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54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754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义欢他们的情况还算好的,荷兰人只是夺船将他们扣为人质,但是对于那些在爪哇等地已经居住了很久的中国人,荷兰人却直接采取了屠杀的政策。

    他们为了保住殖民地,担心爪哇等地的中国人实力太大,到时候引得明朝窥视爪哇。

    特别是郑成功占据吕宋,赶走西班牙人之后,荷兰人的担心就更甚了,所以他们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对爪哇等地的中国人进行清楚,以免他们勾结明朝。

    仅仅几日时间,巴达维亚的中国人就被荷兰人杀光,剩下的人纷纷逃离城市,躲避荷兰人的追杀。

    城里在南洋生活几代人,积累了大量家业的汉人,成为荷兰殖民当局杀戮的主要目标,就像殖民者在美洲和非洲犯下的罪行一样,他们肆意枪杀无辜的汉人,抢夺几代人积累的财产,侮辱妇人,无恶不作······

    感谢书友书友20170930121133431的500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

第1233章西荷联合

    北京是明朝的首都,明军光复之后,呼吁还都的声音并不小,但是在王彦将皇帝迁回北京之后,这种呼声便基本停止下来。

    大臣都知道,以眼下的政治局势,朝廷是不可能还都了。

    王彦不愿意回北京,除了他的大本营在南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方确实比北方更为发达,而且明朝推行的南进政策,关系到明朝赋税的增长,北京距离南洋实在太远,不便于明朝对南洋掌控和经略。

    南京相比于北京,离南洋近了许多,但是消息从南洋传来,就算除去海上的时间,从广州快马加鞭至南京,也要小半个月的时间。

    在得知荷夷毁约,大肆屠杀明人之后,王彦紧急召开议事堂会议。

    南洋关系大明的利用,更加关系明朝官绅和商贾的利益,议事堂官员听说以有千人被杀,顿时义愤填膺,高票通过了内阁对荷兰开战的提议。

    保护南洋的利益,对于京中的官绅而言,或许比统一天下,还要积极一些。

    况且明朝刚光复旧都,实现了中兴,荷夷这个时候挑事,不是打大明的脸吗?

    内阁得到授权之后,快马给两广总督陈子龙下命,让他做好开战的准备,并让东海水师一部南下增援,但同时提醒陈子龙,西班牙人可能已经到了南洋,让他摸清情况,尽早报告朝廷。

    在等待南洋的消息时,南京朝廷也没有闲着,而是以很快的速度,处理了几个大问道提。

    七月十五日,在王彦就任监国仅仅五日之后,太后便下懿旨,为八岁的皇帝,选了五岁的楚王长女为皇后人选,定下婚约。

    次日,共治皇帝和曾太后,便在新任的北直巡抚高一功的护卫下,移驾北京城,还于故都。

    在这件事之后,作为北伐战争的指挥者,王彦开始为所有参与战事,以为战事提供保障的后方官员请功。

    这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此次出征,明军出动了三十余万马步军,不说士卒,单是有军功的军官,就数以千计,不过王彦只是负责给主要的将领定下奖赏,下面的将校则由兵部的官员统计,按着规定封赏。

    王彦重点要赏的人是戴之藩、刘顺、王士琇、李过、刘芳亮、满大壮这些军中大将,尤其是戴之藩,作为东路军的统帅,他速破徐州,包抄河洛,可以说是军功第一。

    早在当年戴之藩阵斩阿济格,趁势夺取南阳之战后,王彦就说要给他封王,但是戴之藩没有接受,因为那时异姓王只有王彦一人,所以他死活不接。

    之后何腾蛟因复川封王,明朝异性不封王的祖制,便基本被践踏了,而有了何腾蛟的例子,戴之藩是如能如何都该封了。

    这次王彦便表他为广陵郡王,至于其他人,想要封王,功绩却似乎差了一点点,所以李过、刘顺等人,则交给内阁商议,按着功绩给予不同的世爵的奖励,不过王彦告诉他们,只要灭了金国,他们也能封王。

    戴之藩封王,在明军中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等于告诉武将们,只要有足够的功绩,就有资格进位王爵。

    一时间,这令军中士气大振,但也为后来的西进和南下之争埋下了隐患。

    此外,王彦还建议,参与北伐的一万义从,全部赐予汉籍。

    就在南京朝廷对封赏进行商议时,王彦没有等到两广总督陈子龙的进一步消息,吕宋王朱以海的使者却到了南京。

    来人是吕宋国兵曹判书王翊,主要是向大明求救。

    从他口中王彦得知了张煌言判断的没错,西班牙人的援军确实到了南海,还不算少,有战船三十艘,近五千人多人。

    他们走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六月间到了吕宋南部的苏禄,迫使苏禄国向其臣服,准备以此为跳板,反攻吕宋岛。

    据说西班牙曾经制定过派遣两万大军征服中国的计划,但是因为无敌舰队的覆灭,计划被迫取消了。

    王彦看了下万国图,这么远的距离,西班牙能派出三十艘战船,五千名士卒,可以说十分不易,而这额几乎是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之后,远征能够组织的极限兵力了。

    那么远的距离,他们穿越两大洋,可以说极为不易,耗费十分巨大,而西班牙之所以要发动这次远征,则是因为吕宋对他们太重要了。

    十七世纪的欧洲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贸易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因为这时的欧洲依然还是一个乡下一样的地方,好东西都在中国和印度。

    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这一百年里,美洲生产的白银约为三万吨,而流入中国的则占了七千吨到一万吨左右。

