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76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676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出击,马踏连营,一连破了武卫军两座营寨,并放火烧毁了营中辎重。

    江西被王彦占据,武卫军家眷都在朝廷之手,金声桓虽然尽力封锁消息,可是军中早已流言飞起,没了战心,所以才这么容易被袭了营寨。

    金声桓返回大营时,骑兵已经离开,可是骑兵的突袭,却预示着追兵接近南京。

    鲁王一边没有犹豫,得知金声桓的大营被袭击之后,立刻就下命拔营,迅速与水军一道,往东面撤退,金声桓见鲁王拔营,顾不上轻点损失,便急忙追赶鲁王而去。

    王彦去湖广视察骑兵和马场,鲁王和金声桓都是知道的,因而骑兵一出现,两人就知道事情坏了,重炮和许多来不急装车的物资,全部抛弃,便一路往镇江方向奔驰。

    撤退是个技术活,得有准备,各部之间要调度好,可是两军撤退匆忙,军中谣言飞传,都说楚王殿下,大起湖广的精兵来收拾他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

    楚王的威名,在大明军中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他独守扬州三月,杀准塔破李率泰八万大军,名扬天下。

    此后岳州城下筑景观,武昌城下坑杀八旗,赣州烹杀勒克德浑,延平对战博洛,川蜀大战吴三桂,光复南京城,这样的战绩放在那里,比戚少保,甚至是岳武穆还神。

    可以说,楚王就是这个时代的传奇,这样的人物,他们和他作对,不是找死吗?

    军心一乱,撤退很快就变成了争相逃窜,道路上旗幡丢弃的到处都是,说是撤退,其实已经到了溃败的边缘。

    王士琇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同马军一道打马前行,三万精骑,浩浩荡荡,如雨点般落下的马蹄,发出令人震憾的声响。

    现在明朝的这支骑兵,已经不是充充门面了!

    四年时间,不仅是规模扩大,在清军降将的指导训练下,马军苦练本事,什么迂回穿插,包抄后路,冲陡坡,跳壕沟,攻击阵形,骑射,格斗,等等,不敢说练得出神入化,但跟八旗对冲他几十个回合,还是不怵的。

    王士琇一身锃亮的银铠,披着一领醒目的红色战袍,将士们一看,便知道都督在此。他身后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佟图赖、张存仁、谭泰等将,也是各个风骚,俱是披挂整齐,挺刀绰枪,威风凛凛。

    在他们身后,首先是王士琇的大纛旗和横冲马军的军旗,然后写着“赵”、“秦”、“郭”等字样的将旗林立着,随风飘荡,猎猎作响,气势铺天盖地。

    三万骑兵,徐徐向前,人马铺天盖地,却无一人喧哗,在广袤的江南平原上,缓缓东进。

    从天空俯瞰整个江南平原,便会发现,一支庞大的军队,正仓皇的往镇江方向撤退,而在这支军队后方,三万骑兵正缓慢的拉近与他的距离,而在他的前方,扬州方向另一支庞大的军队,正蠢蠢欲动。

    除了这三支军队外,在辽阔的东海上,一员英武的青年将领,站在高大的船楼上,目光投向南京的方向。

    海风吹得他战袍鼓荡,须发飞扬,青年将领手按战刀意气风发,战意飞扬。

    上一次出现这片海域,还是光复南京之时,今日再来,他便不打算走了。

    巨大的战船,乘风破浪,高大的桅杆上,一面绣着在“郑”字的大旗,猎猎飞扬,战船破开海面,船队满帆而行,在海面上留下数百到白色的尾迹,就像一把巨大的梳子,从平静的海面梳过一样。

    目光转回南京城下,在骑兵前头,一股股小队骑兵,纵马奔驰,扬起团团尘土,去监视逃跑的叛军。

    南京城的城门也被打开,数匹快马疾驰奔入南京城中,不多时便见南京城内兵马调动,在东城金川门的街道上逐渐站满了头戴碟盔的官兵,他们在城门打开之后,立刻出城整队,显然也要加入追击的行列。

