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507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507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传令全军,全部通过鹿耳门,在湾内摆开阵型,与荷夷水军一战。”

    荷兰占据大员之初,就在北线尾岛北端建有热堡,堡垒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监视鹿耳门水道,但是这里不仅荷兰人自己不走,也不会有外人来,二十多年里从未发现任何敌情,到了现在,堡垒便早已废弛,不复当年的威势,与其它两堡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如果不是巴达维亚来了援兵,人手充足,考乌都懒得派遣两百人来此守卫。

    夜晚,北尾线岛的沙滩上,甘辉领着三百多人,潜伏在堡垒百步外的黑暗中,一名台湾本岛的汉人,当做他们的向导,他参与过筑堡因此能将他们带到堡下。

   


………………………………

第848章收复台湾下

    半夜三更,堡内闪烁这几盏油灯,夏日的飞蛾噗噗的撞在灯罩少,发出声响,靠着墙打盹的荷兰人头都懒得抬,便继续睡觉。

    三百名明军摸到堡垒下面,几名士卒拿出飞钩,甩了几下,然后猛然抛向堡垒,铁钩碰到墙壁,发出一阵声响,但被夏也呼啸的海风,虫蛙的鸣叫声遮掩,不远处一名荷夷摸了把嘴,换了个姿势,继续打盹。

    甘辉等了一阵,堡上没有声响,并未察觉,他才拉了拉绳索,确定飞钩抓牢后,他立时将腰间苗刀衔在口中,双手抓住绳索,脚蹬着堡墙,迅速的往上攀爬,后面的士卒也有样学样,衔着战刀跟在后面。

    数十个身影,顺着墙壁攀爬,下面的士卒则仰头望着,一旦攀爬的士卒上堡,他们便立刻接着攀爬。

    荷兰人修建堡垒还是很有一手,墙面极高,甘辉爬上来,探出头左右看了看,堡楼有烛光,窗户处还有人影晃动,有说笑声从中传出来,而在离他不远处,几名荷兰人正靠着堡墙睡觉。

    甘辉轻手轻脚的翻身上了城堡,将口中衔着的苗刀,握在手中,猫着身子摸到几名荷夷身边,等着又爬上来几人,每人看住了一名荷夷,甘辉立时一挥手,几名明军同时动手,他们一手捂着荷夷的嘴巴,一手反拿着苗刀,像杀鸡一样,就是那么一拉,顿时喉管破裂,热血外涌。

    疼痛让这些荷夷从梦中惊醒,惊恐的看着如同鬼魅般的敌人,想发出声响,但嘴被凶神恶煞的明军死死捂着,喉管咕噜咕噜的冒血,身子被明军用腿压住,手无力的拍动几下,便一个个没了力气,无声无息的死去。

    甘辉将被他割喉的尸体,轻轻放倒,然后比划了几个手势,十多名士卒便提着滴血的苗刀,悄悄下去打开堡门,放大队进堡,而他则领着十多人,摸到了一个堡楼外。

    他与士卒们靠在门的两边,里面的声音传出来,全是藩邦话,有骰子声响,似乎是在赌钱。

    甘辉一挥手,一名精锐明军顿时一脚飞出,将门踹开,外面十多名明军,一起蜂拥而入,七八名荷兰夷,正围着一张桌子赌钱,还没反应过来,甘辉一刀从背后砍死一人,然后用身体推着桌子,将几名荷夷撞得连连后退,直接逼到墙角。

    这一撞,便给后面拥入的明军腾出了空间,明军迅速涌入堡楼,将淬不及防的荷兰人一一砍翻,霎时间惨叫连连。

    一名似乎是小头目的荷兰人,反应迅捷,一下从腰间把出一条铁丝般的利剑,扎破了一名明军的衣甲,甘辉见此几步赶上来,一刀当头斩下,那荷夷居然手腕一转,将他的刀给荡开。

    这让甘辉有些意外,没有接着进攻,但那荷夷却跳着脚,用手中铁丝连刺过来,将甘辉逼退两步。

    荷夷见此,脸上一喜,再接再厉,身体晃动两下,再次刺来,甘辉已经熟悉他的门道,眼神一厉,不退反进,苗刀往侧一挥,将细剑劈开,几步抢到荷夷身前,在荷夷惊恐的目光中,刀势一转,向上提砍,瞬时在荷夷脸上留下一道斜痕,那荷夷便慢慢倒下。

