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86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486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多清将听了阿济格的话语,也明白了,汉北估计走不通,小股人马或许还行,大队过去,恐怕还没砍到大洪山下,就被明军杀的差不多了。

    傅勒赫面色通红,不自觉的松开了阿济格垮下战马的缰绳。阿济格本欲直接拔马便走,但见他与诸多清将,神情中都带着一丝惶恐和绝望,显然对走新野也没多少信心。

    “都愣着干什么?本王纵横多年,可有败绩?你们是大清的八旗,难道还怕一群跳梁小丑阻拦!”阿济格拉动缰绳,大声呵斥道:“都给本王上马,我八旗要走,谁能拦的住!看本王带你们杀出去!”

    众清军俱是一愣,是啊,我们可是八旗,现在怎么一听说明军拦路,就直接认怂呢?

    阿济格作为亲王,战功赫赫,除了有王爷的威严外,以勇猛著称的他,身上还有一股野蛮劲儿。

    “干!”众多清将被他的气势感染,八旗要走,谁他娘的敢拦。

    当初他们入寇北直时,哪一次不是跟自助游,逛自家花园一样,怎么现在反而担心被捆在湖广。

    一众清将立刻上马,让士卒们将抢来的银子、丝绸、女人,全部丢掉,然后从车上将一袋袋的粮食,挂在辅马上,一边挂一袋,然后纷纷上马。

    满地的银子,丝绸,货物,让清军士卒有些肉疼,但是眼下保命作战,才是重中之重,清军就算舍不得,也只能狠心丢弃。

    阿济格见骑兵们都已经上马,包衣们每人都看着几匹战马,马匹大都驮着粮食,但也有例外,那是供主子们换乘的战马。

    道路上,带不走的粮食、丝绸等物,连着车辆一起被清军点燃。

    阿济格希望尚可喜还在新野,他见道路上升起滚滚浓烟,心中一阵决然,一阵肃杀,顿时一夹马腹,率先奔出,“走,跟着本王创闯关,谁敢阻拦,就冲垮他们!”

    道路上的骑兵听了,纷纷崔马前行,滚滚铁蹄,似乎带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势,清军丢弃车辆后,清骑的速度立刻成倍提高,如同滚滚乌云,望北而去。

    宜城县的城内,也燃起冲天大火,一队清兵夺门而出,跟在主子后面狂奔。

   

………………………………

第814章河口阻击

    襄阳之北,新野之南,白河河谷的入口处。

    这里东边是桐柏山脉,西面是马窟山、析隈山,清军想要北返,必走白河河谷。

    时间到十二月下旬,已经快要立春,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暴雪,停息下来,气候渐渐转暖,地上的积雪,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将要开始融化。

    此时,将近一万五千人的明军队伍,正在河谷入口处摆阵。

    五忠军破了清军在白河口的大营后,继续向北去摸新野县,为了防止被两面夹击,所以通知襄樊,由郝摇旗出兵万五,在河谷入口进行阻击,势必将入寇湖广的清兵,歼灭在鄂北。

    虽说太阳高挂,但是有句俗语“化雪总比下雪冷”,襄樊的守军出城,在此处列阵,又正好是谷口,风吹得脸颊生疼,耳朵就像不是自己的一样,士卒一个个都冻得难以忍受。

    清军在湖广劫掠了一个月,杀人、作孽无数,而明军只能躲在城中,早以憋了一肚子火气。

    寒风虽冷,但压不住郝摇旗心中熊熊的火焰,在鄂北,灭掉入寇湖广的两万五千多清骑,将预示着什么,他内心十分清楚。

    此战关系重大,郝摇旗不敢怠慢,令士卒都打起精神,敢疏忽,敢懈怠,一律处死。

    谷口风大,士卒们也得咬牙坚持,不过幸好湖广是楚党大本营,各种物资优先供应,襄阳又是重中之重,朝廷早拨了过冬的棉衣,棉甲,否则不用清兵来打,弟兄们就冻成棍了。

    一万五千名军,横阵摆在河谷入口,士卒门正在阵前安放拒马桩,设置障碍,一员明军千户,内穿棉甲,外罩铁甲,头部裹着毛皮,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这时他鼻中不断的呼出白气,按着战刀,在穿着臃肿战袄的士卒身前走过。

