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90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90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日军的几门九二式加农炮。

    长期与日军作战的他知道这加农炮的厉害,也知道这炮对于日军来说都是宝贝,在国内在很难得的情况下才缴获一门……据说那门九二式加农炮被中国缴获后。日军尽然很奇葩的与**交涉,说是愿意用俘虏或是其它装备来换,在遭到**的拒绝后丢失了这门炮的日军中队长便因此而剖腹谢罪了。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这火炮的可贵,而这会儿却一下就缴获了三门炸毁了两门,这要是放在国内那又是一个足以自豪的功劳了。

    但其实,这火炮缴来后也就是做做样子,直到后来都没啥屁用……炮是缴了三门,但炮弹只二十余发,谁会愿意带着这么个大家伙上战场却只有二十余发炮弹可以打的?

    更何况,英军在密支那所留下的装备里还有十门美式M59加农炮。这玩意各方面性能都要比日军的九二式要好得多了,于是这九二式也就不稀罕了。

    接着就是工兵团与第五军的会师,那场面还真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甚至外人要是看到这场面还会觉得奇怪……这些互相都不认识的人,为什么会互相拥抱并且有的欢呼有的痛哭流涕呢?!

    此刻战士们的心情自然不是外人所能体会的。

    这会师不是简单的会师,而是在异国他乡的会师……就算是在外地见到老乡都会两眼泪汪汪呢,何况还是这些打仗的兵,何况这些兵还是经过九死一生最终才走到一起的,于是这幸存下来的庆幸、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敌人的恨、以及对战事的担扰及生存的压力等等,所有所有被压抑着的情绪就在看见自己部队时全都释放出来。

    张弛也偷偷的流下了泪水。那一刻,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种用生死和纪律维系在一起的战友之情甚至都超越了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

    接下来就是第五军的安置问题。

    话说工兵团虽说一直在等着第五军来密支那,但工兵团占领密支那后不是忙着疏散物资就是忙着组织防御,还真没考虑到安置问题。这会儿第五军三万多人一下就涌了进来,而且还带着许多跟着军队一起走的华桥,霎时就让工兵团有些手足无措了。

    不过好在此时的远征军已经得到密支那缅甸百姓某种程度的认可……这还要多亏了张弛这个活佛。

    乌那塔自发的组织起百姓连夜为远征军战士送粮送水,还主动接收战士们到他们家去休息,实在安置不下的,就在为战士们整开了火车站的空地做为第五军的临时驻地。

    此时的火车已经被日军轰炸过到处都是一片狼籍。但在缅甸百姓及第五军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搭起了一座座帐逢,甚至那些没有被烧过的火车车厢还变成了一个个很好的住所。

    当然,如果那些日本便衣还没有被抓住的话,战士们是不敢这么做的,否则一个不小心鬼子再来一次轰炸那第五军就要死伤惨重了。

    第五军的战士对缅甸百姓这样的转变十分吃惊……一直对中**人都抱着怀疑态度的缅甸人现在怎么会转变成这么热情了?

    接着他们就从会缅甸话的华侨那得到了答案:是活佛点化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缅甸人的朋友。

    “哦!”战士们听到这才恍然大悟,心里不由自主的都感激起缅甸人口中说的“活佛”。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缅甸人口中的活佛,其实就是工兵团中的一个连长,而且这个连长他们甚至都见过,就是在野人山前及时把他们拉回来的张弛。
………………………………

第一百六十一章 驻防

杜聿明安顿下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联系新38师让孙立人向密支那转进。

    新38师在撤退时暂时编入第五军,此时一直在第五军后方担任掩护第五军撤退的任务。

    而之前杜聿明给新38下达的命令却是:“跟随第五军毁车进山,经野人山回国”。

    甚至杜聿明还感觉到孙立人对这道命令的抗拒,因为在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收到孙立人的回电。

    杜聿明猜的没错,当杜聿明“毁车进山”的命令发到新38师师部时,孙立人正在指挥部队与尾随的日军激战。一看到这个命令孙立人就火了:“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毁车进山……车毁了炮怎么办?几万人扔下装备往深山老林里钻,只怕连草都要被吃光了!还让咱们跟在后头……那不是让咱们进去活活饿死吗?!”

    孙立人的考虑是对的,要知道第五军不是一百、两百人,而是三万多人,是没有补给的三万多人。

    如果孙立人的部队是走在前头那也许还有活下来的机会,但他们却是走在这三万多人的后头……就像孙立人说的一样,到时只怕连草都没得吃了!

    “师座!”旁边的副官劝说道:“军座既已向全军下达了命令,若是不服从命令,只怕会落下个违抗军令的罪名,那是要杀头的!”

    “军令?”孙立人想了想,就说道:“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师七八千弟兄就这么没了,我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他娘的!我今天就豁出去了违抗军令,有什么事,要杀要剐我顶着!”

    “师座的意思是……”副官望着孙立人。

    “去印度!”孙立人坚定的回答。

    “可是……去印度的路也已经过了!”副官说:“而后头全是鬼子!”

    “那就打回去!”孙立人回答:“杀他们一个回马枪,然后朝印度转进!”

    看了一会儿地图,孙立人就下令道:“你马上把这个情况通知各团,让他们做好反攻的准备!”

