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372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372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这时首先出列,行礼道:“我大清原本居于关外苦寒之地,自摄政王主政以来,降关宁,破李闯,灭南明,为满人打下偌大一个江山。臣弟以为摄政王并没有什么过失,反而功盖天下。”

    豪格在下面冷哼一声,多尔衮把话题挑起来,再让多铎以亲王身份第一个发言,把整个会议的基调先定下来,然后等着他们往里面钻,他岂会上当。

    豪格给周围几人使了使眼色,意思便是今日先隐忍下来。

    然而就在这时,两黄旗的爱新觉罗·巩阿岱忽然来奏道:“臣弟不赞同豫王爷之言,这天下是我们八旗打下来的,绝非一人之功。摄政王既然提及国策,那臣弟便有话直说了。我大清入关之初,所向披靡,这一是我八旗骁勇善战,二是明朝不得人心,从上至下全都烂透,士绅不愿意再为明廷效忠,汉民饱受三饷之苦,我大清入住天下,是顺天应人,本可传檄而定。”

    巩阿岱顿了顿,继续说道,声音激昂,“这一点,从我三路大军南下,明军具降可以看出来,我大清本已经平定天下,然摄政王推行剃发令,立即使得天下鼎沸,各地乱匪蜂蛹而起。我大清之敌,原为腐朽的明朝,朱姓一家,八旗灭之,如猛虎搏兔,易如反掌,但是剃发易服,却使得我大清与整个天下为敌,使得汉族士绅、百姓,为保衣冠,为保文化,转而支持明朝,使我八旗疲于应对,处处皆敌。去岁的湖广之战,今岁楚赣大战,我大清连连失败,臣弟认为,这都是摄政王的国策出了问题。恕臣弟无礼,臣弟以为摄政王已经没有能力驾驭大清江山,不如退位让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公推,另选摄政。”

    这话说出来,顿时击起千层浪,一众宗室与八旗大臣已经觉得多尔衮有了准备,便没打算跳出来,但是这巩阿岱这样一说,不少人便疑惑起来。

    他这话说得条理清晰,讲事实摆道理,指责剃发令,隐约间还有为陈名夏翻案之意,巩阿岱没有这个水平,多半是别人写好了说辞由他照着念。

    那众人就不得不想一想,是不是肃亲王决定动手,那他们该不该支援呢?

    巩阿岱是两黄旗人,老奴的侄子,皇太极死后,他与鳌拜、图赖、索尼、谭泰等人曾盟誓,支持豪格登位,但豪格争位失败后,他却与谭泰等人倒向了多尔衮。

    他身份比较特殊,两黄旗人,又曾经支持豪格,不少人见他挑头反对多尔衮,便以为豪格说动了他,他现在是给豪格纳投名状。

    他这一挑头,一些没长脑子的豪格派,竟然出来十多人,上前附和。

    豪格同鳌拜对视一眼,他根本没联系巩阿岱,这显然是多尔衮抛砖引玉之计,这下他这一派怕是要吃大亏,两人不禁冷汗直流。

    这次附和巩阿岱的人,恐怕都要被清洗,从两白旗开进北京不难看出,多尔衮准备用铁腕维护他摄政王的大位,以及手中权利。

    一时间,豪格连多尔衮发动清洗的借口都想好了,非议国策,污蔑亲王,意图不轨,先把这下面的人一抓,然后一审,很容易就把他这个主谋挖出来,有两白旗控制北京,那还不是多尔衮说啥,那就是啥。

    殿上多尔衮嘴角一丝冷笑,说道:“其他人什么看法?”