    “报!都督!叛军已逃至龙潭镇!与我军拉开三十里!”????部队的前头,不时有探路回来的马军传递着消息,随时报告叛军的距离。

    王士琇挥挥手,什么也没说,示意部队继续前进。

    三十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旦夕可至,可是王士琇却没有下命追击,他一是想等南京的高一功做好出击的准备,二是就想这么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赶着叛军。

    他们骑着马儿慢慢悠悠的,可是前面逃跑的叛军,害怕追兵杀到必然拼了老命的往前跑。王士琇要等他们体力跑的差不多的时候,再率领骑兵掩杀上去,叛军疲惫之下,不可能挡住他们的冲击。

    南京附近的地形,王士琇作为扬州人,可以说烂熟于胸,哪里有山,哪里有林,哪里有水,可以说一清二楚。

    从南京往东,没过镇江之前,可以说一马平川,没有大山,也没有大的河流,正适合马军作战,只要在叛军逃到镇江,跃过大运河之前,追上他们就可以了,因而王士琇有恃无恐。

    大军徐徐前行,像草原上的狮群赶着成全的牛羊一样。

    王士琇张目四望,周围的稻田里成片的稻子被践踏,棉田和桑田也都枯死不少。

    这次内乱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于江南的损害却不会小,特别是南京城外郭的不少作坊都被毁坏,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此破产。

    南京周围本来聚集了几十万人,可是因为打仗,不少百姓早早逃离,大军一路走来,除了军队之外,几乎没有看见什么人影。

    战争的破坏性难以估量,特别是对于繁华的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损失都超乎想象。

    原本因为明朝作坊增多,生产扩大,而价值逐渐下降的布匹等货物,在内乱爆发之后,在八月间价格第一次回升起来。

    “报!都督!高都督的兵马已经出了金川门!”

    一名骑兵飞驰过来禀报道,他的话传入众将耳中,不少人立时拉紧了马缰,意识到一场大战要开始了!

    王士琇听了禀报,眼神一眯,当即一挥手,“传令,全军追击!”
………………………………

第1124章镇江大战上

    镇江之西,三十里外。

    旷野中,六万多大军迤逦而行,队伍拉得有十多里长,步军骑兵还有大车混杂在一处,仓皇东逃。

    叛军士卒拖着兵器和军旗,不少人还卸掉了铠甲,丢在车上,而赶车的士卒则奋力挥舞着马鞭,抽打着骡马,催促车辆前进。

    官道上卷起铺天盖地的尘土,车轮滚滚的东行,在官道两侧的稻田里,也都是快速奔行的士卒。

    “都快点!到了镇江,就安全了!”将校们骑在马上,看见疲惫奔走的士卒,连连催促。

    鲁王与金声桓等将,一脸忧郁的驻马在官道旁的土坡上,俯视着仓皇而退的士卒,不时紧张的向西面张望。

    他们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追来的骑兵正是在湖广磨刀四年的横冲马军。

    这支为了对抗北方强敌,倾国之力,训练出来的马军,第一战居然是对付他们,大明的鲁亲王居然成了他们的磨刀石,说来也是讽刺。

    自从关宁投敌之后,明朝再无大规模成建制的骑兵,而朝廷卧薪尝胆,每年耗费百万计的银两,终于打造了这么一支骑兵,填补了明朝马军的空白。

    三万骑兵,这对叛军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从南京往杭州撤退,最近的路线是向南走潥阳经过宜兴、长兴进入浙江湖州府,但是因为惧怕被骑兵追上,被围在半道,鲁王只能沿着水路而行,万一被追上,还可乘船逃脱。

    大军直要到了镇江,有城池依托,就能安全休息一晚,第二天在跃到运河东岸,就可以摆脱骑兵的追杀,鲁王焦躁的东西张望,他向东看向镇江城,向西看向南京的方向,满脸的急色。

