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650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650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利只需要再找个借口称时机不成熟就又可以把战事往后拖延了。

    所以,实际上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这是有答应跟没答应没有多大的区别。

    其次,就是像这样的战役,尤其还是美军要先运往英国然后再发起登陆战的战役……这就并不是亚历山大及艾森豪威尔这级别的人可以决定的。否则的话,美国大兵那还不是随时都可以占领整个英国了。

    所以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就算答应了什么也不算数。

    不过这场在西西里岛召开的会议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原因是亚历山大把会议过程及结果向丘吉尔报告,而艾森豪威尔则向罗斯福报告,这迫使丘吉尔和罗斯福不得不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因为这次战役与苏联也有关,所以他们还拉上了斯大林。

    罗斯福在会前就通过电报询问艾森豪威尔英国人的态度。

    艾森豪威尔回答道:“通过几次交谈,我认为我们不可能期望在英国人的指挥跨过海峡与德国人作战,许多人认为英国人是因为达达尼尔海峡和敦刻尔克的经历被德国人吓坏了,认为英国人不敢在欧洲大陆上实施登陆作战……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只是表面,其本质是英国人想要坐收渔翁之利采取拖延战术保存实力。”

    “所以!”最后艾森豪威尔下结论道:“总统先生,我认为这是您下定决心的时候了,在我们所面临的欧洲战争的最后阶段,我认为美国应该勇敢的担负起领导责任,我们不能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开始这次作战行动,这会使我们的部队陷入危险之中!谁知道英国人会在我们跟德国人作战时干些什么呢?”

    艾森豪威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虽然有些隐晦,但罗斯福却明白他的意思,这其实就是在说美军一定要取得这场战役的主导权和指挥权,而且是绝对的指挥权。

    罗斯福想了想,认为时机也差不多到了,于是就回电:“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于是三大巨头就在开罗召开了会议。

    会议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丘吉尔依旧夸夸其谈死抓着意大利不放,甚至还用自己的口才为进攻意大利描绘出一幅大好的前景……

    但其实丘吉尔这么做却是很不明智的,他并没有搞清楚眼下的形势:世界三巨头不是白叫的,此时全球就只看英、美、苏三个国家,而这种三角关系又是很忌讳被其它两国孤立的。

    苏联因为缓解西线(对于苏联来说是西线,对德国来说是东线)的压力当然希望盟军在法国北部大规模登陆。

    对此斯大林甚至还说:“很明显,最好的办法是由法国北部或西北部直捣德国的心脏,其它任何方法都只会延缓胜利的到来,我只会怀疑提出这计划的居心!”

    斯大林的话虽然言简意骇,但却入木三分。

    美国因为需要一个展现自己实力并成为世界老大的舞台,所以也需要打一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于是也要求从法国北部登陆。

    而丘吉尔却不合适宜用花言巧语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意大利、地中海的重要性……这虽然符合英国的利益,但却把自己孤立了。

    于是这次会议美、苏两国首脑交谈甚欢,他们甚至把丘吉尔撇到了一边自顾自的讨论起进攻法国北部的计划。

    这让丘吉尔感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

    要知道这计划是要用英国人的领土来实施的,丘吉尔想不出美、苏怎么可以绕过英国也就是把他这个英国首相晾在一边谈计划……除非,美、苏是想把英国排除在外。

    这让丘吉尔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英国势必遭到惨重的打击……因为以美国和苏联的实力完全可以打垮德国,罗斯福甚至还在话语中暗示,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从法国南部登陆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盟军要做的只是多走一点路而已。

    如果从法国南部登陆,那英国就真的被抛弃了。

    于是丘吉尔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这个登陆计划。

    但罗斯福和斯大林却并不愿意就此罢休……

    “我想知道,谁将指挥这场战役?”斯大林问。

    “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罗斯福回答。

    “我们应该决定下来!”斯大林说:“因为这是一场大战役,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如果不是由一个人既负责战役的准备又负责战役的执行,那这个战役只会无限期的拖延或是走向失败!”

    “我同意!”罗斯福点了点头。

    丘吉尔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斯大林和罗斯福这显然是在一唱一和逼他把指挥权交出来。

    “你说呢?丘吉尔首相?”斯大林问。

    见丘吉尔没回答,斯大林就继续说道:“我不想在选择谁指挥的问题上有发言权,我只希望你们告诉我是由谁来指挥,这样才能让我放心!否则,我们这次会议毫无意义,不是吗?”

    “我认为……”丘吉尔回答:“在这里匆忙做出决定是不合适的……”

    “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合适!”罗斯福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计划尽快展开!”

    丘吉尔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

    他能不答应吗?

    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不久前他还极力反对从法国北部登陆,他好意思说这场战役还由英国来指挥吗?就算厚着脸皮这么说了,斯大林和罗斯福不会质疑吗?他们只怕已经准备好发难了。

    所以,丘吉尔就只有一个选择:“当然,这场战役我认为应该由美国指挥!”


