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73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773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如果损兵折将,连明朝在关外的一座孤城都打不下来,那他这个蒙古大汗就没法干了,整个联盟必然会瓦解。

    联盟要是瓦解了,以科尔沁一部的能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明朝相抗的。

    这些部落中,明朝或许会饶恕一些,但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科尔沁。

    前些日子,在第一次攻击中,科尔沁损失了两千人,吴克善在随后的攻城中,便起了私心,想要保存自身的实力,让其他部落去攻城。

    这样攻下城池之后,其他部落兵力也有所损耗,他这个蒙古大汗的地位,便更加难以动摇了。

    只是他算盘虽好,这些部落首领也不傻,如果损失大于收益,他们难免不会起别的心思。

    吴克善见情况如此,只能赶紧召集诸部首领,决定使出全力,务必拿下沈阳,以此来稳定人心。

    这时汗帐内各部首领已经聚集在大帐中,相熟的人坐在一块儿窃窃私语。

    吴克善见人都到齐,随即一摆手,轻轻咳嗽了一声,大帐内便逐渐安静下来。

    待彻底没了人说话,吴克善才开口道:“沈阳我们已经进攻了一段时间。虽然损失比较大,但是城中的伤亡也不会小。本汗相信,只要我们继续猛攻,很快就能拿下沈阳城,瓜分其中的财物。”

    他说了句,帐内各部首领却没有反应,一个个都一声不吭,低头不语,场面甚为尴尬。

    吴克善见此不禁皱了下眉头,他心中很不高兴,只能自己打破沉默。

    这时,吴克善不禁盯着旁边坐着的吐默特部的首领巴善,“你们部落在天聪年间就投靠了皇太极,战力强劲,明天就由吐默特部担任主攻吧!”

    要不是因为投清早,坏事干得多,怕被明朝清算,巴善根本就不来趟这潭浑水,早就投靠明朝了。

    他听吴克善让他担任主攻,顿时脸色一变,连忙摇头道:“大汗,我们部落在之前的进攻中已经损失了一千人,恐怕兵力不足以攻下城池。”

    吐默特部只剩下五千人,确实兵力不足,吴克善目光扫视周围的部落首领,想找人与巴善一起攻城,但这些部落首领们却一个个的避开他的目光,有的甚至扭过头去。

    吴克善见此,知道就算逼迫也没有用,他们攻城必然不会尽力,攻不下反而会再次损害大军的士气。

    这时他知道必须要派科尔沁的勇士上阵了,于是他看着自己的第三子,沉声道:“弼尔塔哈尔,明天你率五千科尔沁的勇士与巴善台吉一起攻城。”

    “遵命!父汗放心,我一定第一个登上沈阳城!”弼尔塔哈尔听完,忙有些兴奋的领命,他认为城池一直没攻下,就是吴克善不用科尔沁的勇士。

    巴善听见吴克善让自己儿子领科尔沁的士卒攻城,也不好说什么了,他见吴克善目光投向他,只能不太情愿的以拳捶胸,“愿听大汗之命!”

    有科尔沁的兵马参与,并且担任主攻,接下来,吴克善的调动便顺利许多,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等部担任佯攻,各部首领都捶胸领命。

    吴克善见此也豪气一回,大声说道:“明天攻城,先登城者,本汗赏赐他五千头羊!”

    诸部首领不禁暗骂一声,之前攻城怎么不见他许下奖赏,现在他儿子参与攻城,明显就是给他儿子准备的奖励。

    但话虽如此,众人还是纷纷行礼,“遵命!”

    次日清晨,蒙古人早早造饭,便重新在城下列阵,而这一次,他们准备看上去十分充分,云梯、巢车、投石机混杂在大军中,北城一万大军密集如蚁群,浩浩荡荡,铺满了城外的原野。

    这时吐默特部的五千士卒,外加科尔沁的五千士卒,已经摆好了阵型。

    连日的进攻,蒙古人也慢慢摸清了一些攻城的门道,不仅器械多了,而且阵型也分层次,不再是一窝蜂的前涌。

    此时巴善派人过来,禀报已经做好了准备,吴克善见此,注视了身边的三子一眼,这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他虽然有些不舍,但是在老鹰羽翼下的小鹰,永远成不了草原上的雄鹰。

    当下,他不禁重重拍了拍弼尔塔哈尔的肩膀,挥手道:“去吧!不要让本汗蒙羞!夺下那五千头羊羔的奖赏!”

