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81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481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清廷征调人马去南边打仗,旗丁虽说不厌恶,但也并不是特别希望能够抽到自己,但这一次,他们却十分踊跃,一个个都盼着南下抢掠一波,否则家里真的撑不住了。

    即将南下的消息,已经在旗丁内部传开,但具体出多少人,由谁去,还是没个说法。

    一时间,营帐内吵吵闹闹的,而正在此时,一串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骑兵从雪地中疾驰而来,直接进入大营,前面一员甲喇勒住战马,营帐中的旗丁立刻涌了出来,围成一个大圈。

    那甲喇额真见此,随即大声说道:“摄政王下令,去抢南朝,咱们正白旗去一半留一半,我运气好,为你们多争取了一个名额,咱们去三留二,你们几个牛录到我帐中抽检,中了的立刻收拾随我南下,没中的也不要有怨言,且旗里抢了东西,也会分你们一些。”

    说完那甲喇额真便翻身下马,进入大帐,几名牛录互看了一眼,立时一拥而入。

    片刻后五名牛录便从帐中出来,各自便被自己的旗丁围上,有的则垂头丧气,有的在周围响起一阵欢呼声,“抢南朝!”“抢南朝!”

    粮食和匮乏,又唤起了这群畜生的兽性,被选中牛录的吩咐声,在四处响起,“快点回去准备,都备好弓箭和马匹,带上自家包衣,马上准备出发。”

    能够南下的旗丁一脸兴奋,南朝是廷凶,但是他这次不是去打仗,不是去攻城决战,我抢了东西就跑,你两条小短腿还能追上我不成。

    旗丁们顿时纷纷返回帐内,抄起家伙,牵着两匹战马便往营门出汇集,“抢南朝,抢南朝”的声音,伴随人声马嘶,在营内回荡。

    很快各个营地内被抽中的满洲八旗,开始汇集,不少包衣奴才,也牵马随行,人马离开了北京,南下至保定,蒙古扎萨克旗、喀喇沁三个旗已经在此等候。

    臣服于满清的蒙古,人丁也不多,天聪九年皇太极清查人口,按照满洲例子立规建旗,原喀喇沁部和东土默特部的残余壮丁仅剩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三名,南朝现在又难抢,不到万不得已,蒙古也不愿意为清廷作战,但不抢又不行,不抢过不了冬。

    两淮,淮安城外,大雪纷飞,大队的士卒在江面上活动,用钉凿冰面,张名振领着一众将士站在江北,大雪在他身上覆盖了厚厚一层。

    鲁王被招入南京后,张名振被任命为江北巡抚,督江北军事,负责大明在江北的防务。

    小冰河时期,天气太冷,加上黄河北冲,淮河的水量减少,淮河今岁居然结冰了,这代表着整个长江之北,对于清军骑兵来说,以是一马平川。

    鲁王的水师,已经退出淮河,前往崇明驻扎,以免被冻在河中,再者需要配合洞庭水师保住江防,

    淮河结冰,原本以水师为依托的防线,已经如同虚设。

    张名振一脸沉重的望着江面,上面的士卒忙了好一会儿,忽然全部起身,有些笨拙的跑回岸边。

    原来山东、两淮的士卒还好一些,天气反常已经不是一两年的时间,有的从出生开始就是这个鸟气候,所以并不觉得什么,而南方的浙兵,就有些吃不消了,一个个冻得脸颊通红,手脚也不利索,不少人还生了冻疮。

    这他娘的还只是在两淮,要是再往北点,不是卵子都要冻掉。

    士卒们跑回江边,一员千户,哈着白气过来向张名振禀报道:“都督,都埋好了。”

    “那就试试!”张名振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千户抱了抱拳,然后转身离去走到江边,命人点燃引线,用布条裹着的引药,腾着白烟闪烁着火光,兹兹的窜到淮河中央。

