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36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236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是个不错的策略。

    隆武眉头皱了皱,却否定道:“朕的地位,本来就受到宗室的质疑,如果推行此策,宗室必然会转投鲁王、桂王,朕帝王的合法性,立刻会受到质疑。此策万万不行。”

    王彦解释道:“这就需要陛下,与鲁王、桂王达成妥协。自古江南王朝,与对抗北方强敌,必是三大集团,一字排开,分别为江淮、荆楚、川蜀,眼下朝廷无力插手东南和西南之地,不如与鲁、桂两藩达成协议,画地为守,许以他们在东南和西南的自主之权,换取他们对朝廷各项改革的支持。”

    (感谢花满楼666的打赏,感谢呆呆戴戴的月票)

   

………………………………

第395章街头琐事

    宗藩之事,是大明的顽疾,又不能一下废除,不然这些宗藩对朝廷不满,再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勾结在一起,肯定会给朝廷带来麻烦。

    有明一代,从太祖分封二十多个儿子为王以来,此后每代新皇都封自己的儿子兄弟为王,偏偏这些宗藩还不降爵,代代相传,到毅宗皇帝时,历经十六代皇帝,所封宗藩超过历史之最。

    只河南一地而言,就藩府林立,属于大藩者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小藩两字郡王,到隆庆时期,以达八十余位,镇国将军之类,则不计其数。

    明代河南,九府一州,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能分到一个王爷,而在大明一朝,宗室俸禄却极厚,除去丝薄、茶叶等物不言,光说禄米,亲王岁禄万石,郡王岁禄二千石,镇国将军岁禄千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同宗室相比,朝廷正一品大员,月给禄米不过八十七石,也就是年禄一千石左右,正二品大员,月给禄米六十一石,也就是年禄七百多石。

    据当明代大臣王世贞的《皇明奇事述》记载,有一位王爷儿子多达百人,除长子世袭封王位外,其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这就等于他一家人就生了十多个朝廷六部。

    眼下,大明宗藩在崇祯年间已经达到二十多万人,他们被清廷杀了一大批,但还是有大量宗室,随着朝廷南逃,这批人就成了朝廷沉重的包袱。

    虽说现在朝廷早以不能全额支付宗藩的俸禄,但几万宗藩的基本生计,却要维持,而宗藩多是养尊处优之人,肯定不能像对待难民一样,养活他们一人的花费,朝廷至少可以养十个兵。

    隆武帝因为自身血统的原因,不敢太过得罪宗藩,对宗藩还是比较笼络,而这种笼络就成了大明财政上的一个巨大毒瘤。

    明朝祖宗之法大于天,但也不是不能改变,太祖遗训,“子孙后代,有复言立丞相者斩”,结果内阁出现,实际上行使的就是相权,太祖遗训“太监不得干政,严禁太监识字”,结果宣宗开始,鼓励太监识字,明朝阉竖辈出。

    这些改变,有好有坏,但中原王朝,从来不是思想彻底禁锢的政权,王彦所提改革宗藩之法,并不是速效之法,不是立杆见影的政策,更向是温水煮青蛙,更像是汉代的推恩令一样,需要几十年才能看见成效。

    其实,王彦只是提出了对宗藩的一个初步改革,他还有更多的策略,准备摆拖这个朝廷的毒瘤,但即便是现在提出的降爵之策,隆武帝也不敢轻易执行。

    傍晚天色将黑之时,王彦从行宫出来,在卫士的护卫下,从城内街道上通过,两边街市上依然十分热闹。

    明代宵禁,现在天色将黑,大街上的行人,本该各自回家,市场也该闭市,但现在却没有。

    穷则变,眼下朝廷为了获取银钱,可谓想方设法,广州的宵禁也被苏观生建议取消,促使了现在城内的繁荣。

    这时,街道两旁还有千余名民众,他们购买店铺里的布匹,米粮,看着城外百姓们带来的山货和羊肉、猪肉,笑声、喊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使街市两旁格外热闹。

    王彦很喜欢种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场景,只有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他带率领军队四处抗击清兵才有意义。

    这时,一阵吵嚷声从街市边传来,一个粗鲁的男人怒吼道,“给你一两银子,你怎么还不满意?这难道朝廷收税不是收银子吗?老子给你银子,还省得你自己去钱庄换银纳税,今天老子只有银子,反正你这支黑山羊老子要定了。”u000b百姓喜欢热闹,不少人听了喊声,便向吵嚷处走去,王彦远远看见,眉头一皱,他翻身下马也走了过去。u000b在街市一角,一个老农坐在地上,死死抱着一支黑羊不放,一个满脸横肉,长得甚为粗狂的壮汉,一边大骂老农,一边身上去拉绳子,将山羊扯得咩咩之直叫。

    那老农哪里是壮汉的敌手,一边抱着羊不放,一边对众人道:“众位乡亲,我这只山羊足有百余斤,只要一千一百文,已经十分便宜,这位壮士压价也就算了,还只给一两银子,我不卖他就强买,你们给我评评理啊~”

    周围之人议论纷纷,都指责壮汉太不厚道,欺负老实人,那男子被众人指责,脸上一红,恼羞成怒道:“那好,老子再给你一百文!你要在不卖,老子可就打人了!”

    众人闻语却依然嘘声一片,这时一名士子实在忍不住出来指责道:“你这厮,好不讲道理,现在钱贵银贱,一两银子只能换七百文钱,你却当一千文使,不是要白坑人家三百文么?”