    “父汗放心!孩儿一定第一个登上城头,不给父汗丢脸!”弼尔塔哈尔挥拳往胸前一锤,给吴克善行了一礼,便翻身上马,疾驰着往前而去。

    吴克善见弼尔塔哈尔进入攻击大阵中,心中有些担心,但还是一抽战刀,往城墙一指,大声喝道:“吹号!进攻!”

    一排蒙古骑兵,同时取下号角,放在嘴里,仰头吹响,“呜呜呜·······”

    (求支持正版,作者想要自行车!!)


………………………………

第1258章千年未变的游牧

    凄厉的号角声传达大地,蒙古人扣城在即,巴善等人骑着马儿,带着护卫,在方阵前打转,四处鼓动士卒。

    大清的灭亡,也是蒙古人的惨败,新生的蒙古汗国,迫切期望获得一场胜利,才能激励起士气,蒙古贵族们才能保持他们的利益。

    对于普通的牧民而言,他们投靠明朝,一般而言,照样是苦哈哈的放牧,但对于蒙古上层贵族而言,明朝是不可能再让他们掌控部落。

    如果不能掌控部落,不能剥削牧民,享有特权,满足他们的**,这就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与明朝相抗到底。

    大多数战争都是因为少数人的贪欲,再煽动一部分人,最后将无辜的人被动卷入战争,对于普通人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这一战对于科尔沁重要,对于吐默特部的首领而言,也同样如此。

    巴善骑马鼓动士气,弼尔塔哈尔也加入其中,开始许诺拿下沈阳之后,重重有赏,要金银,要绸缎,要粮食,美女都不会少。

    蒙古人打听得很清楚,明朝准备迁民填辽,在关外重修大宁河、锦州、抚顺等城,向沈阳运送了大批的粮食和物资,用来安置迁徒而来的汉民,所以吴克善说打沈阳,才有这么多部落首领愿意跟随。

    这些蒙古部落首领大多是抱着抢一次的心理,不过布木布泰在建议吴克善攻沈阳时,心里其实想的是阻止明朝向关外移民。

    号角声此起彼伏,听了许诺的科尔沁勇士士气高涨,呐喊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是准备要大干一场。

    城墙上,明军士卒严阵以待,谢迁按着刀柄领着一队将官走在城墙上,盔甲哗哗作响。

    “督镇,开始了!”一名将官给谢迁让出一个位置,指着城外向前推进的蒙古人,急声说道。

    蒙古人的号角仍在继续,谢迁忙走到城墙边上看向城外,蒙古人的砲群这次走在前面,他当即扭头道:“让敌台和马面上的兄弟,先退回来,再令炮队瞄准蒙古人的砲群!”

    敌台和马面给攻城的蒙古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次蒙古准备先用砲车轰击一阵城墙,击毁城上的工事后,再进行大举的进攻。

    此时,蒙古人的跑群前端,已经进入了明军佛良机炮的射程之内,这些蒙古人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将砲车组装好了,直接用马匹拖过来,可以在遭受炮击后不久,便给予城头轰击,减少了组装的时间。

    城头的佛郎机炮,开始轰鸣,数十枚铁弹呼啸着打向蒙古跑群,拉动砲车的战马被打得翻滚,血肉横飞,嘶鸣声响彻原野,一辆砲车被炮弹击中,巨大的砲车忽然炸开,木屑乱飞,周边的士卒纷纷被刺伤倒地。