    “是!”见孙立人这么坚决,副官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当即就把命令传了下去。

    历史上的孙立人正是这么做的。新38师在接到杜聿明“毁车进山”的命令后,就决定与杜聿明分道扬镳,而且孙立人这一仗还打得很漂亮……鬼子根本就没想到一路上且战且走的中**人会突然杀回头,措手不及下被新38师打了个大败。而等鬼子收住脚步组织防御等着新38师再次进攻的时候,新38师却又往西一拐就踏上了去印度的道路。

    然而,就在新38师做好反攻并西进印度的准备时,却又收到了一封电报:“密支那已为我部占领,迅速向密支那靠拢!”

    看到这封电报时孙立人不由一阵愕然。不是说密支那已经被鬼子占领了吗?又怎么会被第五军拿下了?!第五军不是该走进野人山了吗?怎么又会在密支那了!

    孙立人甚至都怀疑这会不会是日军缴获了我军的电台然后冒名向新38师发的电报引他们去跳的陷阱。但再三确认和验证之后,才知道电报里说的是实情……第五军的确已经占领了密支那。

    “师座!你看……”

    孙立人点了点头,看着地图沉默不语。

    孙立人也是个有骨气的军人,如果不是因为“毁车进山”这个命令没有活路他也不会轻易违抗命令自行其事。

    对着地图,孙立人一眼就看出这密支那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它不只地理位置险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它除了有伊诺瓦底江航路外,往南是通往八莫至腊戍并与中缅公路相连,往西就可至孟拱、卡盟到达缅印边境。

    也就是说。它与西面的印度和东面的中国都有路相连,虽然此时这些路大多都被日军占领而走不通,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只要守住密支那,那么就会对占领中印、中缅公路的日军形成天然的夹击之势。

    所以,现在虽然远征军回国的道路已被切断,但只要在密支那休整恢复元气,就有可能再次打通中缅公路破除日军对中国的封锁。

    想到这里孙立人就不再迟疑了,当即下令道:“取消西进印度的计划,撤至密支那!”

    另一边的杜聿明发完电报后,就把刚刚补充了粮食并稍作休整的新22师派到了伊诺瓦底江对岸。把余韶的96师派出了城外至西北库芒山脉。

    他不能把远征军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密支那,这样的结果就是任由日军将密支那包围而一阵狂轰滥炸,同时远征军也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

    密支那正好位于缅北入口的中央,把两个师一左一右的摆在密支那两翼。新38师及工兵团坐镇中央,这么一来就会形成以密支那为中心的一条防线将日军挡在缅北之外。

    这其中尤属位于密支那西北的库芒山脉最为险要,按熟悉库芒山脉的华侨的说法是:这山几乎可以说是无道可寻,就算有也是羊肠小道,草莽丛生步履艰难,可以说是密支那西面的天然屏障。

    安排完这些后。杜聿明才松了一口气重重地坐回到椅子上看着面前的地图发呆……第五军自从撤出曼德勒后,他和第五军就像是无根的浮萍似的随波逐流,面前虽然有路,但几乎每一条都是死路。有时候他甚至都在怀疑自己坚持撤入缅北而不是撤至印度这个决定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担心自己这个决定会不会害死许多信任他服从他命令的将士。

    但是现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可以放下了……有了密支那,手里还有第五军这样的劲旅,再加上密支那缴获的那些物质及装备,他有信心能挡住鬼子的进攻。

    同时松一口气的还有张弛,他看到杜聿明指挥若定的调兵遣将,就知道密支那的防御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他终于改变了历史,扭转了第五军败走野人山的结局。

    不过张弛同时也知道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日军不会任由第五军轻松的坐稳密支那卡住缅北的咽喉……未来的路将会走向何方?张弛自己也不知道!

    PS:  第一卷终,首先感谢各位兄弟的支持。其次做个说明……入V之后就不怎么方便再发感谢打赏了,这样会影响阅读,但兄弟们的打赏士兵一直都有看,以后改为每周将打赏周榜发到作品相关表示感谢!
………………………………

第一章 物资

当杜聿明带领着远征军在密支那紧罗密鼓的组织缅北防线的时候,史迪威已经带着他手下的十几个校官徒步穿过了丛林到达了印度。

    在这一点上史迪威很聪明。

    他原本可以在曼德勒时就坐上英军的飞机与亚历山大一行人十分轻松的撤到印度的,但他却坚决拒绝了亚历山大的邀请而选择了步行。

    这不仅是因为史迪威的性格里带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更是因为他有一个更重要的用心……

    他所指挥的中英联军在缅甸作战时败得一塌糊涂,其实他心里清楚,中**队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还有平满纳战役甚至是棠吉阻击战。

    中**队之所以会败得这么惨这么快,除了他们混乱的指挥系统外,就是自己政治手段不够圆滑上了英国人的当,其结果就是中**队被强行调往西线掩护英军逃跑而打乱了中**队的全盘布署。

    当然,这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史迪威是永远也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错的,在面对别人及部下时,他还是满口抱怨中**官有多么愚蠢,中**官是如何不服从自己的指挥,自己有多无奈。

    事实上,任何一个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人都看得清楚,如果这场战役真让史迪威来指挥,只怕中国人是一个都别想活着回去了。

    这也是史迪威拒绝乘坐飞机而是选择步行去印度的原因,他要用步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