    对手是八旗,他们必须做好战前的每一个细节,才有取胜的把握,千户依次检查手下士卒的器械和精神状态。

    千户从众多士卒身前走过,他们是整个大阵的第一排,手中都是特制的长枪,每杆都有两丈长,是整个步军大阵,能否扛住骑兵冲击的关键。

    千户走来,士卒们用棉布包裹的手,都紧紧的握住了长枪,站直了身子,这让千户十分满意,可忽然千户的步子,却在一名士卒面前停了下来。

    “站好!”千户把身子转过来,正面对着那名士卒,盯着他,大声喝道:“直娘贼,你他娘的抖什么?”

    千户这一声大喝,士卒却抖得更凶了一些,不只他抖,旁边的士卒也有些抖了起来,像形成了连锁反应一样。

    见此,千户立时大怒,正要打人训斥,旁边一名士卒却颤声道:“千户,清兵来了!”

    神策中军不是没和清军交过手,但那时主要是守城,并不是野战,况且今年补充进来不少新卒,看见清骑有点肝颤也在情理之中。

    千户听了,转身回过头来,急向南面望去,心中立时一震,只见南面的开扩地带上,人马攒动,旌旗翻飞,无数骑兵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滚滚而来。

    明军阵前一阵骚动,千户观之,喉结一动,咽下去一口唾沫,然后努力镇定的对手下们说道:“弟兄们别怕,看看自己手中长枪,清军要是敢冲阵,你们往地上一蹲,枪杆插在地上,枪头对准清骑,保准连人带马,一起给他串上。”

    千户鼓舞一句,也不看看效果,说完便立刻转身,去见郝摇旗。

    不多时,郝摇旗身跨战马,在几名部将的护卫下,飞驰出阵,拿起千里镜,观看清骑。

    他一万三千人把守住了河谷入口,两侧山头还各派了一千弓手、铳手,虽说骑兵忌讳正面硬冲,但郝摇旗选的地形好,两边都是山,骑兵不能迂回攻击他的两腰,连骑射袭扰也十分困难,阿济格想要过去,除了正面把他冲破,还真没别的法子。

    这时,郝摇旗的千里镜很快锁定了清军王旗大纛下的一员白甲将,他从圆形的视界中,只见那白甲将勒住战马,奔驰的清军便一起慢慢减速,战马从奔驰到转为漫步,最后见那白甲将,将手往后一挥,清军骑兵立时戛然而止。

    郝摇旗移动千里镜,圆形的视界在清军阵前很扫一遍,都是甲兵,秘密麻麻的一片,恐怕有两万人以上。

    清军骑兵静静的立在明军大阵两里外,没有发出声响,并不像以前一样先嚎叫一番。

    也是,后路被断,抢劫的东西丢了大半,谁他娘的还有心情和你嚎呢?不过这不嚎,大阵鸦雀无声,反而给了明军极大压力,一股巨大的肃杀之气,在清军中蔓延,向明军铺天盖地的压来。

    清军阵中,阿济格也再打量明阵,他看了一会儿,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清将说道:“襄阳郝摇旗的旗号,是神策中军的兵马,不是忠勇戴之藩。这说明,新野至少目前还没落入明军手中,否则他多来几万人,把这里堵死,本王就插翅难飞了。”

    “阿玛,接下来怎么打,让我带人去骚扰乱阵么?”傅勒赫催马上前一步,他一直得不到阿济格的认可,这让他十分希望能在阿济格面前表现。

    “没了个时间!”阿济格这次同样没有考虑次子的心思,他本来也不是个情感细腻的人,直接摇头否决,傅勒赫只得低下头去。

    阿济格接着说道:“新野情况不明,我们必须尽快击破郝摇旗,如果平南王败了,我们杀进白河,明军两头一堵,我们就成了瓮中之鳖。这个地形也没办法攻他两腰,让汉军正红旗准备硬冲,一个回合就要给本王击穿明阵,然后一拥而过。”

