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103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103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想了想。史迪威就下定决定道:“我们就用实战来检验吧!”

    “有实战来检验吧!”对此希尔总教官表示同意。

    于是这支由工兵团扩编成的部队在第二天就搭乘汽车开往密支那。

    与来时不一样的,它不仅仅是由三千余人变成了一万人,也不仅仅是全副美式装备……更是因为它拥有了一个新的番号:新一师。

    新一师师长是从国内调来的一个名为陈善国的少将……对于这一点张弛并不意外,史迪威为了牢牢的把握住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采用的方法就是从国内调来一些在军队中没有多少声望的将军做为傀儡,就像远征军司令郑洞国一样。

    让张弛感到意外的是,新一师一团也就是原工兵团的军官基本没变,就连木头营长也还是一营营长,而他据说在理论考试上就差点不合格,蒙乐增等人则很顺利的编到了炮兵营。

    也许。这是因为工兵团之前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突出,所以史迪威担心若是做出大改变会将这支部队变成一支平凡的部队,又或者是史迪威相信他的美国顾问已足够控制这支部队。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张弛是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的,因为他认为这些军官就是工兵团的灵魂,有他们在,不管这支部队的番号改成什么,他们始终都是那个在战场上发出耀眼光芒的工兵一团。
………………………………

第二十四章 阻力

新一师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密支那防线上中**队的轰动。

    当然,这个轰动也仅限于战士们私下的议论,议论的话题就是这新一师有多少机枪多少大炮,还有数不清的坦克和装甲车,步枪还是不用拉栓的新式武器。

    之所以要私下议论,则是因为中国士兵们不想让对面的日军知道此时密支那防线的军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战场上能尽量少的让敌人知道些情报是必要的,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敌人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伤亡。

    但尽管友军部队都在羡慕新一师的装备,还是有些战士对新一师不屑一顾。

    这其中尤其是一些中高级军官,他们总是“哼”了一声:“那有啥?这新一师是由工兵团扩编来的,许多都是没见过红的新兵,而且只两个月的训练……靠装备能顶个鸟用!”

    这话虽然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成份,但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新兵部队最大的缺点就是看起来威风凛凛,但一到战场上就怂了……这一点在国内甚至是不久前的第一次缅甸战役都得到有力的证明。

    史迪威也很想知道中国士兵再加上全套的美式装备会有怎样的战斗力,所以迫不及待的就想打一场仗。

    但他同时也知道打仗这事急不得,而且这还是参训部队的首战,如果这第一仗打坏了,则很有可能会对之后的训练甚至是战斗造成很坏的影响。

    于是在新一师到达了密支那后,史迪威并没有马上把它拉到前线投入战斗,而是分散到二线的丛林里进行适应性训练。

    所谓的适应性训练,就是让刚刚从后方进入战场的部队有更多的时间适应一下战场的地理、气候等,给战士们一些准备和过渡的时间。

    但其实适应地理和气候都是多余的,原因是孙布拉蚌距离密支那不过一百多公里,其气候和地理环境几乎与密支那一样。

    然而这个适应性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就像友军部队说的,新一军里有许多是新兵,而且还是从未打过仗的新兵。他们在进入密支那起就变得有些紧张兮兮的了,尤其是在一次“帮忙事件”之后。

    那是部队进入适应训练的第三天,正在战士们进行紧张的训练的时候,一支运送伤员和尸体的车队在经过山脚下的公路时由于雨天路况不好被堵在公路上动弹不得。于是战士们就主动停止训练到公路上帮忙修路、推车。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友军之间互相帮助嘛,而且在车上的还都是烈士和急需救治的伤员,为他们做这点事是理所当然的。

    但很快张弛就发现战士们尤其是后来补充进来的新兵眼里有些异样,接着张弛就明白了:这一辆辆汽车,前半部坐着一堆伤员。后半部则横躺着一排用雨衣包裹着的尸体,有的已经碎断成几块,被包成了一圆形的团。

    这些尸体静静地躺在车厢里一动不动,他们不会告诉生者他们经历过怎样惨烈的战斗。

    但是战士们却知道,就在不久前,他们可能还活生生的,像一个个脱缰的野马似的冲向敌阵。

    这一刻,新兵战士们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而在面对这死亡威胁时,回去后士兵和军官的表现又截然不同:士兵一个个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焦燥,肚子里就像塞满了火药。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们大发脾气,甚至还有些战士公然跟条例对着干。

    而这时军官却显得平易近人了,每天都像是赶场似的往下走,师到团团到营,营到连连到排……过去对士兵凶巴巴的军官此时全变成了笑面菩萨,有时还会跟士兵们称兄道弟的拿出攒下的烟挨个儿递。体罚士兵的事就更是绝迹了,对士兵们的违法乱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在**部队里呆过的人都知道,凡是喜欢在士兵面前称王称霸与当兵结怨的官,在战场上不仅不会有士兵真心替他们卖命。冷不防的后脑勺或是后背挨一枪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这些张弛倒是不在乎,这或许就是老兵与新兵的其中一个区别:像张弛这样从小兵一步步走上来的军官,那几乎就可以说是部下的救命恩人,而且部下也知道跟着他生存及打胜仗的几率更大、在战场上更放心。于是就别说会在背后放冷枪了,部下们还巴不得用性命去保护长官周全呢!