    荷夷这种剑,主要在刺,一贴身立时完蛋。

    甘辉提着滴血的战刀,环视一遍,里面的荷夷已经被斩杀干净,不少士卒已经开始在尸体上摸钱,有的则看上了挂着柱子上的铠甲,正要取下来。

    “先把堡里的荷夷杀光,现在谁都不许拿!”

    这时堡门已经被先下去的士卒打开,外面的明军立时呼喊着冲进堡内,一时间杀声震天。

    北线尾岛上的动静,立刻引起了热兰遮堡和港内荷兰水军的注意。

    台湾总督费尔勃格被人从房间叫起,匆匆忙忙的穿了一件衣服,便跑来议事厅,里面已经来了不少议员,舰队司令考乌,也匆匆而来。

    “怎么回事?”费尔勃格出声问道。

    “阁下,好像是北线尾岛上的堡垒,遭人突袭了!”揆一沉声道:“或许中国人已经从鹿耳门进入内湾。”

    考乌听了有些不敢相信,“啊,怎么可能,鹿耳门走不了大船,中国人怎么可能进来!”

    “若是涨潮,还是可以进的,但也要熟悉航路才行!”

    “这么说评议会内有人出卖了公司!”考乌立时愤怒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熟人带路,没有海图,荷兰人都走不了鹿耳门,如果明军能走,那肯定是事先得了海图,对鹿耳门水深进行了测量。

    议事厅内,众人都义愤填膺起来,声称要揪出叛徒,通事长何斌见此,脸上一阵惶恐,立时后退一步,悄悄退出了议事厅。

    总督费尔勃格见吵吵闹闹的,不禁怒道:“司令官阁下,现在不是追究叛徒的时候,你该尽快夺回北线尾岛,将入港的中国人全部歼灭。”

    考乌原先的计划是窝在港内不出去,中国人虽多,但一没水源,二没粮食,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退去,可现在,如果中国人已经进港,那他便只能一战。

    “阿尔多普上尉,你领三百人,立刻去夺回北线尾岛。”考乌当即吩咐道:“我将令舰队亲自进攻中国人的船队。”

    明军水师走鹿儿门,荷兰人在热兰遮堡的火炮轰击不到,明军船队在引航员和海图的指引下,鱼贯进入内港。

    郑成功留下甘辉在北线尾岛,然后让兵船在禾寮港登陆,把士卒运上陆地,建立摊头阵地,准备从侧面攻击赤坎城,水师战船则在港内排开,切断赤坎与热兰遮堡之间的联系。

    考乌也领着荷兰水军,准备决战,但是夜晚双方炮都打不准,而明军明显有数量优势,考乌不敢近战,因而龟缩在热兰遮堡的火炮射程内,没有寻明军决战。

    水军未战,陆地上从热兰遮堡出发,登上北尾线道,杨言要将中国人赶到海中的阿尔多普上尉,却同甘辉遭遇了。

    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并且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后世史学家,为了与西方历史对应,粗暴的将秦以后的中国也叫做封建社会,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西方大小领主,那才是封建,而我们是中央集权。

    封建下的欧洲,国王全力有限,打一场仗,能调集千把人,就很了不起了,不像中国,千把人那都不叫打仗,顶多算摩擦,只有上万,上十万的战事,才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三百荷兰人登岛,迎面而来的是三千精锐郑军,荷兰人立时一愣,撞着胆子,吹号打鼓的放了两阵排枪,郑军却不像南洋土著那样,听了枪响便一哄而散,反而沉着应对,正面藤牌手冲击,两面弓手、铳手压上,荷兰人瞬间溃败。

