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352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352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马进忠、王进才抱拳应下,转身而去。

    这时何腾蛟又问道:“傅上瑞抓住了吗?”

    周围几员将领都答不上来,李元胤想了想说道:“傅上瑞的侄子到是被抓住了,据说傅上瑞是坐船逃了。”

    陈友龙听了,哈哈一笑,“那估计没跑成,某追到岸边,恰看到一艘仓山船,因为溃足涉水攀爬,船载过重而倾覆江边,傅上瑞那老货,不会溺死了吧?”

    何腾蛟听了,怒道:“溺死?岂能如此便宜他!陈友龙,你带人去找找,本督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督师息怒,某这就去办,必定将傅上瑞带到督师面前。”陈友龙正色道。

    他刚领命欲走,不远处,十多个士卒围作一团,周围的士卒也向着他们小跑过去,吵闹喧哗不止。

    陈友龙微微皱眉,大步抢出去喝道:“扬声笑语,蔑视禁约,尔等要触犯轻军之罪吗?”

    众人听了,顿时安静下来,一名千户立刻上前抱拳笑着说道:“将军,职下方才巡视俘虏营地,营中却有两人于地上厮打,职下上去制止,没想到抓到一条大鱼。”

    陈友龙可不和他嬉笑,瞪了他一眼,那千户不敢卖关子,连忙接着道:“这厮打之人,原来是傅上瑞和他的侄子李治亭,职下立刻把他们拿下,弟兄知道抓住了傅上瑞,正打骂他了。”

    “傅上瑞?”陈友龙吃了一惊,连忙往里圈走,士卒纷纷退开,给他让开一条道来。

    陈友龙定睛一看,只见一人五花大绑的,被人围在中间,一名百户正一手揪住那人小辫儿,一手猛扇其脸,大耳瓜子一个接一个,只打得站立不稳,口鼻流血。

    这傅上瑞也是巡抚之尊,哪里受过这种待遇,周围几名军官,你一拳我一脚,也是打的兴起,平时谁敢打巡抚啊。

    傅上瑞这个级别,要说被俘虏了,也该给点尊严,但武昌守军恨他恨的紧,实在忍受不住怒火,就算被长官责罚,也要猛捶一顿,出一口心头恶气。

    这时众人见陈友龙过来,纷纷停手,那千户像抓小鸡一样,把傅上瑞提到他面前。

    陈友龙吐了口唾沫,喷在他脸上,拿起衣袖,在他脸上擦了擦,把抹在脸上的污垢、泥巴擦掉,仔细一看,顿时乐了,还真是傅上瑞。

    “好!拿着此贼,击你一功,等着升游击吧!”陈友龙笑着一拳捶在千户胸口,然后一挥手朗声说道:“走,押过去见督师!”

    “多谢将军!”千户眉开眼笑,连忙招呼属下,押着傅上瑞跟在陈友龙身后。

    这时陈友龙先急步上前,来到何腾蛟身边,报告此事,然后才挥手示意道:“押过来!”

    王允成、扬文义等人立刻围了上去辨认,果然是傅上瑞无疑。

    扬文义立刻一脚踹在傅上瑞的小腹上,“去你娘的,害了我多少弟兄的性命。督师,让末将剐了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

    无怪众人那么恨傅上瑞,湖北明军原本在鄂东经营了一条完善的防线,可因为此贼串通清兵,让刘承胤放弃了防线,使明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

    在武昌攻防战中,也因为此贼出卖明军情报,致使明军死伤惨重,众人自然恨他入骨。

    扬文义一脚踢完,王允成又是对他一阵爆捶,何腾蛟并没有阻止,他的身份不好自己动手,将领们这是为他出气。

    敷上瑞老胳膊老腿,哪里经得起这些军汉的殴打,他抬头看见何腾蛟,立刻就磕头求饶,他口鼻流血,嘶声道:“督师,罪人知错了,看在往日的情份上绕我一次。”

    “呸!”王允成一口痰涂在他身上,“你还有脸面在督师面前说话?”