    “轰隆隆”的一串爆炸响起,河面上,碎冰飞溅,如腾起漫天的白雾,整个冰面都在一阵颤动,震出道道裂痕。

    “都督,这不管什么用啊!淮河千里,根本防不住,而且这冰今天炸了,明早又会结成整块。”一旁将领阮进说道。

    “尽人事而已,眼下也没别的对策,只能希望别在下雪了。”张名振抬起头来,团团雪花从天空飘下,落在他的脸上,胡须上。

    十一月下旬,天气越来越冷,淮河沿岸巡防的明军士卒,大都躲在墩台里。

    二十五日夜,淮安之东的涟水县附近,马逻镇以北的明军墩台内,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的烧着,里面一个小旗的明军和两个马逻镇的民勇,围座在一起,靠着墩台内壁打盹,外面的世界则是一片雪白,虽是三更,但和白天几乎没啥两样。

    这时对面河边一队三百人骑兵忽然出现,西面是张名振重兵防守的淮安,清兵没打算去碰,而是选择中间的涟水一带作为突破点。

    十月上旬,清兵开始在保定集结,然后兵分两路,一支由阿济格率领,入河南与两顺王汇合,一只由尼堪率领,经过已经结冰的黄泛区,杀入两淮。

    此时墩台内火光闪闪,外面几只野狗不停的叫唤,墩台内的这支浙兵,听见声响动了一下,大多继续打盹。

    小旗反应过来,踹了旁边一名士卒一脚,“爬上去看看。”

    士卒一脸不情愿,对于浙江人来说,真他娘的太冷了,他实在不愿意离开火堆,不愿意掀起毯子。

    “娘的,这么冷的天,你说鞑子是人不是人,他们就不怕冷?”士卒骂骂咧咧的起身。

    “人家在北方苦寒之地生息,哪能跟我等比?你他娘的少废话,看看什么情况!”小旗拿着木棍拨动火堆,抬头看着往上爬的士卒骂道。

    “晓得,晓得。”士卒边爬边说,刚一露头,一阵冷风吹得他直哆嗦,“哎哟,不行,这天气,我连刀都握不住啊,要是碰上~~~”

    小旗低头拨动火苗,等他下文,却忽然听见“噗呲”一声响,一支羽箭直接射穿那士卒的喉咙,士卒脸部扭曲,双手捂住脖子,从梯子上倒下来,重重摔在火堆上。

   

………………………………

第806章血战墩台

    士卒的尸体掉下,发出一声巨大的声响,砸起来的木柴和火星四溅开来,落在毯子上,把围坐在火堆周围的明军全部惊醒。

    “敌袭!”小旗掀开腿上的毛毯,大吼一声,从墙上取下佩刀,站在门口。墩台内剩下八名士卒,也纷纷拿起长枪,战刀,只有两名壮勇有些不知所措,惊恐的退到了一角。

    小旗从墩台的门缝往外看,大群的黑影正从河对岸踩着冰面过来,黑压压的一片。墩台外,十多名穿着臃肿棉甲,外罩锁子甲,脸上蒙着动物毛皮,只露出两个眼睛的清军前锋,已经摸到了墩台下来。

    “苦也!”小旗名唤赵文哲,浙江绍兴人,他从门缝看见清军抱着木头过来,脸色一白,心中叫了声苦,忙用后背顶住门,然后大身喊道:“孙老四,愣着干什么,快去点火啊!”

    名唤孙老四的士卒,听了小旗大喊,反应过来,忙从地上抄起一截燃烧着得木柴,便用嘴含着苗刀,一手扶着梯蹭蹭蹭的往上爬。

    墩台上面没有墙,是个平顶,没有遮挡,孙老四爬上去,躬着身子去点火,不远处一员骑在马上的清将却张弓搭箭,一下把就他放倒,手中燃着的木柴从墩台上掉下来,划出一道红线,在地上弹了几下,溅起一片火星,然后随之暗淡。

