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混世王 >

第105章

大明混世王-第105章

小说: 大明混世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臣以为干爹派秦厉去狄道平乱最为合适。以秦厉的本事定能迅速平定匪盗,扬我大明威风。等秦厉平乱成功,干爹您便是第一首功,朝廷里那几个老家伙对干爹的识人用人之术心悦诚服,再也不敢指手画脚了。”

  捧杀,绝对是捧杀!

  狄道是什么地方?早就乱的不成样子,再有那里条件也是太艰苦恶劣了。秦厉去了那是断无生还之理呀。这江彬太也恶毒,见打压不成马上转变策略。毕云和高忠如是想到。

  可他们虽知道江彬这是要捧杀秦厉,却是还不能插嘴说话。要知道这时候若是说话,那不等于是在说秦厉无能吗?

  正德听后立时眼前一亮,频频点头,说道,“好主意,好主意呐!朕相信秦厉定能为朕分忧。让狄道恢复一片太平。”

  狄道一直是正德心里的痛,在他看来此时大明本是歌舞升平,一片太平祥和景象,可狄道却民不廖生,失去控制。这就等于是一锅好鱼放进了只臭虾,弄得一锅鱼都没了味道。正德每每想起狄道,就跟吞了个苍蝇般难受。

  说来依照正德的脾性,早就想亲自去狄道平定乱贼,怎奈狄道的条件太过艰苦,而且道远难行,也只好作罢。

  正德连连拍手,道,“好主意,就让秦厉去狄道代朕平乱。来人,传旨下去,封秦厉正六品云骑尉,一个月后去狄道平乱,为朕分忧。再有,着内阁和吏部即刻任命江都知县和县学教谕!”

  至于内阁和吏部任命谁当知县,谁当教谕,正德自然没有去过问的心思了。

  正德这里刚刚下旨,远在江都的秦厉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会有一个孬种


  正德圣旨下到了京城,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吏部尚书陆完经过周密考虑,很快就下了任命书。

  秦厉是正六品的云骑尉,一个月后去狄道平乱,这是正德钦点的,他们自然无法更改。为了使江都县学继续沿着秦厉的办学理念办下去,让龙德友当了县学的教谕。

  江都知县由县丞李博接任,黄天则升为县丞。

  秦厉接到朝廷任命书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对朝廷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他一个正七品的教谕一下就成了云骑尉,还是正六品官。这才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啊,升官速度如此之快还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至于县学,秦厉相信有龙德友来主持,以后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一定会沿着现有的轨道走下去。分年级,分学科的教学思路已在整个大明掀起轩然大波,会被人们逐渐接受。从此以后大明的教育将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厉想到,郭宗皋此时还没离开扬州,自己这个正六品的云骑尉显然不是郭宗皋举荐的结果。说来江彬虽然在正德面前一定会大进谗言,但正德并不为所动,正德的心里还是有我秦厉的呀!

  虽然这次上书从盐矿中分红利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朝廷派人接管了盐矿后,做的也很是不错,整个大明的盐价降低了三成。说到底秦厉还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就为这秦厉还是沾沾自喜。

  昨天晚上,秦厉已收拾好东西,今日一大早两架马车载着东西,秦厉和林嫣儿一人牵着一匹键马,后面是送行的知县李博,县丞黄天,县学教谕龙德友等一应众人。

  小书童刘凤本是想跟秦厉回扬州的,但秦厉坚决没同意。刘凤这孩子聪明伶俐。酷爱读书,留在县学继续学习才是正理。

  依照秦厉的意思是不想惊动任何一人,夫妻二人悄悄出了县学回扬州就算了。可李博等人哪里会同意,一致要求要把秦厉送出江都县。秦厉来江都四个月,不说秦厉的县学搞得如何,单单是和这些人相处秦厉的豪爽和人格魅力便是让他们非常崇敬。

  刚刚走出县学门口,却听后面人声喧嚣,“秦大人慢走,秦大人慢走!”

  众人回头,好家伙!刚刚上完了早操的学生们一齐向大门口涌来。众人不禁同时一愣。

  学生们跑到近前。戛然而止,领头的是扬州秀才钱肥。钱肥朝秦厉一拱手,高声道,“我等听说秦大人要走了,实在是不能安心上课。秦大人,就让我们送送你吧!”

  “秦大人,让我们送送你吧!”群情激动,声音如潮。

  钱肥接着说道,“若不是秦大人。我们这些学生如何知道什么是物理,什么是化学,更不会算数呐!正是因为有了秦大人,我等才开阔了心智。我们谢谢秦大人!”

  “谢谢秦大人!”众人齐声呼道。

  随着众人的呼叫,三百名学生齐齐跪在秦厉眼前,齐齐喊道,“师恩难忘。难忘师恩!秦大人,请受我们一拜!”

  众人齐齐的给秦厉磕头。

  乖乖隆地咚!我有那么伟大吗?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呀?秦厉的眼睛在瞬间湿润了,一颗心也跟着激动不已。

  “起来吧。都起来,大家都回去上课,你们上好了课,将来考中了举人,考中了进士,我秦厉才会真正高兴。

  即使你们中间有毕业后不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也请你们记住,从江都县学毕业的学生就是种田,也要比别人种出来的要多产粮食。

  我江都县学不会有一个孬种,不会有一个窝囊废!”秦厉慷慨激昂的说道。

  秦厉刚刚说完,杨继盛便哽咽道,“秦大人,谢谢您了,真的谢谢您,若不是您我不可能来县学读书。我一定会记住大人的话,江都县学没有一个孬种。”

  话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杨继盛的继母陈翠英因是白莲教徒,被抓进了扬州大牢。杨继盛父子早已和她撇清了关系。

  说来杨继盛以后在诏狱中,面对各种迫害,正是始终记住了秦厉的这句话才顽强的坚持下来,成为了大明朝第一硬汉。

  “秦厉,后会有期!”