    众人见有士子出头,顿时胆子也大了起来,指着壮汉纷纷谩骂。u000b“欺负老人,简直没有脸皮。”u000b“欺压善良,被人识破还不知悔改,反而要强买强卖,真是让先人蒙羞。”

    ?“这不就是明抢吗?”u000b面对周围之人的谴责,那壮汉脸色一阵变化,最后恼羞成怒,瞪着眼睛,恶狠狠的扫视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在,站出来的士子身上。

    他见那士子虽是文人打扮,但显然比较落魄,心里来了胆气,恶狠狠的威胁道:“酸秀才,读好你的书,少管闲事,别以为有功名在身,老子就会怕你,告诉你,我妹妹可是知府老爷的小妾,惹毛了老子,老子连你一起打。”

    王彦站在外面听了许久,基本已经明白了,他心里一阵纳闷,怎么遇见了个镇关西,他不想这场闹剧继续下去,于是向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立刻分开众人,“让一让,让官府来决断!”u000b圈内的人这才发现,王彦不知什么时候到了他们背后,吓得纷纷闪开,其中有认识王彦的人见此,遂即趁机大喊:“那狂妄自大的汉子,楚国公来了,你还敢耍横么?”

    (感谢sohatoo,小书虫cc粉,经理,臧一斌,心的狂野的月票,感谢滋野三郎末裔,来给爷笑一下,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悦冻窝芯的赠送。)

   

………………………………

第396章陈永华

    那壮汉正凶神恶煞的恐吓士子之时,听说楚国公来了,吓得赶紧跪在地上,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他在欺负老弱,实在理亏,别说他妹妹是知府小妾,就算是正室,惹怒了楚国公,恐怕他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王彦走进内圈,老农连忙也跪在一旁“草民给国公行礼!”u000b王彦看了一旁跪着磕头,不敢说话的壮汉一眼,然后把目光移向老农,问道:“老丈叫什么名字,哪里人?”u000b“回禀国公,草民叫赵稼人,粤东人,清兵攻来回后,草民和家人赶着羊儿逃到广州。”u000b王彦温声问道:“你现在还有多少羊?家人能够过活吗?”

    “草明原本有三十多只,逃难的时候丢了十多只,现在还有十支。草民听说天子到了广州,想着既然皇上都到了粤地,老家肯定也已经安全,所以准备卖掉一支羊,换点铜钱反乡。现在官府支持我们粤东的百姓回乡,只要回乡,肯定能够活下来。”u000b王彦点点头,拿出五两碎银,递给老者,笑道:“钱收下,羊本督要了,回到粤东好好生活,本督再提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当今天子圣明,朝廷诸公已经通过决议,朝廷不再加收农税,之前的三饷,也会尽快废除。”

    老农闻语,连连磕头感谢,周围的百姓也一众议论纷纷。

    这时王彦在看着,完全失去凶悍气势的壮汉,只是个色厉内敛的货色,心中觉得无趣,他冷哼一声,“原本以为你是镇关西,现在看来是高看你了。”

    那壮汉被王彦一声冷哼,吓得几乎要屎尿横流,磕头如捣蒜,“国公赎罪,小的知错了,再也不敢了,国公饶我这一次,我再也不敢了!”u000b王彦没有时间和他纠缠,此人虽然可恶,但也没有犯法,不过他打着广州知府的名号欺压弱小却不得不防,王彦遂即冷声对亲兵道:“把他送到广州府衙,交给知府来处理。”

    王彦此举也是对广州知府的敲打,如果他不知道他这个小妾的兄长的德行,那就是给他提个醒,让他管好自己的亲属,如果之前对其就多有包庇,那就等于给他敲了个警钟。

    两名亲兵立刻上前,一左一右将那壮汉拖走。

    这时王彦挥挥手,示意看热闹的人群散去,但却叫住那士子道:“贡生叫什么?哪里人?”

    “晚生陈永华,字复甫,福建漳州人,家父陈鼎,崇祯十六年葵未科进士。”士子有些激动的行礼道。

    王彦闻语眉头一挑,他葵未科名落孙山,但却在京师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正好与陈鼎也有些交集,于是喜道:“原来是明敬兄的公子,明敬兄现在何处?复甫可是来参见乡试?”

    陈永华闻语却一阵黯然,悲伤道:“国公有所不知,家父在清兵入福建是自尽了,晚生这次却实是来参加乡试,不过晚生愧对家父,前些日子放榜,晚生名落孙山,并未中举。”

    王彦身子一震,没想到陈鼎居然自杀了,他心里不禁一阵伤感,这时他调整情绪,拍了拍陈永华的肩膀,“明敬兄的气节,令人敬佩,必然史笔留芳,复甫不必伤怀,至于落榜之事,大可来年再战。如果复甫没有别的安排,我可以推荐复甫先入国子监学习一段时间,复甫以为如何?”

    陈永华闻语,脸上露出喜色,他家乡被清兵占据,父亲自尽,家产被夺,老家肯定回不去了。

    本来他从家中逃出,是准备就近去投郑成功,但朝廷开设恩科的消息传过来,他便改变主意,来到广州参见科举,没想到却没有考中。

    眼下他盘缠用尽,正不知今后该怎么走时,王彦要推荐他入太学,他自然立马答应,“晚生愿意进入国子监求学。”

    王彦点点头道:“现在天色也晚了,我还有些事情要问复甫,不如今夜就到我府上住下如何?”u000b陈永华点点头,王彦让亲卫给他让出一匹马,然后翻身上马,府邸而去。

    回到府上,亲兵们各自回了营房,王彦则带着陈永华一起用餐,吃完之后,就把他带到书房,脸色沉重的说道:“方才在集市上,复甫说钱贵银贱,一两银子只能换七百文钱,是怎么回事?”

    中原缺少白银,铜也不多,历代都靠从日本进口,大明朝廷是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

    在一般情况下,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的制钱,但自从张居正改革以来,朝廷不在收实物,国家赋税改收白银,农民只能以谷帛易钱,然后去银庄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