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23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123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可法连忙命士卒,用布袋装好沙石,准备堵死岳州四门,以此来坚守到清军回援。

    (感谢shyion,万壑听松,中二死傲娇,的打赏)

   

………………………………

第199章叛将献城

    清廷在所占之地推行剃发令,汉民留头不留发,这让南明军队面对剃发之人时,态度变的复杂。

    起初不少被清朝逼迫剃头的军民,也遭到了南明官军的诛杀,使得百姓不剃发被清廷杀,剃发了又被明军杀,根本无法生存。

    彼时隆武皇帝听闻此讯,大哭曰:“朕无能,陷子民于胡尘,使百姓几无活路,今诏谕各镇,行兵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也。”

    史载,给事中张家玉监兵入援赣南,“时清兵所至令民剃发,不从者斩,而明军遇无发者亦辄杀不问。难民因是多输牛酒,为间导;明军咫尺不得虚实,饷、导俱绝。皇帝命至,家玉设小牌,免死,给与难民,欢呼来归者千百人。”

    南明采取“有发为顺民,无法为难民”的策略,与清廷“留发不留头”行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更得人心,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

    王彦对此并无意义,但在对于绿营,他却觉得因该采取严厉的手段,应该与普通百姓分别开来。

    中原王朝,多讲仁义,所以李闯、张献忠数降朝廷,而朝廷却不杀,因为朝廷觉得流寇也是大明的子民,既要剿也要抚,但李自成之弟李孜,大将田见秀、张鼎、****、吴汝义战败后,领五千顺军投降满清,却立马被清廷统统杀光。

    潞王、周王、惠王、崇王等十一位亲藩,投降清廷,是为了活命,但一到北京,也立马被清廷斩尽杀绝。

    他们知道自己会死,还会投清吗?显然不会,他们之所以投清,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清廷与中原汉家王朝的不同,汉家王朝博大,讲信义,但满清却根本不讲着一套,招你时可以说的天花乱坠,杀你时也可以随便安插一个罪名,根本没有信誉可言。

    天下板荡,人心思定,光靠仁政没有用,在乱世之中,凶狠残暴的手段,往往却更能震慑人心。

    王彦认为对待自己人要宽厚仁慈,但对待清廷占领下的地区,却要视情况而定,眼前的六千绿营,如果王彦将他们放归,他们或许会感谢王彦的恩德,但当清兵再次胁迫之时,他们必然还是会拿起刀枪同明军战斗。

    因为这天下间能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者,毕竟只是少数,多数之人都是将自身生死看得比道义要重,所以除了恩德,王彦还要让他们知道为清廷效命的恐怖后果。

    岳州城外堆起的尸山,就是给城内绿营的一个警告,而六千剪辫之后的绿营,王彦则豪不手软的敦促他们打造攻城的器械,稍有怠慢,立马军棍伺候。

    王彦将他们编为仆营,只有杀敌立功,或是满役三年,才能摆脱身份,然后决定恢复自由之身,还是编入正军之中,享受明军的待遇,而在此之前,就只能做苦力和冲当炮灰。

    岳州城内,祖可法让属下堵死岳州城门,想要死守,但守城的绿营却与他不是一条心。

    岳州副将马蛟麟在清兵南下时,开城献了岳州,他没有胆气为大明死战,自然也不可能为清廷去效死。

    这时他看着城外的绿营降兵,在林间伐木砍树,打造着各种攻城器械,冲车、云梯,样样俱全,随更加坚定了他的反正之心。

    城内有此等想法的并非只有他一人,他手下几名千户,早在暗中商议,如果他不带着他们干,便直接把他弄死,而后在去抓祖可法献城。

    这时马蛟麟与几名手下聚在一起,一名千户便开门见山道:“将军,眼下局势如此,兄弟都没有战心,您以为该如何是好?”