    豪格一派一下站出来十多个人,但多尔衮并不满意,他要把事搞大,来看看殿中所有人的态度,从而判定敌我。

    这场会议,多尔衮一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一步都经过设计。多尔衮一派中立刻出来几人,与站出来的豪格派吵了起来,目标就是引战,将更多的人卷进来。

    这一争吵,难免就热血上头,失去理智,一些人见此也加入进来,不多时,下面的人就吵作一团,支持多尔衮与要拉他下马的人,都大有人在。

    多尔衮扫视全场,一旁负责记录会议的官员,也帮他查漏补缺,将明显支持豪格的人全部记录下来。

    大殿上,除了愣头青,也有不少老油条,多尔衮摄政后,他们大都投靠了多尔衮,可这两年来多尔衮未给他们带来利益,所以心中不满,正好豪格要搞多尔衮,他们立刻支持,但这些人精,一开始就发现情况不太对,再看下面豪格与身边几名心腹都没表态,便也缩在一边,和起了稀泥。

    (欢迎书友来支持正版,大家支持,作者才有动力。)

   

………………………………

第626章鹿死谁手

    豪格未表态,济尔哈朗、代善又没有到场,殿内的老油条想想陈名夏,就算不明白多尔衮要搞什么,但是聪明点的这时也会选择明哲保身。

    只可惜,在多尔衮的设计下,殿内的气氛已经被调动起来,仍有一些满人在巩阿岱的煽动下,代表着皇族,代表着各旗,发泄这对尔滚的不满。

    多铎第一个发言,基本已经为会议定下了调子,这边又没有能够于多铎相抗之人,豪格站出来也没什么用,最关键的是两白旗进城,豪格就是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赢了,也没什么用处。

    多尔衮这是给满清内部斗争,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以后大家都不用讲道理,看谁兵多兵强就行。

    仪政的结果可想而知,支持多尔衮的站了上风。

    这时多尔衮已经达到目的,便站起身来,他扫视堂内一眼,也没发表任何评论,就宣布会议结束,而后直接离开大殿。

    多铎没再乎上面坐着的小皇帝,疾忙追了上去,多尔衮冷声道:“人都记下来了吗?”

    “记着了。”多铎也冷笑着,“不过。济尔哈朗、代善,两人没来,这两个老货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多尔衮停下步子,转过身来,多铎等人也连忙站定,等他吩咐。

    “两白旗已经进城,济尔哈朗和代善,来不来没有关系。你先派人将议会上支持豪格的人,全部抓起来,然后让巩阿岱诬告豪格三人,就说是受豪格三人指使,意图搬到本王,然后迫使皇上退位,拥戴豪格登基。”多尔衮信手拈来,一顶谋逆的帽子直接扣下。

    多铎点点头,“臣弟这就去办!”

    “等等~”多铎转身欲走,却被多尔衮叫住,“豪格、代善、济尔哈朗,都要派人监视起来,不能让他们跑了。”

    多铎笑道:“王兄放心,早安排了。”

    另一边豪格有些失魂落魄的出了议政殿,鳌拜急忙上前问道:“王爷,怎么办?”

    殿外一片雪白,豪格站在厚雪覆盖的台阶上,身旁宗室与八旗大臣鱼贯而出,不少人还没有意识道一场腥风血雨就要到来。

    豪格沉吟片刻,勉强定住心神,这个时候他不能自乱阵脚,“不要慌,还没道最后时刻,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现在关键要搞清楚,礼王和庄王为何没来,还有多尔衮既然动用两白旗,咱们不能束手就擒,得想法把保定的唐通调过来。”

    这议政王大臣会议,代善、济尔哈朗不可能不参与,他们不来,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已经被多尔衮先下手为强,软禁起来,要么就是发现多尔衮设套,所以故意不至,两个老狐狸到底是聪明人。

    如果是前者,那豪格就彻底输了,唯有想法逃出北京,才有活路,但如果是后者,那他就还有机会。

    现在看来,他的密谋已经提前泄露,那他见过济尔哈朗和代善之事,多尔衮必然知晓,以多尔衮的手段,不管两只狐狸是不是真的参与,他肯定都会借着这次机会,把两只老狐狸一起拿掉。