    何腾蛟见他被打的极惨,心中怒气稍息,但一听他提道往日情份,立刻又炸了。

    现在何腾蛟已经把长子的死,也算在他的头上,不是他投清,清兵不会那么快到武昌,武昌也不会打的那么艰难,何文瑞也不会死。

    “情意?本督有亏待你吗?为何叛敌投清?”何腾蛟一直信任傅上瑞,把他当做左膀右臂,傅上瑞的背叛也是他不能容忍之事,他咬牙切齿的问道。

    傅上瑞听了,不在哀嚎求饶,他沉默半想道:“迎驾军一事,我以不容于朝堂,最轻也是革职回乡,重则有枭首于市的危险,所以我才逼不得已投降清朝,督师要体谅我的苦衷啊!我也是破不得已啊!”

    “迫不得已?迫不得已你就不顾大义,迫不得已你就害我弟兄,我看你不是迫不得已,你是为了你的一己之私吧!”陈友龙听了他的借口,顿时大怒,他骂完立刻抱拳对何腾蛟道:“督师,此贼猪狗不如,全无悔过之心,还在给自己找借口,末将以为,直接拖出去万箭穿心。”

    扬文义也抱拳道:“督师,此贼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息军民怨恨。”

    敷上瑞听了脸上漏出惊恐之色,他知道自己估计难逃一死,何腾蛟多半不会放过他,他心中胆怯,怕死的太痛苦,于是退而求次,“督师,大发慈悲,给我个痛快。”

    傅上瑞连连磕头,却不想何腾蛟果然恨极了他,比陈友龙还狠,“明日城前寸堞,本督要观刑!”

    次日,傅上瑞在城前被施以剐刑,行刑之时,多达十余万军民围观,无不拍手称快,更有人取其肉,生啖之。

    (感谢我王大拿的月票)

   

………………………………

第592章楚赣定,江南风起

    何腾蛟亲自观刑,完事用傅上瑞的首级祭奠长子文瑞,傅上瑞的倒霉侄子,也跟着一起被剐。

    如果不是多铎带走傅上瑞的家眷,何腾蛟得到了肯定给他杀个干净。

    现在何腾蛟只能暂时记在心里,包括那没有伏法的刘承胤,不将这一干人等全数剐了,何腾蛟的愤怒,便不会熄灭。

    武昌城下的战斗结束,也就预示着明清在楚赣的这次交手,已经结束。

    明军骑兵少,马进忠、王进才在德安府大悟县境内追上多铎大军,双方在旷野上交手,马、王两人没占到便宜,后面金声桓又没赶到,两人不敢再追。

    多铎急于逃离,不敢于明军纠缠,抛弃大量物资,出了九里关,逃出湖广进入信阳地界。

    马、王两人缴获物资无算,遂即改道扑向襄阳,去拉郝摇旗一把。

    七月底八月初,襄樊之战,也进入白热化,两顺王八万人马,又从河南征调青壮,日夜围攻襄樊。

    尚可喜、孔有德亲自坐镇,两人都是精通火器之人,大炮百门,日夜轰击,挖掘地道药子炸城,手段层出不穷,比武昌之战还要精彩。

    两人组织了多次进攻,但都被郝摇旗杀退,八月初四,打得最激烈时,清军一度攻入樊城同明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幸得监军张同敞经浮桥火速驰援,清军再次败退出城。