    马蛟麟对几名手下都十分了解,平日里欺压良善,要打仗便缩在后面,从来不肯为谁拼命,现在一起来寻他,除了计划献城,还能有什么其他的事呢?不过这样一来也好,省得他再去说服,于是他便直接说道:“某等本来就是明军,投降了做清廷的将军,反正了便做回大明的将军,一来一回,功过相抵,兄弟们还是跟某吃香喝辣,不受损失。”

    “哈哈~”几名千户听完,顿时齐声大笑,显然马蛟麟之语,深得几人之心。

    岳州城内本来有一万守军,但昨天跑了两千,带头的是英亲王阿济格家的包衣奴才,现在城中便只剩八千绿营,其中一小半是都是马蛟麟的属下,他要发动叛乱,简直易如反掌。

    清将张应祥劝祖可法不听后,见他又要堵住城门,心里大惊,不由得大骂白痴,历史上能有几次背水一战?

    这首要的条件,同仇敌忾都没有,他居然以为靠堵住城门,就能逼绿营死战。

    张应祥在城北看着士卒们慢悠悠的堵门,随决定再劝劝祖可法,即便他不听,张应祥日后也好向贝勒爷勒克德浑交代,但他从城北前往府衙时,却见新投的马蛟麟部似有异动,心中大为惊恐,随连忙折返回北门,将属下收拢到身边。

    他到没有去救祖可法的意思,因为他怕城中一乱,王彦会趁乱抢城,到是连他自己也走不了。

    这时他将兵马集中在北门,又命士卒搬去堵住城门处的沙袋,只要城中一乱,他便立马逃出岳州,退回武昌。

    果然,就在张部刚刚清理完门洞后,府衙处便传出一阵喊杀声,接着整个岳州城顿时大哗。

    张应祥见此没有丝毫忧郁,立马开城,待着三千兵马,逃出了岳州。

    城内的百姓,听着喊杀声心里顿时一阵惊恐,生怕乱兵借机祸害,随纷纷紧闭屋门,一家老下赫赫发抖的藏在家中。

    好在张部官兵知道如今将功补过要紧,不敢多造杀戮,对士卒多有控制,因而岳州百姓才算逃过一劫。

    城外,王彦听闻城中之声,随即大喜,忙唤满大壮来:“岳州以下,满将军可带着这批头颅,以及缴获的旌旗,向何腾蛟请功矣!”

    满大壮也听见城内声音,知道城中已经哗变,他顿时对王彦佩服的五体投地。

   

………………………………

第200章得大胜腾蛟震惊

    岳州城的府衙中,王彦端坐在大堂之上,两侧立马满了甲士,显得杀气腾腾。

    马蛟麟和手下三名千户,喜滋滋的押着被五花大绑的祖可法,来到堂上拜见。“此贼欲顽抗我大明天兵,现被末将等人擒下,带来让国公发落。”

    王彦闻语,看了眼祖可法道:“汝父当年粮尽援绝,力竭而陷,非有意负国也。汝为其子,当学汝父,即便失节,为清廷之臣,也不领兵南来。然汝却不顾汝父之意,对故国臣民多有加害,汝今陷于本督之手,可有话说?”

    祖可法听了王彦之语,却怒道:“莫提那老东西,某待他如父,他几时真心待某耶?当年大凌河之役,他将某送入清营为质,许诺以锦州投大汗,但其归锦后,却立马组织兵马守城,全然不顾某还陷于清军营中,他有拿某当人子耶?若不是大汗宽厚,某早被斩杀矣!今某失手被擒,无他言,但凭处置也!”

    王彦闻其言,眉头一皱,他不禁想起时人所作的一副对联,“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祖大寿是什么为人,他和祖可法的关系,王彦不想评价。

    王彦原本有那么一丝说降祖可法之意,所以想听听他的自辩,但没想到他心中却怀着清廷,不可能招降,随不禁微微一叹,“既然如此,本督看汝还算硬气,便留个全尸吧!”