    这时三四十名穿着臃肿,像是一群野熊的清兵已经到了墩台下,七八人抱着半截木头对着门一阵猛撞。

    本来就是今岁临时搭建的东西,也没指望能抵挡千军万马,就图给后面报个信,怎么可能经得起撞击。

    赵文哲这一队也都是老卒,他知道顶不住,忙示意两名枪兵站到门的两边,两名刀牌手站在门对面,剩下的人全站在,刀牌手后面,准备博杀。

    清兵把门撞击得一震一震的,上面的泥灰,全都掉到了赵文哲碟盔上,他见属下已经站好了位置,立时一个转身,闪到一旁。

    外面清兵抱着这撞木,奋力一撞,连门带门樯一下撞开,整个倒向墩台内部,腾起一片灰尘。

    门口几名旗丁,不待尘土散去,便要蜂拥而入,埋伏在两侧的两名明军枪兵,立刻长枪突刺,旗丁猝不及防,被捅入腰间,锋利的枪头破开锁子甲,又遇见棉价的阻挡,刺得并不深,那旗丁反手一刀,砍在明军身上将明军胸前的棉价拉开一条口子。

    赵文哲见此,立刻一步抢上前去,一把抓住那被刺旗丁的胸前,用那旗丁的身体,将后面的清军挡在门外,手中苗刀,对着那旗丁的腹部连捅数刀,终于将甲刺穿,半截刀身没入腹中,猩红的热血流了出来。

    那旗丁被桶的身子躬起,然后被赵文哲一脚踹出,苗刀借着一脚之力,从他身子拔出,刀身擦着铁环,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火星点点。

    后面的旗丁没想到先折一人,几人接着被揣出的身体,立时往旁边一丢,大吼一声,操的站到,来砍赵文哲。

    赵文哲知道不敌,忙又闪身后退,几名清军立刻抢到门口,刚一入内,从三个方向同时刺出一杆长枪,又把他们逼退。

    外面一员牛录见此,勃然大怒,唧唧歪歪的吼出一通满语。

    几名拿着盾的旗丁,立时拥了进来,两名明军刀牌手见此,立刻大吼一声,用盾牌护住身体,猛然撞向拥进来的旗丁,盾牌与盾牌相撞,发出“碰”的一声响。

    明军想要把他们顶在门外,但是旗丁毕竟是野人,吃肉吃得多谢,身体也壮实一些,两名明军根本敌不过他们,被清军用盾牌推着后退。

    墩台内部不大,要是让清兵进来,那他们就完了。

    刘文哲等人见此,立时一拥而上,一边用身体抵住清兵盾牌手,往里推进,一边挥动兵器,劈头盖脸的乱砍,瞬间就响起一片惨叫,腾起团团血雾。

    两方在门口,几乎是脸贴着脸,明军和旗丁的刀牌手,都一手顶着盾牌,一手从缝隙中挥刀乱戳,不需要什么技巧,片刻间明军这边就倒了四人,而清军那边却只倒了两个。

    这主要原因是旗丁的甲比明军好,多套了一件,明军好多刀都没能刺穿。

    旗丁凭借这人数优势,一边互砍,一边将明军往墩台内推,敌不过的明军,很快散开,不然就要被旗丁逼到墙边砍杀。

    随着旗丁盾牌手推进来,明军立刻被分成了几个部分,而旗丁也获得了活动的空间。

    “赵老四!”赵文哲见上去的士卒没了音信,忽然大吼一声,并没有回应。

    这时外面的旗丁迅速拥入,一名反应快些的明军,明白赵文哲的意思,他离梯子近些,不用吩咐,便立刻一刀逼退身前对手,然后一脚踢飞之前散落的木柴,砸在旗丁身上,转身就要去取插在墙上照明的火炬,但还未拔下来,一名旗丁头目便几步赶上,一刀从后劈来,将明军砍伤,然后不待明军反击,从后一脚将明军踢倒,随即一步赶上再补了一刀。

    片刻之间,墩台内十名明军已经折了六个,赵文哲离梯子比较远,又被旗丁给缠上,他见此大急,分心之下还被坎了一刀,不过大冬天穿得厚实,并没造成多大伤害。

    这时他的目光忽然发现角落里,两个已经软脚的壮勇,顿时一声大喊:“王富贵,想想你媳妇!还不去点火报信!”

    墩台之南二十里就是马逻镇,里面有一百多户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