    清军虽然被赶了出来,但反而士气大振,能攻进一次,就能杀入第二次。

    可就在两顺王筹划下一次猛攻时,却收到了多铎送来的消息,“南路败,中路退”等于就只剩下他们老哥两还在攻城。

    不多久,就有哨骑来报,几股明军正往襄阳赶来,旌旗林立,光看旗号就有武卫,神策,还分左中右,人马不下十万。

    这个情况下,孔有德、尚可喜自然也能看清楚,知道大势已去,对此次南下不再报任何希望。

    这打败仗的是南路满达海,先退的是中路多铎,清廷怎么算账,都罚不到哥俩头上。

    当下北路清军也连夜撤离,从新野退回河南,肉照吃,酒照喝。

    持续快两个月的楚赣之战,就此尘埃落定。

    可在楚赣大战之时,江南也发生了一件震动人心的大事。

    退居舟山的鲁王殿下,再次不甘寂寞,乘着清军主力进攻楚赣,江南兵力空虚之际,又一次兴风作浪。

    随着隆武政权日趋强大,加上江南抗清陷入低潮,鲁王政权在抗清斗争中彻底沦为配角,影响力大大降低。

    这就使得鲁王政权,开始调整过去的策略,一方面在名义上臣服于广京朝廷,利用朝廷拖住清兵主力,一方面乘着江南空虚,夺取地盘。

    总之就是要不停的搞事,不停的找清军麻烦,来宣誓自身的存在,获取声望,受到关注。

    鲁监国的支持者,主要是浙东海商集团,以及部分江南士绅,现在他们杀的被杀,破产的破产,对于鲁监国的支持就日渐减少了。

    再加上从利益上考虑,随着广京朝廷逐渐强大,似乎比鲁监国更有可能获得天下,更值得进行政治投资,而随着大批江南士子南下投入广京朝廷,江南士绅在广京朝廷逐渐培养了新的代言人,一部分士绅,便转而支持广京朝廷,更加就分散了鲁监国能够得到的资源。

    原本鲁监国虽然孤悬海外,但有这些人暗中支持,还能获得不少钱粮。虽处舟山一隅,但日子也还好过。

    现在士绅对于鲁监国的支持减少,加上江南之地,这几年来,人口减少众多,而随着人口减少,反清复明的民意基础也日渐薄弱,就使得鲁监国从民间获取的物资,从事抗清活动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鲁监国原本只是个血统疏远的普通宗藩,同大明其他王爷一样,没受过帝王之学的教育,只是个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普通藩王。

    可在四年的抗清生涯中,经历若干挫败之后,他并没消沉下去,反而逐渐锤炼成了一个坚强勇猛、敢于担当的统帅。

    如今鲁监国麾下,只控制着舟山岛,三盘岛,四明山三处,实力已大不如前,鲁监国也深知自身瓶颈所在,无论是钱粮,还是兵马,都远远不及隆武朝廷。

    在此种情况下,鲁监国明白,他不能沉寂,只有接着搞事,让清军无法安定江南,鲁监国政权才能获得支持。

    今岁,鲁监国麾下平海将军周鹤芝,便利用自身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三**诸侯中萨摩藩的关系,提出建议向倭国请兵,此外鲁监国还派人联系朝鲜,在外交上走到了隆武朝廷的前面。

    这次清军大举进入楚赣,鲁监国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亲领舟师至崇明岛与张名振、张煌言会合,决定要找找洪承畴的麻烦,搞搞事,刷下存在感。

    此时江南尚有五万清兵,鲁监国上岸肯定打不过洪承畴,但鲁监国的水军无敌,张名振遂即谏言,舟师直入长江,遥祭孝陵,以振民心士气。

    鲁监国对此,很感兴趣,明军能出现在金陵之外,他能祭拜孝陵,无疑会使江南震动,大大提高他的声望。

    七月间,鲁监国下令全军缟素,亲率五百大船冲入长江,张名振、刘孔昭、张煌言等部明军,沿途冲过狼山、福山、江阴、镇江,清廷江防如同虚设,水师根本不敢接战。

    张名振甚至率船冲入黄埔港口,一把大火烧了洪承畴的造船坊,然后扬长而去。

    此后明军于镇江又堵住八大皇商七百多艘盐船,鲁监国向山西商人索要赎金,八大皇商自然不给,鲁监国一怒之下,将被堵船只尽数焚毁。

    江宁城内,洪承畴得之鲁监国纵横长江,却全无办法,鲁监国上不了岸,清军也下不了水,他只能命令沿江炮台,迎击明军水师。

    八月初,水师抵达瓜州,明军在金山上岸,缴获清军江防大炮十门,火药、钱粮若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