    这么一看,济尔哈朗、代善现在想下船也来不急,只能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

    豪格在脑海里把局势过了一遍,匆匆提步,“走,这里不是说话之地。”

    鳌拜点点头,紧随其后,这时索尼忽然几步赶上,凑到豪格身边低声说道:“王爷,咱们被人盯上了。”

    豪格回过头来,果然见不远处,几名侍卫正在向他们这边张望,豪格脸上一寒,“不必理会。”

    现在事情已经是摆明,监视不监视,豪格都要同多尔衮斗,而豪格就算什么也不做,多尔衮也不会放过他。

    豪格说完,便上了轿子,鳌拜与索尼也紧随其后,离开了皇宫。

    要说这满洲贵族应该骑着高头大马才能显得威风,但这奴儿一但得了势,往往比主人还会使唤人,还会享受,这大冷天的不要说骑马,要不是多尔衮招来开会,不少人连床都不想下。

    这旗人在战场上拼杀,为的不就是今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么?

    豪格等人的轿子,往肃王府而去,后面多铎派遣的侍卫立刻跟上,也没打算隐藏,明目张胆的跟在后面,反正等豫王那边先把小喽喽们拿下,罗织好了罪名,就要拿豪格,侍卫们根本不用顾忌什么。

    一行人就这么不远不近的跟着,到了一个拐角,从巷子里却忽然出来一群提笼遛鸟的人,正好与跟踪的侍卫撞在了一起。

    “他娘的,没长眼睛?路都不会走!”几名侍卫被撞了还没说话,那提笼架鸟的却先怒了起来。

    为什么这么横?八旗大爷能不横么?

    就在这时,前面一辆马车也与豪格轿子撞在了一起。

    轿子里,豪格正想着对策,这多尔衮已经调兵进城,他回来的急,正蓝旗还留在***着川陕总督孟乔芳稳定川蜀,现在只有依靠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唐通的绿营兵。

    这万一打起来,有这两支人马在,他尚可支持,然后让代善把调到关外休养的两红旗唤入关中,他不是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可这一切的关键,他得能出城,得与济尔哈朗和代善联系,否则在两白旗控制下得北京,他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多尔衮想切就切,想剁就剁,他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豪格正忧心忡忡时,轿子忽然与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把他吓了一跳,而就在这时,他的轿帘被人掀起,一人急声道:“肃王爷,快上马车,立刻出城。”

    豪格定神一看,这人五十多岁,待着碗帽,有些眼熟,他微微一愣才想起来,却是庄王府的一个老包衣,他顿时眼前一亮,连忙下轿子,换上马车,片刻后又有两人仓皇的窜上来,正是鳌拜与索尼。

    这时两人也顾不上礼仪,只能与豪格挤在车内,外头包衣吩咐轿子继续往肃王府抬,然后一挥手,催促车夫道:“速走,后头挡不了多久,我们赶紧出城。”

   

………………………………

第627章清君侧,豪格起兵

    济尔哈朗与豪格、代善不同,他原来也是辅政之一,与多尔衮并肩,直到今年二月时才被多尔衮找借口搞掉了辅政之位,使得满清大权握于多尔衮一人之手,可以乾坤独断。

    可是济尔哈朗毕竟也辅政三年,若是没培养一些党羽,拉拢一些将领和满洲贵族,他也不可能干上三年,早就被多尔衮赶下台。

    豪格三人上了马车,径直投京师南门,守门的将领便与济尔哈朗有旧,没有盘查就将马车放出城外。

    马车出了北京,便直奔通州,镶蓝旗的大营设于此处,索尼坐在车上,心有余悸道:“庄亲王真是老沉持重,洞察先机。”

    豪格与鳌拜都不说话,他们算是出来了,可城中的旧部,以及支持他的皇族和八旗大臣,怕是要被多尔衮清洗干净。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到了通州大营外才停下来,豪格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