………………………………

第八百九十七章 舞台

    于是,直到这时,从法国南部登陆的计划才有一个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这个计划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霸王计划”。

    由此也可以看出,盟军做为了一个联盟其作战及指挥效率是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上,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及苏联对德国拥有压倒性的装备、补给及兵力上的优势,只怕这第二次世界大战还真没那么容易获胜。

    而盟军这个“联盟”甚至其实只有两个主要国,那就英国和美国,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会因为彼此不同的利益争来吵去……任何一个从军校刚毕业的人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它们这拥有无数军事专家的大国却足足花了数月之久而且付出了数万条生命才最终决定下来。

    这还是在美国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占上风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美国与英国势均力敌呢?那么英、美双方只怕要永远这么争吵下去,这场大战也会跟着延续下去甚至德国还有可能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东山再起。

    会造成这种现像的原因很简单,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任何一个国家或是一个联盟都需要一个有权力能指挥的“头”。

    这是自然规律或者也可以说是生存法则,比如狼群、羊群等必然会有一个王,没有王的话就因为群龙无首天下大乱于是也就无法成群。

    现代大凡能够发展强大起来的国家或地区也同样逃不出这规律。

    日本、韩国上头有一个美国,美国每年都会给它们一份“国家发展规划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不得不做的“建议”。

    美国表面看起来没有这个被他们称为独裁者的“王”,但实际控制它的是资本、是利益,是生活在华尔街的那些富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本身有“王”,但他却输出没有“王”的自由、民主,把所有的“王”都命名为“独裁者”。

    于是不出意外,所有相信美国输出的那一套的国家一个个都乱了……没有“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当然会大乱,很简单的道理。

    许多人认为这是水土不服,其实根本不是,而是这种被美化的“自由民主”违反了“蛇无头不行”这个生存法则。

    当然,这也正是美国所希望的:把别的国家搞乱,美国才能在其中渔利。

    开罗会议后,美国方面第一步做的就是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由此指挥权也就正式转移到美国手里。

    新官上任的艾森豪威尔这下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但他还是对英国保持着戒心,因为在与英国人接触的这段时间里算是领教了英国人的“本领”,所以即便是当上盟军最高司令官……又何尝不会被英国人架空成为一个虚衔?!

    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往英国派兵。

    往英国派兵不是重点,重点是派出的兵要多……甚至还要求在将来的联合作战中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

    这并不是出于打击德国人的考虑,要知道德军在法国北部只有数十万人,而艾森豪威尔派到英国为这场战役做准备的美军就有一百万人。再加上英军,在兵力上就是德军的数倍。

    艾森豪威尔这么做,目的是确保自己的指挥权……如果到时美国的兵力不如英国、美国按比例的军官也不如英国,那么他就得不到大多数的盟军官兵的支持。

    而现在派去一百万人……无论如何艾森豪威尔都会得到“大多数”参战官兵的支持了。

    (注:英国当时全国的兵力只有450万人,初期计划抽调十几个师二十万人左右参加“霸王行动”。)

    与美国大兵一起运往英国的,还有大批的物资和装备补给,甚至为了保证美军的补给,艾森豪威尔还在英国建了几个兵工厂,召集了英国工人日以夜继的生产弹药……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原因是美军对弹药的消耗是惊人的,如果全都由美国运去的话,不但要浪费很多运力,还有可能出现弹药短缺运输不及的情况。

    但如果把兵工厂建到英国去,那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当美军登陆法国接着朝德国推进的时候,这些兵工厂依旧能为美军源源不断的提供弹药。

    一时间,英国大小仓库都装得满满的。

    丘吉尔说:“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英国的仓库还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充实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要胜利了!至少这已经证明德国对英国的封锁失败了!”

    但是英国百姓却对此颇有微言。

    原因是美国大兵不管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他们风流的特性……如果只是这样那还好,但有许多英国士兵是在国外作战,比如非洲、意大利。

    国内的妻子独守空房不说,还长期处在德国的封锁之下,这会儿突然涌进了一大群手里拿着花花绿绿美元出手阔绰的美国大兵,于是很自然的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甚至还发生许多纠纷。

    美国大兵却并不是这么想,他们则认为自己来英国是帮英国人打仗的,所以理所当然的应该收取一些好处费……更何况,改天就要上战场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还管他什么道德、伦理或是法律干嘛?不及时行乐就是天下最蠢的傻瓜!

    所以,英国百姓倒是希望这场战役越早打响越好,那样这些讨厌的美国人就可以早点滚出英国了。

    张弛这时也将佐阿夫兵团带到了二线,在海边对佐阿夫兵团进行两栖登陆训练。

    因为张弛知道,这一仗肯定是少不了佐阿夫兵团。

    原因很简单,佐阿夫兵团是法军,他们将在法国北部登陆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法国……所以,到时不仅会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