    说完,王彦一挥手,便有两名甲士奔出,将其拖到衙外,直接以弓弦累死,而后草席一卷,埋到城外。

    马蛟麟等人,见王彦处理了祖可法,随满脸笑呵呵的等着他们的封赏。

    在他们心里的想来,丢掉岳州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们身上,他们只是没有跟着马进忠等人南逃而已,但夺回岳州他们可是出了大力气,所以算起来,功还要大于过错一点点。

    王彦看着四人,心里却一阵厌恶,在他看来,马进忠等部南逃,至少表示他们不愿降清,而马蛟麟不跟随南下,反而说明了他见岳州城空,随留下来以岳州献清廷的投机本性。

    这样的人,王彦怎么可能任用,若不是他之前,向城中绿营做过保证,只要开城,就既往不咎,他早命甲士将马蛟麟等人推出去直接问斩。

    这时王彦扫视了一眼,眼中带着期待的几人,却突然断喝一声,“统统拿下!”

    立于大堂两侧的甲士,闻命立马一拥而上,将四人按住,而四人在稍微愣神之后,脸色立马大变,连忙挣扎道:“国公,某等无罪,某等有功于朝廷啊!”

    “摘去甲胄和配刀。”王彦没有理会四人,而是指挥堂内甲士道。

    一时间,四人便在众甲士七手八脚之间,被扒得只剩一件内衣,马蛟麟对此感到万分羞辱,连连喊道:“某有功~某不服~”

    王彦见甲士剥完,才冷眼看着四人道:“尔等背主求荣,反复无常,全无信义之人,本督本欲直接乱棍毙之,但本督守信,只要开城投降便可免一死。今功过相抵,本督除去尔等官爵,自寻生路去吧!”

    马蛟麟四人闻语,脸上一阵煞白,也不在挣扎,身上一阵颓然,如同烂泥一般,被甲士拖到衙外。

    岳州的百姓在这段时间里,因为马蛟麟献城,饱受剃发之苦,家中资产也多有被夺,被清兵祸害的不行,所以对其恨之入骨。

    今日王彦入城,首先就将城内绿营控制起来,而后当街斩杀乱兵,对百姓秋毫无犯,使得岳州百姓,慢慢放下心来。

    城中的乡绅父老,随一起到府衙拜见王彦,感谢官军爱民之举,但他们来到衙外,先是看见昨日还在城中作威作福的清将祖可法,在衙前直接被勒死,现在又见马蛟麟四人,被甲士丢了出来,也不知谁人胆大,先投了快瓦砾,后面的人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拥而上,将四人活生生的打死。

    长沙城中,总督府里,随着荆州之败,何腾蛟开始忙碌起来,湖南各地的奏报一封接一封,让他整个人都快要疯掉。

    堵胤锡和李过的求援信,是一天接一天的催他发兵,而常德失手之后,南面的各府也连连奏报,询问该如何面对清军南寇。

    何腾蛟也没想到局势会一下恶化到如此地步,特别是堵胤锡与李过部危在旦夕,让他感到万分不安。

    他原本是想要打压堵胤锡,可当真堵胤锡将要覆灭之时,他才感到堵胤锡的重要性,才知道一旦失去了湘北的堵胤锡部,他在长沙也是独木难支。

    当然何腾蛟心中即便后悔,也没有发兵去救援之意。

    在他看来既然败局已经无法挽回,他派兵也打不过清军,那便索性丢车保帅,守住长沙要紧。

    除了湘北的战事之外,何腾蛟最关心的还是王彦北上后的进展,而他的心情也随着不断传来的奏报而起伏不断。

    第一份奏报是说王彦领兵到了新墙河,在满大壮的帮助下渡到北岸。

    何腾蛟对于王彦真领着四千人马去攻岳州,十分的不以为然,而他对本该奉命南下的满大壮依然还驻守在新墙,却十分恼怒。

    满大壮是章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