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219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19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它错吧,这次攻击却让美军第二波机群损失惨重且偏离了自己的航线,最终没能找到已经受伤的“翔鹤”号航母。

    说它对吧。日军轰炸机和鱼雷机因为失去了零战的掩护而在随后的战斗中损失惨重。

    战斗到现在,应该说美海军全胜,一开打就重创了日军两艘航母。

    但美海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相比起日军航母薄弱的防御圈来,美军航母的防御应该说是十分严密了。

    这其中作用最大的应该还是航母上先进的对海、对空雷达,它们能在80海里外发现目标,于是原则上来讲,美军舰空兵就可以把防御圈延伸至80海里。

    在这80海里的空域中,美军航空兵甚至还可以躲在云层后“守株待兔”……因为美军雷达可以清楚的探测到日军战机,甚至连高度都能探测到,而日军战机却对美军战机一无所知。于是美军就可以从容的设下一道道埋伏。

    最终,等到日军战机飞临美军航母上空时,只怕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也是哈尔西一直在强调进攻同时也是敢于将航母开出圣埃斯皮里图岛陆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与日军航母作战的原因之一。他对美军雷达很有信心,对美军军舰上的防空机枪和防空火炮也很有信心。

    对雷达很有信心的,同时还有金凯德及被指派为战斗机指挥官的约翰格里芬少校。

    格里芬少校认为……反正在日本人的攻击机群靠近航母前,雷达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所以他们完全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拦截日军攻击机群。

    于是格里芬少校就将战斗机升到10000英尺的高空,在这个高度,战机可以节约燃料和氧气,能尽可能增长航程短的“野猫”战机的滞空时间。同时,一旦发现敌机。“野猫”战机也可以发挥其俯冲优势俯冲向敌机。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日军攻击机群采用较低空的飞行有效的避开了美军的大多数雷达的侦测……山本五十六曾经在美国留过学。可以说是个美国通,他知道如何规避美国人的雷达。

    其实。美军舰队还是发现日军机群了。

    在日军机群在距离美军舰队70英里的时候,巡洋舰“北安普敦”号在cxam雷达上发现了日军打击群,接着它就用旗语向“大黄蜂”号汇报了这一情报。

    但金凯德却认为,“企业”号及“大黄蜂”号两艘航母上的雷达都没有发现目标,这很有可能是雷达的误报,于是并没有放在心上。

    在舰队上10000英尺高空的格里芬少校根本就没有收到这条情报。

    直到日军攻击机群在距离舰队只有35英里而且开始爬升的时候,“企业”号及“大黄蜂”号的雷达才发现日军机群。

    金凯德不由大吃一惊,赶忙命令格里芬少校组织拦截,但为时已晚……35英里对以最高速度飞行的日军机群来说也不过就是十分钟的事,当格里芬少校匆忙调转方向迎战日军轰炸机群,堪堪在舰队十英里外与日军机群相遇,于是就发生了美海军航空队突破日军防御圈相同的一幕,日军攻击机群只一个俯冲就突破了美海军的防御圈并到达了美军航母“大黄蜂”号的上空。

    
………………………………

第八十七章 日军的进攻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ps:有读者说对美军的描写是强行提高难度……海战方面完全是按照史实写的,美海军所犯的错误甚至军舰航母伤亡情况都是真实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些出入,比如因为后续情节的需要,日军在这次海战中航母略有改动。具体可参考圣克鲁斯海战。

    ******

    九点十分。

    首波日军舰载轰炸机冲出云层在距“大黄蜂”号的船尾5000英尺处向航母俯冲。

    美军航母上5英寸口径的防空炮接连开火,在空中炸出一团团黑云,一架日军战机被炮弹击中,霎时就在化成一团火球并在空中解体。

    其余的七架日军轰炸机则撕开了美军的防空火力网、

    第一架轰炸机最先朝“大黄蜂”号投掷了炸弹,但是没有命中。

    第二架紧接着投出一枚550磅的半穿甲弹,所谓的半穿甲弹又叫穿甲爆破弹,是一种介于穿甲弹和高爆弹之间的拥有坚固弹头、内置炸药和弹底引信的弹药种类,同口径和速度条件下穿甲能力弱于实心穿甲弹,但是毁伤范围和效果更好。

    它的优点就在于,其坚固的弹头能够顺利穿透战舰坚固的装甲,然后其内置炸药在军舰内部爆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对付军舰的弹种。

    这枚半穿甲弹从“大黄蜂”号的舰岛正横方向击中其飞行甲板中央,并穿透了“大黄蜂”号的三层甲板在“大黄峰”号内部爆炸,并引起了大火。

    第三架轰炸机也成功命中,一枚高爆炸弹击中航母飞行甲板后部,落点距“大黄蜂”号右舷边缘仅有20英尺。爆炸的冲击波在飞行甲板上留下了11英尺长的破口。

    这架日军轰炸机在投出炸弹后就被航母上的20mm口径炮火击落。轰炸机连同飞行员一起掉进海里……富有戏剧性的是,位于轰炸机后方的飞行员居然幸存了下来,他靠一个浮在海里的箱子浮在海面上。在第二天意外的被日军一艘巡逻的驱逐舰救起。

    第四架轰炸机还没来得急投出炸弹就被美军防空炮击毁,这架轰炸机就没有之前那架那么幸运了。它在掉进海水之前就成了一团火球,也不知道里头的飞行员最终是被烧死的还是被淹死的。

