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39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639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总结经验之后,觉得朝鲜的战事,朝鲜人还是要自己出一份力,不能什么事都想着依靠明朝,像个拖油瓶一样。

    于是明朝派遣兵部侍郎夏完淳,担任驻朝大臣,开始帮助朝鲜改造自身,训练朝鲜的新军,号为“训练营”。

    名字虽然有些草率,可却是由明朝的将领负责训练和指挥,用的器械也是明军的器械。起初只是林庆业的七千残兵,后来又招募了八千人,兵力达到了一万五,并且数次击败伪朝鲜向东三道进攻的军队。

    在朝鲜,尼堪的一万精锐清军窝在汉城不动,伪朝鲜的军队又不堪重用,无力进取,谢迁则忙着训练朝鲜军队,积蓄实力,双方便陷入长达两年的对持阶段。

    本来这种对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可是朝廷的命令传来,朝鲜便必须动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防止尼堪忽然派兵突袭,朝鲜虽燃还控制着东部三道,但是朝鲜王庭,以及明军的基地,依然还是设立在济州岛上。

    此时在谢迁的大帐内,众多将领聚集,夏完淳站在一副挂着的地图前,对众人说道;“准格尔部二十万人进攻金国,多尔衮有意趁此机会攻灭准格尔。如果让其得逞,那满清不仅没了后顾之优,而且会平添几万善战之兵,所以朝廷绝对不能让满清如意。眼下朝廷已在淮河沿线增兵,给满清施加压力,我们朝鲜也要动起来,给予满清打击!”

    “夏大人,我们只有一万多人,朝鲜的新军也才训练两年时间,现在出击时机是否成熟!”谢迁皱着眉头,上次代善五万人马,一下将朝鲜打穿,他从汉城一路逃入济州岛,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谢都督不用担心,根据朝廷提供的消息,清军主力已经前往北京集结,关外没有其它兵马,我们要对付的清军,只有尼堪的一万人而已!”夏完淳笑道:“朝鲜王,还有林判书几乎每个月都来请我们光复汉城,朝鲜人已经急了,我看士气可用!”

    两个朝鲜,一个在汉城,一个在济州岛,长久下去,必然是在汉城的更加深入人心,而在济州岛上的自然慢慢会被陆地上的朝鲜百姓淡忘,因而退到济州岛上的朝鲜王庭,以及跟过来的大臣和贵族,几乎是天天盼望着能够杀回汉城。

    谢迁看了看地图,“如果只有尼堪的一万人,我们到是可以试一试。不过,尼堪窝在汉城,从不挪窝,而汉城也算坚固,我们怕不好攻打!”

    “尼堪要是不出汉城,我们就先将全罗道、平安道、黄海道、忠清道全部打下来,将朝鲜伪军全部扫灭,然后攻击汉城。”夏完淳指着地图说道:“如果尼堪分兵来救,我们正好可以设伏,将他歼于城外。”

    (本章完)


………………………………

第1065章反攻汉城

    满清攻占汉城后,扶立了光海君一个子嗣为朝鲜王,向满清称臣纳贡,统治西面五道之地。

    不过朝鲜王李淏流亡济州岛,一直联络八道旧部,林庆业本人时常在八道活动,所以伪朝鲜的统治并不十分牢固。

    除了在京畿道因为有清军坐镇,比较安定之外,其他四道的朝鲜伪军,基本都只能缩在城中。士卒要是出城,都必须成群结队,单个人根本不敢出去,就怕遇见朝鲜义军。

    朝鲜平安道义州城,由一支千余人的朝鲜伪军驻守,保持朝鲜与满清的沟通顺畅。

    城中的守将名叫催秉淄,原来是林庆业手下的一个军官,联军败退时被清军俘获,不久之后便改换门庭,效忠了现在的伪朝鲜王。

    这日催秉淄正在军营中喝酒,一名军官突然走进来,看见了他,然后抱拳道:“将军,出去征粮的一队弟兄没有回来,可能是出事了!”