    满清原是关外小族,人少兵少,这是缺点,但正是因为人少,所以更加害怕死人,为了能少死人,旗丁就特别注重装备,这时明军动不动就十多万人,无法比的。

    汉军正红旗是孔有德的人,在几个汉旗中算是精锐了,清将徐得功听到命令,立刻让属下准备。

    这时郝摇旗拔马回到明军大阵,片刻后军官们的喊声在阵中响起,“长枪具前,坐地不起,鸟铳、弓手次之,敌进五百步,佛郎机先放,近一百五十步,鸟铳轮射,百步弓手重箭抛射。”

    阵中明军士卒闻命,立刻按照吩咐,前排长枪手一就位就蹲在地上,将枪尾拄地,枪尖朝前,密集排列在一起,敌骑若冲阵,每前进一步,都有一排锋利的铁枪等着他们。

    郝摇旗这次在最前面,布置了十五排抢兵,长枪斜刺,枪如林,寒光闪闪的枪头,令人不寒而栗。

    前排枪兵就绪,后面的鸟铳手,弓手也在准备。

    明军中使用弓箭的多是老卒,因为弓箭用起来比鸟铳更加需要经验。

    这时一名小旗从背后取下步弓,手顺着弓弦刷了一把,又轻拉几下,检查了一下弓弦,可别冻坏,他一边弄他的弓箭,一边安慰旁边的人,“别怕,去年守襄阳,我一个人就射死四个清兵,等会儿靠近你只管按着训练时教的,发铳就行,你这一铳过去,比我弓箭破甲能力还强一些哩!”

    “赵小旗,我哪里怕了?”旁边士卒涨红着脸,不高兴道。

    “那你抖啥?”小旗白了他一眼。

    (感谢墨子贤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

第815章针尖对麦芒

    整个明军大阵已经成型,士卒们检查完各自的器械,中军三声鼓响,整个大阵便安静下来,再敢噪舌者,东张西望者,都要被就地正法。

    两军对战,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除了平时的训练外,还需要军法如山,令行禁止,鼓声一响,哪怕是箭矢铺天盖地的射来,也不能随意乱动。

    步军对抗骑兵,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严密的阵型,所以不能出一点疏忽。

    两里之外,得了军令的红甲汉军开始前出,但他们却并没有立刻冲锋。

    七千五百红甲兵,脱离清军主阵后,忽然全部翻身下马。这时主阵中也有近万清骑,从战马上下来。

    明军中军,郝摇旗已经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他见前出的清骑忽然停了下来,不禁伸手向亲卫要来千里镜,站在望车上,再次远眺观阵。

    圆形的视界里,只见清军大阵中,近万士卒,一起脱衣,然后齐齐拿着脱掉的一件棉甲,跑出大阵,将衣甲丢到红甲兵后面。

    冬季旗丁一般都穿两层甲,有的还会外罩一层锁子甲或者铁甲,明军中只有千户以上能够这样,当然夏季炎热,旗丁的装备,就和普通明军差不多了。

    片刻之间,红甲汉兵后面,就出现十多堆衣甲,红甲兵立时便从战马间穿过往回跑,然后各拿起一件棉甲,跑回战马身前,用刀将棉甲割开,套在马头,马的前身上。

    冬季,旗丁们都穿得厚实,但战马的防御却有些薄弱,阿济格自然不会这么直接冲,而是让不担任冲锋的旗丁,匀出一件棉甲,给冲锋的旗丁,提高红甲汉军的防御力。

    这虽然比不上重骑兵,但是却比轻骑要强。

    郝摇旗见清军熟练的割开衣甲,给战马套上,脸色一沉,旁边郝摇旗的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