    “追上来了!”土坡上,萧起会等人忽然一声惊呼。

    鲁王闻声向西看去,果然看见在大军的尾巴后面,一队千余人的骑兵,裹挟着滚滚尘土,向他们杀来。

    本就疲惫奔逃的叛军,立时大乱,不少已经没了力气的士卒,被骑兵一吓,居然又鼓起最后一口气,拔腿狂奔,有大胆的回首一望,只见一千多官军骑兵,如同卷起的狂风的一样,撵了上来,立刻胆寒。

    叛军士卒忍不住在心中怒骂,狗·日的贼配军,都已经认输了,还他娘的追,这是要斩尽杀绝啊!

    悍将赵慎宽面目狰狞,手持骑枪一如既往的风驰于千军之前,战马飞驰,骑兵转眼就撞入逃兵的尾部,赵慎宽纵马上前,将一名逃窜的步军刺得扑倒于地后,马上又盯上了下一个目标,那是一名武卫军的千户官。

    一千骑兵杀入叛军尾部,后面的叛军立时惊恐的前涌,这又引起了中间叛军的慌张。

    “殿下怎么办?”萧起会急声问道,再不做反应,六万多人被这一千骑兵搅乱,形成溃败,那就成天下笑柄了!

    鲁王注视着尾部的情形,脸色阴沉,“金督镇,你带人去挡一挡!”

    金声桓没有废话,走在后面的是他的武卫军,他立刻一抱拳,拔马冲下土坡,在下面驻马的四百多名骑兵,立刻紧随着他,逆着士卒逃走的方向,向尾部疾驰,去阻拦撞入尾部的官军。

    金声桓跃马挺枪,脸上杀气腾腾,身后骑兵纷纷将手中兵器握紧,其中一骑拿出号角,一边奔驰,一边吹响,呜呜的号角声响起,奔逃中的武卫军微微一愣,这是集合骑兵的号角声,惊惶前涌的武卫军骑士,纷纷勒住马缰。

    武卫军也有千余骑兵,不过没有单独组成一军,而是分散在各营,平时充当护卫,或是承担斥候的责任,大会战时,再集中在主帅身边,听后调用。

    金声桓一边奔驰,沿路不断有武卫军的骑兵,向他汇集,不多时,在他的身后,便有了一千多骑。

    鲁王见金声桓去迎击追来的骑兵,鼻子里重重出了口气,然后下令道:“追兵先锋以到,王士琇的大队马军必然转眼就至!我们离镇江还有三十多里,没到镇江就要被他们赶上了!”

    土坡上,萧起会、王翊等将脸上都沉重起来,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场血战已经不可避免。

    “殿下!跟他们拼了!”阮骏脸色狰狞着,忽然振臂一喊,一旁的冯京却脸色煞白。

    “对!事到如今,只有决死一战!”跑不掉,那就只能硬拼一场,王翊肃然抱拳。

    周围的浙军将领,脸上都决然起来,他们不像下面的军官和士卒,用朝廷的话说,他们都是恶首,是跟随鲁王起兵的中坚力量,朝廷必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南京城中,近千捧日军,那可都是宗室,都是太祖的子孙,可却被杀得干干净净。大明立国近三百年,谁敢做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王贼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的高一功说杀就全给杀了,这些流寇杀起人来,手太******黑了。

    众人落在他们手中,肯定讨不到好,在此种情况下,反道激起众人的反抗之心。

    鲁王环视众人,脸上满是肃杀,“传令下去,大军列阵,准备迎敌!”说着他将腰间宝剑一拔,阳光照到宝剑上闪烁着片片银光,“诸将,帝室兴废,再此一战,孤王与诸将共勉!”

    “中兴帝室,我等随殿下决一死战!”当下,萧起会、王翊等人齐齐抱拳,身上甲片哗哗作响,众人俱是杀气腾腾的样子。

    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