短兵相接,但却比短兵相接更加惊骇。

    只见双方各自占据有利位置,然后便是不断的射出箭雨,投放石头、弩箭等,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王小波也曾试图让船只偷渡过去,但都被精明的杨烈察觉了,不仅人员损失惨重,就连战船也被毁去,只能无奈放弃。

    草堂河与长江的汇流之处,鲜血染红了水面,红的惊心,那都是蜀国士兵的鲜血,偶尔一个浪头打来,甚至还会浮起几具尸体。

 第三百一十七章 布局(1)

    铁锁关,顾名思义便是以铁锁关,这里的铁乃指铁链,说白了就是用铁链在江面上一拉,组成了一道道防线,阻碍船只渡江,起到隔绝的作用。

    当船只被铁链挡住,铁锁关后面的士兵便会不断射箭、投石等,压制敌人,逼迫敌人退去。

    这便是铁锁关的作战战略,虽然简单,但十分有成效。

    王小波也深知这一点,因此果断放弃了偷渡的想法,开始集中火力猛攻,渐渐的,凭借着人数的优势,蜀兵将铁锁关上的杨烈大军慢慢逼退了。

    这已是王小波第十次逼退杨烈大军了,之前的九次,每一次都会被杨烈反攻回来,但这一次,王小波却早有准备。

    趁着杨烈大军被火力压制之时,王小波大手一挥,一条格外大的船只被推下了水,对着江面上的铁链便冲了起来,竟一下子便撞断了三道铁链。

    而且大船依旧来势不变,直奔第四道铁链而来。

    杨烈看了,不由大为着急,用投石车和火球对大船进行攻击,可却没有太大效果。

    此时他才看见,原来这艘大船之上被打上了一层铁皮,完全无视了宋军的攻击,也正是由于这层铁皮,保护了船头,这才让蜀兵一下子撞断了三道铁链。

    “不好,铁链怕是保不住了。”杨烈心里想道。

    果然,不待杨烈想出办法来,接连几下,江面上横亘的剩余几道铁链便全部被撞断了,铁链悉数落入了江中,再也看不见了。

    杨烈大急,正准备下令撤军,暂时放弃铁锁关,突然,一道巨响在蜀兵后方响起。

    “轰!”

    这一声响,如同雷响,震人心神,杨烈猛地看去,只见蜀兵后军之中,漫起了道道水幕,仿佛有人搅动了江水一般。

    他甚至还看见了一大块木板,似乎是某艘船的船板,竟然也冲上了天。

    猛然之间,杨烈仿佛想到了什么,嘴角噙起了一抹笑意。

    “传令,回云安城。”紧跟着,杨烈大声命令道。

    宋兵便直接就此退去了,而身后的蜀兵,竟也不敢追来了,而是纷纷退后后军,查看情况去了。

    如此一来,杨烈一方仅剩的两千大军便保住了性命,不然若是被蜀兵追击,怕是这两千人早晚要葬身江面。

    半日后,杨烈等人安全回到了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