    西班牙在美洲有大量的银矿,可是光有银子也不行,银子能买到东西,才能算是钱,买不到东西,不过是一堆废金属而已。

    能买到中国生产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西班牙的银子才有意义,这是西班牙一定要夺回吕宋的原因。

    在六月底,朱以海听说西班牙人到了吕宋之南的苏禄海,随即命吕宋水师出动五十艘战船前往查看,准备将西班牙人驱离,但是结果水师因为轻敌,被西班牙人打沉了十艘战船,吕宋水师仓皇撤回了马尼拉湾。

    这件事使得荷兰人,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于是主动联系曾经的对手西班牙,还组织了南洋的苏丹小国,准备进攻吕宋,甚至广州,同明朝开战,迫使明朝屈服,将明朝势力赶出南洋。

    八月初,广州两广总督传来了两个消息传,陈子龙得到内阁授权之后,令集结于占城的水师南下复仇。

    未想到,水师走后不久,西班牙的船队却有预谋的出现在占城港外,意图摧毁明朝在南洋的这个重要据点,幸运的是占城督亲自督战,东海水师忽然赶到,才击退了西班牙舰队,未让西班牙人冲入占城港。

    这条消息,进一步坐实了两夷的联合,而另一条则是真腊国托明朝商人向占城督报告,荷兰人正唆使真腊、马六甲等国向占城进攻,而占城又急忙将消息传到了广州。

    听到这些消息,让南京朝廷有些震惊,在灭掉满清之后,明朝上下都已经松了一口气,但是这时却忽然感觉,一个强劲的对手出现了。

    王彦意识到明朝这些年,在南洋步步紧逼,或许要迎来一场反弹了。

    为了知己知彼,王彦招来了传教士伯应理等人,准备召集众将和朝廷官员,好好了解下这些西夷。

    感谢大家的支持,救月票,订阅,推荐。

    (本章完)


………………………………

请假一天

祝大家节日快乐,我还是请一天假吧,明天补回来。
………………………………

第1234章“天圆地平,中国居中&;amp;quot;的世界观崩塌上

    皇城,洪武门外。

    一众马车,停在城门前的广场上,穿着紫色公服,缠着玉带,带着乌沙帽,伸出两根帽翅的大臣们,从轿中下来,手里捧着笏板,鱼贯进入宫城。

    另一边骑马的武将们,也纷纷下马,陆陆续续的聚集到了洪武门外,然后三五成群的进入宫城。

    天子移驾北京之后,皇城就给楚王监国让了出来,不过王彦还是住在楚王府内,并没有住在宫城,只是借了几座大殿,来处理国事,举行盛大的典礼。

    今日是王彦监国以来召集的第一次大朝,在京五品以上的文武都要参与,因为人数众多,便只能在宫中大殿举行。

    为了避嫌,王彦已经让人撤走了三大殿内的许多东西,并且也更改了殿名。

    今日召见之所,乃是讲武殿,听着名字就能猜出议事的大概内容。

    “恭喜戴国公!”讲武殿前,已经早早等候着的数名官员,见戴之藩走了过来,不禁拱手行礼。

    戴之藩被封为广陵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据说册封的赦书,早到了礼部,只等吉日下发。

    封王是无上的荣耀,他现在走到哪里自然都是焦点,都是众人议论的中心。

    听见声音,在场的官员都向台阶下望去,便见一身绯袍,胸前绣着麒麟补子的戴之藩,同几位武将走来,于是也忙拱手行礼。

    戴之藩上得前来,却没有志得意满,忙笑着给四方回礼,寒暄道,“诸位阁部、同僚,来得好早。”

    在场的官员,许多级别都比他低,况且他是要封王的人,因此大家见他这么客气,心中都比较舒服。

    这时钱谦益微微一笑,“大都督知道监国召集我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吗?”

    “据说是南洋那边的事,只是不知道监国为何如此兴师重重!”戴之藩知道一些,听说南洋的事情比较棘手,不过大明的威胁,历代中原王朝的威胁,都是来自北面,他觉得南洋的问题,没必要特意召开大朝来讨论。

    旁边有几名大臣也是这个意见,西夷在南洋挑事,发兵灭了就行,大明连满清都击败了,还怕谁不成?

    这时大臣们基本已经到齐,他们正交谈着,侍卫从讲武殿里出来,宣众大臣入殿。

    当下几位阁老就在殿外组织,两百余位文武官员,按着官衔和部别,在大殿外先排好了队形,红袍在前,青袍在后,然后鱼贯入殿。

    殿内王彦高居监国大位之上,大殿中间一副巨大的万国图,直接铺在地板上,众文武鱼贯地行至殿中,行礼拜见,高呼监国。

    “免礼吧!”王彦轻声说道,待文武在大殿两侧站好,继续说道:“今日召集众卿前来,是商议南洋之事!”

    王彦一边说话,一边向下打量,“南洋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了一些。朝廷得到的最新军报中,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已经结盟,并且联合了南洋的马六甲、马萨卡、奥里萨等国,唆使勃固、真腊、暹罗等国一起进攻占城。幸真腊王心向我朝,托我朝商人给朝廷通报,才让孤意识到南洋的事情不简单!”

    明朝推行新的藩属国策之后,不在像以前那样,只要进贡就是藩属。现在藩属除了进贡,还必须用大明的年号、律令,礼制上不能有任何逾越,而外交权力收归宗主国,而大明则对藩属国提供保护。

    这种新的朝贡体系,要求藩属放弃许多主权,换取大明的承认和保护,有些藩属能够接受,有些却不愿意失去主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