    第五架则很聪明的绕开了美军航母的防空火力进入航母前方攻击阵位,然后俯冲后投下了一枚半穿甲弹。

    这枚半穿甲弹冲破了四层甲板在内部炸开,导致了航母内部许多美军机组人员伤亡。

    此时格里芬少校所带领的“野猫”战机及时赶了上来,在“野猫”战斗机的干扰和袭击下,剩下的两架日军轰炸机只能匆匆投下炸弹然后扬长而去,它们投下的炸弹都没能命中。

    八架舰载轰炸机展开袭击,其中三架命中……这个命中率应该说不高。尤其是它们还是在野猫没能及时赶上来的情况下投弹的。

    紧跟在轰炸机后的就是日军十一架鱼雷机。

    金凯德立即命令“大黄蜂”号转向保持背对着日军鱼雷机……这是为了尽量减肥小敌机的攻击目标。

    同时,“野猫”战机和航母上的防空炮几乎同时将火力对准了日军这批鱼雷机。

    鱼雷机的缺点就是在投掷鱼雷前必须减速,而且还得调整好鱼雷机的攻击阵位……这使得“野猫”战机及防空炮都很容易把握住鱼雷机的轨迹,于是随着一阵“轰轰”的爆响,日军鱼雷机就被一架接着一架的打了下来。

    但日军飞行员也都是不要命的,明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对航母发起攻击是九死一生,依旧冒着子弹和炮弹进入减速进入攻击阵位,然后投下鱼雷……

    “哧”三枚鱼雷成功的被投到海里划着几道水线直指“大黄蜂”号。

    其中两枚命中:

    一枚击中“大黄蜂”号舰岛尾部的中心位置。

    另一枚击中船尾机炉舱。

    攻击结果立竿见影,由于航母进水,其前机舱和两个锅炉舱无法使用。于是舱母失去了动力无法舱行,并向右舷方向倾斜10度。

    其余的日军轰炸机和舰载机大多被“野猫”战机及美海军担任掩护任务的驱逐舰、巡洋舰拦在外围。

    因为日军机群负责掩护的零式战机有相当一部份在途中脱离任务阻击美军的轰炸机群,这使得日军轰炸机群和鱼雷机群损失相当惨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日军战机就没有危险……

    日军军方给飞行员的命令是:如果在战机受伤的情况下。就应该驾着飞机撞向敌人军舰和航母。

    于是一架又一架冒着黑烟的战机撞向美军军舰和航母,其中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大黄蜂”号航母。

    一架日军轰炸机已经起火,飞行员驾驶着轰炸机高速冲向航母,其右翼撞上了航母的烟囱,轰炸机像皮球一样弹起然后再撞上航母的飞行甲板,由于日军轰炸机里有许多的航空燃油,其引起的大火整整持续了两小时。

    另一架日军轰炸机已经冒烟了,其上的飞行员技艺精湛,他驾驶着轰炸机贴着美军巡洋舰掠过……这样可以避免其遭到“野猫”战机的进攻。如果“野猫”战机朝它扫射的话,那么子弹很有可能会打到其下的巡洋舰上。

    接着。它就转向朝“大黄蜂”号冲去……轰炸机从前端冲向航母左舷侧,机体穿透炮台甲板落在前升降梯位置然后爆炸。引起了升降梯大火。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企图撞向军舰或是航母但在途中被美军防空炮或是“野猫”战机击落的。

    从这一点来看,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出了个开着战机撞向敌人军舰的亨德森少校……这对日军航空兵来说早已成了常态。

    然而,这一点对日本海军航空兵来讲,也说不清到底是利还是弊。

    说是有弊吧,它们的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的确给美军造成了打击。

    说是有利吧……日本海军航空兵真正紧缺的是飞行员,让有经验的飞行员就这样开着飞机撞向敌舰而不是选择逃生,这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个损失,只是日本军方从来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甚至更荒唐的是,在“神风特攻队”初期,日军还下令有飞行经验的日本航空兵开着战机发起特攻攻击,他们认为有经验的飞行员更容易避开敌人的防空火力并撞向目标。

    直到后来连训练新飞行员的教官都不够了才停止这种匪夷所思的愚蠢做法。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最后冲一把!
………………………………

第八十八章 机满为患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这一波袭击的结果,是“大黄蜂”号受到重创:

    航母被两枚鱼雷三枚炸弹击中,另有两架战机成功的撞向了“大黄峰”号,这使得“大黄蜂”号停留在海面上无力行动。

    应该说这还得靠美军航母穿甲防护好,否则在这样的打击下早就沉没了。

    美海军对“大黄蜂”号进行紧急抢救,通过抽水使其倾斜度由原来的10度变成了2度,但就算是这样它还是无法行动无法接收战机。

    日军航空兵也为此次攻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军参与这次攻击的一共有53架战机,仅有29架逃出了战场……逃出战场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成功返航,这其中有14架因为被击伤等原因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于是最终只有15架幸存下来。

    后来美海军才知道,日军之所以在攻击“大黄蜂”号时会这么拼命,一方面是为了夺取胜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复仇……

    日军对美军无线电通讯进行了监听,他们从格里芬发出的通讯内容中确认了美军有两艘航母作战,而且还判断其中一艘是“大黄蜂”号……美军相互联系时是用代号,他们用“收割机”指“企业”号航母,用“蓝色”指“大黄蜂”号航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