    催秉淄闻语立时大怒,临近年底,上面交代下来,汉城里的清军大爷要过年,所以今年下面的赋税必须多收一些。每个道都有份额要完成,催秉淄的义州也有指标。虽然朝鲜地贫民穷,但是清军老爷们要过年,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派人下去搜刮。

    因为这件事情,义州附近的百姓时常闹事,一般的小闹,他也就忍了,可是敢对征粮队动手,那催秉淄便怒了。

    “什么?在哪里出的事?”催秉淄将酒杯一放,立刻大怒,“他们反了!”

    “是去城东平塬店征粮的队伍。本来昨天下午就该回来,可是今早依然没有消息!卑职估计是被刁民扣下了。”

    催秉淄眉头一挑,“去点齐兵马,随本将赶去平塬店,看看这群刁民想干什么!”

    义州城门打开,催秉淄一骑当先,后面一千多伪军,举着旗帜,拿着三叉枪,快速前奔。

    队伍一路急奔,催秉淄也没派个探子在前面探路,跑了一阵之后,眼看这快到平塬店,前面忽然出现一队人马拦路。

    三千朝鲜军,在道路上一字排开,装备与明军无异,盔甲兵器都是明军制式,不看那面写着大明国属的旗帜,根本不晓得是朝鲜的军队。

    三千人马依次排开,中间是铳手,两边是刀盾和长枪兵。

    两军相遇,朝鲜军这边二话不说,号鼓齐鸣,立刻迎击上去,中间的铳手在明军将领的指挥下抬铳就射。两翼的刀盾和长枪立刻从左右包抄,催秉淄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大败。

    朝鲜军几轮排枪一打,撞上来的伪军,就直接溃败。

    山坡上,谢迁注视一触即溃的伪军和颇有章法的朝鲜军队,回头对夏完淳道:“夏侍郎,怎么样?”

    夏完淳微微一笑,“有些章法,可与我朝府兵一较高下了!”

    朝鲜京畿道汉城尼堪的府邸内,士卒不断的进进出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焦急之色。

    此时,尼堪坐在节堂内,脸色阴沉,不断有士卒进来禀报。

    “启禀王爷,全罗道全境沦陷!”

    “启禀王爷,开城遭受敌兵攻击,向王爷求救!”

    “王爷,义州被敌军攻下!”

    “启禀王爷,全州告急···”

    似乎就像商量好了一样,除了京畿道,其他四道都遭受了明朝和朝鲜联军的袭击。

    平静了将近两年的朝鲜局势,突然被联军打破。

    听着揍报,尼堪只觉得他现在是四面楚歌,出了汉城就能遇见联军。

    当初清军攻入朝鲜,不到半个月,就将朝鲜打穿,杀得谢迁丢盔弃甲的逃入大海,才过去两年,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清军国库拮据,清军占据朝鲜之后,多尔衮便没有给朝鲜输送一点资源,尼堪的一万人,都是靠搜刮朝鲜,才能长驻汉城,清军在朝鲜的力量并没增长。

    明朝方面却一直再给朝鲜输送物资,特别是朝鲜赶上了明朝各镇更换新式装备,明军淘汰的器械,被明朝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朝鲜,朝鲜军队有了装备,又经过两年的训练,战力自然有所提升。

    伪军还是两年前那支不堪一击的军队,可是朝鲜军却今非昔比了。

    伪军有两万多人,不过他们分散在四道,战力又弱于朝鲜军,一交战自然出现处处告急的情况。

    见一名接一名的士卒,进到大堂内跪地禀报,然后又匆忙退出,站在旁边的清将刘清泰急了。

    “王爷,敌军四处出击,四道处处告急,我们要怎么办?”