    一枚枚炮弹射入人群中,打得雪花飞溅,凄厉的惨叫声不断传来,但蒙古人并未退怯,很快他们的砲群就接近了射击距离。

    蒙古人开始将抛杆拉下,在皮兜内装上巨石,只见活钩脱落,抛杆猛然弹起,数十斤的砲石便腾空而起。

    一枚砲石砸中马面,立刻就砖石碎裂,城墙上瞬间就被砲石砸出一块块的凹陷。

    当年蒙古人的祖宗们,就是靠着这种抛石机,攻下金国和南宋的一座座城池,成为天下的霸主。

    时至今日,这种武器威力依然巨大,不过明军的轰击,却很快让这些砲车一架接着一架的瘫痪。

    这些庞然大物,目标巨大,又是木制结构,在火炮出现之后,已经没了什么用武之地。

    三百多年前,蒙古人用这种武器,三百多年后,他们依然是快马弯刀,用这种武器,并未有什么进步和发展。

    眼看着砲车被毁的差不多,蒙古人士卒开始向前推进,谢迁一挥手,躲避砲石袭击的明军又纷纷回到了工事内。

    大队的明军回到墙边,端起了自生火铳,瞄准了成下的冲来的敌军。

    明军从城头观望,将士们可以看见,铺天盖地的蒙古人,像决堤的河水一般涌上来,蒙古人推着云梯,洞屋,盾车,身子前倾,奋力推动器械,向城墙压来。

    谢迁看着一座座器械,被拥着前进,不禁皱了下眉头,蒙古人这回下了本钱,也学乖了,制造了大量的器械掩护,以免士卒大批暴露在明军的火器之下。

    这些木质的盾车可能会被明军的火枪击穿,但是佛郎机打出的散弹,特别是铁砂,却能被挡住大半。

    蒙古大军在进攻的号角声中前进,科尔沁的勇士这次一马当先,还冲在了吐默特部的士卒前面。

    城墙上“砰砰砰”的铳声,响成一片,成片的弹雨呼啸而来,盾车的木板都被铳丸击穿,后面的士卒身上绽开一朵猩红的血花,便被一铳放倒。

    前排的蒙古人,不停的倒地,巨大的云梯,被炮弹击中,忽然折断,下面的士卒立刻惊慌死散。

    科尔沁的勇士尝到了厉害,不过后面有大汗亲自督战,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锋。

    随着蒙古大军向前推进,蒙古人进入了弓箭射程的范围,终于可以不用一直被动挨打,他们在城墙五十步外,挺住脚步,躲在盾车后,向城头射击。

    明军则从城墙垛口两边向下放铳,不过蒙古的箭射不穿城墙,但明军火铳却时常击穿木质的盾墙,轰杀后面的蒙古士卒。

    不过毕竟有盾墙,好过没有,蒙古人以人数的优势,向城头射出一片黑色的箭网,双方的伤亡都比较惨重,不断有蒙古人像割草一样被排铳打倒,也不断有明军惨叫着中箭,跌落城墙。

    在弹雨和箭矢交织的大网下,手持弯刀的蒙古人,开始抗着梯子,接近城墙。

    躲在洞屋内的蒙古人也涌了出来,顺着搭上城墙的梯子向上攀爬,整个沈阳北城,蒙古士卒如同蚂蚁一般遍布。

    这些蒙古人一旦抵达城脚,便顺治长梯子攀爬,剩下的人则躲在墙根处,这里是头顶守军攻击的死角。

    这个时候,城上每隔一段距离的马面和敌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它们因为是从城墙上凸出来的一部分,与西方楞堡伸出的部分很像,所以可以攻击爬城的敌军和墙根下的敌人。

    明军在马面的射击孔上,不间断地射杀爬城的蒙古人,蚁附攀爬的蒙古兵如打枣一般纷纷坠落。

    靠近城墙,此时堆满了科尔沁勇士的尸体,各种姿态,惨目忍睹。

    攀爬的尸体不断坠下,尸体逐渐堆高,鲜血慢慢汇集,形成一道道的小溪流,从白色的雪地上流过,融化出一条猩红的粗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