  本来很是令人感动的场合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声音阴冷,很是恶毒。

  不用看秦厉只听声音便判断出是赵文华。要说县学中不出败类是假话,只有这个赵文华了。

  赵文华显然没有参加学生的送行队伍,此时他是从宿舍中刚刚出来的。他一步三摇,趾高气扬的朝秦厉走来,身边是那个小书童。

  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那小书童也是一脸的牛逼样儿。

  “秦大人,托您的福,我在县学还真是学到了点儿东西。不过,就你县学中的学识显然是满足不了我赵文华的胃口了。秦大人以前对我的种种我永生难忘,将来一定会百倍偿还。

  秦大人,我这就走了,去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大明的最高学府,只有皇子和勋贵们才有资格读书的地方。国子监是相当牛的,在国子监学成后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便可以直接做官。

  赵文华显然是在江彬的帮助下才去国子监读书的。

  说来江彬见了赵文华一次便是对赵文华很是喜欢,两人可能脾气秉性很有相同之处,江彬毫不含糊的便给赵文华办了入国子监读书的手续。

  秦厉淡然一笑,道“赵文华,本官还是看走眼了,以为你真的痛改前非了,没想到呐,真是没想到,你还是狼性不改!行!本官等着,等你向本官报复的机会。

  不过本官也要告诉你,你在我秦厉这里永远不会讨到便宜。”

  说的云淡风轻,对赵文华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赵文华阴阴的干笑了两声,回身道,“走了!”

  小书童狠狠瞪了一眼秦厉,紧跟在赵文华身后这就要走。

  他们还没迈出几步,杨继盛第一个就冲过去,也不管是什么地方,飞身就是一脚。

  赵文华这时候万万不会想到有人还会揍他,没有任何防备,旋即来了个狗吃屎。还没等他爬起来,钱肥等学生便是冲过去,对赵文华连同那个小书童一阵拳打脚踢,痛声骂道,“赵文华,你真不是个东西,竟敢对秦大人不敬,国子监很牛吗?我们看国子监也比不上秦大人办的县学,我们以后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很快赵文华便浑身伤痕累累,疼的呲牙咧嘴。

  秦厉挥手制止道,“罢了,放他走!”

  众学生听了秦厉的命令才彻底罢手。

  赵文华和小书童挣扎着爬起,狼狈之态无法形容,脚步蹒跚的远去。

  秦厉随后将众学生打发回去,才在李博等人的陪同下慢慢走进江都县城。

  刚到了县城,眼前便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江都的众百姓齐齐站在道路两边,正满含热泪朝秦厉望着。


第一百七十二章 随时都可能掉脑袋的官


  秦厉正在愣怔的功夫,百姓们早已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高呼道,“我们谢谢秦大人!”

  秦厉更是纳闷,回头看了一眼李博,暗想这八成是李博搞出来的名堂,我只是做县学的教谕,和江都百姓又有什么瓜葛?

  李博一脸彷徨,说道,“秦大人,我也不知这是为何呀?”

  最前面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穿着新鲜,一看便知是一个富户。~,秦厉急忙将他搀起,朝后面跪着的人说道,“大家请起,都快快起来,你们这是为何?这可要折煞秦厉了!”

  中年富户显然是他们的头儿,他回头也朗声说道,“既然秦大人让我们起来,大家都起来吧!”

  众百姓这才缓缓从地上爬起。

  中年富户道,“今日听说大人要走,我等众百姓特来相送。秦大人呐,自从你来了江都县,我家的孩儿在县学读书可是长出息了。我家开设着一个茶叶店铺,账房先生不能很快算出来的账目,我家孩儿却是能很快算出来。这都是秦大人您的功劳呐!

  以前的县学只教一些四书五经,那孩儿读书都成傻子了。考中了功名还好说,考不中的话那就惨喽!以后的生活都是困难呐!正所谓读死书呀。

  正是秦大人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我身后很多家的孩儿都在县学读书,都是尝到了甜头。难道我们感谢一下秦大人不应该吗?

  再有,江都县这几年的赋税远远超出了朝廷的规定,那姓郑的知县吃人不吐骨头,若不是秦大人将他绳之以法,恐怕过不了几年我们江都百姓都要出去讨饭了!

  秦大人更是在江都发现了盐矿,有了这盐矿,盐价马上便降下来了。现在就是寻常百姓家也不用为买盐发愁了。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一下秦大人吗?”

  秦厉的心情很激动,这个世界可能最善良的就是百姓了。只要是你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他们便会记在心里,甚至你不盘剥他们,他们就感觉你是个好官。

  中年富户接着说道,“秦大人,我们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这些银子是大家凑起来的,请您务必要收下,这是我们江都百姓的一点儿心意。”

  说完,一挥手,早有两名汉子每人托一个托盘走到了秦厉跟前。托盘内整齐的摆放着数个银锭。成色非常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白茫茫的光。

  秦厉笑道,“大家的心意我领了,银子嘛,还请你们收回去。收了你们的钱叫我以后寝食不安呐!”

  说的十分郑重,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也难怪了,这些银子说来都是江都县百姓的血汗钱,收了他们的钱算什么?为民除害,本是就是一个大明官员应有的责任。

  秦厉回头拉着李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