    尼堪阴沉着年,听到这么多求救和城池失陷的消息,他心中也是一阵心烦意乱,同时也十分恼怒,没想到伪军战力居然这么差。

    尼堪镇守朝鲜两年,也知道明朝再帮助朝鲜训练新军,他也想加强手下朝鲜军队的战力,可是大清朝廷没法给他支持,而朝鲜实在太穷,养他一万精锐都十分费力,就不要提什么提高朝鲜军的战力了。

    朝鲜局势平静了近两年,尼堪知道迟早会有一战,可是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

    他以为明军至少要将朝鲜人训练个三年时间,积蓄足够的力量,才会反攻汉城,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一时间,尼堪站起身来,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皱着眉头思索。

    谢迁提前打破平衡的局势,肯定是因为大清主力都集中了北京,准备西征准格尔,明军便故意到朝鲜捣乱,牵制大清西进。

    想到这里,尼堪停下步子,忽然说道:“不要管明军的动作,外面的军队能撤回汉城,便撤回汉城,不能撤回让他们就地抗击!我们死守汉城,一个士卒也不许出城!”

    刘清泰听了有先担心道:“王爷,开城也不管吗?一旦开城被占,汉城就成孤城了!”

    尼堪重重点头,沉声说道:“不要管,只管守住汉城,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关系。我们一万多精锐,紧守汉城,等他们来攻,咱们只要坚持到朝廷西征结束,骑兵回援,谢迁就只能再次下海,失去的城池,都能轻松拿回来!”

    联军四处攻击伪军,汉城的尼堪却不为所动。

    明军并没有将汉城的清军引出来,谢迁随即只能按部就班,扫荡汉城外围,然后集合人马扑向汉城。

    汉城城头上,清军士卒正在往城上搬运箭矢和滚木,城墙之外的原野上,忽然一面大旗出现,无数士卒紧随在大旗之后,列队而进,浩浩荡荡的向汉城而来。

    “咚咚咚···”汉城内警钟声顿时响成一片。

    (建立了个执事群一六二三五七九零七)

    (本章完)


………………………………

第1066章满清出击

    准格尔的突然进攻,搅动了天下风云。

    长城沿线,烽火连天,金国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关中男儿与蒙古人在长城上进行激烈的战斗。

    金国在四川战败后,战兵已经只有十五万左右,而这些兵马又有五万放在汉中不能动,两万多人放在潼关一线也不能用,能够投入到对抗准格尔蒙古的人马大概只有八万人。

    这就预示着金国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战胜准格尔蒙古。

    金国在河西和长城一线陷入苦战,南明方面又顿兵上庸,收取青海南部,对金国落井下石,使得金国的局势越发被动,豪格只能再次亲征,前往嘉峪关御敌。

    面对准格尔二十万大军带来的强大压力,以及南明的落井下石,豪格感到了极大的危机。

    金国也不是一味的硬抗,在大军于长城抗击的同时,豪格也学起了刘邦,派人联络巴图尔珲,许以钱财,希望准格尔退兵。

    此时,被金国给予希望的满清朝廷,已经在北京集结了八万大军,这几乎是大清所有的铁骑。

    人马虽然集结完毕,可是多尔衮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明朝在淮河一线增加兵力,使得多尔衮不敢全力西进,而朝鲜方面,明军和朝鲜军队,发动反攻,将尼堪围在汉城,救是不救,多尔衮也举棋不定。

    除了这两件事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情,也让多尔衮十分不安。

    阿济格被明军所杀之后,多尔衮就更加依靠多铎这个兄弟,本来这次西征准格尔,多尔衮已经准备让多铎挂帅,可是不想还未决定出兵,多铎却染上天花,一病不起。

    北京紫荆城,多尔衮的府邸,多尔衮与代善对坐在大堂两边,大堂上方挂着一副地图,满达海的长子常阿岱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摄政王,准格尔部聚集的区域,主要在阿尔泰山之南,天山之北的广大区域。”

    说着,常阿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