    当然,与张弛同样气定神闲的还有王麻子等原工兵团的一干军官,王麻子有时闲着没事干还会叫上张弛等几个人围成一桌玩起扑克。

    然而,就在史迪威和远征军紧锣密鼓的策划着一次反击时,却遇到一个意料之外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阻力。

    “乔!”亚历山大风风火火的走进了史迪威的办公室。

    “亚历克斯……”史迪威有些意外的看着亚历山大。问:“你这是……”

    “听说你们准备对日本人发起一次反击?”亚历山大一边拍打着身上的泥水一边说道:“我是来与你们合作的!”

    “合作?”史迪威满脸不信的摘下了眼镜,他睑着亚历山大看了一会儿,狐疑的说道:“只怕……不只是合作吧!”

    见被史迪威看穿了,亚历山大也就不再隐瞒,他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乔,你真的要带领这些中国士兵把日本人赶出缅甸?到时中国人的势力在缅甸扎了根怎么办?他们还会把缅甸还给英国么?!”

    这下史迪威是明白了,原来英国人的算盘是……他得不到缅甸,那么别人也别想得到。

    “我必须保证英国的利益!”亚历山大解释道:“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

    “抱歉!”史迪威回答道:“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它在日本人手里!”

    亚历山大耸了耸肩,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不得不取消英属印度对中美联军的支持!我们不可能付出这么多物资而让中国人得到缅甸!”

    闻言史迪威不由愣住了,他一心只想打回缅甸,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

第二十五章 利益

应该说亚历山大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要知道中国远征军所有的衣服、食物、钢盔等生活用品都是英国人提供的……准确的说不提供这些物资的不是英国人,而是英属印度,它们都是由设在印度的工厂及印度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甚至基地的建筑都有一大部份是印度人的功劳。

    那么,凭什么让英属印度付出那么多却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利益还要受损呢?

    英国人都是精明的商人,这种赔本生意他们是不会做的。

    而一旦英属印度拒绝合作……那么对位于缅北的中**队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得不到任何的食物和弹药,到时就别说反攻了,能不能生存都是问题。

    想了想,史迪威就回应道:“亚历克斯,你也许忘了,我同样也可以断绝美国对英国的支援!”

    “别傻了!乔!”亚历山大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摇头笑道:“我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而做出这种不明智的选择!”

    虽然史迪威不愿意承认,但也无法否认。

    原因是英国是美国坚实的盟友,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而损害美英关系这对美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就算自己真这么干,美国方面也不会同意。

    史迪威又一次感到自己落到下风,他有些气恼的说道:“亚历克斯,你应该知道中国人在缅甸对日本人的反击对英国、美国甚至反法西斯联盟都有利,难道我们就这样什么也不做?”

    “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亚历山大回答。

    “哦……”史迪威看着亚历山大的表情不由恍然大悟:“你是不是带来了什么建议?”

    “当然!”亚历山大笑了笑,指着地图史迪威已经画好的进攻路线,说道:“我们要的,只是将这进攻路线调转一个方向……不是由北往南打把日本人赶下大海,而是由西往东打!”

    “由西往东打?”史迪威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明显是不符合军事常识的:

    由北往南打,那就有几条公路铁路可以利用,甚至还有几条江河顺流而下,可以说不管是作战还是运送补给都十分方便。更重要的还是……位于密支那的中**队只需要往前打个200公里就可以收复八莫、腊戍等要地,而一旦腊戍落到中**队手里。那么打入中国滇西的日军不但会腹背受敌,其补给还会被完全切断,到时中国甚至根本就不用打,只需等着滇西的日军弹尽粮绝再将其收复就可以了。

    但是……

    如果由西往东打。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路过来横亘着几条南北走向的江河及山脉,其进攻作战及补给都十分困难不说,这么打基本没有什么战略意义。

    但英国人的意图却是十分明显的……此时日军的主力就是由西往东的分布在前线一带,这么打可以最大程度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等中**队将日军的有生力量消耗得差不多的那一刻。就是英国人在缅甸大后方仰光登陆并顺利拿下整个缅甸的时候了。

    简单的说,这就是让中国人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然后英国人出来“收复失地”。

    这时史迪威就有些动摇了,因为这同样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也希望将日本人的兵力消耗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但史迪威很快就摇了摇头,说道:“中国人不是傻瓜,他们不会选择这个方向的!”

    “不,他们会这么选择!”亚历山大说道:“中国人也有好处,那就是由西往东,自印度雷多修一条穿过缅甸到达中国的公路!”

    “唔!”闻言史迪威不由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借口。此时的中国虽然有美国空中航线为其输血,但仅靠空中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