    另一边,驻守赤坎堡的荷兰人,得知中国人在禾寮港登陆,荷兰军官描难实叮,领着四百人想要阻止明军登陆,但四百荷兰军人,面对近万久经战阵的明军,匆匆交手,就连滚带爬的逃回赤坎堡。

    感谢书友161224140027439的五百,五行四界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849章大员湾海战

    人多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从数千年以前开始,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三成的统一大国。

    此时荷兰人口不到两百万,怎么可能在大明的家门口同大明抗衡?

    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共计两千八百人,其中一千四百人操纵战船,五百人在赤坎堡,两百人在北尾线岛,七百人在热兰遮堡,另外还有近五千苏丹小国的水军和招募来的海盗。

    昨天一个晚上,北尾线岛上的两百人被全部歼灭,后来派遣上去夺岛的又死了一百,赤坎堡一边也损失了两百,损失接近两成,局势已经非常明朗。

    在西方,同荷兰差不多大的丹麦,也就两万多军队。虽然考乌知道中国人多,但郑成功一下给他来两万五千人,他还是有些震惊,有些吃不消,没想到一个中国诸侯,能够出动的兵力,就比得上欧洲一个国家,这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眼下,荷兰人全都龟缩在两座堡垒中,想要陆战击败中国人,已经完全不可能,荷兰人只能希望海战歼灭中国的船队,然后再同中国人耗下去。

    清晨,郑成功在台岛的内应郭怀一领着两万多义民,前来助战,台湾的高山族人民见明军到达,也争先恐后的出来迎接,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明军登陆,修筑营寨,准备进攻赤坎。

    此时的西方人,代表的可并不是什么文明,而是野蛮,是征服,是杀戮和掠夺,一点也不先进,一点也不高尚,有的只是人性的丑恶,相反中国对待边蛮地区,虽然言语存在蔑视,冠以夷狄之称,但受儒家影响,却是本着教化的目标,同化吸纳,很少剥削压迫。

    荷兰人在台湾奴役民众,收取高额赋税,并随意杀害山民,使得他们不得人心,岛上民众大都是郑芝龙当年送到岛上屯田之人,对郑氏很有感情,在他们的帮助下,上岸的步军,很快就玩成了对赤坎的包围,切断了水源,并准备架炮轰城。

    现在赤坎堡内只剩三百多名荷兰人,如何能抵抗近万明军的攻击,军官描难实叮连忙派让向热兰遮堡求援。

    眼看赤坎城危机,考乌只能率领船队与明军一战,意图打通热兰遮堡与赤坎堡的联系,一场大海战已经不可避免。

    崇祯六年,明朝内忧外患,国力已经日薄西山,却在料罗湾一战击败了从西班牙人统治下独立出来,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人。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在大员湾内,两国水师再次交锋。

    午时,考乌以十艘三桅炮舰,列单横阵,近三百五十门侧舷炮对准明军,七十艘大小战船,一前一后护住两头,想要凭借主力战船的火炮优势,击败明军。

    明军八艘三桅战船,同样列单横阵,侧舷对准荷兰舰船,与之对射,五百多艘大小船只,于两翼列矢阵,准备直接冲锋。

    这时,郑成功站在船楼上,双手按着战刀,目光如电,十多年前他的父亲击败了荷兰人,今日他同样可以。

    “传令下去,击沉或是俘获一艘三桅敌船,赏银三千两,杀红毛夷一人,赏银二十两,此战得胜,全军双饷!”

    甲板上士卒立时欢呼起来,士卒们开始准备,炮手将为红衣大炮装好弹药,然后将挡板掀开,奋力将火炮推到炮门处,一根根漆黑的炮口从炮窗中伸出,黑洞洞的一片,显示大国的威严。

    两只舰队将侧面对准对方,向两条将要交汇的直线一样,越靠越近,站在望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